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格气质性格能力需要与动机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一、概念解释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
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
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
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
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
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
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二)

个性的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内在统一,使人的内心世界、动机 和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
个性的特征
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个性既具有
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
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 是人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 泉。 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意识是核心 。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C 稳定性 E 恃强性
高分含义
外向、热情、乐群 聪明、富于想象、善于思考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好强、固执、自负、支配性
低分含义
孤独、冷淡 思想迟钝、缺乏想象、思考能力弱 情绪激动、幼稚、易烦恼 谦虚、顺从、胆怯、慎重
F兴奋性
G 有恒性 H 敢为性 I 敏感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N 世故性 O 忧虑性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区别: 1)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高 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 础,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变化比较慢, 可塑性较小。 2)性格是后天形成,由生活实践决定, 可塑性大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联系: 1)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较明显表现在 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 2)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修饰气质, 使之符合社会实践要求。 4)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 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 性格特征。
胆汁质
抑郁质
兴奋型
抑制型
精力充沛,动作有力,性情急躁,情绪易爆发,体 验强烈且外露,不易自制,易冲动
反应迟缓,敏感怯懦,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且不外 露,动作缓慢,易伤感,孤僻,善观察小事细节
2心理学与个性基础

社会知觉:
定义:是指对社会现象的知觉,内容和范围很 广,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 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的偏见:
•晕轮效应 •刻板效应 自我知觉(自我意识):物质自我、精神自我 •首因效应 和社会自我。 •近因效应 角色知觉: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和 •对比效应 角色评价。 •投射
性格发展的特点:
(1)内涵的发展 (2)发展的连贯性 (3)身体衰退早于心理衰退 (4)发展曲线:钟形理因素:遗传、体格与体型、性别。 (2)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职业。
2.4 能力
定义: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的任务 得以顺利完成的那些个性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 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孔子划分的五种类型: 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
弗洛伊德的人格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视为由3个层面组成的动力系统,即本我、 自我和超我。3个层面分别对应3种人格,即自然人格、实 有人格和道德人格。健全的人格是3者的和谐统一。 本我(id):本能,受快乐原则支配——自然人格 自我(ego):人格的控制部分,从事适合的环境活动以 满足本我和超我的需要,受现实原则支配——实有人格 超我(superego):人格的道德部分,包括良知和自我 理想,超我,追求完善——道德人格
中国古代分类:好动的太阳型、少阳型,喜静的太
阴型、少阴型,动静适中的阴阳和平型。
古希腊,希波克拉特:
胆汁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易怒――“急”
多血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热心、喜欢活动――“活”
粘液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冷静、善于计算――“稳” 抑郁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神经过敏、易郁闷--慢”
情感、情绪与管理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心理学基础-人格

气质的特性
• 感受性 • 耐受性 • 反应的敏捷性 • 可塑性 • 情绪兴奋性 • 外倾与内倾
气质类型
• 胆汁质 • 多血质 • 黏液质 • 抑郁质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气质的生理基础
• 与体型有关 • 与内分泌有关 • 与血型有关 • 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
人格 personality
陶炯 中山三院心理科
提纲
• 概述 • 需要 • 动机与挫折 • 能力 • 气质 • 性格
概述
• 人格的概念 • 人格的特征 • 人格心理结构 •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 人格理论之一:人格特质论
人格概念
• 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而 独特的身心结构与组织。
性格的形成发展
• 家庭作用 • 学校教育 • 社会信息的作用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 气质是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大; 性格是在后 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 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性格形成晚,稳 定性要比气质变化快。
• 气质影响着性格形成的速度。
能 力 ability
握 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和对美的享受的需求
及对创造发明的欲望等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马斯洛(Maslow AH, 1908~1970) 是美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曾提出需要的层次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 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 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 放。
性格的理智特征
• 认知过程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中 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梳理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基本流派1.构造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情感三种元素。
(3)研究方法:实验内省。
(4)评价:使心理学走上独立,被格式塔心理学派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也被詹姆士认为是“黄铜铁器心理学”。
2.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新行为主义)(2)学派观点:抛弃意识研究,反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确定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3)研究方法:实验3.格式塔心理学(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2)学派观点: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心理学。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5.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学派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
提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次结构。
(3)研究方法:个案法(自由联想、防御机制)(4)评价:注意到早期生活经历的重要性,该理论具有深远影响。
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②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情感、兴趣等(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
影响因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人格的依从性。
(三)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感觉的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2.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人格心理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自我防御机制:指一些为保护自我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类的潜意识反应3.集体潜意识: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它由原型所组成,是对外在世界作适当反应所需的潜能。
它并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人类全体的、普遍存在的。
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里内容。
4.原型:那些经历许多世代一直保持不变的经验累积于心中的结果,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是集体无意识的元素和主要内容。
5.人格面具:“公众我”,个体用来应付社会习俗和传统要求,在公共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开人格,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
6.阿尼玛:是在男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基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女性特征的表现。
7.阿尼姆斯:是在女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基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男性特征表现。
8.阴影:是指人格的最内层、具有动物性的低级的种族的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结和行为,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它是本性中的原始部分。
9.自身:集体潜意识中的核心原型,是原型中的原型,促使人格统一、平衡和稳定的原动力。
10.追求优越:是每个人奋力追求的目标,包含更加完美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
11.生活格调: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独特手段,她决定了个人重视和忽视生活的哪些方面以及如何重视和忽视,还有个人未来的目标和以何种手段和方式去追求目标,表现了一个人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12.创造性自我:人格中的自由成分,使得个体能在可供选择的生活格调和追求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13.社会兴趣:不仅是一种情感,而且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评价态度,一种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的能力。
14.特质: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行为一致性,它表现出特征化的相当持久的行性,代表广泛的行为倾向15.首要特质: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是无时不在的倾向,每个行为都可追述到其影响。
心理学:情绪、人格、气质、性格、能力、需要与动机

返回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阶 段 1 2 基本心理 矛盾 基本信任与 不信任 大致 年龄 0-1岁 婴儿期 矛盾处理所形成的品质
积极解决,顺利发展 解决失败,发展障碍
重要的 影响人物 父母或监护人 父母或监护人 家庭与学前教育 机构 家庭、学校师生、 邻里 同辈伙伴、小群 体 朋友、配偶
对人信任,有安全 感 自我控制与意志 方向和目的 能力 忠诚 爱
• 要强调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 能力: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 能力强而成功——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 能力弱而失败——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努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 努力而成功——继续努力,争取再次成功 • 努力不够而失败——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任务难度——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二)情绪的类型
• 1.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 2.情绪表现形式:P176-178
•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 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 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
• 例:“人逢喜事精神爽”、“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 忧”
• 引起心境的原因 • 心境对人的影响
理智感
与人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对解决问 题的需要、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的情感 体验。 与智力活动相联系
三、情绪教育
• • • • (一)了解自我 (二)管理自我 (三)自我激励 (四)识别他人情绪
• 识别他人的情绪是移情能力的体现。
• (五)处理人际关系
• 能够调控他人的情绪是把握人际关系技巧的核心 。
四、心理挫折
(一)挫折的涵义 狭义的挫折
第二讲 个性心理与人格

胆汁质: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勇敢积极, 有魄力,坚韧不拔,敢于承担责任,但情绪 容易激动,脾气暴噪,表情明显外露,过分 自信,有时独断专行,影响人际交往。(不 可抑制型)
适合职业:参与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 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医生、律师、 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 公安干警等有挑战性的工作。
史玉柱、
粘液质: 安静,稳重,沉着,善于忍耐,但沉默寡言, 情绪不易外露,反应较慢,不够灵活,因而比较固 执,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 境。
(安静型)适合职业:医生、法官、参与管理人员、 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 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
李彦宏
抑郁质: 细心,谨慎,感情细腻深刻,想象丰富, 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事物,但较孤僻,多 忧思,心地狭窄,疑虑重重,行动迟缓,缺乏果断, 经不起强烈的刺激和猛烈的打击。(抑郁型)
的心理或精神压力反而降低了做 事的效率。如:害怕失败、害怕 事情的结果不完美等。保持中等 强度的动机与焦虑可以维持较高 的做事效率.(二者的函数关系 呈倒“U”曲线形状)
(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 格
☆能力 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如:
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
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 能力。
⒊ )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 易变
2.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⒈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⒉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 父母对儿童的期望通过教育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
4.愿意努力发展身心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 缺陷,也能安然接受;
5.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 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作有效地适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四)人格的特质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1、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个整体,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 2、人格发展 性本能是人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1、人格结构
• 本我(生物我)无意识层面,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现实我)意识层面,遵循现实原则; • 超我(理想我)包含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
(二)投射法
• 投射法: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 情境,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 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出受测者的人 格结构。
• 投射测验: • 1、联想法。如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克墨迹测验。 • 2、构造法。如主题统觉测验。 • 3、完成法。如语句完成测验。 • 4、选排法。用图画、照片作为测验材料。 • 5、表露法。如画人测验。 主要的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返回
2、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7岁) (4)潜伏期(6、7岁—12岁) (5)青春期(12—20岁左右)
返回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阶 基本心理 段 矛盾
大致 年龄
矛盾处理所形成的品质
积极解决,顺利发展 解决失败,发展障碍
• 人格可通过社会学习方式获得,也可通过社会学习 改变。
•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 观察示范者的行为,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奖
励或者惩罚)而代替自己行为被强化,因而观察者 也能学到示范者的行为。
• “攻击性行为榜样作用”的两个实验:
• 实验一:个体看到他人行为获得成功或赞扬(失 败或惩罚),会增加(或减少)产生同类行为的 倾向。
(三)气质的体液说
• 古希腊医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四根说”,认为人 的身体是由四根(土、水、火、空气)构成。
• 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将“四根说”发展为 “四液 说” ,认为人体内的体液有四种:血 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固体
土根
黑胆汁(胃)
液体
水根
粘液(脑)
呼吸 血液
空气根 火根
黄胆汁(肝脏) 血液(心脏)
(二)人格的特征
1、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 人格是稳定的,教育的影响和促进只能在 一定程度上产生效果和发挥作用。 ◆ 人格是可塑的,才有可能通过各种心理、 行为或教育的方法影响、促进个体发展。
2、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 人格千差万别,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因材 施教 。 ◆ 人格有共同性,针对人格发展的规律,提 出的人格发展理论,可以指导对人的教育。
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 人格(伦理学):人品,与品格同义; • 人格(法律):权利义务之资格; • 人格(心理学):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
人格构成:
•人 格
人格动机系统:需要、动机、兴趣、 (即个性倾向性)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系统: 气质、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即自我意识) 自我调控
重要的 影响人物
1
基本信任与 不信任
0-1岁 婴儿期
对人信任,有安全 感
焦虑不安,恐惧
父母或监护人
2
自主与羞怯、 疑虑
1-3岁 幼儿前期
自我控制与意志
自我怀疑
父母或监护人
3 主动与内疚 3-6岁 幼儿后期
方向和目的
无价值感
家庭与学前教育 机构
4 勤奋与自卑 6-12岁 学龄期
能力
无能
家庭、学校师生、 邻里
• 替代惩罚仅仅阻碍新反应的操作,而没有阻碍他 们对这一行为的习得。
• 实验二: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实际行动比口 头劝说更有力,即身教重于言传。
(四)人格的特质理论
• 人格类型论和特质论:
• 类型论把人格根据某种标准分为多个类型,一 个人只属于其中的某个类型,而不能是另外的 一个类型。
• 特质论用多个基本特质来描述人格,每个特质 都是对立两端联系起来所构成的一个维度,任 何人在这个维度上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
• 瘦长型,(高瘦纤弱、细长、窄小)易患精神 分裂症。
• 斗士型,(骨肉均匀,体态与身高成比例), 易患癫痫症。
2、气质的血型说
• O型气质:好胜霸道,不愿吃亏。 • A型气质:内倾保守、老实稳重。 • B型气质:外倾积极,感觉灵敏 ,行为自由奔放 。 • AB型气质:兼有A型和B型的特点,为混合型。
四、气质
• (一)概念 • 气质是个体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
• 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 • 1、心理过程的强度 • 2、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 • 3、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二)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
1、气质的体型说
• 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与气质特点以及可能患的精 神病种类有一定的关系。
• 肥胖型,(身材短胖,圆肩阔腰)易患躁狂抑 郁症。
• 都假定个体的人格是某种相对稳定的东西,都 可加以描述。
三、人格测量
• (一)自陈法 • (二)投射法
(一)自陈法
• 纸笔测验,用于被试自己作答。 • 三种形式:是非式、二择一式、等级式。 • 常用的自陈测验: •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 • 2、卡特尔人格特质量表 (16PF) • 3、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优势 体液
气质 类型
体液 性能
血液 多血质 热—湿
粘液 粘液质 寒—湿
黄胆汁 胆汁质 热—干
黑胆汁 抑郁质 寒—干
气质 特点
温而润
类似 季节
春天
冷酷无情 冬天
热而躁 夏天
冷而躁
秋天
典型气质类型及其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行为特征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捷、情绪发 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易转移、善 交际、亲切有生气,但往往轻率
直率、精力旺盛、热情奔放、急躁、 莽撞、易感情用事、自制力差
沉着、安静、情绪发生慢而弱、行动 缓慢、注意稳定不易转移、自制力强、 不善随机应变
情绪发生慢、感情细腻、体验深刻、 观察敏锐、富于想象、动作迟缓、行 为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多愁善感
5
同一性与角 色混乱
12-20岁 青年期
忠诚
不确定感
同辈伙伴、小群 体
6
亲密与孤独
20-35岁 成年早期
爱
孤独寂寞,无法与人 相处
朋友、配偶
7
关心下一代 与自我关注
35-65岁 中年期
关心他人
自私自利
同事、家庭成员
8自我整合与 失望65-死亡 老年期智慧
无望和无意义感
全体人类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察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