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
(2024年)冬病夏治ppt课件

9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功能调理
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冬病夏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 善气血运行,提高机体免疫力。
经络疏通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的作用。冬病夏治 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
2024/3/26
10
03
冬病夏治的方法与 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
在夏季进行中药灌肠、艾 灸等治疗,温阳散寒、祛 湿止泻,缓解溃疡性结肠 炎症状。
18
妇科疾病治疗
痛经
慢性盆腔炎
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旺盛的特 点,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温经散 寒、活血止痛,缓解痛经症状。
利用夏季阳气旺盛,通过中药灌肠、 艾灸等方法,温阳散寒、祛湿消炎, 缓解慢性盆腔炎症状。
25
治疗前准备事项
1 2
了解病情
在治疗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包括 病史、症状、体征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如针灸、拔罐、艾灸等。
3
合理安排治疗时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的需要,合理安排治 疗时间,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024/3/26
26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024/3/26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
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室内环境舒适,避免患者受凉或受 热。
注意患者的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 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遵守治疗规范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治疗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和 有效。
27
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冬病夏治【范本模板】

冬病夏治目录1概述2作用机理3治疗方法4适应症5禁忌症6注意事项概述/冬病夏治编辑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作用机理/冬病夏治编辑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治疗方法/冬病夏治编辑由于虚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如果在夏季能够在此类疾病相对处于缓解期的时候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
穴位敷贴技术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鸡蛋清: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 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 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 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 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丸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拌和适当的粘糊剂制成,便 于应用。
11将药物研碎过筛后,加水或面糊等赋形剂适量,制 成锭形,晾干,临床使用时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 可减少配制过程的麻烦,方便储存,适应于慢性疾病的保健。 软膏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加入适 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 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 硬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内浸泡1~2日,将油放锅 内加热,炸枯后过滤,药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铅丹或广 丹,摊涂于厚纸、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体膏剂。使用时可直 接贴用或加热后贴于穴位。本剂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
11/21/2016
理论依据
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 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 能治内。内服汤药与穴位敷贴同样的通过经络“内联脏腑、 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 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 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剂型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 的含药涂膜剂,为一种新颖的骨架型经皮给药,使用时涂于皮 肤特定穴位上。 贴膏剂: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 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 物等特点,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外用中药新剂型。 药袋: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 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 后更换。 磁片: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的和穴位 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贴敷于相应穴位。
冬病夏治中药泥灸功效更佳

1 / 5冬病夏治中药泥灸功效更佳进入三伏天,全国各地的冬病夏治诊疗工作进入高潮。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中药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中药贴敷与中药泥灸相比,中药泥灸更佳,为什么?玉泥心经泥灸为大家介绍一下: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药,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
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三伏泥灸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穴位泥灸是冬病夏治中声望最高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外敷,疗效显著而深受患者青睐。
由于冬病夏治穴位泥灸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泥灸”。
2 / 5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玉泥心经泥灸,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泥灸治疗。
烈日炎炎三伏天 冬病夏治正当时

烈日炎炎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今年的三伏天又要到了,很多患者咨询自己能不能用三伏贴,怎么用三伏贴,能不能自己买了药回去自己贴。
要了解三伏贴,还要从中医的“冬病夏治”说起。
一、什么叫“冬病夏治”“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夏治”实际上是针对“冬病”的一种预防措施。
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冻疮、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症,慢性结肠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均适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呢?这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
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此时“冬病”一般处于缓解期,此时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正符合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的原则。
如果本身阳气衰弱,又没有外来的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二、“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说到冬病夏治,人们马上想到贴“三伏贴”,其实,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贴膏药那么单一,服用中药、穴位艾条灸、穴位注射、穴位拔罐、脐疗、刮痧、药膳等等,都是“冬病夏治”增强疗效的重要治疗手段。
中药:“冬病”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寒证”、“虚证”。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貼夏季三伏天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气。
三伏天意味着酷热的天气,通常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之间持续三个时段。
由于高温、潮湿和污染等条件的影响,三伏天容易导致各种身体不适,特别是容易导致皮肤问题的出现。
因此,三伏天的健康保健尤为重要。
在传统中医学中,三伏天被视为治愈冬季疾病的好时机。
因此,有一种叫做“三伏贴”的中草药治疗方法在夏季广泛使用。
三伏贴是一种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的贴片,贴在人体穴位上,以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健康。
三伏贴的使用时间应该在三伏天左右,但也可以在其他季节使用。
根据中医理论,三伏贴的应用原理是利用贴片中的草药成分刺激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身体功能。
三伏贴的成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常用的中草药:1. 朱砂: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气,清热解毒。
2. 辣椒: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3. 紫草:具有消炎、杀菌、止血和治疗皮肤病的作用。
5. 炒麦芽:健脾胃,滋补身体。
这些草药成分相互搭配,能够有效地治疗以下一些疾病和症状:1. 皮肤问题:三伏贴能够缓解各种皮肤问题,如湿疹、痤疮、过敏性皮炎等。
贴片中的紫草和石膏等成分具有消炎、杀菌和止血功效。
2. 风湿痛:三伏贴能够消除风湿痛和关节疼痛。
通过刺激穴位和促进血液循环,能够缓解疼痛和强壮关节。
3. 消化不良:三伏贴能够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炎等问题。
炒麦芽能够健脾胃,消除胃突等不适。
5. 失眠:三伏贴能够缓解失眠和焦虑等问题。
它的草药成分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因此,对于一些身体不适和皮肤问题的人来说,三伏贴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使用三伏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贴片应在适当的穴位上敷贴。
一般来说,应选择身体局部的穴位。
2. 在使用三伏贴前,应清洁和消毒皮肤。
贴片应粘贴在干净的皮肤上。
3. 在使用三伏贴期间,应多喝水,以帮助身体排毒,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具体的治疗剂量和使用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
总之,三伏贴是一种中草药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立冬养生冬病夏治的中药实用方法演讲稿

立冬养生冬病夏治的中药实用方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听众: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立冬养生的中药实用方法。
冬天是寒冷干
燥的季节,人体易感受寒邪,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和慢
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立冬养生工作,预防和治疗冬季疾病。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实用方法。
一、白术汤
白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健脾、益气、补中、和胃、止泻、安
神等功效。
白术汤是由白术、茯苓、半夏和甘草煎汤而成的,可治疗
冬季腹泻、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桂枝汤
桂枝是一种有温热性的中药材,可温中散寒、温通经脉、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等症状。
桂枝汤是由桂枝、干姜、大枣和甘草煎汤而成的,
可治疗感冒、风寒头痛、肩颈疼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三、沙参冰糖煮水
沙参是一种有滋阴清热、化痰止咳、补肺气等功效的中药材,沙参
冰糖煮水是将沙参、冰糖和水煮沸而成的,可治疗冬季口干舌燥、咳嗽、喉咙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状。
四、黄芪羊肉汤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有益气固表、健脾胃、补肾阳等功效。
与羊肉炖在一起,黄芪羊肉汤可以提高免疫力,抵抗寒邪,防治冬季
各种感染性疾病。
五、桂圆红枣茶
桂圆红枣茶是家庭常见的养生茶饮,具有补血养颜、滋阴补脾等功效。
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将桂圆、红枣、冰糖和水共同煮沸,即可
喝到健康饮品,对女性保健效果尤佳。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中药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且远离冬
季疾病。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注意中药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祝愿大家在冬季养生中健康快乐!
谢谢!。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不止就是贴膏药,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饮食疗法等均就是治疗手段。
从临床效果瞧,穴位贴敷还就是最好。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
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与部分肾脏疾患等。
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
不过,其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
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
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就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
这也就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每月1次,连续3个月。
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就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
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脱敏治疗就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4、药物外擦:在治疗冻疮时,最多采用的方法就是用新鲜中草药炮制而成的酊剂外擦患处,同时用自然日光照射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不止是贴膏药,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饮食疗法等均是治疗手段。
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还是最好。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
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
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
不过,其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
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
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
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每月1次,连续3个月。
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
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4.药物外擦:在治疗冻疮时,最多采用的方法是用新鲜中草药炮制而成的酊剂外擦患处,同时用自然日光照射5分钟。
一般坚持擦药一周,在擦药期间再加用穴位敷贴一次,即可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通经络,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抗寒能力增强。
5.饮食疗法:不要以为这是“滥竽充数”,饮食疗法如今已经成为当今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
如慢性咳喘病人要少吃肥腻荤油以免体内生痰;肺虚之人,提倡多食生姜、萝卜、百合、粳米等,有利于补益肺气;脾虚之人,应多食白人参、莲子、薏仁以利脾气强健,从而令痰无处可生;肾虚之人,可进食白羊肾、肉苁蓉、五味子等以补肾纳气平喘。
6.运动疗法:运动是永恒的真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一种自然康复疗法。
按照中医的理论,在夏季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也能起到预防冬季疾病的目的。
来源:《生命时报》
冬病夏治常用方法5种
核心提示: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最好。
下面为大家共总结了5个常用的冬病夏治中医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
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最好。
下面为大家共总结了5个常用的冬病夏治中医方。
【穴位贴敷】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通络、散寒、祛湿、补气血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泥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
贴的时候,先用酒精消毒,取直径为1cm左右的膏药,用5cm ×5cm的胶布贴在穴位上。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
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盲、大椎、中府、膻中等。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
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
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刮痧】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拔火罐】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
都是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
该方法对于哮喘和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s27427 6B23 欣24132 5E44 幄39229 993D 餽6; 24217 5E99 庙DI28235 6E4B 湋35657 8B49 證g22069 5635 嘵33062 8126 脦
AHA12GAGGAGAGGAFFFFAF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