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分解

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分解

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分解1.节能减排目标指标节能减排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目标,主要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物的释放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相关指标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来评估节能措施的效果。

-能源使用效率:衡量单位能源所产生的效益,例如每单位电能所生产的产值或服务。

-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通过监测能源消耗和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来减少排放。

2.资源管理目标指标资源管理目标主要围绕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展开,以保证可持续发展。

相关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衡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例如每单位产值所需的水量。

-材料循环利用率:用于衡量材料在生命周期内的循环利用程度,例如废弃物中可回收材料的比例。

-资源消耗减少量:通过采取节约措施或使用替代性资源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3.废物管理目标指标废物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废物的合理处理和利用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指标包括:-废物处理率:衡量废物处理的能力和效果,例如用于回收、焚烧和填埋的废物的比例。

-废物减量率:通过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废物的生成量。

-有害废物的安全处理率:确保有害废物得到安全处理和处置的程度。

4.环境影响评估目标指标环境影响评估是在新项目或政策实施前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相关指标包括:-生态系统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野生动植物种群、土地、水资源等的影响。

-水体和大气质量评估:评估项目对附近水体和大气质量的影响,包括水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等。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5.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指标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是评估环境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过程,相关指标包括:-环境管理系统合规性:衡量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环境事故发生率:衡量环境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评估环境管理的安全性。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指标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指标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指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各国纷纷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措施。

能源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产业部门,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能源行业的节能减排,制定相关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二、背景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排放的主要来源。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能源行业的节能减排力度。

在我国,为了实现能源消费"双控"目标,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要求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

三、节能减排目标与指标在能源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是必要的。

根据我国能源消费情况和行业特点,可以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能源消耗强度指标能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

通过设定能源消耗强度指标来要求企业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

2. 清洁能源占比指标清洁能源是指能源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的能源。

制定清洁能源占比指标,鼓励能源行业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制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要求能源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能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能源所产生的产值或服务量。

通过制定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要求能源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四、相关规范和标准为了实现以上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为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源管理体系是指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能源管理制度,从而实现能源消耗监控、分析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有利于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节能评估报告主要指标

节能评估报告主要指标

节能评估报告主要指标节能评估报告主要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或建筑物能源使用效率和节能潜力的评估指标。

该报告通过使用量化的数据和分析方法,帮助企业或建筑物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提供改进措施,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以下是节能评估报告的主要指标:1.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耗量是衡量一个企业或建筑物能源使用的总量。

这可以包括电力、燃气、燃油等能源的消耗量。

能源消耗量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企业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

2.单位面积能耗:单位面积能耗是指单位面积内所消耗的能源量。

通过计算单位面积能耗可以比较不同企业或建筑物之间的能源使用效率。

单位面积能耗越低,说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3.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消耗结构是指不同能源在企业或建筑物用能中所占的比例。

这可以包括电力、燃气、燃油等能源的使用比例。

能源消耗结构可以帮助发现企业或建筑物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以减少对其中一种能源依赖度过高的情况。

4.能源节约潜力:能源节约潜力是指企业或建筑物在当前能源使用状态下,通过采取节能措施可以实现的能源节约量。

能源节约潜力的评估需要通过对当前能源使用情况的详细分析,找出潜在的节能措施。

5.能源绩效指标:能源绩效指标是指企业或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常用的能源绩效指标包括能源消耗与产出的比值,例如能源消耗与产值的比例。

能源绩效指标可以帮助企业或建筑物确定能源利用情况及其改进措施的优先级。

6.节能改造成本和回收期:节能改造成本是指实施节能措施所需投入的费用。

回收期是指节能改造措施实施后所花费的时间来收回节能改造成本。

节能改造成本和回收期可以帮助企业或建筑物评估节能措施的经济可行性,并制定合理的改造计划。

7.环境影响:节能评估报告也需要考虑企业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这可以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空气污染等。

环境影响的评估可以衡量节能措施对环境的贡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总之,节能评估报告的主要指标包括能源消耗量、单位面积能耗、能源消耗结构、能源节约潜力、能源绩效指标、节能改造成本和回收期,以及环境影响等。

节能减排指标计算口径(1)

节能减排指标计算口径(1)

计算口径1、万元产值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在规划中总产值均按现价计算,主要能源折算标准煤参考系数见17)2、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计算公式:3、万元产值取水量,是指企业每万元产值所消耗的新鲜水量(吨)。

4、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新鲜水(吨)。

5、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 =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指根据修订后的本年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原则,按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的工业总产值。

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生产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计算总产值;凡来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凡会计产品成本核算时计算了成本的差额价值,总产值中就应包括,否则,不包括;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6、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生产法”是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最常用的方法。

公司规划中均按“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7、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它反映了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COD越高,污染越严重。

由于公司各企业没有COD浓度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因此统一按照国家一级排放标准60毫克/升浓度计量。

一、吨煤企业耗电:

一、吨煤企业耗电:

四.节能减排指标解释一、原煤产量:原煤产量指回采产量、掘进产量和矿井其他产量。

其他产量指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之和。

二、原煤综合能耗原煤综合能耗是指煤矿用于煤炭工业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它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其他工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不包括非工业生产,如公益事业、职工生活等和能源消耗;也不包括批准的基本建设和外供的能源消耗。

⑴主要生产系统能源消耗指煤矿直接用于煤炭开采的能源消耗,包括:掘进(剥离)、开采,(包括回采)、通风、排水、抽放瓦斯、井下运输与提升等.⑵辅助生产系统能源消耗指为开采配套的辅助生产系统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机修、动力、运输、矿灯充电、生产照明、生产供水、井口浴室、锅炉、井口食堂、开水炉灶、烤衣取暖、井口选矸、灭火灌浆、生产指挥部门、化验室、矿建、土建(不包括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等。

⑶附属生产系统能源消耗指企业所属的其他工业生产单位所消耗的能源。

如洗煤、建材、炼焦、造气、发电、机械制造、保温材料、火药、制氧及煤范围,原煤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能源消耗量同上⑴⑵⑶之和(千克标准煤)÷原煤产量(吨)三、原煤综合耗电:.原煤综合耗电是指煤矿用于煤炭工业所消耗的各种电能.它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其他工业生产)。

如洗煤厂、炼焦厂等。

不包括非工业生产,如公益事业、职工生活等和电能消耗;也不包括批准的基本建设和外供的电能消耗。

⑴主要生产系统电能消耗指煤矿直接用于煤炭开采的电能消耗,包括:掘进(剥离)、开采,(包括回采)、通风、排水、抽放瓦斯、井下运输与提升等.⑵辅助生产系统电能消耗指为开采配套的辅助生产系统所消耗的各种电能,包括:机修、动力、运输、矿灯充电、生产照明、生产供水、井口浴室、锅炉、井口食堂、开水炉灶、烤衣取暖、井口选矸、灭火灌浆、生产指挥部门、化验室、矿建、土建(不包括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等。

⑶附属生产系统电能消耗指企业所属的其他工业生产单位所消耗的电能。

节能降耗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节能降耗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节能降耗评价指标及其计算节能降耗是指在不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手段,减少能源耗费和减轻环境负荷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能降耗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1. 能源利用率(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EUE)能源利用率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计算公式为:EUE=1-(能源消耗量/产出量)能源综合消耗指标是衡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能源总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CECI=能源消耗量/产出量3. 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能源强度是衡量单位GDP或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数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Energy Intensity = 能源消耗量 / GDP或产值4. 提高能源利用率(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EEI)提高能源利用率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EEI=(新能源利用率-旧能源利用率)/旧能源利用率5. 节能率(Energy Saving Rate)节能率是衡量节能措施节约能源的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Energy Saving Rate = (旧能源消耗量 - 新能源消耗量) / 旧能源消耗量6. 碳排放强度(Carbon Intensity)碳排放强度是衡量单位GDP或单位产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Carbon Intensity = 二氧化碳排放量 / GDP或产值7. 能耗强度(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能耗强度是衡量单位面积或单位人口所消耗的能源数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 能源消耗量 / 面积或人口8. 节约标准煤(Economical Standard Coal,ESC)节约标准煤是将各种能源按照其热值折算成标煤的单位,用于衡量节能效果,计算方法依据能源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能源类项目配指标

能源类项目配指标

能源类项目配指标
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实施节能减排,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护资
源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节能减排项目指标是一个衡量项目
节能减排效果的重要方法,是建立有效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的重要依据。

节能减排项目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能源消耗指标:主要是指项目的能源消耗量,可以以每年的节省的原料量、每件产品的电量消耗量、生产每单位产品所使用的能源等指标来衡量。

二、能源利用率指标:指项目对能源的利用率,可通过项目日常运行中每单位
节能减排量、环保设备设计能耗、项目节能建设成效等指标来衡量。

三、能源转换率指标:主要指整个项目节能降耗投资回报率,主要包括节能投
资额度、节能降耗投资净收益、节能减排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

四、能源整体利用指标:指的是项目的能源整体利用,可以通过评估项目能源
供应率、能源使用效率、能源总消耗量等指标来得出结论。

五、环境污染指标:主要指项目由于生产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项目
环境污染重点设备的污染物排放量、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质量、环境污染站点的检测数据等指标来评估。

总之,指标是衡量节能减排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合理的指标评估,可以更好
的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建筑垃圾处置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建筑垃圾处置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建筑垃圾处置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建筑垃圾处置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合理的节能减排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评价建筑垃圾处置的节能减排效果,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垃圾处置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一、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1.能源消耗率:即单位建筑垃圾处理所消耗的能源数量。

该指标可以反映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常以标准煤等计量单位进行评估。

2.能源回收率:即利用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回收的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

高能源回收率意味着能够充分利用建筑垃圾所包含的能源资源。

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1.二氧化碳减排量:即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果采用合适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有机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2.甲烷减排量:即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减少的甲烷排放量。

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在无氧环境下容易产生甲烷,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对臭氧层破坏更为严重。

因此,减少建筑垃圾中的甲烷排放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资源利用率评价指标1.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即通过建筑垃圾处理过程将废弃的建筑材料重新利用的比例。

建筑垃圾中的一些材料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被提取出来,并经过加工后再次利用,这样既减少了新资源的消耗,也减少了垃圾的排放。

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即通过建筑垃圾处理过程将废弃的建筑材料转化为能够再生利用的资源的比例。

这样不仅减少了新资源的开采,还可以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

四、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1.建筑垃圾处理过程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程度:即评估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程度。

合理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应该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2.建筑垃圾处理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即评估建筑垃圾处理过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建筑垃圾处理应该尽量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上是建筑垃圾处置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综合评价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建筑垃圾处理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指标解释(一)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指标。

1.能源消耗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消费能源的能量总量。

能源消费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一次性直接消费,又称终端消费;另一种是加工转换消费,又称中间消费。

终端消费是对中间消费而言,是指能源不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直接投入到各种加热、动力等设备,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消费。

中间消费是指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或车间)生产二次能源产品所消费的能源数量。

“能源消费总量”计算公式如下: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损失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中间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可参见附件1。

能源消费总量具体包括: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②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③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消费的能源;④用于劳动保护及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⑤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不作为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消费。

不包括以下各项:①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②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③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④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

有能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应扣除这部分回收利用的能源。

计算公式如下: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公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期内用能单位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量。

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数据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工业总产值(现价)和工业总产值(可比价),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可比价,本报表制度采用的是2005年产品价格作为可比价。

可比价格的计算:①有基期价格记录的企业,可以采用基期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的产量×基期价格②没有基期价格记录或不能采用基期法的企业,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主业结构并参考附件2的价格指数,采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现价)/基期下一年度到当年的所有价格指数连乘例如:2008年工业总产值(可比价)=2008年工业总产值(现价)/(2006年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指数×2008年价格指数)3.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增加值(万元)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原则上,工业企业按照“生产法”计算增加值。

生产法计算公式: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应交增值税)-中间投入,数据应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增加值(可比价)=增加值(现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4.节能量。

依据GB/T13234-91,节能量一般分为产品节能量、产值(收入)节能量、技术措施节能量等五种,本报表制度采用产值(收入)节能量或产品节能量的计算方法,节能量按定比计算,即计算报告期节能量时,均以2005年为基期。

产值(可比价)节能量=(报告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基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工业总产值,计算结果为负值时为节能。

其中:基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企业2005年的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数值,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依据企业财务报表采集。

5.二氧化硫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原则上按实测数据填报,如果企业尚未安装监测设备,暂按下列公式测算:工业SO2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生产工艺过程中的SO2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原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系数0.8是指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率;系数2是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后增重比例;脱硫率采用脱硫措施的锅炉按检测数据取值计算,没有脱硫措施的锅炉脱硫率取0。

不具备条件取得燃煤含硫率数据的,暂按1.2%含硫率计算。

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工业COD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原则上采用实测法,即通过实际测量废水的排放量及COD的浓度,计算COD的排放量。

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的不计入本企业COD 排放量。

(二)非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指标。

1.能源消费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耗能设备、照明、采暖制冷、车辆、炊事等消耗的能源。

①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如企业内各种机械与设备、照明、采暖与制冷等消耗的能源;②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③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维修、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能源;④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如一些特殊工种劳动保护耗能等;⑤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洗浴和炊事用能等。

注意事项:①承包国外工程和消耗国外能源的不计入该统计范围,国外项目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暂不扣除;②工程分包的能源消费不计入本企业能源消费,但劳务分包的能源消费应记入本企业的能源消费;③设备租赁:企业租赁的机械设备和车辆所消耗的能源应计入本企业的消耗;④生活附属设施能源:企业供给家属区或者供给其他与本企业生产无关的企业用电、用热的应核减本单位的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煤之和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可参见参考附件12.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

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吨标煤)/营业收入(万元)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数据应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根据计算企业销售商品交易量的价格不同,营业收入又分为营业收入(现价)和营业收入(可比价),营业收入(可比价)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营业收入时,对同一商品采用同一时期的价格作为可比价,本报表制度采用的是2005年商品价格作为可比价。

可比价格的计算:①有基期价格记录的企业,可以采用基期法计算可比价:报告期营业收入(可比价)=报告期的交易量×基期价格②没有基期价格记录或不能采用基期法的企业,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主业结构并参考附件2的价格指数,采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可比价:报告期营业收入(可比价)=报告期营业收入(现价)/基期下一年度到当年的所有价格指数连乘例如:2008年营业收入(可比价)=2008年营业收入(现价)/(2006年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指数×2008年价格指数)3.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增加值(万元)增加值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非工业企业原则上按收入法计算企业增加值,企业增加值由四部分组成: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为企业提供服务获得的全部报酬。

主要包括本年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薪金)所得、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公益金以及其他各种费用中含有和列支的个人报酬部分;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当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生产税净额是指国家对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金、附加和规费等扣除生产补贴后的净额。

各种税费主要有:本年应交的增值税、主营业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税费等。

扣除的内容主要有: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奖励、价格补贴、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和补交往年税款等;规费是指国家和省级以上政府部门规定必须交纳的费用,如教育费附加、环境保护费、定额测定管理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营业盈余是指企业本年的营业利润加补贴,主要包括:企业营业利润、补贴收入等。

具体可参照参考附件3“非工业企业增加值(收入法)计算表”计算增加值。

增加值(可比价)=增加值(现价)/各行业价格指数4.节能量。

营业收入(可比价)节能量=(报告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基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报告期营业收入,结果为负值时为节能。

其中:基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是企业2005年的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数值,报告期营业收入根据企业财务报表采集。

5.二氧化硫排放量。

非工业企业中有燃煤(油)锅炉的,原则上应填报二氧化硫排放量,SO2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

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原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系数0.8是指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率;系数2是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后增重比例;脱硫率采用脱硫措施的锅炉按检测数据取值计算,没有脱硫措施的锅炉脱硫率取0。

不具备条件取得燃煤含硫率数据的,暂按1.2%含硫率计算。

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非工业企业应根据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据实填报,没有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可不填报。

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的不计入本企业COD排放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