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一次函数--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一次函数--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一次函数--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1x、y=k2x、y=k3x、y=k4x的图象分别为l1、l2、l3、l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k1<k2<k3<k4B.k2<k1<k4<k3C.k1<k2<k4<k3D.k2<k1<k3<k42.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100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

小明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以测试速度滴水,当小明离开x分钟后,水龙头滴水y毫升水,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A.y=0.05x;B.y=5x;C.y=100x;D.y=0.05x+100.3.如图,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B(2,0),与函数y=2x的图象交于点A,则不等式0<kx+b<2x的解集为()A.x>0B.0<x<1C.1<x<2D.x>24.如图,是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的一次函数l1、l2的图象,设l1:y=k1x+b1,l2:y=k2x+b2,则方程组的解是()A. B. C. D.5.一次函数y=﹣3x+b和y=kx+1的图象如图,其交点为P(3,4),则不等式(3+k)x≥b﹣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C. D.6.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玻璃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所示),则小水杯内水面的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大致为()7.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下列选项中k值可能是()A.1B.2C.3D.48.如图,已知矩形OABC,A(4,0),C(0,3),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O的路线勻速运动,设动点P的运动时间为t,△OAP的面积为S,则下列能大致反映S与t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二、填空题9.已知和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3=0的两个解,则一次函数y=ax+b(a≠0)的解析式为 .10.如图,直线y=x+b与直线y=kx+6交于点P(3,5),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6的解集是11.某博物馆通过浮动门票价格的方法既保证必要的收入,又要尽量控制参观人数,调查统计发现,每周参观人数与票价之间的关系可近似的看成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关系.如果门票价格定为6元,那么本周大约有______人参观.12.如图是某汽车行驶的路程s(km)与时间t(m/n)的函数关系图,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汽车在前9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 km/min;(2)汽车在中途停了 min;(3)当16≤t≤30时,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三、解答题13.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0cm,底边BC长为ycm,腰AB长为xcm.(1)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求x的取值范围;(3)求y的取值范围.14.已知一次函数y=2x+4(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2)求图象与x轴的交点A的坐标,与y轴交点B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求出△AOB的面积;(4)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15.某通讯公司推出①、②两种通讯收费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一种有月租费,另一种无月租费,且两种收费方式的通讯时间x(分钟)与收费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有月租费的收费方式是 (填①或②),月租费是 元;(2)分别求出①、②两种收费方式中y与自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请你根据用户通讯时间的多少,给出经济实惠的选择建议.16.如图,直线l1:y1=x和直线l2:y2=﹣2x+6相交于点A,直线l2与x轴交于点B,动点P沿路线O→A→B运动.(1)求点A的坐标,并回答当x取何值时y1>y2?(2)求△AOB的面积;(3)当△POB的面积是△AOB的面积的一半时,求出这时点P的坐标.参考答案1.B2.B3.C.4.B.5.B6.B7.B.8.A9.答案为:y=﹣x﹣.10.答案为:x>3.11.答案为:9000.12.答案为:4/3,7,S=2t﹣20.13.解:(1)y=10﹣2x;(2)∵x>0,y>0,2x>y∴10﹣2x>0,2x>10﹣2x,解得2.5<x<5;(3)∵x=5﹣0.5y∴2.5<5﹣0.5y<5,解得0<y<5.14.解:(1)当x=0时y=4,当y=0时,x=﹣2,则图象如图所示(2)由上题可知A(﹣2,0)B(0,4),(3)S△A O B=×2×4=4,(4)x<﹣2.15.解:(1)①;30;(2)设y1=k1x+30,y2=k2x,由题意得:将,分别代入即可:500k1+30=80,∴k1=0.1,500k2=100,∴k2=0.2故所求的解析式为y1=0.1x+30; y2=0.2x;(3)当通讯时间相同时y1=y2,得0.2x=0.1x+30,解得x=300;当x=300时,y=60.故由图可知当通话时间在300分钟内,选择通话方式②实惠;当通话时间超过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①实惠;当通话时间在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①、②一样实惠.16.解:(1)∵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于点A,∴y1=y2,即﹣2x+6=x,解得x=2,∴y1=y2=2,∴点A的坐标为(2,2);观察图象可得,当x>2时,y1>y2;(2)由直线l2:y2=﹣2x+6可知,当y=0时,x=3,∴B(3,0),∴S△AOB=0.5×3×2=3;(3)∵△POB的面积是△AOB的面积的一半,∴P的纵坐标为1,∵点P沿路线O→A→B运动,∴P(1,1)或(2.5,1).。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二、1、,三、1、 2、(1)(2) 3、§16.1.2(一)一、1、C 2、D 3、A二、1、 2、1 3、,三、(1)(2)§16.1.2(二)一、1、C 2、C 3、C二、1、 2、 3、三、1、(1)(2)(3)2、(1),(2),§16.2.1(一)一、1、D 2、A 3、D二、1、 2、 3、三、1、 2、 3、§16.2.1(二)一、1、B 2、A 3、C二、1、 2、 3、三、1、原式=,当时原式=2 2、 3、§16.2.2(一)一、1、B 2、B 3、C二、1、 2、0 3、三、1、 2、 3、0§16.2.2(二)一、1、C 2、B 3、A二、1、 2、三、1、 2、 3、,§16.2.2(三)一、1、A 2、A二、1、 2、 3、三、1、, 2、, -5§16.2.3(一)一、1、D 2、B 3、A二、1、 2、1;;9 3、三、1、 2、-5 3、§16.2.3(二)一、1、B 2、B 3、A二、1、1.514× 2、4.3× 3、-8.1×三、1、 2、一、1、C 2、A 3、D二、1、9 2、3 3、x =-14三、1、 2、 3、§16.3(二)一、1、A 2、D 3、-12、二、1、x =5 2、 3、三、1、 2、无解 3、无解§16.3(三)一、1、A 2、B 3、B二、1、 2、三、1、无解 2、§16.4(一)一、1、D 2、B 3、C二、1、 2、; 3、3三、1、120千米/时2、先遣队6千米/时,大队5千米/时§16.4(二)一、1、B 2、B二、1、 2、三、1、15人 2、9天一、1.C 2. D 3.D二.1. 2 2. 如: 3.三、1.(1)略(2)略§17.1.2(二)一、1.B 2.C 3.B二、1.< 2.(2,4),(-2,-4) 3. -4三.1.-3, 2. (1)y=-,(2)-6§17.2(一)一、1.D 2.C 3.B二、1.二、四 2.略 3.(2,3)三、1.,100 2.解:(1)把A(m,2)代入y=得2=∴m=3∴y=,把(2,n)代入y=得n=3(2)由(1)知y=mx-n为y=3x-3与x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由0=3x-3得x=1∴C(1,0),C关于y轴的对称点Cˊ的坐标为(-1,0).§17.2(二)一、1.D2.B 3.B二、 1. 2 2. -2(提示:由双曲线经过A、B得,解得=2,由经过A、B得解得,-2)3. 0.5三、1、(1)设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千米,则=75×4=300(千米)∴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2)当=3时,则有3=,∴返回时车速至少是100千米/时.2解:(1)∵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点也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即.把点,点代入一次函数中,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在中,当时,得.直线与轴的交点为.∵线段OC将分成和,一、1. B2.C 3.A二、1.勾股定理, 2.(1)5;(2) 3.76三、150§18.1(二)一、1.C 2.A3.C二、1. 2.25三、1. 米 2.953米§18.1(三)一、1.C 2.C二、1.2. 3.8三、§18.2(一)一、1.B2. A二、1.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 24三、1.(1)是;(2)是;(3)是;(4)不是2.(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它们也相等;不成立;(3)如果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也相等;成立;(4)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成立.§18.2(二)一、1.B2.A二、1.3,4,5 2.①②③三、符合要求一、1.B 2.D 3.D二、1.分别平行,□ABCD 2、53、(1)∠A=60°,∠B=120°,∠D=120°;(2)∠A=110°,∠B=70°;(3)∠D=135°.三、1.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A+∠B=180°,∠A+∠D=180°,∠C+∠D=180°∵∠A=120°∴∠B=60°,∠D=60°∴∠C=120°2、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D=∠CDB∵AE⊥BD,CF⊥BD ∴∠AEB =∠CFD=90°在△ABE和△CFD中∴△ABE≌△CDF(AAS) ∴AE=CF§19.1(二)一、1、A ;2、 A ;3、 A ;二、1.互相平分、相等、互补;2.45 cm ;3.16;三、1.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E+∠AEC=180°∵AE//CF ∴∠DAE+∠AFC = 180°∴∠AFC =∠AEC2、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OD=OB ∴∠E=∠F在△ODE和△OBF中∴△ODE≌△OBF ∴OE=OF§19.1.2(一)一、1、B 2、D 3、D 4 、B二、1. 8, 4 2. 4,5三、1.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BO=DO∵BE=DF∴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BC ∴∠FAB=∠ADC=∠DCE在△ABF和△CDE中∴△ABF≌△CDE∴DE=BF,CE=AF ∴BE=DF又∵AD∥BC 即FD∥BE∴四边形FBED是平行四边形。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四边形--菱形性质与判断》(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四边形--菱形性质与判断》(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四边形--菱形性质与判断》一、选择题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DCB.AC=BDC.AC⊥BDD.OA=OC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B:∠BCD=1:2,则对角线AC的长等于( )A.5B.10C.15D.20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点E,连接DF,且∠CDF=24°,则∠DAB等于( )A.100°B.104°C.105°D.110°4.如图,在菱形ABCD中,M,N分别在AB,CD上,且AM=CN,MN与AC交于点O,连接BO.若∠DAC=28°,则∠OBC的度数为( )A.28°B.52°C.62°D.72°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边长是( )A.10B.8C.6D.5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 )A.4B.2.4C.4.8D.57.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D,CD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2,BD=2,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8.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中,AE=1,AF=2,若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则EP+FP的最小值为()A.1B.2C.3D.4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E垂直平分BC,垂足为E,AB=4 cm.那么,菱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对角线BD的长是________.10.如图,在菱形ABCD中,AC=6,BD=8,则这个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11.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尺ABC和DEF在直线l上滑动.要使四边形CBFE为菱形,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O点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和空白部分.当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10和6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三、解答题1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D作对角线BD的垂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E.(1)证明: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2)若AC=8,BD=6,求△ADE的周长.14.如图,在Rt△ABC中,∠B=90°,点E是AC的中点,AC=2AB,∠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作AF∥BC,连接DE并延长交AF于点F,连接FC.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15.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M和点N.(1)请你判断OM和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当AB=6,AC=8时,求△BDE的周长.16.如图,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连结CP并延长,交AD于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试问:(1)图中△APD与哪个三角形全等?并说明理由(2)猜想:线段PC、PE、PF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B2.A3.B4.C5.D6.C7.A;10.答案为:5;11.答案为:C;B=BF或BE⊥CF或∠EBF=60°或BD=BF(答案不唯一)12.答案为:15.13.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AC⊥BD,∴AE∥CD,∠AOB=90°,又∵DE⊥BD,即∠EDB=90°,∴∠AOB=∠EDB.∴DE∥AC.∴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AO=4,DO=3,∴AD=CD=5.又∵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AE=CD=5,DE=AC=8.∴△ADE的周长为AD+AE+DE=5+5+8=18.14.证明:∵AF∥BC,∴∠EAF=∠ECD,∠EFA=∠EDC,又∵E是AC的中点,∴AE=CE,∴△AEF≌△CED.∴AF=CD,又AF∥CD,∴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AC=2AB,E为AC的中点,∴AE=AB,由已知得∠EAD=∠BAD,又AD=AD,∴△AED≌△ABD.∴∠AED=∠B=90°,即DF⊥AC.∴四边形ADCF是菱形.15.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O=OC,∴,∴OM=ON.(2)∵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D=BC=AB=6,∴BO==2,∴,∵DE∥AC,AD∥CE,∴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DE=AC=8,∴△BDE的周长是:BD+DE+BE=BD+AC+(BC+CE)=4+8+(6+6)=20即△BDE的周长是20.16.解:(1)略;(2)PC2=PE PF。

数学作业本(人教八下)答案

数学作业本(人教八下)答案

!"9$ :;7<=
! +! ! :;7<= ! +! !! ! :;7<=*>? ) !! ! # , 1 "%! $ " 1 +)%槡 $ #! $! &! "! " & 1 +! *! % 7* !! ! , " 1 % 1 %%! %/ 0&! ! % #! $! G "! !% ! !*! ) ,0 - $) , '0 -! HC ! ! ,/ 0! +!
#
/ !! $#! * & 1 , 1 #槡 ! $ $! %! &! "! + )'* 0'+/ 0 ) *'+0'! #/ 0! ! +! !! # :;7<=*@5 ) !! $%! ! & $ # $ % #! $! $ & , $ &&! + )* 0 8 +0 ') *"! $ C! C! *! +! % !! #$! "%! ) ,'0 - 8 ) + ,' #!
&! ! #/ 0 ! "/ 0"! #)! ! 槡 *! %槡 *! * # 1 ! +! % I !! #! $! %!
! " #
# % C! 2J? ! ABC ! &! "! *! & ! +! #! $ EF= ) !! ! ,槡 #/ 0%! " , 1 #! $! C! $槡 #"! %/ 0*! % & 1 ! &! +! % J?7KL? $! !! #!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数据的分析》(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数据的分析》(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数据的分析》一、选择题1.一次招聘活动中,共有8人进入复试,他们的复试成绩(百分制)如下:70,100,90,80,70,90,90,80.对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80B.众数是90C.中位数是80D.极差是702.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学校食堂推荐了A,B,C三家粽子专卖店,对全校师生爱吃哪家店的粽子作调查,以决定最终向哪家店采购,下面的统计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方差B.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3.学校组织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100分,张老师得分的情况如下:领导平均给分80分,教师平均给分76分,学生平均给分90分,家长平均给分84分.如果按照1∶2∶4∶1的权进行计算,那么张老师的综合评分为()A.84.5分B.83.5分C.85.5分D.86.35分4.为了节约水资源,某市准备按照居民家庭年用水量实行阶梯水价,水价分档递增.计划使第一档、第二档和第三档的水价分别覆盖全市居民家庭的80%,15%和5%.为合理确定各档之间的界限,随机抽查了该市5万户居民家庭上一年的年用水量(单位:m3),绘制了统计图,如图所示.下面有四个推断:①年用水量不超过180 m3的该市居民家庭按第一档水价交费;②年用水量超过240 m3的该市居民家庭按第三档水价交费;③该市居民家庭年用水量的中位数在150~180之间;④该市居民家庭年用水量的平均数不超过180.其中合理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参加了射击预选赛,他们成绩的平均环数x及其方差s2如下表所示:如果选出一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运动员去参赛,那么应选()A.甲B.乙 C .丙 D.丁6.甲、乙两名同学在四次模拟测试中,数学的平均成绩都是112分,方差分别是s 2甲=5,s 2乙=12,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A.甲B.乙C.甲和乙一样D.无法确定7.一次“我的青春,我的梦”演讲比赛,有五名同学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其中有两个数据被遮盖,那么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A.80,2B.80,2 C .78,2 D.78,28.在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s 2=101[(x 1﹣20)2+(x 2﹣20)2+…+(x 10﹣20)2]中,数字10与20分别表示样本的( )A.容量,方差B.平均数,容量C.容量,平均数D.标准差,平均数二、填空题9.已知一组数据0,2,x ,4,5的众数是4,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10.有5个从小到大排列的正整数,如果中位数是3,唯一的众数是7,那么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11.若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是a ,方差是b ,则4x 1-3,4x 2-3,…,4x n -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12.某校五个绿化小组一天的植树棵数如下:10,10,12,x ,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3. “ 六一”儿童节前夕,某县教育局准备给留守儿童赠送一批学习用品,先对某小学的留守儿童人数进行抽样统计,发现各班留守儿童人数分别为6名,7 名,8 名,10 名,12 名这五种情形,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上述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该校有_______个班级;各班留守儿童人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若该镇所有小学共有65 个教学班,请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镇小学生中,共有多少名留守儿童.14.经市场调查,某种优质西瓜质量为(5±0.25)kg的最为畅销.为了控制西瓜的质量,农科所采用A,B两种种植技术进行试验.现从这两种技术种植的西瓜中各随机抽取20个,记录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kg):A:4.1 4.8 5.4 4.9 4.7 5.0 4.9 4.8 5.8 5.25.0 4.8 5.2 4.9 5.2 5.0 4.8 5.2 5.1 5.0B:4.5 4.9 4.8 4.5 5.2 5.1 5.0 4.5 4.7 4.95.4 5.5 4.6 5.3 4.8 5.0 5.2 5.3 5.0 5.3(1)若质量为(5±0.25)kg的为优等品,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表:(2)请分别从优等品数量、平均数与方差三方面对A,B两种技术作出评价.从市场销售的角度看,你认为推广哪种种植技术较好?15.甲、乙两名同学进入八年级后,某科6次考试成绩如图所示.(1)请根据统计图填写下表:(2)请你分别从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对甲、乙两名同学6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②从折线图上两名同学分数的走势上看,你认为反映出什么问题?16.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城镇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突破20万.为了解城镇民营企业员工每月的收入状况,统计局对全市城镇民营企业员工月平均收入随机抽样调查,将抽样的数据按“2 000元以内”、“2 000元~4 000元”、“4 000元~6 000元”和“6 000元以上”分为四组,进行整理,分别用A,B,C,D表示,得到下列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由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调查的员工有____________人,在扇形统计图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表示“月平均收入在2 000元以内”的部分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2)将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估计我市城镇民营企业20万员工中,每月的收入在“2 000元~4 000元”的约多少人?(3)统计局根据抽样数据计算得到,2013年我市城镇民营企业员工月平均收入为4 872元,请你结合上述统计的数据,谈一谈用平均数反映月收入情况是否合理?参考答案1.B2.答案为:D;3.A4.B5.答案为:B;6.A7.答案为:C;8.答案为:C.9.答案为:4;10.答案为:4;11.答案为:4a-3;16b;12.答案为:1.6;13. (1) 16;9名;5个.(2) 解:1(617285106122)6516⨯⨯+⨯+⨯+⨯+⨯⨯585=.答:该镇小学生中,共有585名留守儿童.14.解:(1)16、10;(2)从优等品数量的角度看,因为A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较多,所以A技术较好;从平均数的角度看,因为A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的平均数更接近5 kg,所以A技术较好;从方差的角度看,因为B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的方差更小,所以B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更为稳定.从市场销售角度看,因为优等品更畅销,A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更多,且平均质量更接近5 kg,所以更适合推广A种技术.15.解:(1)125 75 75 72.5 70;(2)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甲、乙两名同学的平均数相同,但甲同学成绩的方差为125,乙同学成绩的方差为33.3,因此乙同学的成绩更为稳定.②从折线图上甲、乙两名同学分数的走势上看,乙同学的6次成绩有时进步,有时退步,而甲同学的成绩一直是进步的.16.解:(1)500 14 21.6°;(2)图略.估计我市城镇民营企业20万员工中,每月的收入在“2 000元~4 000元”的约:20×60%=12(万人).(3)用平均数反映月收入情况不合理.理由如下: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月收入在2 000元~4 000元的员工占60%,而在4 000元~6 000元的员工仅占20%,6 000元以上的员工占14%,因此,少数员工的月收入将平均数抬高到了4 872元.因此,用平均数反映月收入情况不太合理.。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一次函数--解答题专练》(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一次函数--解答题专练》(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一次函数--解答题专练》1.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向B地行驶.甲车先到达B地,停留一小时后按原路以另一速度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乙车的速度为60km/h,两车间距离y(km)与乙车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下.(1)将图中( )填上适当的值,并求甲车从A到B的速度.(2)求从甲车返回到与乙车相遇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取值范围。

(3) 求出甲车返回时行驶速度及AB两地的距离.2.五一假期过后,小明到校后发现忘记带数学课本.一看手表,离上课还有20分钟,他立刻步行返回家中取书,同时,他的父亲也发现小明忘记带数学课本,带上课本立刻以小明步行速度的2倍骑车赶往学校;父子在途中相遇,小明拿到课本后马上按原速步行返回学校,到校后发现迟到了4分钟.如图是父子俩离学校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两人相遇处离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2)试求小明的父亲在赶往学校的过程中,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3)假如小明父子相遇拿到课本后,改由他的父亲骑车搭他到学校,他会迟到吗?如果会,迟到几分钟;如果不会,能提前几分钟到校?3.随着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倡导节约用水,某市对居民用水按“阶梯水价”方式进行收费,人均月生活用水收费标准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人均月生活用水的吨数,y表示收取的人均月生活用水费(元),请根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市人均月生活用水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5吨,每吨按____________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____________元收取;(2)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某个家庭有5人,五月份的生活用水费共76元,则该家庭这个月用了多少吨生活用水?4.某游泳池普通票价20元/张,暑假为了促销,新推出两种优惠卡:①金卡售价600元/张,每次凭卡不再收费;②银卡售价150元/张,每次凭卡另收10元.暑假普通票正常销售,两种优惠卡仅限暑假使用,不限次数.设游泳x次时,所需总费用为y元.(1)分别写出选择银卡、普通票消费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三种消费方式对应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求出点A,B,C的坐标;(3)请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选择哪种消费方式更合算.5.某商场销售甲、乙两种品牌的智能手机,这两种手机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该商场计划购进两种手机若干部,共需15.5万元,预计全部销售后可获毛利润共2.1万元[毛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1)该商场计划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多少部?(2)通过市场调研,该商场决定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减少甲种手机的购进数量,增加乙种手机的购进数量.已知乙种手机增加的数量是甲种手机减少的数量的2倍,而且用于购进这两种手机的总资金不超过16万元,该商场怎样进货,才能使全部销售后获得的毛利润最大?求出最大毛利润.6.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y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Z5-4①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图①的部分信息:乙先出发1 h;甲出发0.5 h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1)分别求出线段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20<y<30时,求t的取值范围;(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②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4)丙骑摩托车与乙同时出发,从N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M地,若丙经过h与乙相遇,问丙出发后多少时间与甲相遇?7.甲、乙两组同时加工某种零件,乙组工作中有一次停产更换设备,更换设备后,乙组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2倍.两组各自加工零件的数量y(件)与时间x(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直接写出甲组加工零件的数量y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乙组加工零件总量a的值;(3)甲、乙两组加工出的零件合在一起装箱,每满300件装一箱,零件装箱的时间忽略不计,求经过多长时间恰好装满第1箱?8.有一科技小组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甲、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历时7分钟同时到达C点,乙机器人始终以60米/分的速度行走,如图是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他们的行走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米,甲机器人前2分钟的速度为米/分;(2)若前3分钟甲机器人的速度不变,求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3)若线段FG∥x轴,则此段时间,甲机器人的速度为米/分;(4)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5)直接写出两机器人出发多长时间相距28米.9.如图所示,L1,L2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y(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位:元)与照明时间x(h)的函数关系图像,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2000h,照明效果一样.(1)根据图像分别求出L1,L2的函数关系式.(2)当照明时间为多少时,两种灯的费用相等?(3)小亮房间计划照明2500h,他买了一个白炽灯和一个节能灯,请你帮他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法.10.A城有某种农机30台,B城有该农机40台,现要将这些农机全部运往C,D两乡,调运任务承包给某运输公司.已知C乡需要农机34台,D乡需要农机36天,从A城往C,D两乡运送农机的费用分别为250元/台和200元/台,从B城往C,D两乡运送农机的费用分别为150元/台和240元/台.(1)设A城运往C乡该农机x台,运送全部农机的总费用为W元,求W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现该运输公司要求运送全部农机的总费用不低于16460元,则有多少种不同的调运方案?将这些方案设计出来;(3)现该运输公司决定对A城运往C乡的农机,从运输费中每台减免a元(a≤200)作为优惠,其它费用不变,如何调运,使总费用最少?参考答案1. (1)60,甲车从A 到B 的行驶速度为100km/h.(2)设y=kx+b 把(4,60),(4.4,0)代入上式得∴y=-150x+660;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4≤x ≤4.4;(3)设甲车返回行驶速度为v km/h,有0.4×(60+v)=60,得v=90 km/h.A,B 两地的距离是3×100=300(km),即甲车从A 地到B 地时,速度为100km/h,时间为3小时.2.解:(1)在图象中可以看出,从出发到父子相遇花了12分钟.设小明步行速度为x 米/分,则小明父亲骑车速度为2x 米/分,根据题意,得12x +12×2x=2 880.解得x=80.∴两人相遇处离学校的距离是80×12=960(米).(2)设小明的父亲在赶往学校的过程中,路程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kt +b.把(0,2 880)和(12,960)分别代入,得b=2880,12k+b=960,解得k=-160,b=2880,∴s=-160t +2 880.(3)在s=-160t +2 880中,令s=0,得0=-160t +2 880.解得t=18.∴20-18=2(分钟).答:如果由他的父亲骑车搭他到学校,他不会迟到,且能提前2分钟到校.3.解:(1)1.6 2.4;(2)当0≤x ≤5时,设y=kx ,将(5,8)代入,得8=5k ,即k=1.6.∴y 。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定义及性质》(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作业本《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定义及性质》(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定义及性质》一、选择题1.若2<a<3,则等于()A.5﹣2aB.1﹣2aC.2a﹣1D.2a﹣52.若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当实数 x 的取值使得有意义时,函数 y=x+1中 y 的取值范围是()A.y≥﹣3B.y≥﹣1C.y>﹣1D.y≤﹣34.若x,y为实数,且,则的值为()A.1 B.-1 C.2 D.-25.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6.若,则()A.b>3 B.b<3 C.b≥3 D.b≤37.设,a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A.1和2B.2和3C.3和4D.4和58.若实数x、y满足x2=++4,则x+y的值是()A.3或-3B.3或-1C.-3或-1D.3或1二、填空题9.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x应满足的条件是.10.当x= 时,二次根式取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11.﹣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12.已知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的结果是:.三、解答题13.观察下列等式:①=1×3;②=3×5;③=5×7;…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完成第④个等式: = ×;(2)写出你猜想的第n个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并证明其正确性.14.若与互为相反数,求的值是多少?15.已知实数满足,求的值是多少?16.已知.求a、b、c的值.参考答案1.D.2.A3.B4.B5.C6.D7.C8.B.9.答案为:x>1.10.略11.答案为:﹣5≤x<3.12.答案为:0;13.解:14.略15.解:∵实数满足,∴,∴,∴,∴由可得:,化简得:,∴,∴.16.略。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6章分式§16.1.1一、1、C 2、B 3、D二、1、,三、1、 2、(1)(2) 3、§一、1、C 2、D 3、A二、1、 2、1 3、,三、(1)(2)§一、1、C 2、C 3、C二、1、 2、 3、三、1、(1)(2)(3)2、(1),(2),§一、1、D 2、A 3、D二、1、 2、 3、三、1、 2、 3、§16.2.1(二)一、1、B 2、A 3、C二、1、 2、 3、三、1、原式=,当时原式=2 2、 3、§一、1、B 2、B 3、C二、1、 2、0 3、三、1、 2、 3、0§一、1、C 2、B 3、A二、1、 2、三、1、 2、 3、,§一、1、A 2、A二、1、 2、 3、三、1、, 2、, -5§一、1、D 2、B 3、A二、1、 2、1;;9 3、三、1、 2、-5 3、§一、1、B 2、B 3、A二、1、1.514× 2、4.3× 3、-8.1×三、1、 2、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6章分式§16.1.1一、1、C 2、B 3、D二、1、,三、1、 2、(1)(2) 3、§一、1、C 2、D 3、A二、1、 2、1 3、,三、(1)(2)§一、1、C 2、C 3、C二、1、 2、 3、三、1、(1)(2)(3)2、(1),(2),§一、1、D 2、A 3、D二、1、 2、 3、三、1、 2、 3、§16.2.1(二)一、1、B 2、A 3、C二、1、 2、 3、三、1、原式=,当时原式=2 2、 3、§一、1、B 2、B 3、C二、1、 2、0 3、三、1、 2、 3、0§一、1、C 2、B 3、A二、1、 2、三、1、 2、 3、,§一、1、A 2、A二、1、 2、 3、三、1、, 2、, -5§一、1、D 2、B 3、A二、1、 2、1;;9 3、三、1、 2、-5 3、§一、1、B 2、B 3、A二、1、1.514× 2、4.3× 3、-8.1×三、1、 2、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6章分式§16.1.1一、1、C 2、B 3、D二、1、,三、1、 2、(1)(2) 3、一、1、C 2、D 3、A二、1、 2、1 3、,三、(1)(2)§一、1、C 2、C 3、C二、1、 2、 3、三、1、(1)(2)(3)2、(1),(2),§一、1、D 2、A 3、D二、1、 2、 3、三、1、 2、 3、§16.2.1(二)一、1、B 2、A 3、C二、1、 2、 3、三、1、原式=,当时原式=2 2、 3、§一、1、B 2、B 3、C二、1、 2、0 3、三、1、 2、 3、0一、1、C 2、B 3、A二、1、 2、三、1、 2、 3、,§一、1、A 2、A二、1、 2、 3、三、1、, 2、, -5§一、1、D 2、B 3、A二、1、 2、1;;9 3、三、1、 2、-5 3、§一、1、B 2、B 3、A二、1、1.514× 2、4.3× 3、-8.1×三、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a 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 ∥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1.3(1)】1.D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3.(1)DAB(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BAC+∠ACD=180°.∴∠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AB′E=∠B=90°=∠D又∠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50px,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2.1】3.1125px4.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AEB=∠CFD.∴△AEB≌△CFD,2.3个;△ABC,△ABD,△ACD;∠ADC;∠DAC,∠C;AD,DC;AC∴AE=CF78.75px,375px,125px4.16或176.AB=BC.理由如下:作 AM ⊥l5.如图,答案不唯一,图中点C1,C2,C3均可2于 M,BN ⊥l3于 N,则△ABM ≌△BCN,得AB=BC6.(1)略(2)CF=1125px7.AP 平分∠BAC.理由如下:由 AP 是中线,得 BP=复习题PC.又AB=AC,AP=AP,得△ABP≌△ACP(SSS).1.502.(1)∠4(2)∠3(3)∠1∴∠BAP=∠CAP(第5题)3.(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2】(2)∠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BCD,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70°,70°(2)100°,40°2.3,90°,50°3.略4.(1)90°(2)60°4.∠B=40°,∠C=40°,∠BAD=50°,∠CAD=50°5.40°或70°5.AB∥CD.理由:如图,由∠1+∠3=180°,得6.BD=CE.理由:由AB=AC,得∠ABC=∠ACB.(第又∵∠3=72°=∠25题)∠BDC=∠CEB=90°,BC=CB,∴△BDC≌△CEB(AAS).∴BD=CE6.由AB∥DF,得∠1=∠D=115°.由BC∥DE,得∠1+∠B=180°.(本题也可用面积法求解)∴∠B=65°7.∠A+∠D=180°,∠C+∠D=180°,∠B=∠D【2.3】8.不正确,画图略1.70°,等腰2.33.70°或40°9.因为∠EBC=∠1=∠2,所以DE∥BC.所以∠AED=∠C=70°4.△BCD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由BD,CD 分别是∠ABC,∠ACB 的平50分线,得∠DBC=∠DCB.则DB=DC【2.5(1)】5.∠DBE=∠DEB,DE=DB=56.△DBF 和△EFC 都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1.C2.45°,45°,63.5∵△ADE 和△FDE 重合,∴∠ADE=∠FDE.4.∵∠B+∠C=90°,∴△ABC 是直角三角形∵DE∥BC,∴∠ADE=∠B,∠FDE=∠DFB,5.由已知可求得∠C=72°,∠DBC=18°∴∠B=∠DFB.∴DB=DF,即△DBF 是等腰三角形.6.DE⊥DF,DE=DF.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CED≌△CFD,同理可知△EFC 是等腰三角形∴DE=DF.∠ECD=45°,∴∠EDC=45°.同理,∠CDF=45°,7.(1)把120°分成20°和100°(2)把60°分成20°和40°∴∠EDF=90°,即DE⊥DF【2.4】【2.5(2)】1.(1)3(2)51.D2.33°3.∠A=65°,∠B=25°4.DE=DF=3m2.△ADE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60°.∵DE∥BC,∴∠ADE=∠B=60°,5.由BE=12AC,DE=12AC,得BE=DE6.135m∠AED=∠C=60°,即∠ADE=∠AED=∠A=60°3.略【2.6(1)】4.(1)AB∥CD.因为∠BAC=∠ACD=60°1.(1)5(2)12(3)槡52.A=225(2)AC⊥BD.因为AB=AD,∠BAC=∠DAC5.由AP=PQ=AQ,得△APQ 是等边三角形.则∠APQ=60°.而 BP=3.作一个直角边分别为25px和50px的直角三角形,其斜边长为槡125pxAP,∴∠B=∠BAP=30°.同理可得∠C=∠QAC=30°.4. 槡 2 50px (或槡200px)129.225px26.18米∴∠BAC=120°7.S梯形BCC′D′=1(C′D′+BC)·BD′=1(a+b)2,6.△DEF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由∠ABE+ ∠FCB= ∠ABC=60°,22∠ABE=∠BCF,得∠FBC+∠BCF=60°.∴∠DFE=60°.同理可S梯形BCC′D′=S△AC′D′+S△ACC′+S△ABC=ab+12c2.得∠EDF=60°,∴△DEF 是等边三角形由1(a+b)2=ab+17.解答不唯一,如图22c2,得a2+b2=c2【2.6(2)】1.(1)不能(2)能2.是直角三角形,因为满足m2=p2+n23.符合4.∠BAC,∠ADB,∠ADC 都是直角(第7题)5.连结BD,则∠ADB=45°,BD= 槡32.∴BD2+CD2=BC2,∴∠BDC=90°.∴∠ADC=135°第3章直棱柱6.(1)n2-1,2n,n2+1(2)是直角三角形,因为(n2-1)2+(2n)2=(n2+1)2【3.1】【2.7】1.直,斜,长方形(或正方形)2.8,12,6,长方形1.BC=EF 或AC=DF 或∠A=∠D 或∠B=∠E2.略3.直五棱柱,7,10,34.B3.全等,依据是“HL”5.(答案不唯一)如:都是直棱柱;经过每个顶点都有3条棱;侧面都是长方形4.由△ABE≌△EDC,得AE=EC,∠AEB+∠DEC=90°.6.(1)共有5个面,两个底面是形状、面积相同的三角形,三个侧面都是形∴∠AEC=90°,即△A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状、面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5.∵∠ADB=∠BCA=Rt∠,又AB=AB,AC=BD,(2)9条棱,总长度为(6a+3b)cm∴Rt△ABD≌Rt△BAC(HL).∴∠CAB=∠DBA,7. 正多面体顶点数(V) 面数(F) 棱数(E) V+F-E∴OA=OB正四面体6.DF4462⊥BC.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 Rt△BCE≌Rt△DAE,正六面体∴∠B=∠D,从而∠D+∠C=∠B+∠C=90°86122正八面体68122复习题正十二面体20XX302正二十面体 1.A12203022.D3.224.13或槡1195.B6.等腰符合欧拉公式7.72°,72°,48.槡79.64°10.∵AD=AE,∴∠ADE=∠AED,∴∠ADB=∠AEC.【3.2】又∵BD=EC,∴△ABD≌△ACE.∴AB=AC1.C11.482.直四棱柱3.6,712.B13.连结BC.∵AB=AC,∴∠ABC=∠ACB.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