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神、迎神:你不能不知的传统文化--资料
春节的迎神送神与送灶神

春节的迎神送神与送灶神传统中国文化中,春节是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和活动,其中包括迎神送神与送灶神。
这些活动承载着人们的信仰与祈福之情,为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和平安。
一、迎神送神1. 迎神春节期间,人们会迎请家庭中的神明。
根据传统习俗,人们会在自家庭院悬挂红纸,挂上百寿图或门神等神明图案,以示迎接神明的到来。
同时,在大门口摆放鞭炮和烛台,点燃烛火迎接神明降临。
迎神的目的是为了祈愿神明保佑家庭平安、幸福和繁荣。
2. 送神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送神离开。
在农村地区,人们会聚集在家中的神龛或神庙前,进行一系列祭祀仪式,如焚香、供奉祭品、祷告等。
人们诚心祷告,希望神明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庇佑家庭平安和福运亨通。
三、送灶神1. 起源与意义送灶神,也被称为接灶或迎灶神,是春节期间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传说中,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君会离开人间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居民一年来的善恶行为。
人们为了感谢灶王爷一年来的照顾和保佑,会在这一天为灶君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
2. 活动过程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厨房里贴上用纸画制的灶王爷图案,表示欢迎灶君回家。
同时,人们还会在灶头前摆放各种供品,如水果、糖果、米酒等。
在腊月二十三,人们会点燃纸钱,焚烧香烛,为灶王爷祈福。
随后,家庭成员会一起合家欢,共享团圆晚餐,并举行一些传统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如猜灯谜。
三、送神送灶的意义迎神送神与送灶神的活动,承载着人们对神明和灶君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人们对平安和吉祥的期许。
迎神活动意味着家庭成员的团聚和和睦,人们通过迎请神明,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家庭和谐、事业兴旺、财运亨通。
送神的目的是为了感谢神明的保佑,并希望神明继续庇佑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带来平安、福气和好运。
送灶神则是对灶王爷的感谢和祈福,人们希望通过送灶神的活动,赢得灶君的认可和喜悦,以获得灵气和吉祥。
总之,春节的迎神送神与送灶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人与神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春节风俗迎神送神

春节风俗迎神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年最具规模和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积极欢庆,还传承并表达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其中,迎神、送神的传统风俗更是春节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迎神在中国传统信仰中,人们相信在春节期间,各种神灵和祖先的灵魂会回到人间,给人们带来福祉和保佑。
为了迎接这些神灵的到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迎神仪式。
首先,家家户户会在大门口贴上春联,门上挂上祝福的倒福(福倒了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字牌,以示迎候新年的神灵。
其次,人们会将神像或神符摆放在正厅的神龛或供桌上,供奉神灵并点燃香火,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和幸福。
此外,人们还会摆放各种鲜花、水果和美食,以示诚意。
与此同时,迎神活动还包括庙会和花车游行等形式。
庙会是指在城市或乡村中举行的一种集市活动,人们可以在庙会上欣赏到各种戏曲表演、杂耍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
而花车游行则是一种盛大而热闹的活动,通常由装饰华丽的花车和各种表演队伍组成,通过游行的形式,欢迎神灵的到来。
二、送神春节期间,中国人民不仅热情迎接神灵的到来,也会在节日结束时举行送神仪式,以表示神灵的离开和祝福的归去。
送神活动通常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
在送神仪式中,人们将神像或神符从供桌上取下来,用祭品和礼品包裹好,然后进行简短而庄重的祭拜仪式。
人们会向神灵表达感谢之情,并祈求他们离开时带走晦气和厄运,同时带回幸福和吉祥。
送神活动还包括烟花爆竹和灯笼的使用。
在送神仪式中,人们会放烟花和爆竹,以驱散瘟疫和邪灵,并象征性地向神灵发出音乐和欢声笑语,以示送行的喜悦。
同时,人们还会点亮各种彩灯和灯笼,把家门口和街道装饰得灯火通明,以示送神的热情和欢乐。
总之,春节风俗迎神送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迎神,人们表达对神灵的尊崇与敬意;通过送神,人们传递出对神灵的感激与祝福。
这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不仅串联起了人与神的关系,也激发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祈愿。
春节习俗中的迎神与送神

春节习俗中的迎神与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盛大、最热闹的庆祝活动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其中迎神与送神是春节习俗中的重要环节。
迎神是指迎接各种神明的到来,保佑家庭和社区的平安与祥和;而送神则是为了告别节日神明,并祈求他们离开后能够带走厄运,带来好运和福气。
迎神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
在中国的传统信仰中,神灵被视为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健康和幸福的存在。
因此,为了祈求神明的庇佑,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里或社区的庙宇设立神台,并供奉各种神明的画像或雕像。
在祭拜仪式上,人们会点燃香烛,烧表纸,献上水果、食品和酒水等供品。
整个仪式充满着庄严肃穆的氛围,人们在虔诚的心情中向神明祈祷,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除了祭拜仪式,迎神还包括庙会和舞龙舞狮等活动。
庙会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庙会上购买年货、品尝传统美食、观看表演和游乐设施等。
此外,舞龙舞狮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目。
舞龙舞狮是一种寓意吉祥、驱邪和祈福的民间舞蹈表演,人们穿上龙或狮子的服装,随着鼓乐和锣声欢快地舞动,在社区中穿街走巷,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而送神则是春节期间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过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神明表示敬意并送神离开。
这个仪式通常包括祭拜仪式和祈福仪式。
在祭拜仪式上,人们会焚烧香烛、放鞭炮,并烧掉拜神时所用的纸钱,以示对神明的感谢和告别。
而祈福仪式则是为了祈求接下来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吉祥,人们会向神明祈求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幸福等好运。
送神之后,人们通常会进行一些预防疾病和驱邪的习俗。
比如,在某些地区人们会在家门口燃放烟花鞭炮,以驱逐病魔和邪气;或者贴春联、门神等吉祥的符号,以保护家人平安。
同时,也会进行一些清洁和整理的活动,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总的来说,春节习俗中的迎神与送神是中国人民对于神明的敬意和祈福的表达。
通过迎神,人们希望神明的庇佑能够保佑自己和家庭的平安与祥和;通过送神,人们则祈求神明带走厄运,带来好运和福气。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祈福、祭神和祭祖的重要时刻。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人们非常注重与神灵的联系,并且相信神灵的保佑和庇护能带来好运和丰收。
因此,春节期间的迎神和送神活动成为了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一、迎神春节的迎神活动表达了人们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和对神灵保佑的期望。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有许多神灵都与春节有关,比如财神、门神、灶神等。
迎神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地区和习俗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1. 置放神像在春节来临之前,许多家庭会在家中摆放各种神灵的神像,如财神、门神等。
这些神像通常会放在醒目的位置,以示迎接神灵的到来。
摆放神像的方式也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向神明表达敬意并祈求神灵保佑。
2. 点神灯在一些地方,人们在春节期间会点燃一种特殊的神灯。
这种神灯呈盘形状,上面镶嵌了许多小饰品,如龙、凤、花等。
点燃神灯的目的是希望神明的光明能照亮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幸福。
3. 设宴招待迎神活动通常也涉及到为神灵设宴招待。
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糕点和水果,摆在神像前供神明享用。
这是对神明的感恩之意,并期望神明能在新的一年中保佑家庭的幸福与平安。
二、送神春节期间的送神活动与迎神活动一样重要。
送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和平顺利的象征,也是对旧年的告别和新年的祝福。
1. 神龛搬迁在春节期间,一些家庭会将神龛中的神灵搬迁至主堂之外。
这一举动象征着给神灵安排更宽敞的居住环境,以示对神明的尊重和关怀。
搬迁神灵的过程通常需要一些仪式和祷告,以向神明祝福,感谢神明的庇佑,并祈求新的一年继续保佑家庭平安。
2. 神明游行在一些地方,春节期间还会举行盛大的神明游行活动。
游行队伍中有各种各样的神灵形象,如舞狮、舞龙、仙女等。
游行队伍通常伴随着醒目的音乐和烟花爆竹声,彩色的旗帜和灯笼为整个游行增添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3. 祭祀仪式送神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祭祀仪式。
人们会在私人神龛或寺庙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感谢。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不仅迎接新年的到来,还会举行各种祭神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福之意。
本文将着重探讨春节的迎神与送神的相关习俗和意义。
一、迎神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进行迎神仪式,以邀请财神、灶神和门神等神灵驾临自己的家中,给家人带来吉祥、福气和平安。
迎神仪式通常包含以下环节:1. 准备祭品在迎神仪式中,人们会准备各种供奉品,如鲜花、香烛、新年贴纸、水果、酒及各类传统食品。
这些祭品用来摆放在供桌上,以示诚心和虔诚。
2. 祭拜财神人们会特别祭拜财神,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生意兴隆。
他们将财神像或画像摆放在供桌上,然后点燃香烛,虔诚地向财神祝福并祈求财运亨通。
3. 祭拜灶神灶神被认为是家庭的保护神,人们相信他能够保佑家庭平安、健康和幸福。
在迎神仪式中,人们会向灶台前供奉各种食品,如糖果、粘糕、糍粑等,以示对灶神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4. 贴门神贴门神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自己的门口贴上门神贴纸,以祈求家庭平安、健康和幸福。
门神贴纸通常以红色为底,上面绘有神态威严的神灵形象,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
二、送神除了迎神,春节期间还有送神的仪式,人们会进行感恩和祈福,以便神灵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整个家庭平安吉祥。
送神仪式通常包含以下环节:1. 敬神游行在春节期间,有些地方会举行盛大的神祗游行活动。
人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手持神像或神轿,载歌载舞地穿街走巷,向神灵展示虔诚和敬意。
这样的游行活动不仅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也增添了喜庆气氛。
2. 祭拜神灵在送神仪式中,人们会再次准备祭品,并将其摆放在供桌上。
他们会向神灵献上香烛、水果、酒等供品,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情,并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得到保佑和庇佑。
3. 祈福祈愿送神仪式的重要部分是对神灵的祈福祈愿。
人们会默默地祈祷,向神灵表达自己的心愿和希望。
他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能够心想事成、家庭幸福、事业顺利、健康平安。
民间传统请神与送神礼仪介绍

民间传统请神与送神礼仪介绍传统民间请神与退神▼标签:神仙通天达地==之礼▼【迎圣请神】:至心皈命礼,信香一念周沙界,奉请炉中香火起纷纷、香烟渺渺奏天门、请何神会何兵!奉请香烟遍十方,请得天兵从天降,请得地兵从地临。
二十八宿分左右,三十六师护坛门,六丁六甲护吾身,八大金刚降来临,我今焚香申召请,愿降香坛作证明。
恭焚真香一心奉请,天地水府,三府万灵,满天星斗,河汉群真,二十八宿,十二宫神,风伯雨师,四部正神,雷公闪电,霹雳降临,日月二宫,驾雾腾云,飞沙走石,凑法真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千里眼,顺风耳,诸天之上,三十三天,天兵天将,六丁六甲,四部天神,虚空过往,监察善神,我今焚香申礼请,愿降香坛作证明。
再焚真香,二申奉请,三清大道,云府十极高真,混元启教,八大老君,八大神仙,上洞神仙,中洞神仙,下洞神仙,混元老祖,通天达地,济人济物,治天治地,察善察恶,治水治火,治人治民,受炼传法,金木水火土,五行通天达地,遁金木、遁山石、遁水火,遁土神仙,我今焚香申礼请,愿降香坛作证明。
三焚真香,三申奉请,西天东土,江西福地,龙虎山前,大法天师,张李二大天师,张良、王裨、孔明、徐勋、演法、邪法,八道九宫、铁九牛,八卦授法,书符隐身、藏身、变身、躲身,剪刀千斤。
腾身、驾身、飞身、隐身,天师、地师、阴阳二师,云雾山前,诸位仙师,我今焚香申礼请,愿降香坛作证明。
▼【收亲作煞词】伏以天地开张、日吉時良、年通日利、大吉大昌、天皇皇地皇、某氏門中取媳到廳堂、伏維吾奉天上遙元九龍仙師帶雄兵萬萬千千到此廳堂來出殺!兇神惡煞聽我言:此雞不是非凡雞!乃是王母娘娘助我斬煞雞!此刀不是非凡刀、乃是玉皇大帝助我斬煞刀!天煞打從天上去!地煞打落地中藏!年煞歸年位、月煞歸月方、日煞、時煞兇神惡煞凡有不利都由雄雞來抵擋!一點落地惡煞出去、二點落地、大吉大地!三點落地總無禁忌!王母收邪亂紛紛身騎白鶴出天門、收盡豐都六洞鬼、七十二宮隨后行!馬上拋刀并兩劍、鬼頭落地亂紛紛、一身美貌白如雪、北斗七星似陽光!我身便杲楊泗郎、少年會替地翻兵、后來老君招集我;白馬背上斬邪精!護法弟子虔誠靖慈悲勅赦降來臨!仰告天師為上將!因此殺鬼大將軍!十世修行為太子!一聲號令陳自金!天星耀耀陣陣光、土皇神煞復歸位。
春节的迎神送神仪式和传统讲解

春节的迎神送神仪式和传统讲解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国各地最具盛名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迎神送神仪式,以示迎接新年的到来和祈求神灵的保佑。
同时,也会有传统讲解活动,讲解与春节相关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下面将对春节的迎神送神仪式和传统讲解进行详细论述。
一、迎神送神仪式迎神送神仪式是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既是对神灵表示敬意,又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在中国的传统信仰中,神灵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好运和保护家庭平安的存在。
因此,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设置祭台,在祭台上摆放神灵的画像或雕塑,向神灵献上香烛和美食,并进行祈祷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
1. 设置祭台在迎神送神仪式中,首先要设置一个祭台,这是活动的核心区域。
祭台可以放置在家庭的主要房间或庭院中,一般选择离大门最近的地方,以示欢迎之意。
祭台通常由一块布帘、一张桌子和相应的神灵供品组成,比如花瓶、香炉、果盘等。
2. 摆放神灵画像或雕塑在祭台上,人们会摆放神灵的画像或雕塑。
常见的神灵有财神、门神、土地神等,每个地区的习俗略有差异。
神灵的形象可以是木雕、石雕、画像或纸质剪纸等形式,但都要栩栩如生,以显示对神灵的尊重和美好的祈愿。
3. 献上香烛和美食迎神送神仪式中,人们会点燃香烛,向神灵致敬,并燃起炮竹或焰火,以示喜庆之情。
同时,人们还会将水果、糕点、酒等美食放在祭台上,用以表示对神灵的供养和感恩之情。
4. 进行祈祷仪式最后,人们会进行祈祷仪式,向神灵祈求新年的祝福。
祈祷通常包括宣读祈福文、默拜或合家祈福等环节。
在祈祷过程中,家族长辈或代表会带领其他家庭成员发表祝福的辞句,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家中的团结幸福。
二、传统讲解传统讲解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之一,它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讲解主要包括对春节习俗的解读、传统节庆活动的讲解以及相关的民俗故事等。
1. 春节习俗解读传统讲解通常会对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进行解读,比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

春节的迎神与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为热爱和庆祝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会迎神迎祥、拜神祭祖,以期迎来好运和平安。
同时,春节也是一个团圆的时刻,家人们会相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
本文将从迎神与送神两个方面,探讨春节的传统习俗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
一、迎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要迎接神仙、祈求平安。
迎神的传统仪式主要包括贴对联、挂灯笼、燃放鞭炮等。
1. 贴对联贴对联是春节迎神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联通常由两幅对仗的横幅组成,写满着祝福的吉利话语。
对联的内容通常取自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的愿望。
人们会将对联贴在门口或者墙上,以迎接神仙的到来。
2. 挂灯笼挂灯笼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迎神的表达形式之一。
灯笼象征着希望和光明,人们相信通过挂灯笼可以将喜庆和祥瑞的氛围传遍家园。
在迎神的日子里,人们把各种五颜六色的灯笼挂在屋檐下、门前,营造出热闹而温馨的氛围。
3. 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是中国人民欢庆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响可以驱散厄运,祈求来年的吉祥和平安。
在迎神的时刻,人们会集体燃放鞭炮,声声爆开,烟花四起,给大地增添了一抹红色和喜庆。
二、送神在春节期间,除了迎神,人们也会进行送神的仪式,以感谢神明对一年的庇佑和祝愿在来年继续保佑平安吉祥。
1. 祭拜神灵送神的传统习俗中,祭拜神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人们会清理神龛,烧香上供,向神灵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
祭拜的供品通常是水果、鲜花、糕点等,寓意着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2. 斋月斋月是送神的另一个重要仪式。
在斋月期间,人们会自愿禁忌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净化身心,并向神明示好。
斋月还是人们修养品德、积善行的时间,从而获得神明的赐福。
3. 环保行动在送神的仪式中,人们也会参与环保行动,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之情。
例如,人们会自觉遵守不乱扔垃圾的规定,在祭拜完毕之后,会将用过的香烛废物投入指定的垃圾桶中,以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灶是送行的一顿盛宴,我们举行的送别宴,需要在人家起程之前进行,否则,人家都已经离开了,还如何可以送行?所以,时间不能迟过人家离开之日,谢灶也是同样的道理。另一方面,送行也不可能太早,十月才起行,总不能在二月就给对方设宴送行,时间上相距太远,便显得太过荒谬了。
应该在何时谢灶?
这需要先知道灶君究竟在什么时候离开人间回到天宫去。其实,回天宫的日子是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一般来说,最好就是在这一天进行谢灶祭祀,这是最恰当的。不过,如果因种种缘故未能在这一天进行,便应该在这一天之前,但不宜太早,勿早过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说,从十二月十四日到廿四之间,无论那一天都可以谢灶。
5、茶三杯
上等名茶的价值,并不逊于名酒佳肴。供奉灶君,可不要胡乱使用淡而无味的“便宜货”,要以少许优质,以沸水泡开浮出香味的好茶,才能讨灶君的欢心。
6、饭碗三只筷子三对
这是用来让灶君享用食品的,虽然碗内无食物,但已经含有邀请进食的意义。
7、金银纸
这是象征财宝,行贿岂能无财,有道足:财可通神!所以需要预备金银纸,奉献给灶君,让灶君高兴。而向不同的神明祈福,其金银纸的组合会有些不同,这点可以向纸料店了解得更详细。
■初六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
■初七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台湾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
3、团年饭
在除夕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其意解取合家团聚,但现今社会上各人工作繁忙,故没有硬性了,今年最佳的团聚日子时间,就是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晚上五时后。
4、上头柱香
就是在年卅晚上的十一时十五分后在庙内上香、敬拜佛祖或神灵;如果在家中,那么要面向西方上香,祈望神佛能给全家整年的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
▲花灯
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习俗上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该日特别要准备相行的祭品献给灶神们,让他返回天庭时不会说太多人们的坏话,其中特别是灶神(灶君)。
民间传说灶君原为玉皇上帝的三太子,因为好色言行举止不端,所以被玉帝罚到人间的厨房灶内,终日与妇女相处,留在人间做为监察人间言行善恶的地神。但送神后,仍有天神来接替该职,直到「接神日」后再返回人间继续其任务。又俗称「送神风,接神雨」,是期望诸神能有风神协助早些升天;正月初四接神时,则希望能下雨,此被视为天神下凡时所携来的神雨。
■十五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台湾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
时日冲:蛇
十二月廿四戊子日
2010 2月7日星期日
吉时宜用:卯时、午时、未时、申时
时日冲:马
迎神
正月初四戊戌日
2010 2月17日星期三
吉时宜用:寅时、未时、卯时、申时
时日冲:龙
正月廿一乙卯日惊蛰
2010 3月6日星期六
交接时:子时
凌晨十二时四十八分
时日冲:鸡
相关时间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
■初三
▲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
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
□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
□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送神、迎神:你不能不知的传统文化
郑伟建博士/文
送神、迎神是中国人一贯的传统,祈福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不过,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是太了解具体迎神、送神的程序和步骤。今天,郑博士不妨具体说说,而且给出相应的时间、内容,便于朋友们随时查阅之需。
送神
十二月廿三辛巳日
2010 2月6日星期六
吉时宜用:辰时、巳时、午时、未时
■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
柑、饭、发粿、甜粿、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
在农历十二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后便可以送神,惟选择良辰吉日,尤记不可以相冲自己的属相,例如鸡年出生,便不可以选午日、卯日或辰日等。具体可查看郑博士的的每月吉凶预报,或者查询郑博士《2010高端精英人士商务风水指南》。
2、谢灶
谢灶时间:我们常常听闻官三民四(在帝皇时代做官者皆在廿三谢灶),一般人士在廿四谢灶便可以了。
3、红烛一对
烛光发放光明,显示对于灶君的尊敬,令灶君有被视为上宾的感觉。
4、酒三杯
酒是奢侈之物,但能令人在身心上产生快感,在盛宴中。必然不可以欠缺酒。有佳肴而无关酒,总是美中不足。以美酒三杯供奉灶君,让袖喝掉之后,头脑有三分酒意,乱了一点性,好忘掉一些职责,受到讨好。酒是谢灶不可或缺之物,尤其最好使用一些优质香醇的酒。
■初五
【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
■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基本概念:
1、送神
■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
【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