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市供热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8-2019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8-2019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8-2019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CONTENTS目录1.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分析 (1)1.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1)1.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规模分析 (1)2.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负债分析 (4)2.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分析 (4)2.1.1.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流动资产分析 (5)2.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负债分析 (6)3.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8)4.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成本分析 (10)4.1.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总成本构成情况 (10)4.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成本费用分项分析 (11)4.2.1.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11)4.2.2.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分析 (12)4.2.3.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费用分析 (13)4.2.4.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分析 (15)4.2.5.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16)4.2.6.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17)4.2.7.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18)4.2.8.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20)5.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22)5.1.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经营业务能力分析 (22)5.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23)5.3.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毛利率分析 (25)6.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27)6.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分析 (27)6.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28)6.3.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分析 (29)7.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质量状况分析 (31)7.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31)7.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32)图表目录图表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1)图表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规模 (2)图表3: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规模对比图 (2)图表4: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资产增减情况表.. 4图表5: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资产增减变化图.. 4图表6: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增减情况表 (5)图表7: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增减变化图 (6)图表8: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负债增减情况表.. 6图表9: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负债增减变化图.. 7图表10: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减情况表 (8)图表1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减变化图 (8)图表12: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总成本变化情况表 (10)图表13: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增减情况表 (11)图表14: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增减变化图 (11)图表15: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分析 (12)图表16: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对比图 (13)图表17: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费用增减情况表 (13)图表18: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费用增减变化图 (14)图表19: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分析 (15)图表20: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对比图 (15)图表2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管理费用增减情况表 (16)图表2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管理费用增减变化图 (17)图表23: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17)图表24: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管理费用率对比图 . 18图表25: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财务费用增减情况表 (19)图表26: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财务费用增减变化图 (19)图表27: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20)图表28: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费用率对比图 . 20图表29: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成本增减情况表 (22)图表30: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成本增减变化图 (23)图表3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23)图表3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率对比图 . 24图表33: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毛利率分析 (25)图表34: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行业毛利率对比图 . 25图表35: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分析 (27)图表36: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对比图 (27)图表37: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 28图表38: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对比图 (29)图表39: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分析 (29)图表40: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对比图 (30)图表4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31)图表42: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图 (31)图表43: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 32图表44: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对比图 (33)1.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分析1.1.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值占GDP比重图表1: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值占GDP比重单位:亿元,% 年份行业产值GDP产值占GDP比重2013年54825.04 592,963.20 13.4078%2014年56846.47 641,280.60 11.7421%2015年55500.20 685,992.90 10.3909%2016年54215.10 740,060.80 9.2200%2017年57874.70 820,754.30 9.1011%2018年61568.80 900,309.00 9.098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2. 2013-2018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规模分析2013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772家,到2018年发展为7747家。

2018年城市供热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城市供热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城市供热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0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监管体制 (4)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二、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5)1、城市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规模 (6)(1)热源方面,供热能力持续增长 (6)(2)热网方面,供热管道总长度整体增长。

(7)(3)用热市场方面,城市供热集中度正在从东部地区逐步分散至中部和西部地区 . 82、未来发展趋势 (9)(1)建立适合国情的绿色供暖供应链 (10)(2)加强供暖各环节管理 (10)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1)四、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2)1、周期性 (12)2、区域性 (12)3、季节性 (12)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3)1、有利因素 (13)2、不利因素 (13)六、行业壁垒 (14)1、区域壁垒 (14)2、资金壁垒 (14)3、专业技能壁垒 (14)七、行业主要风险 (15)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15)2、产业政策风险 (15)3、技术风险 (15)4、供求风险 (16)5、原材料价格风险 (16)八、行业竞争格局 (16)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监管体制热力供应行业涉及多方监管,主要监管部门有包含国家及地方各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地方各级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及地方能源局、各级建设部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地方物价部门等。

主要有以下两个管理体制:住建部作为热力生产和供应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制定热力行业技术标准、推广热力行业新技术、供暖企业管理及供热体制改革等工作。

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负责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规划、城市供暖价格政策,并具体负责项目审批。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热力供应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中国城市建设年鉴8-1 2018年按省分列的城市集中供热

中国城市建设年鉴8-1 2018年按省分列的城市集中供热

0 8776
704 68273
685 24003
19 44270
15871 100
2683 0
10874 3
8951 3
946
11076
0
299
5984 149
5092 150
0
117
121
0
225
112
64
0
48
0
121
25
18
6
0
112
435
138
297
48
0
30
30
0
5809 7467 4096 5277 10816
First Class
二级管网
Second Class
266317 8849
10083 28734 25961 32461
285330 79133 19173 13075 6919 12555
323665 20350 16517 27624 18062 30048
176062 7554 5837
17621 13949 20370
供热总量 (万吉焦)
Heating By Total Heat
Boilers
Supplied (10,000gcal)
热电厂 供热 Heating by Co-Generation
锅炉房 供热 Heating by Boilers
管道长度 (公里)
Length of Pipelines (km)
一级管网
热电厂 供热 Heating by CoGeneration
锅炉房 供热 Heating by Boilers
供热能力 (兆瓦)

2018供热工作总结

2018供热工作总结

2018供热工作总结
随着冬季的来临,供热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8年,供热行业取得了许多成绩,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总结一下2018
年的供热工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为明年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

首先,2018年的供热工作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地供热企业积极采取了节能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能效,降低了能耗。

同时,加强了对燃煤锅炉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供热,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供热质量。

其次,供热企业在服务质量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了故障停供的次数。

同时,加强了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了用户的投诉和问题,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然而,2018年的供热工作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气候变化给供热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供热系统需要更加稳定和可靠。

另一方面,供热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2018年的供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供热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稳定和可靠的供热服务。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供热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供暖供热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供暖供热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供暖供热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16年,供暖能源以煤为主,年消耗约4亿吨标煤。

我国北方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包括北方十四省市自治区,取暖总面积约206亿平方米。

从供暖时间上看,华北地区一般为4个月,东北、西北地区一般为5-7个月。

从用能结构上看,2016年底,供暖能源以燃煤为主(占83%),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合计约占17%。

取暖用煤年消耗约4亿吨标煤,其中散煤约2亿吨标煤。

⏹集中供暖和分散供暖均可以实现清洁化。

集中供暖清洁化主要包括三个途径:一是通过热电联产等集中供热;二是采用先进燃煤工业锅炉;三是使用天然气、电、生物质、地热等清洁燃料。

分散清洁供暖主要包括用先进炉具、电取暖、天然气取暖和热泵等技术。

从经济性来看,集中供暖的成本低于分散供暖,燃煤供暖的成本低于天然气、电力供暖;从污染物排放来看,集中供暖的排放指标优于分散供暖,清洁燃煤供暖的排放指标略高于天然气、电力供暖。

⏹考虑居民收入,清洁取暖推广仍靠补贴。

2016年,北方主要供暖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范围在2.6万-4.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范围在1万-1.8万元。

借鉴英国燃料贫困定义,合理的燃料支出占比大约5%,我国城镇、农村居民户均合理年供暖费大约在4000-6000、1500-2500元/户。

城镇居民供暖费基本在可承受范围内,农村居民以分散供暖为主,需靠政府补贴,目前各地政府每户最低补贴不低于2000元,每年财政补贴达2000-3000亿元。

⏹到2021年,清洁能源供暖占比显著提高。

相比2016年,散煤(无烟煤块煤)下降,优质动力煤、天然气、电力上升。

其中,散煤由2.71亿吨标煤下降到0.85-1.48亿吨标煤,下降50%左右;优质动力煤由0.5亿吨标煤上升到1.63-1.78亿吨标煤,增长3.2倍以上;天然气由183亿立方米上升到330-460亿立方米,增长1.8倍以上;用电量由307亿千瓦时上升到1100-1600亿千瓦时,增长3.6倍以上。

2018年供热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供热行业分析报告
热网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现状、发展规划以及地质地形条件等确定,一般布置成支状。由多热源供热时,为了互相备用,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各热源的输热干线可设连通管,布置为环状。热网的布置通常会使管线走在热负荷的中心位置,尽量保证供热半径最短、对城市干扰最少,方便施工和后续运营管理。

供热系统中的用户是采暖终端,根据个体用户和集中用户的区别,可将用户分为居民用户和单位用户。居民用户指的是住宅小区内以户为单位的采暖用户,如如多层住宅楼内的各家住户,独栋别墅内的住户,商住混合建筑的商户等。单位用户指的是以建筑或几个建筑为单位的采暖用户,一般为公共建筑的运营管理机构,如政府机关,校园建筑的运行管理部门。在缴纳热费方面,由居民用户向热力公司直接缴纳;单位用户的运营管理部分向热力公司支付热费,对于公共建筑内的个体用户,按照协商的规则收取费用。

热力站适用于大规模的热力直供系统,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热用户的连接站。根据热网工况和用户的不同条件,热力站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供热介质加以调节、转换,向用户系统分配,以满足用户需求计量、检测供热介质的数量与参数。
3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分为5个气候区域。其中,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城市适宜采取集中供热方式。传统的采暖地区主要包括严寒和寒冷地区的15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人口数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40%,绝大部分位于北方地区。
2018年供热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7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行业相关政策3
1、行业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3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3
二、行业概况4
1、集中供热行业的概念4
2、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5
(1)热源5

吉林省城市集中供热、供热能力及投资规模分析

吉林省城市集中供热、供热能力及投资规模分析

吉林省城市集中供热、供热能力及投资规模分析数据显示,2018年吉林集中供热固定资产投资达20亿元。

2020年4月,《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提出吉林省供热改造项目总计315项,总投资228.96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76.83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31.07亿元。

《吉林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以气代煤,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 数据显示2018年吉林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62633万平方米,相比2017年增长8.51%。

供热能力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吉林蒸汽供热能力达2110吨/小时,热水供热能力达45107兆瓦。

供热总量方面。

2018年吉林蒸汽供热总量达1545万吉焦,热水供热总量达26376万吉焦。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提出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加快调峰锅炉建设步伐,提高调峰能力,确保热电联产供热安全稳定及效率最大化,扶持发展利用弃风电能、生物质发电和背压机组供热。

推行智能化供热,推广多热源并网运行、低温运行、全网分布式输配等管网运行模式和楼宇换热技术,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政策利好下,吉林省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018年热力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热力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热力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9月目录一、行业监管 (4)1、行业监管体制 (4)(1)住建部 (4)(2)国家发改委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二、行业概况 (5)1、热力行业的概念及其产业链 (5)2、行业周期性、地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6)(1)周期性特征 (6)(2)地域性特征 (6)(3)季节性特征 (7)三、行业市场情况 (7)1、热力的需求 (7)(1)工业用热 (7)(2)居民采暖 (8)2、热力的供应 (9)(1)集中供热 (9)(2)分散供热 (10)3、热力行业的市场规模 (10)(1)供热能力 (10)(2)投资规模 (11)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2)1、有利因素 (12)(1)我国居民采暖需求空间巨大 (12)(2)城镇化进程推动集中供热需求 (12)(3)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12)2、不利因素 (13)(1)清洁供热环保要求引发行业变革 (13)(2)跨区域发展难度较大 (13)五、行业风险特征 (14)1、政策风险 (14)2、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变动的风险 (14)3、实体经济影响热用户需求变动的风险 (15)六、行业发展趋势 (15)1、城镇化推动集中供热需求增长 (15)2、清洁供热是未来发展方向 (15)3、分散供热逐步被替代 (16)七、行业竞争情况 (16)1、行业竞争格局 (16)2、行业进入壁垒 (17)(1)政策壁垒 (17)(2)资金壁垒 (17)(3)经验壁垒 (18)一、行业监管1、行业监管体制(1)住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热力生产和供应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制定热力行业技术标准、推广热力行业新技术、供暖企业管理及供热体制改革等工作。

(2)国家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负责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规划、城市供暖价格政策,并具体负责项目审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城市供热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4
1、行业监管体制 ....................................................................................................
4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
二、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5)
1、城市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规模 (6)
(1)热源方面,供热能力持续增长 (6)
(2)热网方面,供热管道总长度整体增长。

(7)
(3)用热市场方面,城市供热集中度正在从东部地区逐步分散至中部和西部地区 . 8
9
2、未来发展趋势 ....................................................................................................
(1)建立适合国情的绿色供暖供应链 (10)
(2)加强供暖各环节管理 (10)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1)
四、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2)
12
1、周期性 ..............................................................................................................
12
2、区域性 ..............................................................................................................
12
3、季节性 ..............................................................................................................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3)
13
1、有利因素 ..........................................................................................................
2、不利因素 ..........................................................................................................
13六、行业壁垒 (14)
14
1、区域壁垒 ..........................................................................................................
14
2、资金壁垒 ..........................................................................................................
14
3、专业技能壁垒 ..................................................................................................
七、行业主要风险 (15)
15
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
15
2、产业政策风险 ..................................................................................................
15
3、技术风险 ..........................................................................................................
16
4、供求风险 ..........................................................................................................
5、原材料价格风险 ..............................................................................................
16八、行业竞争格局 (16)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热力供应行业涉及多方监管,主要监管部门有包含国家及地方各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地方各级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及地方能源局、各级建设部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地方物价部门等。

主要有以下两个管理体制:
住建部作为热力生产和供应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制定热力行业技术标准、推广热力行业新技术、供暖企业管理及供热体制改革等工作。

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负责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规划、城市供暖价格政策,并具体负责项目审批。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热力供应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