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合集下载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
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
人生目的是
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观核心。
有什么样的人
(一)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生目的就会有
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就会追
(二)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求什么样的人
生价值。
(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
标准
(一)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 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 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 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 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汉书·董仲舒传》
“人之所以为人 者,何已也?曰: 以其有辨也。”
荀子
德国哲学家费 尔巴哈认为:“直接 从自然界产生的人, 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 而不是人。人是人的 作品,是文化、历史 的产物。”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 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 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 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 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 ,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 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做出正确的选 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14岁的周恩来(1912年)
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人生之路
• 徐本禹-2004感动中国人物 • 徐本禹说:“我愿做一滴水。将太阳给我
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反射给他人。”
—— 17岁的马克思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 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有些岔道口,你 走错了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 以影响一生。”
—— 柳青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附答案)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附答案)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绪论+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B )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A、新时期B、新时代C、重要战略机遇期D、关键期2、(C )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思想道德素质D、法治素质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B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4、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指出人的本质是( B )。

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性本善D、人性本恶5、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C )的总和。

A、生产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政治关系6、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 B )。

A、人的属性B、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D、自然属性7、关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B、正确的人生观是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8、( B )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9、人生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10、( A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准则11、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 )A、人为什么活着B、人如何对待生活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12、(D )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意志指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竞争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为取得胜利而展开的竞赛活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联合,为了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

P88※题目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目的是指行为主体自觉意识到的行为目标以及行为活动的指向性。

人生目的,既可理解为是人的生命历程的总目标和总的指向性,即人为也可以理解为是人的生命历程中一些具体实践活动,什么活着的问题.的目标和指向性。

目的既是人行为活动的起点,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点。

由于人的任何一种活动自始自终受着一定目的的驱使和支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下列原因,思考人生目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3章.p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3章.ppt
自强 是自尊、自爱、自律的升华。它 既是人对自己能力和行为所产生的信 任和感情,也蕴涵着一种不满足现状、 不断向上的奋进精神,是行为者对自 己提出的内在要求。
24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为了成为一个 真正的人,学生应该首先尊重自身,没有这 种尊重,没有对自身的美的热爱,人的文明 就不可思议,与一切损伤人的自尊心的东西 绝不相容就难以想象。是的,不应当害怕 ‘对自身的爱’,这几个字——它们不是孤 芳自赏,而是自豪感,是对于自身纯洁信念 的良好开端。”
2)人生观是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
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
法。
5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联系
一方面
另一方面
6
人生观要回答人生不同层次的问题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三个主要方面构成的思想体系
7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概述 2、追求高尚人生目的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人生目的概述 1.人生目的的内涵
14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他来到一 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 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 你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 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 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 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 工作。”
21
第一个维度:对自我负责(对自己 人生历程负责;追求有价值的生命)
我们要为塑造自我而负责
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我们 怎样定义自己,我们就成为 怎样的人。
22
自爱 爱惜自己身体、人格和名誉—— 人生自我负责的基础。
自尊 与自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 我肯定的态度——奠定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二〕建立高尚的人生目的
各种不同的人生目的
为名誉
为享受
为金钱
为人类为社会的人生目的
“从日常生活的观点来看,至少有一点是我 们所深信不疑的,那就是人是为了别人的 缘故才活在这个地球上,特别是为了那些 给我们微笑与幸福而使我们感到快乐的人; 此外也是为那些无数不认识的、只是透过 对彼此命运的同情而产生一体之感的同类 活着。〞
思考与讨论
❖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我 们该怎样来培养?
❖ 各种错误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有哪 些表现?它们有什么危害?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及价值观
1、价值
指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它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 体的外界物的一种意义估价关系, 即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 满足主体的需要和主体根据自己的 需要对客体的这种满足的认可关系。
〔二〕什么是人生观?
1、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人们在实
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 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
人生观的构成
人生观
人生 目的
人生 态度
人生 价值
2、人是什么?
司芬克斯之谜—— 是什么 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 中午用两只脚走路, 晚间用三只脚走路?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人身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人为 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 根底。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是人们用一定的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第3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答: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时,应(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2.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答:(1)人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生离不开环境。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

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2)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或者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阴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但是,逆境对人生又是一种磨炼,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砺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3)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更不等于没有困难,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并终身勤勉,才能在顺境中不断奋进和成长。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相反,如果一遇逆境,就悲观捻,既无坚定信念,也无顽强意志,更不主动去作准备,终日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虚度光阴,结果只能每况愈下,成为环境的奴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故事一: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 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 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 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 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 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 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 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 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 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 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 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 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 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 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 拉一直活到 1929年。
比尔.盖茨的金钱观



“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 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 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 适的方式来使用它。” 他经常会告诉那些向他 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 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 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 符号而已,简直毫无意 义。”
洛克菲勒的金钱观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为金钱 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 散尽,才重返生命的正道。 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 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 万。他用一生的时间才找 回曾经丢失的世界,那里 有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 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 别人的尊敬和爱戴。做到 这些,享年98岁的洛克菲 勒无憾了。
故事二:鲁滨逊与星期五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 记》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 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 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 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 被俘虏的土著人。 由于当天是星 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 “星期五”。他教星期五学习英 文,使用盘子和刀叉,修建住所, 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 学习各种礼仪。最终鲁滨逊回到 家乡。小说最精彩的就是鲁滨逊 和星期五挑战自然的过程。
(2)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 学家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 和翻译员。 (3)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 则说: 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 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 有一个科学地认识。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 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 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解释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 的思想资料。
北大方正创始人、激光照排技术发明者 、两院院士王选有过一段简短诙谐的人生 感悟:“1岁登台亮相,10岁天天向上,20 岁充满幻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到处吃 香,50岁挣扎向上,60岁告老还乡,70岁 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 ,100岁照片挂在墙上。”真是人生苦短! 但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而生命的意 义是以贡献来计算的。
司芬克斯之谜
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
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 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 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人=动物?
人同时具有社会属性:表现为各种社会关系,如
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人的本质。
• 第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最后,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着的。
1920年,印度一个山村,人们在打死一只狼 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大的 8岁(取名卡玛拉),小的2岁(取名啊玛拉,因体 弱死去)。
狼孩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生活习 性与狼别无而二致。
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 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怕光怕火; 不吃素食熟食,只吃生肉;不是用手拿着吃,
人是政治动物,人是理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
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
人之初,性本恶。
——荀子
我所吃所喝的东西就是我的一半。人有理智和爱的情感。 ——费尔巴哈
人是两足直立没有羽毛的动物
——柏拉图
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拉美利特
2、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是形成 科学人生观的重要前提
人啊,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铭文
5
斯芬克斯之谜出名自《俄狄浦斯王》。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 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 坐在迪拜城附近的 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 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 上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错,它就将 路人吃掉。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 芬克斯羞惭跳崖而死。
【课程导入】
——马克思
概括起来说: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 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 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马克思论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 首先,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
• 其次,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社会关系 可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 的社会关系一般指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又可分 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诸多关系。思想的 社会关系: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关系。这 两类社会关系一般是盘根错节,交叉纠缠在一起 的,是相互渗透、互相影响的。
——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所谓人生目的:就是人们在 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对于社 会实践结果所做出的预想和 展望,它是人们实践活动自 觉性与能动性的反映,并决 定着个人人生价值和人生态 度的选择。
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
不遮挡身体,不会说话, 只会象狼一样引颈长嚎。
卡玛拉在孤儿院用了2年 才学会站立,用了9年才学 会45个词和几句简单的话, 到17岁时,智力相当于4岁 儿童。
人生历程
人生观的要素
核心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回答人 为什么活着
人应当 怎样对待生活
什么样的 人生才有意义
——《汉书·董仲舒传》
“人之所以为人 者,何已也?曰: 以其有辨也。”
荀子
德国哲学家费 尔巴哈认为:“直接 从自然界产生的人, 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 而不是人。人是人的 作品,是文化、历史 的产物。”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 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 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 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 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只要心还在跳,就要 努力学习。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 会有益的人。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 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
——张海迪
3
2020/10/9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斯芬克斯之谜
傍中早 晚午晨 用用用 三两四 只只只 脚脚脚 走走走 路路路 。,,
3、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 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2、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
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决定
世界观人生观Fra bibliotek影响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第三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 对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 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 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 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 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 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 解放而奋斗。”
—2—020/奥10/9斯特洛夫斯基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
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 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 理性多么高尚,本领多么 广大,礼节和举止多么特 别和令人赞美,行为多么 像天使,领悟多么像上帝: 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 中之优秀者!”
我国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为什么“贵”?
“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 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亲, 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 则有耆(qi)老长幼之施,粲 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 爱,此人之所以贵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