《觅渡,觅渡,渡何处》同步练习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阅读练习及答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
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
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太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l990 年。
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
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 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 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
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
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
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
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
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
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
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
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
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
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
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
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
《觅渡,觅渡,渡何处?》

六、思考:文章为什么以《觅渡, 觅渡,渡何处?》为题?
1、祠堂前,原有一条小河,叫觅渡河。 2、很好地概述了瞿秋白探索的一生。
悲剧
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六:历史反思
瞿秋白的死无疑是悲剧,悲剧的原因何在?
“秋白死在国民党的枪下,却是为‘左’倾路 线所杀。” (文中语句)
资料:1969年11月12日,河南开封,刘少奇 弥留之际,喃喃自语: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所谓的“叛徒、内奸、工贼”即使在最为严 酷的时候,他想到的并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党 和人民的利益,他说,要打倒就把我一人打倒, 广大党员干部没有错,他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 荣辱换取国家的太平,对党忠诚,对人民信赖, 对真理的追求,至死不渝。)
• 瞿秋白(qú qiū bái )原 名瞿双,他曾两度担任中 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1927年7月~1928年7 月,1930年9月~1931年 1月)。是中国共产党早 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 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 基者之一。
• 一、瞿秋白简历
二、本文的层次如何划分?
一(1-2)、介绍写作瞿秋白的缘起和瞿秋白 的人生悲剧。
二(3-5)、从瞿秋白对生、死、名的态度, 探索并由衷赞颂其伟大的人格。 三(6)、高度赞扬瞿秋白“宁肯舍其事而 而成其心”的不朽精神。
三、作者对瞿秋白的初步印象: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 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 起但又放不下笔。” “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 不完的名画。”
• 1899出生于江苏武进(现常州)。 • 1917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 1919参加“五四”运动。与郑振铎等创办《新 社会》。 • 1920任《晨报》特派记者,赴苏联。 十月革命 后中国人第一次在苏联向国内发出各种现地报导。 • 1922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23从苏联回国。担任《新青年》、《前锋》、 《向导》等刊的编辑。参与筹备上海大学,任社会 学系主任。 • 1924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 •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 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高中语文觅渡,觅渡,渡何处?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觅渡,觅渡,渡何处?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关女儿禁闭”和“抢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两个情节,这些均与那梳妆匣有密切的联系,请简述梳妆匣的来历。
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3,简述《子夜》中吴荪甫对工人运动残酷镇压的故事。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首先那些武林高手,作为艺术想像中人间最最自由的生命形态,具有售价倾心的魅力。
这些人物本事高级,赴汤蹈火,越脊行瓦,打遍天下无敌手;脑子里又全然不存在朝庭王法、官府律令。
而且,这种人行藏出处又是随机而定,实在快活之极。
中国人自古而来束缚很多,到不了此等境界,亦却心向往之。
文学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多半印证着现实生活的缺失。
在中国人的深层意识中,对武侠小说中那种半虚构的江湖秘密社会,总量怀有深刻憧憬,否则,很难解释古典小说《水浒》为什么历来具有家喻户晓的影响。
在文学评论和文史研究中,人们总是不大注意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反向关系,以为作品叙说的事况该是生活的常态。
这种观点可以称之文学研究中的机械反映论。
其次,更重要的一点,武侠小说,尤其是所谓“新武侠小说”隐含着中国人对西方现代科技的某种乖悖心理。
一个可作比较的例子是,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盛行的“星球大战”一类科幻作品颇有相似之处,虽说一个是旧时代遗梦,一个是未来情怀,然而故事里边那些超自然力量的描述,两下却是如出一辙。
如新武侠小说已将“内功”的威力推至几乎无所不能的地步。
差不多可以与激光武器相匹敌。
有人认为,武侠由“剑”至“内功”,可以概括为叙事模式演变的“文人化”过程。
其说大有道理。
不过,这里边不能说没有近世中国人那种落后于人而又自寻安慰的心理情结。
当年大侠霍元甲在上海击败俄国大力士,轰动一时,在国人眼里那决不是竞技的小事,而是一桩为民雪耻的壮举。
如今,听说中国功夫与激光武器媲美,炎黄子孙很可以为之骄傲一番。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问: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以什么为话题展开论述的)
瞿秋白
人物传记
[qú] 1.古代戟一类的兵器。 2.〔~聃〕佛陀与老子,为“佛”、“道” 两教宗奉的教主。 3.〔~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瞿昙。 后以瞿昙为佛的代称,亦称“乔达摩”。 4.姓。 [jù] 惊视,惊恐四顾:~~(a.惊顾的样 子;b.迅速张望的样子;c.勤谨的样 子)。~然。
①选材典型,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思 想;②语言既有浓重的情感,又富 有理性,感染力很强。③作品有内 在的严密的逻辑性。④巧妙地运用 了象征手法。
怎样理解第⑥段中“哲人者,宁肯舍其事 而成其心”这句话?
“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实际是 对瞿秋白勇于剖析自我的行为的一种
赞美,瞿秋白舍弃英名流芳的“事”
的机会,勇敢地在《多余的话》中自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 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 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 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 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 熟知的名言:最后的遗言今天已经传遍世界:"自由自 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原文 "Ô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 ",梁启超《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 译文。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亦有提 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书赠瞿秋白联
三、课文梳理
《觅渡_觅渡_渡何处?》分解

资料三
正如瞿秋白在长汀狱中所作《卜 算子·咏梅》所言:
寂寞此人间,且喜此生 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 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 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 香如故!
他的一生完全可以画一个圆满的 句号,可他还写下了《多余的 话》。
对名
“《多余的话》,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严格地剖 析自己的灵魂,剖析着从绅士家庭走出的自己是 怎样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的煎熬,在文学爱好与 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的煎熬。以致在一度时期这 篇解剖书成了定他为叛徒的罪证……”(文中语句)
鲁迅的《野草》——心灵的探寻。《呐喊》《彷 徨》展示的是心灵的印痕。
探索比到达更可贵。 引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为虚名,君子坦
荡荡。
小结:回顾瞿秋白的一生,他从常州 出发,觅渡到北京,他放弃自己的才 华,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一个 革命家;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面对 生的希望,他选择了舍生取义;原本 他可以死得轰轰烈烈,但他又写了一 篇《多余的话》,非要说自己是一个 多重色彩的人。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杨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 则徐)
对死
美丑对比中体现体现瞿秋白在死的考验面 前的崇高,烘托中可见伟大人格的可贵。
维护的是做人的尊严。
引导: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 安书》)
概括总结:为什么人们没有把他忘记?
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名画解读总结:大写的“人”。 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三
不朽)——秋白不朽!
为什么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
1、祠堂前,原有一条小河,叫觅 渡河。
坚持平等对话 唤醒生命意识——《觅渡,觅渡,渡何处?》教学感悟

人生就像从此岸到彼岸的过 I
程, 怎样过渡 , 人人求索 , 不 l 个个 老
同。 瞿秋白一生都在觅渡 , 他的觅 i 渡成功吗? 接下来, 请大家在早读 豳 团 课思考研读的基础上, 带着预设的 固 囡
2 个话题。再快速地浏览全文。 簪 l
理 自己的思考 记录 .以便 L文 - ] I
教 学 设 想 : 学 是 人 学 . 学 文 文
上 课 时 就 主 要 围 绕 着 2个 话 题 作
课 堂 交 流
作 品 只有表 现 生 命 的 本 质 内涵 . 才
具 有 恒 永 的 动 人 的 艺 术 魅 力 而
醒学生身上的生命意识 . 用其健康
高 尚 的 灵 魂 去 感 动 学 生 .影 响 学 生 。 来 , 于 高 一 学 生 , 习 这 佯 看 对 学
疑 惑 地 蓿 她 。 两 年 前 我 在 高 一 , “ 您曾借班给我们上了堂课 《 渡 . 觅 觅渡 , 何 处 ? ! 铃 响 。 上 课 去 渡 》” 她
了 。 剧性 的一 幕 激 活 了 两年 前 那 戏 次 青年 教 师课 堂 比 武 活 动 的记 忆
因 在 于 我 们 以 前 的 文 学 教 育 过 于 传 统 . 创 新 . 这 文 本 中 生 命 意 无 对 识 的解 读 过 于 抑 制 .过 于 条 条 框
又问 ,其他同学 . 了解 的也仅
限 于 此 。 此 可 见 , 本 文 前 对 下 由 学
瞿 秋 白 这 个 人 物 了 解 的 只 是 很 表 面的东西 . 更谈 不 上这 个 人物 能唤
正 式 上 课 前 的 早读 课 我 设 计
了 2个 话 题 让 学 生书 面 研 读 . 式 正
高中语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试题

高中语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试题 2019.091,下面词语的括号中,填上“即”字或“既”字。
立()()然()使()将()刻()便()高又大()席()景生情一触()发一如()往成功在()2,写出下列成语中拼音代替的汉字。
连篇累dú()虚与委yí() hù()恶不quān()目不xiá()接不jīnɡ()而走饮zhèn()止渴 yí()害无穷ǒu()心lì()血惩前bì()后 dān()食壶浆不骄不zāo()不寒而lì()心kuànɡ()神怡 tǐnɡ()而走险走tóu()无路宁缺毋làn()横征暴liǎn()金ōu()无缺3,目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广告乱改成语的现象,已经对我们的语言形成了很大影响,可以说其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作用并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请你改正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
⑴“随心所浴”(某热水器广告)⑵“衣表人才”(某服装广告)⑶“无胃不治”(某胃药广告)⑷“有杯无患”(某茶杯广告)⑸“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⑹“达克眼罩,一明惊人”(达克眼罩广告)⑺“快治人口”(某牙科医院广告)⑻“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4,下列书写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欠收源远流长拇指振聋发聩B.嬉闹跃跃欲试影牒祛病强身C.缉私秀外慧中纪实旁征博引D.翔实以儆效尤座落貌各神离5,选出成语写得全对的一组 ( )A.百无聊赖销声匿迹毛骨耸然怡然自得B.牝鸡司晨鞠躬尽瘁不期而遇赏心悦目C.言简意赅指桑骂槐安然无羔定国安邦D.蛊惑人心自抱自弃索然寡味老骥伏枥6,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全国人大通过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光明与希望的灯塔。
B.长沙市首届邻里节会徽征集活动截止日期为4月10日,广大读者参与踊跃,关于会徽的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4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四)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强军风采”书画展上,该团一连话务员、列兵陈霄彧用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创作的多幅书法作品,以其扎实的功底、笔走..的娴熟技法格外引人注目。
龙蛇..B.西安近几年开展了渣土车整治工作,可成效甚微,东郊建筑工,严重影响沿街居民及地路段,整天扬尘伴着轰鸣的车声甚嚣尘上....过往行人的安全健康。
C.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一经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的高中学子摩拳擦掌,准备更多的人持观望的态度,而那些踌躇满志....大干一番。
D.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来八项规定,此举对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解析】A项,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B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对象错误。
C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与语境相悖。
D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感情色彩错误,不合语境.【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年雾霾天气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完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C.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D.羊年春节期间,亲朋聚餐、家庭购物和休闲旅游仍是节日消费亮点,境内银联卡跨行交易总金额创历史新高的纪录。
【解析】A项,否定失当,“遏制……不频发”构成肯定意味,应将“不”删掉.B项,搭配不当,“完善”和“弊端”不搭配,应将“完善”改为“消除”。
D项,句式杂糅,“创历史新高"与“创……纪录”杂糅,可将“的纪录”删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觅渡,觅渡,渡何处》同步练习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觅.渡( ) ②瞿.秋白( ) ③祠.堂( ) ④熠熠.闪光( ) ⑤装帧.( ) ⑥功彪.史册( ) ⑦飨.( ) ⑧自刎.
( )
⑨逮
⎩⎪⎨
⎪⎧
逮老鼠 逮捕
⑩横⎩⎪⎨
⎪
⎧
横向 横财
⑪解⎩⎪⎨⎪
⎧
解题 押解
解数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
⎪⎨⎪⎧ 瞿
翟
②⎩⎪⎨⎪
⎧
邃 隧
燧
③⎩
⎪⎨
⎪⎧ 祠
祀
④
⎩
⎪⎨⎪⎧
熠
栩
⑤⎩
⎪⎨
⎪⎧
逵 达
⑥⎩
⎪⎨
⎪⎧
濒
频
⑦⎩⎪⎨⎪
⎧
讳 韪
纬
⑧⎩⎪⎨⎪
⎧
帧 侦
桢
3.近义词辨析。
①徘徊·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悉心·细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度过·渡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月,阙也
张晓风
①“月,阙也。
”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
阙,就是“缺”的意思。
②那解释使我着迷。
③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
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④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⑤“阙”有什么好呢?“阙”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⑥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月圆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花不开月不圆的“常态”。
⑦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⑧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过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⑨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⑩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
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
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
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由于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地跟天没办法合起来了。
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合起来了。
⑪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⑫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
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⑬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
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向那个方向去了。
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看那群星灼灼然的方向,我们或许会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⑭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着,只因我们相信残缺
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⑮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在世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⑯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世界里。
⑰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都不是绝对的圆,地球则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⑱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也算圆,那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⑲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在那里。
⑳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
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
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圆满?哪一刹那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4.“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参考答案
1.①mì②Qú③cí④yìyì⑤zhēn⑥biāo⑦xiǎnɡ⑧wěn⑨dǎi dài ⑩hénɡhènɡ⑪jiějièxiè
2.①瞿秋白、姓翟②深邃、隧道、燧石③祠堂、祀祖④光彩熠熠、栩栩如生⑤李逵、达到⑥濒临、频繁⑦忌讳、不韪、经纬⑧装帧、侦察、桢干
3.①徘徊:a.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b.比喻犹豫不决。
c.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如:这个厂每月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徘徊。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
如:由于中国几十年出不了一个文化大师的失落与彷徨,国人的自我成名焦虑需要终于在“文化偶像”上找到了归属,并一致在“文化垃圾”上找到了宣泄的快感。
②“悉心”和“细心”都有用心之意,但二者之间有区别。
悉心:指用尽所有的精力。
如:悉心研究。
细心:指用心细密。
如:细心照料。
③度过:指某段时间已经过去了,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
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渡过:指由此岸到达彼岸,有“通过”的意思,与空间有关。
如:渡过了长江天险。
4、世间事物乃至人生,圆满和完美只是相对的;圆满、完美常和缺憾、不如意相伴(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
我们对待事物或人生应多一点理解、豁达和乐观。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
理解句子含意必须结合语境。
文章最后用感叹句和反问句表达了面对人生的圆和缺的从容、平和的态度。
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
“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即指圆和缺本是相对的,相伴而生的。
爱“圆月”指希望人生圆满,爱“缺月”指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