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实验

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实验

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研究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探究物体的浮力原理,加深对物质性质和性质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实验器材:1. 测力计2. 板状物体(如木板、塑料板)3. 水槽或容器4. 天平5. 卷尺或尺子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实验装置1. 将水槽或容器中注满水,并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

2. 使用天平准确称量待测试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步骤二:研究物体的浮力1. 将待测试物体轻轻压入水中,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且不触碰容器底部。

2. 使用测力计夹住物体的一侧,记录下所施加的浮力值。

步骤三:测量物体的体积1. 将水槽或容器中的水倒出,待水槽或容器干燥后,再注入适量的水。

2. 将待测试物体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下水位的变化。

步骤四:计算物体的浮力和密度1. 使用测力计得到的浮力值即为物体所受的浮力。

2. 利用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即可得到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浮力和密度,并进行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液体(如水)中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的体积成正比,并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1. 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即浸入液体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物体的密度与浮力成反比,密度越大,浮力越小。

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2. 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

该实验结果与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预期相符。

实验应用:该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浮力原理的重要性,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1. 航海和船舶工程:通过控制船舶的密度与体积,可以调整船舶的浮力,从而控制船只的载重量和操纵性能。

2. 潜水和潜艇设计:通过调整潜水艇的密度以控制潜艇的浮力,实现上浮或下潜。

密度检验法实验报告

密度检验法实验报告

1. 了解密度检验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密度计进行液体密度的测定。

3. 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

密度检验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通过测定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值。

实验中,常用的密度计有比重计、密度瓶和密度计等。

本实验采用密度计进行液体密度的测定,其原理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当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此时密度计所受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根据密度计的刻度可以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密度计、电子天平、量筒、烧杯、温度计、蒸馏水、待测液体。

2. 试剂:无。

四、实验步骤1. 调节电子天平,确保其精度。

2. 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3. 将密度计放入烧杯中,等待其稳定漂浮。

4. 读取密度计的刻度,记录液体的密度值。

5. 重复步骤2-4,至少测量3次,求平均值。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液体密度的平均值。

2. 分析实验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3. 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温度、液体表面张力等。

1. 液体密度平均值:ρ = 1.025 g/cm³2. 实验误差分析:a. 系统误差:由于密度计的精度和温度计的精度限制,实验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由于操作者的操作误差和液体的波动,实验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密度检验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使用密度计进行液体密度的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液体密度受温度和液体表面张力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八、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技能。

物体浮力与密度实验

物体浮力与密度实验

物体浮力与密度实验浮力和密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一些物体在液体表面浮起或沉入液体的现象,这是由于浮力和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所致。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讨论物体浮力与密度的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体浮力的概念。

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推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占据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这是由于物体与液体发生交互作用,液体分子对物体表面产生的压力会导致物体受到向上的推力。

为了验证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将容器装满液体(如水或酒精)。

然后,选取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和金属物体等,将它们一个个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浮沉状态。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物体的密度和形状会影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下沉,而密度较小的物体则会浮起。

此外,物体的形状也会对浮力产生影响。

一个长形物体可能会更容易浮起,因为它的表面积较大,与液体发生的交互作用也较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的不同浮沉状态。

这验证了物体的浮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密度越大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小,越容易下沉。

反之,密度越小的物体则会受到更大的浮力,从而浮起。

实验结果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来确定物体的密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得出它们之间的密度差异。

这对于物体的鉴别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水中浮起的物体很可能密度较小,而下沉的物体则可能密度较大。

此外,实验结果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平衡状态。

当物体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物体部分浮起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之间达到了平衡。

综上所述,物体浮力与密度实验为我们探索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学习物理天平、比重瓶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误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1、流体静力称衡法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其密度可以通过测量其在空气中的质量$m_1$和在液体中的质量$m_2$,以及液体的密度$\rho_液$来计算。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固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_浮=(m_1 m_2)g =\rho_液 V g$,其中$V$为固体的体积。

所以固体的体积$V =\frac{m_1 m_2}{\rho_液}$,固体的密度$\rho =\frac{m_1}{V} =\frac{m_1 \rho_液}{m_1 m_2}$。

2、比重瓶法测量液体密度时,先称出空比重瓶的质量$m_0$,然后装满水,称出比重瓶和水的总质量$m_1$,则水的质量$m_水= m_1 m_0$,水的体积$V_水=\frac{m_水}{\rho_水}$,而比重瓶的容积$V = V_水$。

再将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称出比重瓶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_2$,则待测液体的质量$m_液= m_2 m_0$,所以待测液体的密度$\rho_液=\frac{m_液}{V} =\frac{(m_2 m_0) \rho_水}{m_1 m_0}$。

三、实验仪器物理天平、比重瓶、待测固体和液体、细线、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固体密度用物理天平测量待测固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_1$。

将盛有蒸馏水的烧杯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用细线将待测固体悬挂在天平的挂钩上,使固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测量此时固体和水的总质量$m_2$。

计算固体的密度,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比重瓶法测量液体密度用物理天平测量空比重瓶的质量$m_0$。

将比重瓶装满蒸馏水,盖上盖子,擦干瓶外的水,测量比重瓶和水的总质量$m_1$。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1. 下沉在测量物体密度中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金属块的密度 原理:测得物体的重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公式那么这个式子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能推导出这个公式么?在空气中测量一下物体的重力 G 在水中测量一下绳子的拉力F推到过程: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密度了。

2、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金属块,水杯,弹簧测力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在空气中测量金属重力G,并记录数据2、在水中测绳的拉力F,并记录数据3、带入原理公式,计算物块的密度,查密度表判断这是什么物体G/N F/N F浮/N ρ物金属A金属B2、应用漂浮物体测量木块的密度如果物体体积为V物排开水的体积V排能否应用这两个物理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呢?有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出结论。

对于体积符合(v=s h )的物体,此公式可以简化:===V hV a排物液液物Sh ρρ液ρρSa=h a物液ρρ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由公式二,我们只要测量物块的高度a,和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就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

测量木块的密度=V V 排物物ρρ液原理:=h a物液ρρ 实验仪器:水杯,直尺,木块(2)如果知道一个木块的密度,能否用木块测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根据公式此时可以变换成:根据公式四,我们就可以用木块的密度算出油的密度。

对于符合V=Sh 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公式四简化===V Sa a V Sh h物液物物物液ρρρρ得到公式五=VV排物物ρρ液=V V物液物液ρρ=a h液物ρρ根据公式五,我们就可以求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从公式中可以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越深,说明液体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用公式五的原理测量酒精、盐水,油的密度利用漂浮测量液体密度实验原理:=a h液物ρρA B C密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问题一:密度计底面积越大越好,还是越好?是A 好,还是B 好?问题二:密度计浸入液体越深,说明,液体密度大还是小?问题三:同一密度计插入不同液体中,请问A 、B 、C 那种密度大?问题四:如果将一个密度计放入水中,此时刻度表示密度是1,请问表示密度0.8的刻度在1的上端D 点还是下端E 点?A密度计就是一个瘦长的漂浮的木条,当然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他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态,但是原理就是上面说的内容真实的密度计问题3:空易拉罐随地都是,作为一个喜欢喝饮料的小朋友,你对易拉罐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构成的呢?让我们来测一测他的密度,鉴别一下他是什么物质。

科学实验探索物体的浮力与密度

科学实验探索物体的浮力与密度

科学实验探索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科学实验是探索和验证各种科学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物理学中,浮力和密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实验方法,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一、实验一:浮力的探究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探究浮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水槽、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球等)、水。

实验步骤:1. 将水槽填满水,并确保水面平稳。

2.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轻放在水槽中,并观察其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木块和塑料球可以浮在水面上,而金属块会沉入水底。

这是因为浮力的存在,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量,其大小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木块和塑料球相对于金属块来说,体积较大,所排开的液体体积较多,从而浮力也更大。

因此,它们能够浮在水面上。

二、实验二:密度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其密度,并理解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天平、直尺、不同材质的物体。

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 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并计算出其相应的密度值。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因此密度越大,说明单位体积内含有更多的物质。

三、实验三:物体的浮力与浸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情况,探究浮力与浸没的关系。

实验器材:水槽、不同材质的物体、水。

实验步骤:1. 将水槽填满水,并确保水面平稳。

2. 将不同物体轻放在水槽中,并观察其浸没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它会沉入水底;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它会浮在水面上;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它会悬浮在水中。

浮力实验报告及过程

浮力实验报告及过程

浮力实验报告及过程通过浮力实验,研究液体中物体的浮力大小和浮力的原理。

实验仪器及材料:1. 液体桶2. 弹簧测力计3. 金属块4. 液体(如水)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公式为F = ρVg,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过程:1. 将液体桶中倒满液体(如水),保持液面平稳。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 将金属块缓慢地完全浸入液体中,避免产生气泡。

4. 保持金属块静止,测量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下来。

此时示数为浮力的大小。

5. 将金属块部分浸入液体,确保仍然保持静止。

测量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F = ρVg,可以计算出不同深度(金属块部分浸入液体)下的浮力大小。

根据测得的浮力和金属块的重力,可以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讨论:1. 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实验中可能存在由于测量误差、液体不完全静止以及金属块表面的氧化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为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稳定,并注意排除气泡;另外,如果金属块表面有薄层氧化物,可以尽量清理干净。

2. 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预期一致?如不一致,原因是什么?根据实验原理及公式,浮力应该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所以理论上,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应该一致。

然而,实际实验中,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些偏差。

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液体的流动性等。

3. 实验结果对浮力的认识有何帮助?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浮力的大小和浮力的原理。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存在使物体可以在液体中产生浮力,从而能够浮在液体表面上。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来求得。

4. 该实验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为了进一步减小误差,可以重复实验多次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完整版)利用浮力测量物体密度

(完整版)利用浮力测量物体密度

利用浮力测量物体密度第一部分典例分析利用浮力知识测定物质密度,其基本原理仍是密度公式ρ=m/V 。

因此,充分发挥所给实验器材的作用,利用浮力知识设法直接或间接地测定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便是处理问题的切入点。

一、测定固体密度利用浮力知识测定固体密度,首先要有能够对物体产生浮力的液体, 此类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液体一般是密度已知的水。

对于固体质量的测定,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1)将固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根据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物重算出其质量;(2)使固体漂浮在水面,先算出固体所受的浮力,然后利用漂浮条件F浮=G物间接求得质量。

对于固体体积,根据具体情况,一般也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1)利用量筒(量杯)测出体积;(2)将弹簧测力计下挂的固体,一次悬放在空气中、另一次浸没于水中,先用弹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求得固体所受浮力,然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间接求得体积。

常见固体类问题有三种情况:(1)ρ物>ρ水:称重法(如以石块为例)[器材]:石块和细线,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无刻度)[面临困难]:缺少量筒,体积V不好测量。

[突破思路]:将石块浸没入水中,测出F浮,由F浮=ρ水gv排=ρ水gV石,求出V石。

[简述步骤(参考)]: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

②将石块浸没入水中,测出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

(F浮=G-F拉)③(2)ρ物>ρ水:“空心”漂浮法(如以牙膏皮为例)[器材]:牙膏皮、量筒、水[面临困难]:缺少天平或弹簧测力计,质量m或重力G无法测出。

[突破思路]:想办法使其做成空心状,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根据G物=F浮=ρ水gV排,只要测出V排即可。

[简述步骤(参考)]:①将牙膏皮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为V物。

②再将牙膏皮取出做成“空心”状,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它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V排=G物)。

(3)ρ物<ρ水:漂浮法(如以木块为例)[器材]:量筒、水、木块、细铁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1. 下沉在测量物体密度中的应用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金属块的密度 原理:
测得物体的重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公式
那么这个式子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能推导出这个公式么?
在空气中测量一下物体的重力 G 在水中测量一下绳子的拉力F
推到过程: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密度了。

2、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金属块,水杯,弹簧测力计 实验原理:
实验数据:
G/N F/N F 浮/N ρ物 金属A 金属B
2、应用漂浮物体测量木块的密度
有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出结论。

实验步骤: 1、 在空气中测量金属重力G ,并记录数据 2、 在水中测绳的拉力F,并记录数据
3、 带入原理公式,计算物块的密度,查密度表判断这是什么物体 如果物体体积为
V 物 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能否应用这两个物理量计算出物体的密
度呢?
=V V 排
物物
ρρ液
你能推到出此公式么?
对于体积符合(v=s h )的物体,此公式可以简化:
===V h V a
排物液液物Sh ρρ液ρρSa
=h a 物液ρρ
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由公式二,我们只要测量物块的高度a,和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就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

测量木块的密度
原理:=h a

液ρρ 实验仪器:水杯,直尺,木块
数据表格:
(2)如果知道一个木块的密度,能否用木块测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根据公式
此时可以变换成:
根据公式四,我们就可以用木块的密度算出油的密度。

对于符合
V=Sh 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公式四简化
===V Sa a V Sh h
物液物物物
液ρρρρ
得到公式五
=a h
液物
ρρ
根据公式五,我们就可以求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从公式中可以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越深,说明液体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
=V V 排
物物
ρρ液=V V 物
液物

ρρ
用公式五的原理测量酒精、盐水,油的密度
利用漂浮测量液体密度
实验原理:
器材:杯子,水,直尺,木块
数据表格
密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问题一:密度计底面积越大越好,还是越好?是A 好,还是B 好?
问题二:密度计浸入液体越深,说明,液体密度大还是小?
=a h
液物
ρρ A
A B C 问题三:同一密度计插入不同液体中,请问A 、B 、C 那种密度大?
问题四:如果将一个密度计放入水中,此时刻度表示密度是1,请问表示密度0.8的刻度在1的上端D 点还是下端E 点?
密度计就是一个瘦长的漂浮的木条,当然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他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态,但是原理就是上面说的容
真实的密度计
问题3:空易拉罐随地都是,作为一个喜欢喝饮料的小朋友,你对易拉罐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构成的呢?让我们来测一测他的密度,鉴别一下他是什么物质。

条件:实验室中只有一只很大的量杯,你能只用量杯测量出物体的密度么?
在量筒内装入一定量的液体V 1 加入易拉罐,易拉罐漂浮在水中 沉入水底,此时量筒内液体的体
此时排开水的体积是V 2 积是V 3
原理:
1、 物体漂浮时的体积是:V 排=V 2-V 1
2、 易拉罐中金属的体积:V 物=V 3-V 1
3、 计算物体用密度公式:31
m ==m V V 物物
物物ρV
图一
图二
图三
公式一
4、 图二物体漂浮,此时
21G =F ()V g V V g
==-浮物排水水ρρ
5、因为
将公式三带入公式一
这就是测量易拉罐密度的原理。

下面,我们就去动手做一做吧
易拉罐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211
()=
V V V --

物3ρρV
实验器材:量杯,易拉罐,
=m G g
物物()()2121G =V V g m V V g
-==-水物物水ρρg 21311
()m ==V V m V V V -=--水
物物物3物ρρV V
数据表格:
V3 V2 V1 ρ易拉罐 易拉罐
问题四:实验室如果没有量杯,只有溢水杯,你能不能用公式211
()=V V V --水
物3ρρV 求解这
个问题呢?
用溢水杯求出物体的体积:
由图可计算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G 水=G 杯子+水—G 杯
=G mg V g
=水水水ρ
G V g
=
水水水ρ
实验步骤:1、在量杯中放入一定的水,测量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V1 2、将易拉罐漂浮在量杯中,测量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V2 3、将易拉罐沉入水底,测量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V3 4、根据实验原理公式211()=V V V --水物3ρρV 进行计算,计算出易拉罐的密度 可以对照原理图进行解题目。

-- --
- . -zj 资料-
从上面的式子,我们就可以算出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报告
1、 实验原理: 211()=
V V V V V -=-水

物水
3物
ρρρV 2、
实验步骤:
1、 测出接水杯子的重力G1
2、 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将空易拉罐漂浮在水面上测出排出水加杯子的重力G2
3、 漂浮时排开水的重力是:G 漂排=G2-G1
4、 将溢水杯洞口堵上,把空易拉罐浸没在水中,让水灌入易拉罐中,当易拉罐中灌满
水时,哪开堵住小洞的手,开始接水,测出水加杯子的重力G3 5、 下沉时排开水的重力:G 下沉排=G3-G2 6、 利用公式
7、 利用公式31G =G G V g g -=漂排物水水
ρρ、
8、 将V 排,V 物,带入实验原理公式进行计算。

实验数据 原始数据:
查密度表得出,该易拉罐可能是__________什么物质.
21
G =
G G V g g
-=漂排排水水ρ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