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语文园地二 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其作用。
2.词句段运用,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练习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会写通知。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画、竖画多的字的写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解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
3.写话笔画多的汉字。
4.学写通知。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能从寓言中学到哪些知识,除了我们学到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板书:了解寓言故事)1.(课件出示)“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完之后就不会忘。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对这些故事中哪些人物形象印象最深?(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乌鸦喝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因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预设:《狐假虎威》中,我最讨厌的是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了,竟然连老虎都要骗。
预设:《揠苗助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种田人,因为他太愚蠢了,竟然做违背禾苗成长规律的事。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里蕴含着道理。
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本单元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理?(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2)《美丽的鹿角》告诉我们:并不是美丽的东西就一定是有用的东西,难看的东西有时比美丽的东西更有用。
(3)读了《池子与河流》一文,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勤劳的人,奋斗不息,才华才可以更好的显现,懒惰只会把才华磨平。
3.(课件出示)“读了寓言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三下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和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语言应用: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思维能力: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练习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提示语;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观察、仿写,积累特殊词语,学会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感受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3.借助拼音诵读,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难点:借助拼音诵读,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相机板书(语文园地二)二、交流平台——熟读精思,品读寓言1.这些寓言故事蕴含着哪些道理?出示图片,学生说道理。
1)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做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陶罐和铁管告诉我们人和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正确看待。
3)鹿角与鹿腿让我们知道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他的长处而看不见他的短处,也不要因为他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
4)池子与河流让我梦懂得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
2.读寓言故事,读懂故事,明白道理,联系生活3.请你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说一说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些人,那些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
二、日结月累学步充数掩耳铃自相刻舟求画蛇添足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1.借助拼音,读一读。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三下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解读关于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镜子。
”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很明显,这一单元主要就是要讲寓言故事。
那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一种文体,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
编者结合不同的年段,主要将这一文体分布于中低年级。
例如,一年级的《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二年级的《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亡羊补牢》以及《揠苗助长》,三年级的《守株待兔》《南辕北辙》《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还有《池子与河流》。
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以上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对民间文学有一定的接触,给予一定的感情认识。
本单元想要告诉学生,寓言是一面“生活的镜子”,那么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寓言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下来的,它们不仅仅能够使人们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明白某些深刻的道理,更是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前文提到,这一单元不是第一次出现寓言故事。
既然不是第一次出现,那么在这一单元的寓言故事学习又和之前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单元又要怎样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二年级的几篇寓言故事都是出现在教材的什么位置,而相应的阅读训练要素又是什么。
《乌鸦喝水》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13课,它的课后题是“朗读课文,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水的”(课后题),《狐狸和乌鸦》出现在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中”。
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的要求是“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和“朗读课文,说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等到二年级下册,出现在第12课《寓言二则》,讲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小故事。
这篇课文的阅读题有两个:一是“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二是“选做: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文旨在解读三下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整体教学设计。
该单元主要涉及到阅读理解、语音、语法、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包括课文阅读和相关练。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风俗惯等内容,同时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练部分则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语音部分主要涉及到音标、重音、连读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
语法部分主要包括动词时态、语态、句型转换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
写作部分主要涉及到句子结构、写作技巧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整体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前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总之,三下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关于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镜子”,本单元主要讲解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体,通过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
编者将寓言故事分布于中低年级,让学生接触民间文学,增强感情认识。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单元的寓言故事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和《池子与河流》,不同于一二年级的单篇课文编排。
学生要“读懂”故事,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还要能够感受人物的变化。
在阅读训练要素方面,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多种寓言故事形式,阅读文言文,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达训练要素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与之前相互呼应的还有其他表达训练要素。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作文》精品教案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板书设计】习作:看图画,写作文按一定顺序观察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看图画,写作文》,指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
让孩子们学会图画,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和语言描写。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过程,这节习作课我重点是引导孩子按照顺序,把放风筝描述得生动,具体条理清楚。
不足之处: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教学反思看图作文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的常见方式,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向高年级书面作文过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的习作课,恰好是看图写话作文。
写作看的图是《学校乒乓球大赛》很简单的一幅画,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个学生都能看懂,但是我发现学生在看完图后,很难做到“思考”这两个字,我努力让他们将图上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把当时的场景补充得更充实与完整。
然而,每个学生都会一些基本的想象,但是却没有新颖的点子。
我反思,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没能做到很好的引导,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欲望,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了本次作文指导课的主要环节:1、导入。
2、明确要求。
3、观察画面弄清内容。
4、展开合理想像。
5、写法指导。
6、口述作文。
7、起草作文。
其中展开想像和写作指导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展开合理想像我用了两个范文片断作为提示,以便学生展开学习。
在习作中,发现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的能力有所欠缺。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说话能力。
我每次指导学生的看图作文,都先出示挂图或(幻灯片),接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等顺序观察。
部编版三下小学语文第二单元《池子与河流》语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寓言故事。
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注意读诗歌的节奏,注意每个小节之间的联系。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tāo yá fù lù zūn滔涯妇碌遵xún zūn yìng yàn循尊应验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妇,甲骨文(帚,扫箒,家庭洁具)(女),表示女子在家做扫地等家务。
造字本义: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
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
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4)多音字应yīng 应该应有尽有yìng 应验呼应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组词生了解古文本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
重点抓住比喻的修辞手法;第四个环节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学生2:我也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并会逐渐磨灭;”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为,一无所获。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课
教学
二、阅读寓言,交流道理
1.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2.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2)
3.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
重点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教学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谈论寓言,激发情感
《鞋匠与财主》:一个补鞋匠从早到晚哼着歌。鞋匠有个财主邻居,却与鞋匠恰恰相反,极少唱歌和睡觉。他把钱缝到衣服衬里还担心丢失。在财主给了鞋匠100块钱之后,鞋匠把钱藏在地窖里,不知不觉地,把欢乐同时也埋藏了起来。自从他得到这笔劳神忧愁的钱以后,他便失去了往日愉快的歌喉,也失去了睡眠。忧虑、怀疑和惊吓常来搔扰他。最后,这个可怜的鞋匠不得不跑到财主那里,把钱还给他。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寓言故事。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按小组发言的顺序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1)(课件出示4)其中的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狐狸和葡萄》)内容,学生配乐朗读。(板书:《狐狸和葡萄》)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轻易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远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说我嗓子好,爱听我唱歌的唯独只有你狐狸,就高兴地唱了起来。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全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寓言为专题,选编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还有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从不同的故事中讲述不同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另外还有“快乐读书吧”,指导学生阅读著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寓意,学习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
课题内容简说守株待兔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有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以后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要妄想不劳而获。
陶罐和铁罐本文讲述了国王橱柜里的铁罐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和鹿腿本文讲述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之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让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长处,又要看到事物的短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
池子与河流本文是一首寓言诗,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因贪图安闲而干枯,河流因奔流不息而长流不断,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1.认识31个生字,学会31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学编寓言故事。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
5.守株待兔…………………………………………………………………………… 1~2课时6.陶罐和铁罐………………………………………………………………………… 2~3课时7.鹿角和鹿腿…………………………………………………………………………… 2~3课时8*.池子与河流…………………………………………………………………………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单元导读
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
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
《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亨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陶罐和铁罐》及《狮子和鹿》中,注意积累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结合图画将故事内容及道理,简单落实到书面。
本期总第课时
课题:7.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会认“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2个字,正确读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看,谁向我们走来了?课件出示小鹿的图片。
(1)描述小鹿:多美的一只小鹿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来给
我们描述一下它呢?
(2)谈话导入:鹿,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它们温驯善良。
但有一只小鹿,差点儿就成了狮子的口中餐……到底发生了什
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
文题目)
2.字理识记:甲骨文的“鹿”有一双大眼睛、一对角、短
尾巴,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鹿”字。
3.指导书写。
“鹿”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广字头,特别要注意
里面部分的笔顺:横折、竖、竖、横。
这个字的部首比较特殊,
不是广字头,而是“鹿”本身。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的学习。
引
导学生关注鹿角和鹿腿,让学生对鹿有初步的印象。
相机教写
生字“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
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将课文的生字圈画出来。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
补充(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刘杰浩所在的三(2)班的班干部轮
流制表。
课件出示:
2.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三(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
担任的。
3.引出交际话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板书:该
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4.课件出示讨论示例。
5.讨论交流:面对不同的观点,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
流制呢?小组内讨论交流,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搭建支架,引导方法
1.方法指导。
(1)首先,想一想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利与弊,明确自己
的观点。
(2)其次,针对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①可以结合班级情况举例说明。
②可以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
③可以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于班干部培养、
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交流前可以把观点和理由写清楚。
3.引导学生练说:想想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理由是
什么?
4.学生独立练说。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题: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仔细观察画面,合理想象,把画面写具体。
本期总第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