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后方交会法
拓普康全站仪后方交会测量操作

.
6
点击[增加],输入已知点(注意要选中控制点)
点击[确定],一个新的已知点输 入完成
重复以上步骤输入所有参与 后方交会的已知点的坐标。
.
7
示例:一个简单后方交会的示意图
3 4
7(测站点)
在后面的操作中,我们假设3号点和4号点的三维坐标已知, 需要通过后方交会观测求解测站点7的坐标。
.
8
4. 进入后方交会界面(两种方式) (一)由菜单直接进入
钮。
.
13
弹出如下所示的下拉菜单:
选择[后方交会]菜单项,进入后视定向界面
.
14
6. 进行后方交会设置
后方交会测量界面如下图所示:
.
15
点击该按钮弹出一下拉菜单,
.16Leabharlann 选中[选项]菜单项,.
17
进入后方交会设置界面,如图所示设置好各个选项, ➢交会类型:三维; ✓启用[估算尺度比]选项; ✓启用[使用计算的比例因子]选项;
在主菜单点击[测量],弹出下拉菜单,如下图所示:
点击[后方交会],
.
9
输入测站点点号,棱镜高HR和仪器高HI, 点击〔继续〕进入后视定向界面
.
10
4. 进入后视定向界面 (二)由测站设置界面进入
用触笔点击[测量],出现如下下拉菜单:
.
11
点击[测站设置],弹出后视定向的设置页面
.
12
在后视测量界面 用触笔点击该按
TopSURV后方交会测量操作入门
养护公司 王玉博
1. 开机,运行TopSURV软件
按[POWER]键,开机,等待片刻,进入如下界面。 该系列全站仪操作系统是,和计算机的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相同,一切可以按照操作 Windows的步骤来进行。
测量放样后方交会法

后方交会
后方交会是指仅在待定点上设站,向三个已知控制点观测两个水平夹角a、b,从而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后方交会。
交会测量是加密控制点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在数个已知控制点上设站,分别向待定点观测方向或距离,也可以在待定点上设站向数个已知控制点观测方向或距离,而后计算待定点的坐标。
常用的交会测量方法有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边交会和自由设站法。
如下图所示,已知 A、B、C 三点的坐标,通过测量三个角度α、β、γ 即可求出这三个角度顶点 P 的坐标。
此即为后方交会。
计算公式一
后方交会有如下计算公式:
实际测量时一般是使用全站仪测量三个方向角 PA、PB、PC。
根据这三个方向角计算如下六个变量,然后再代入上面的公式计算点P 的坐标。
计算公式二
全站仪测量三个方向角 PA、PB、PC。
根据这三个方向角计算点P坐标的公式如下:
危险圆
点 P 在三角形 ABC 的外接圆上时,α、β、γ 将保持不变。
如此一来,点 P 的坐标将有无穷个——外接圆上的任意一点均可以是点 P。
此时,使用计算公式计算点 P 坐标时,可能会因为除以零而得到无效解。
点 P 靠近外接圆时,很小的观测误差都会引起点 P 位置的较大偏差。
因此,称三角形 ABC 的外接圆为危险圆。
后方交会时,应避免点 P 离危险圆很近。
精度假定水平方位角的观测中误差为
,则有:
点P的定位精度为:
定向精度为:
上面两个公式中的
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注意:当点P在危险圆上时
将等于零,于是定位精度与定向精度将为无穷大。
全站仪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 -回复

全站仪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回复全站仪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校正地形和地形图数据中错误的算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方交会的概念、全站仪的基本原理、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一、后方交会的概念后方交会是一种测量方法,通过在地面上放置全站仪进行观测,然后根据观测数据和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出地面上各个点的坐标位置。
后方交会在土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形图绘制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全站仪的基本原理全站仪是一种精密的测量仪器,通过自动和手动调整观测仪器的参数,利用角度和距离观测测量点的水平和垂直角度以及与仪器的距离。
观测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确定测量点的坐标位置。
全站仪具有快速、精确、全面和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任务中。
三、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的步骤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观测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对目标点进行观测,记录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数据。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稳定和准确对准。
2.观测数据处理:按照测量次序和观测数据的特点,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
这包括数据的去除、筛选和修正等。
3.观测数据校正:根据已知和控制点的坐标,使用观测数据进行校正。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4.测量点坐标计算:利用已校正的观测数据,结合先前测量的控制点坐标,使用三角法或其他测量计算方法,计算出待测点的坐标位置。
5.检查和调整:对计算得到的测量点坐标进行检查和调整,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误差较大或不符合预期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和调整。
四、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的计算方法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用于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其计算方法如下:1.计算观测数据的平均值:对每次观测数据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进行平均,得到平均值。
2.计算观测数据的中误差:对每次观测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进行求和,并除以总观测次数减1,得到中误差。
3.计算观测数据的方差:观测数据的方差等于中误差的平方。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在大坝护坡变形监测中的运用

摘
要:全站仪后方交会法是指在待 定控制点 上设 站 ,向两个以上控 制点观测 距离 ,推 算出待 定点的测量坐标 。然
第1 3卷 第 9期
2 0 1 3年
中 国
水
运
V oI .1 3 S ep  ̄e mb e r
No .9 2 01 3
9 月
C h i na War er Tr ans p or t
全 站仪 后方交会法在大坝护坡变形监测 中的运用
乐慧 至 ,唐 义智 。
二 、大 坝 护 坡 变形 监 测 方 法
首 先利 用 方位 角计 算 出待 定 点 P的坐 标 ,见 图 ( 1 ) 。 具体
地讲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是指在待定控制点 上设站 ,向两个 以
上 控 制点 观 测 距离 ,推 算 出待 定点 的测 量坐 标 ,同时 以待 定 点 的坐 标值 作 为 未 知参 数 ,建 立误 差 方 程 式 ,按 最 小 二 乘 法原 理 计 算 出待 定 点 的坐 标平 差 值 _ 5 J 。 为 防止 出现 危 险 圆 ,在 设 站 时 尽 量避 免 各 内 角过 小 ,各 内角 值 一 般 介于 3 0 。~ 1 5 0 。。
意设站点 】 .当在 P点架 设全 站仪对 点 A 、B 进行观测时得
观测量 : 、D 和 D ,则 有 正 弦 定 理 得 :
面、地形起伏影响 )来获取地表微量形变 的测量技术 。
3 . GP S测 量
: a r c s i n f D — — 2 s i n 1
全站仪后方交会步骤

全站仪后方交会步骤在测量工程中,后方交会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确定点的坐标。
全站仪后方交会是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然后将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以确定点的坐标。
下面将介绍全站仪后方交会的步骤。
1. 收集测量数据在进行全站仪后方交会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测量。
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测量出目标点与其他已知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距离等数据。
这些数据将作为后方交会的基础。
2. 计算方位角在进行后方交会之前,需要确定目标点所在的方位角。
方位角是指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角度。
可以通过在全站仪上设置一个已知点为基准点,然后测量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角度来确定方位角。
3. 计算坐标增量在计算目标点坐标之前,需要计算方位角和水平角度之间的差异。
通过将测量数据中的方位角和角度减去基准点的方位角和角度,可以得到目标点的水平角度差和垂直角度差。
这些差值将被用于计算目标点的坐标增量。
4. 计算目标点坐标通过在基准点上测量已知点的坐标,并将基准点的坐标增量加上目标点的坐标增量,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这样,就可以确定目标点的水平坐标和垂直坐标。
5. 检查数据完成全站仪后方交会后,应该对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可以通过对已知点进行再次测量和计算,来验证计算出的目标点的坐标是否正确。
如果数据有误,应该重新检查和计算。
6. 绘制图形最后,可以使用计算出的目标点的坐标来绘制图形。
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或手绘来完成此任务。
根据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绘制出点的坐标和连接线,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总结:全站仪后方交会是一种确定点坐标的常用方法。
通过收集测量数据、计算方位角和角度差、计算坐标增量,并最终计算目标点坐标,可以确定目标点的水平坐标和垂直坐标。
在进行这一过程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进行数据的检查和验证。
最后,通过绘制图形来展示计算出的结果。
全站仪测量高程到底有几种方法

全站仪测量高程到底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经典方法,全站仪在已知坐标(含高程)点上设站;方法二:后方交会,全站仪在任意点上设站;方法三:对边测量,全站仪测两点高差。
下面对三种方法进行阐述:方法一:经典方法先说方法一。
说这个方法是经典方法,是因为:1.其测量原理我们在学习经纬仪视距测量时就学习过,每种测量教材中都有;2.测量教材中有关全站仪高程测量原理,都按此原理进行阐述;3.全站仪高程测量的相关设置,都按此原理进行的。
到底什么测量原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看下图:我们从(1)式中可以发现,全站仪一旦设站完成,测站高程和仪器高度均为定值,若测量过程中不改变棱镜高度,则除了Ssina(即实测参数)外,等式右侧其它各参数之和均为恒等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全站仪一旦设定,同时不再改变棱镜高度的话,全站仪对各点的测量高差,其实质是每个三角高差dZ的差值这个结论我们先记住,它将是后面方法二和方法三的理论基础。
方法二:后方交会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叫“后方交会”是否准确,因为这个名字一般是指:在全站仪平面测量时,全站仪自由设站,通过测量并输入测站外两个已知点的平面坐标,从而完成设站的工作。
而这里是指全站仪在高程测量前,全站仪自由设站,通过测量测站外一个已知高程点,再通过全站仪相关的设置,从而完成全站仪高程测量设站的工作。
我们还是继续对照着这张老图进行分析:方法三:对边测量方法三的测量方法是一个纯粹的高差测量,操作也相当简单:全站仪架设在任意位置,不做任何高程测量的设置(即测站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使用仪器内存值),分别对两个点测量其三角高差dZ(要保证棱镜高度不变),两者之差即为两点之高差,跟水准测量的后视减前视相反,这里应该是前视减后视。
其测量原理,在方法一中已经验证,在此不再赘述。
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方法都出来了,都有测量原理,都是可行的,如果硬要说哪种方法好,本身这个问题就是个伪问题,因为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如果不结合实际情况,便不能确定到底哪种方法要好。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步骤和高程测量步骤说课材料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步骤和高程测量步骤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 AOB ,则: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瞄准 A 点——置零( 0 SET )——瞄准 B 点,记下水平度盘 HR 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 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 H SET )。
2、距离测量( distance measurement )PSM 、PPM 的设置——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
一般: 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2)大气改正数( PPM )(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 TEMP )、气压( PRESS ),或经计算后,输入 PPM 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 HD 、高差 VD 和斜距 SD (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 MEAS )。
3、坐标测量( coordinate measurement )(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X , Y , H )。
(2)测量原理任意架仪器,先设置仪器高为0,棱镜高是多少就是多少,棱镜拿去直接放在已知点上测高差,测得的高差为棱镜头到仪器视线的高差,当然,有正有负了,然后拿出计算器用已知点加上棱镜高,再加上或减去(因为有正有负)测得的高差就是仪器的视线高啊,因为仪器高为0,所以这个数字就是你的测站点高程,进测站点把它改成这个数字就行了,改完测站点了一般情况下都要打一下已知点复核一下。
若输入:方位角,测站坐标(,);测得:水平角和平距。
则有:方位角:坐标:若输入:测站 S 高程,测得:仪器高 i ,棱镜高 v ,平距,竖直角,则有:高程:(3)方法:输入测站 S ( X , Y ,H ),仪器高 i ,棱镜高 v ——瞄准后视点 B ,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瞄准目标棱镜点 T ,按“测量”,即可显示点 T 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

全站仪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
全站仪后方交会是通过测量不同位置上的目标点的坐标,并利用这些坐标计算目标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
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或误差程度。
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计算观测向量:根据测量仪器的观测数据,计算出每个目标点的观测向量。
观测向量包括水平方向角、垂直方向角和斜距。
2. 计算测量坐标:利用观测向量和仪器初始坐标,计算出每个目标点的测量坐标。
测量坐标可以通过坐标变换或三角测量法计算得出。
3. 计算留差:将测量坐标代入方程,计算出每个目标点的留差。
留差是指实际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4. 计算改正数:通过留差的平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矩阵,计算出每个目标点的改正数。
改正数用于修正观测向量和测量坐标。
5. 重新计算测量坐标:利用改正数对观测向量和测量坐标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测量坐标。
6. 计算标准差:通过留差和改正数,计算出每个目标点的标准差。
标准差用于描述测量结果的精度或误差程度。
后方交会标准差算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和误差模型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方交会
1、开机,在[建站]菜单中按[2]进入后方交会功能;
2、输入第一个点的点名按[回车]键输入此点坐标,输入完毕按[回车]键,输入目标高并按[回车]键。
照准第一个目标棱镜中心并按[测量1]或[测量2],启动3、用F
1
测量,显示测量结果,按[回车]键。
4、仪器转向第二个点,输入第二个点点名按[回车]键输入此点坐标,输入完毕按[回车]键,输入目标高并按[回车]键。
照准第二个目标棱镜中心并按[测量1]或[测量2],启动5、用F
1
测量,显示测量结果,按[回车]键或者重复步骤2-3增加更多的点。
按[回车]键仪器会计算出数据。
(按[添加]键可以添加点、按[查看]可以看参与的点信息也可以删除一些不好的点,按[翻页]键可切换结果对话框。
)
6、当成果好时,按[回车]或[记录]键记录此站。
7、后视点缺省为第一次观测的点,也可按[改变]键更换。
8、填好测站信息,按[回车]键记录测站和后视。
屏幕返回建站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