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第2章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10
二、点与线
11
两点相连构成线,在一条线上, 相对大的点会有更加强烈的视 觉聚集力,更容易成为视觉焦 点。另外,点的线化在视觉表 现领域也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和 表现效果,也因此可以表现出 更多的视觉美感。
当多个点组成线的时候,两个 相近的点会有密集的感觉,也 会给人更近的感觉,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更有冲击力,很容易 让人注意,起到吸引视线的作 用,如图2-9所示。
第一节 点
3
点作为视觉表现的基 础,有大小、形态、 面积等,是一切物体 在视觉上表现出来的 最小的状态,也是平 面构成中最小的构成 单位。 点可以通过任何形态 来表现,如方形、菱 形、三角形、星形等 规则或不规则图形。 远山可以被看成是一 个点,水滴可以被看 成是一个点,夜晚漫 天的星辰也可以被看 成是点,因而点的视 觉表现范围非常广泛, 如图2-2所示。
这些点虽然在真实感上显 得较弱,也不是由一个单 纯的、明显的点来表现, 但可以表现出细腻的感觉, 从而产生另外的一种表现 效果和视觉美感,如图2-7 所示。
9
二、点与线
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的轨迹,就形成了线的 感觉。在数学里,线不同于点,线不仅具有位 置、长度,还具有宽度、形状。多个点的组合 形成点的线化,通过点与线的构成关系来表达 设计意图,如图2-8所示。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4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5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点存在的状态多种多样,在设计领域经常用不同的点 的状态来表达设计构思。点的虚化连接、点的线化、 点的面化等都可以用来表现点的存在,表达设计中的 点的构成美感。 当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时,可能会 出现两种不同的心理错视:当点处在宽敞的空间时显 得比处在狭窄的空间的点相对要小;在狭窄的空间的 点看起来相对会比较大,且有膨胀的感觉,如图2-3所 示。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一般容易被识别为图形的是: ⑴居于画面的中央,或处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形,易于成为 “图”; ⑵被封闭的图形,在画面中容易显现出来,也容易被人们认 为是“图”; ⑶小的形状,较之过大的形状,成为图的条件更为有利; ⑷集中的形态比散乱的形态易于识别出图形。
四、图与地的“各向异性”:
黑白两图形的关系,相互转移,背景成 为图形,或者图形退成背景,图与地的这 种性能,在视觉艺术中称为图地的“各向 异性”。
网点构成
• 点作不同的排列和多种次 序变化,产生明暗调子的 构成方式。 • 带有机械性又有规则的网 点构成的设计作品,图象 清晰度虽然不高,但却能 给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 这恰好是设计者所追求的 与众不同的表现特征,从 而产生出的一种新的构成 方式。
点绘技法
• 点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 力,急于求成,反而欲速 不达。(一旦出现失误, 补救所费的时间往往要多 于遵循规律所用的时间。) • 此画是生赖范义1974年画 的《查尔斯· 布朗逊》,可 谓与超级写实主义油画有 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节:骨格构成
共有八种:
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 发射构成;变异构成;结集构成; 对比构成;空间构成。
在一定的框架内,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等距离划分出大小 相等的空间单位称为重复骨格。重复骨格多为正方形单 位空间,因对重复构成有利,可以较多的组合成新的形 态。
(1)重复骨格
• 重复,指同一个单形 连续地、有规律地反 复使用。 • 排列时,可作方向、 位置、色彩的变化。
⑵ 几何曲线形的面——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 成的几何性质的面。
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的秩序感。特别是圆形,能表 现几何曲线的特征。但,由于正圆形过于完美,则有呆板 和缺少变化的缺陷。而扁圆形,呈现出一种有变化的曲线 形,较正圆形更具有美感。在心理上能产生一种自由整齐 的感觉。

平面构成点、线、面

平面构成点、线、面
b.虚的点:指平面构成的图底转 换而形成的点;立体构成中实块 的虚空处理较小时,也可以看成 虚的点。
d.面化的点:
一定数量的点在一定范围内密 布就具有了面的感觉。
c.线化的点:距离较近的点,呈线
状排列时,间隔之间似乎有了引力,点 的感觉弱化,变成了线的感觉。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点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小的,并且还是圆的,实际上 这是一种错觉。 现实中的点是各种各样的。 点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 规则的点是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 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随意的点。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 • 很广,比如在企业画册、商品包装、CI设计等。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发展史略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 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 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 规律的发展。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体 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 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 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 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 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等领域。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2、点的判断
当一个形与其周围的形相比相对较小时,它就可 以看成是一个点。
点的形状:各种形状的点,当其较小时,都可看 成是点。一个广场中心的纪念碑可看成是这个范 围内的一个点。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三大构成要素全面讲解

三大构成要素全面讲解
蓝:透明、清凉、冷漠、流动、深远
紫:高贵、庄重、奢华、具有神秘感 白:明亮、干净、纯洁、扩张感
黑:沉静、神秘、消极
五.色系和色调
24色相环
一、色调的分类
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 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 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 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 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二、各色调之间的关系
3.平面构成的框架
(1). 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 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 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 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 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 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2)骨格可以分为:
下图是一组橙蓝互补色对比的色组,橙艳丽、辉煌又安然,恰列好处。
(2)对比色关系
色相环中相距135度或者彼此相隔八几个数位的两色,为对比色 关系,属中强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泼 又旺盛。配色时,可以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而达到色组的调和, 也可以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下图
B.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C.旋转式发射格
6.空间构成形式
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 形态
A.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B.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C.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D.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 行表现的) E.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 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 一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 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 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 化感觉

平面构成之平面三要素

平面构成之平面三要素

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面
1、面的概念
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 宽度,无厚度,具有方向性。 直线平行移动成长方形; 直线旋转移动成圆形; 自由直线移动构成有机形; 直线和弧线结合运动形成不规则的形。
2、面的形态和表情 面有规则面和不规则面之分。圆形和正方形是最 典型的规则面,这两种面的相加和相减,可以构 成无数多样的面。自由面的外形较复杂,无规则 可循。 面的形态是多样的,不同形态的面在视觉上有不 同的作用和特征。规则面有简洁、明了、安定和 秩序的感觉;自由面具有柔软、轻松、生动的感 觉。
●―→←―●
当两点大小不同时,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视线会逐渐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最 后集中到小的点上,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
当空间中有三个点并在三个方向上平均散开的时候,点 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 应。 当画面中出现三个以上不规则排列的点时,画面就会显 得很零乱,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 当画面中出现若干大小相同的点规律排列时,画面就会 显得很平稳、安静学习平面构成,就是通过对点、线、面等基本形 态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学习,以造型法 为基准,创造出更多的新图形。 ⑴对称与平衡 ⑵节奏与韵律 ⑶变化与统一 ⑷分割与比例
4.线的视觉特征
线在平面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线有不 同的感情性格,线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 线最善于表现动和静,直线表现静,曲线表现动,曲 折线则有不安定的感觉,螺旋线表现上升。
线的视觉特征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点,有力度 、稳定, 直线中的水平线平和、寂静, 使人联想风平浪静的水面,远 方的地平线,给人产生扩张感; 而垂直线则使人联想到树、电 线杆、给人干脆,坚定,阳刚 的视觉效果; 斜线则有一种速度感。

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案2017 年 10 月 9 -11 日第 7 周累计 4个教案 7 课时第()页,共()页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第()页,共()页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

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一、形的概括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

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

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

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第()页,共()页第二节线第一部分回顾上节所学造型艺术在传播信息中运用的主要媒介就是形态。

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产品等都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并因其形态上的特征而产生固有的、独立的形象。

植物的外形不同分类不同;对于人,我们可以识别他的年龄,身高,五官特征等自然形态。

在构成学的层面上,我们把这些独立的形象分解为基本的视觉元素——点、线、面来分析。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大造型要素之一——点。

了解了点的特点及其基本的心理效应。

我们知道点是造型基本要素中最小、最简洁、最单纯的形态。

第二部分导入新课线是由什么构成的,如何构成的?由点,移动后产生疏密。

第()页,共()页第三部分新课讲授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

当点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时就会产生线。

从构成角度来看,线不止具备长度和宽度,把线的内部填满即可成为面形,面形的轮廓由线来决定,也可以作为纹理的填充或支撑的骨架,线是最为有利的造型手段。

平面构成三要素

平面构成三要素

平面构成三要素一:点。

特征:(1)单个的点凝聚视线:多个点分散视线,活跃气氛。

(2)画面中心的点使视线集中,边缘的点有逃逸倾向。

(3)很多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地排列,给人线化或面化的感觉。

(4)有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能产生韵律感;按一定的规律群集的点,能产生空间感。

二:线。

分类:(1)直线:平行线垂直线折线斜线等(2)曲线:弧线漩涡线抛物线圆椭圆任意封闭曲线等。

性格:(1)细线:精致秀气锐利。

(2)粗线:壮实敦厚。

(3)锯状直线:焦虑不安。

(4)垂直线: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5)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6)斜线:运动感动向感方向感。

(7)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8)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规则美。

(9)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特征:(1)等距离的线密集排列产生强烈的秩序感。

(2)疏密变化的线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的线产生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不规则的线产生杂乱的视觉效果。

三:面。

种类及性格:(1)直线形:如正方形等,表现简洁安定规则平稳,是一种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曲线形:指几何曲线形,如圆形等,表现柔软生机膨胀弹性的视觉效果。

(3)自由曲线形:没有几何秩序的曲线形,能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

表现优雅魅力和带有人情趣的视觉效果。

(4)偶然形:偶然方法或用特别手段获得的图形,这种面无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得到的结果都不会完全一样。

这种面自由活跃而富有哲理性,具有一定的情态情趣,用得好可以制作出极具个性的作品。

三要素的运用一:基本形的关系:(1)分离。

(2)相接。

(3)覆盖。

(4)差叠。

(5)透叠。

(6)联合。

(7)剪切。

(8)重合。

二:平面构成的形式:(1)重复构成。

(2)渐变构成。

(3)近似构成。

(4)发射构成。

(5)特异构成。

(6)对以构成。

(7)骨骼构成。

(8)密集构成。

(9)肌理构成。

(10)空间构成。

(11)分割构成。

(12)图与底的构成。

平面构成造型要素

平面构成造型要素
2
第一节 构成形象
二、形象的元素
形象的组成元素即视觉的元素,即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
形状:指形象的内外轮廓的边缘状和特征。立体形象会因距离、角度
的不同,is在th平e面w上o形rld成’s不同的形状。
大小:指形象的量变。平面形象的大小,表明立体形象间的距离和远 近。
3rd 色彩:指形象的明暗及不同的色相,是人类视觉对光波的反射感受。
9
第二节 平面形象的基本要素--点 3、复点 三点以上就可以称为复点。点的靠近与并列,形成线的感觉。三个不 在一条直线上的点,就可以成为面,三点,成三角形。四点,成四边形。 相同或相似点的数目越多,点越聚集就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空间间隔越小 ,面的感觉性质越强,复点是形象产生的基础。如满天的星斗,就被人们 想象出各种形象。
肌理:指形象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在平面上表现为色块和各种细碎 的纹理。
三、形象的空间
largest economy
形象的变化可以表明自身所处的位置和观者所处的位置。形象的平面
与立体,既可以表明自身的运动,也可以表明观者的移动。平面上的空间
是人把对客观生活中所存在的空间感受通过形象转化到平面上,可以形成
2.设计中心的突显:同样是由于点的方向性的缺乏,在以点为主的平面 设计中容易出现设计中心的模糊。因此,在此类设计中我们应该格外注意设 计中心的突出。我们可以采取增大点的面积增加设计中心点的密集量、削弱 周围环境中点的数量等等来达到突出设计中心的目的。
3.视错觉的利用与规避:在前面一节中讲过点的视错觉,我们设计过程 应该注意发现和利用视错觉的优势,规避视错觉产生的不良效果。
11
第二节 平面形象的基本要素
四、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以点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既要看到点的灵活性又要注意点的不稳定 性尽量利用由点的大小、方向、位置的变化产生丰富的聚散效果。在设计过 程中有如下问题应该特别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点虽然在真实感上显 得较弱,也不是由一个单 纯的、明显的点来表现, 但可以表现出细腻的感觉, 从而产生另外的一种表现 效果和视觉美感,如图2-7 所示。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点与线
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的轨迹,就形成了线的 感觉。在数学里,线不同于点,线不仅具有位 置、长度,还具有宽度、形状。多个点的组合 形成点的线化,通过点与线的构成关系来表达 设计意图,如图2-8所示。
19
二、点、线、面的关系
在进行构成分析时, 不规则图形和形态都 可以运用点、线、面 来进行概括和归纳, 进而使设计构成可以 在一个抽象的表现性 的平台进行设计和分 析,更简单、迅速地 理解平面设计作品的 构成关系,如图2-23 所示。
20
二、点、线、面的关系
在视觉设计、平面设计中,对于设计规律和设计理念的研究, 首先体现在点、线、面的理性构成关系上,通过理性上的设计 思维的探讨与研究,对图形、文字、色彩等形象视觉元素和点、 线、面理性抽象元素间彼此关系进行转换和归纳,从而表现出 具体的、掺杂我们思维及感性理解的平面设计意图,实现美感 与实用的结合。
2
8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的 点并各自有它们的位置 时,它们的张力作用就 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 视线上,使视觉心理上 有连续的效果,产生一 条视觉上的直线。 点的排列如图2-6所示。
9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点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不 仅可以单纯地通过直接的 点来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 视觉效果。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5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6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点存在的状态多种多样,在设计领域经常用不同的点 的状态来表达设计构思。点的虚化连接、点的线化、 点的面化等都可以用来表现点的存在,表达设计中的 点的构成美感。 当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时,可能会 出现两种不同的心理错视:当点处在宽敞的空间时显 得比处在狭窄的空间的点相对要小;在狭窄的空间的 点看起来相对会比较大,且有膨胀的感觉,如图2-3所 示。
7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点在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明位置和进行聚集,其基 本属性是注目性,能形成视觉中心,也是力的中心。也就是说, 当画面中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因为 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所以能够产生视觉中心 的视觉效果,如图2-4所示。 与其他元素相比,点在平面上是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的,还有 很强的向心性,最容易成为画面的中心和视觉的焦点,而且同 一画面中小的点更容易成为视觉焦点,如图2-5所示。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技能要求
把握点、线、面三个平面构成基本 要素的特点及表现方式方法,三者 之间的构成关系及在平面设计的具 体应用中应如何熟练巧妙地表达设 计意图和设计构思。了解图形、文 字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平面设计中 作为基本视觉表现元素的重要性。
3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点是一个微小的单位, 在数学里,点有坐标、 位置,但没有大小,是 直线相交形成的。点作 为视觉表现元素之一, 具备了多方面的形态表 现,它不仅有大小、形 状,还具备了面积、浓 淡、重量等特点,如图 2-1所示。
1) 线的曲直 2) 线的粗细 3) 线的浓淡(深浅) 4) 线的方向 5) 线的疏密
3.线的错视
18
二、点、线、面的关系
点移动的轨迹是线,线移动的 轨迹是面。当一个点无限放大 或多个点聚集时,点的性质就 会随之减弱,也就渐渐地有了 线的性质。线也一样,把一条 线无限加粗,即面积和宽度加 大,或多条线聚集,也就有了 面的倾向。点、线的密集与移 动构成面,点、线、面的密集 与移动构成体,这是最基本的 造型原理。在一个平面的空间 中,不可以孤立地把某个元素 看成是点或者线又或者是面, 它们的存在是相对的,互相以 彼此为衬托,如图2-22所示。
2020/6/25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学习要点及目标
掌握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及视觉表现的图形、文字的特征; 了解各要素单独的特征特性,以及在哪些方面具有哪些表现意 义及方法;了解平面视觉表现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及整体设计 作品的视觉表达。
本章导读
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平面设计,但这些设计都是 由图形、文字、色彩概括总结而来的。若对图形、文字、色彩 这些基础的平面设计表现构成元素进行具象再抽象再具象的研 究总结,可以发现它们都可以由三个简单的视觉元素——点、 线、面来表现。
二、点与线
15
三、点与面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很多点的聚集又形成了面 的感觉。通过点的面化,点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可以表现出面的转化,表现出阴影、空间立体 感等,如图2-12所示。
16
一、线的形态
1.线的分类
1) 直线(几何线形) 2) 自由线形(曲线)
第二节 线
17
一、线的形态
2.不同的线所呈现的不同效果
11
二、点与线
12
两点相连构成线,在一条线上, 相对大的点会有更加强烈的视 觉聚集力,更容易成为视觉焦 点。另外,点的线化在视觉表 现领域也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和 表现效果,也因此可以表现出 更多的视觉美感。
当多个点组成线的时候,两个 相近的点会有密集的感觉,也 会给人更近的感觉,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更有冲击力,很容易 让人注意,起到吸引视线的作 用,如图2-9所示。
二、点与线
13
二、点与线
线与线相交的点也是点,但是它存在的意义并 不明显。有时候,点又可以表现出线的转换, 也可以表现出面的转换;在视觉设计平面构成 中,它作为交点,也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元素的 位置,可以明确地表示我们想要强调的视觉元 素,如图2-10所示。
14
点、线的构成关系在 自然界及很多设计作 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如图2-11所示。
第一节 点
4
点作为视觉表现的基 础,有大小、形态、 面积等,是一切物体 在视觉上表现出来的 最小的状态,也是平 面构成中最小的构成 单位。 点可以通过任何形态 来表现,如方形、菱 形、三角形、星形等 规则或不规则图形。 远山可以被看成是一 个点,水滴可以被看 成是一个点,夜晚漫 天的星辰也可以被看 成是点,因而点的视 觉表现范围非常广泛, 如图2-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