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加批注带解析和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加批注带解析和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带解析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豪们的茶缘①茶,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饮品,而文人与茶的情缘,也多见诸文学作品。

②鲁迅先生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鲁迅在《喝茶》中写道:“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

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但鲁迅最后还是回归他的本色,说:“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是谁活得下去。

”③林语堂先生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

他常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他在《谈茶与友谊》中写到,茶有一种本性,能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境界里去。

在婴孩啼哭的时候喝茶,或与高谈阔论的男女喝茶,是和在雨天或阴天摘采茶叶一样的糟糕。

林先生还说,茶叶在晴天的清晨采摘,那时的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所以茶的享受还是与露的芬芳发生联系的。

④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就是喝茶。

他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

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老舍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那样不朽的名篇。

⑤杨绛先生曾居英国多年,虽然她不推崇牛奶加红茶,但在《我们仨》中她又承认,一早起来一壶牛奶红茶,已经成为习惯了。

她在《喝茶》中说,曾听人讲,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洋人的喝法,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绣眼与芙蓉赵丽宏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黑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

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

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

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乌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橘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

它的呜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

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

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

它们用不同的呜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儿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

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

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

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

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

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

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

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

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

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与解析)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与解析)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一)1.第一篇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

但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绿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带解析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带解析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寻觅老广州的传统美食,怀旧粤菜千金难换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

但是,我们的舌头不会忘掉这些味道,这是一种记忆的味蕾,会驱使我们去寻觅还坚持着烹制怀旧粤菜的餐馆,重温对经典粤菜的深情厚谊。

(一)论技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到怀旧粤案,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点,这也是粤菜叫人称颂的技法之一。

但正因为在烹调上的精细,使得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极花人工的菜式,多数餐厅都忽难从命。

但是广州酒家,就仍在坚守这一粤菜精髓,80年来都是招牌菜的“广州文昌鸡”就是一个例子。

……讲完鸡再说鸭。

南粤宫的一道“荔茸香酥鸭”,最能展现粤菜的繁琐技法。

它选用广西荔浦或广东韶关乐昌芋头,做成的芋泥又绵又粉,再加入味料便成为“荔茸”;鸭肉要以隔水蒸法至绵软;关键在于鸭肉酿入荔茸后的油炸,这个过程需要师傅十分有耐心,紧盯着油温与时间,更不能随便翻动,以肉眼可见表层变成金黄色,就可取出沥油切件。

如此,需耗费三至四个小时。

试问,有多少餐馆愿意为一道菜耗费这一担心机?广东人烹鸡烹鸭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番禺石基人所创的八宝霸王鸭就是番禺名菜之一。

它是在霸王鸭的基础上改进的。

为了保持鸭的完整,石基人将鸭完整拆骨不开肚,做工更加耗时费力。

一方渔家的八宝鸭就参照这种做法,先将鸭洗净后用特制的配料把鸭腌上一天,将咸蛋黄、绿豆、冬菇、莲子、糯米等馅料酿进鸭中,至饱满后用棉线缝合,轻炸八宝鸭成金黄色,再用葱、姜、香料熬制的高汤扣上两个小时,鸭形丰腴饱满,鸭肉酥烂,腴香浓溢。

(二)谈镬气:粗料精制简中带繁镬气小炒,大概是最贴近民生的粤菜。

吃宵夜大排档,会点上一道又一道小炒,味道好与否,就看是否“够镬气”;寻常百姓家,就会以小炒作为家常便饭的必备菜式,当然自家难以猛火大油做到“够镬气”,但小炒在粤菜中,就是从平民之味出发,演变出的讲究之道,尤以水乡一带,如顺德、番禺等地的小炒为代表,做得更是精益求精。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寂静除夕夜(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小题。

修车老汉韦名【甲】①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

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了个血肉模糊。

②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③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

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

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黏糊糊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④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

“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

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

“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⑤“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

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心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

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嫰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仲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

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

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

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

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

她,是个残废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祝师基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

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

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

”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

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

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

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

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

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

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

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

果然,色香味俱佳。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

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

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

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

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

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呢?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

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

普通铁路用的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

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

它的特点是:每一块的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

每根钢轨长500米,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

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

这种精密技术给乘客带来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看窗外景物能感到列车在飞驰,而坐在车内却非常平稳。

⑧高铁列车的速度能够飙上去,除了无砟轨道的功劳外,还有一大原因是高铁在建设中以桥代路。

以全长202千米的沪杭高铁为例,除了车站和部分线路无法架桥外,其余175千米都是在桥梁上修铁路,可谓是架在空中的一条直线铁路。

用桥替代了路,对地面原有交通影响很小,使整条路变直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⑨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7500多千米,居世界第一位,还有万余千米的高铁路线正在建设之中。

(1)对本文的说明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高铁列车B. 中国高速铁路是怎样建起来的C. 中国高铁的特点D. 中国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原因(2)下列对“无砟轨道”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 无砟轨道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B.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下往上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C. 无砟轨道板打磨加工时,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D. 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无缝钢轨。

(3)根据选文对高铁情况的介绍,一条高速铁路正式运营后,将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答案】(1)D(2)B(3)高铁速度快,方便人们出行,节省时间,拉近区域、国度的距离;中国人口众多,高铁也能解决交通拥挤的现状;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对象就是要解说的事物,要阐述的事理,这篇文章要阐述的就是如何使高铁“飞”起来,因此选择D。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六段“ 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

”可知B选项所说的是错误的。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对高铁的介绍,结合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D;⑵B;⑶高铁速度快,方便人们出行,节省时间,拉近区域、国度的距离;中国人口众多,高铁也能解决交通拥挤的现状;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

【点评】⑴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和特征的分析。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⑵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⑶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对高铁的介绍,结合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

2.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③李先生在留学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召集留学同道,共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著)。

他自己把腰来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

这相片,他出家时也送给我,一向归我保藏;直到抗战时为兵火所毁。

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荼花女自伤命的神情。

别的还有许多演剧的相片,不可胜记。

李先生在日本时,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我还见过他当时的相片:高头巾、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

学一样,像一样。

要做留学生,李先生就彻底地做一个留学生。

④有一次他到我家。

我请他藤椅子里坐。

他把藤椅子轻轻撼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起先我不敢问。

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

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撼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

但这正是做人极度当真的暗示。

⑤弘一法师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子。

比如全能的优伶①:起青衣像个青衣,起须生像个须生,起大面②又像个大面……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

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来,然而他的遗训——当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注】①优伶,现在多称伶人,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

②大面,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1)作者回忆了有关李叔同先生的哪几件事?(2)第一段中,“我”为什么觉得音乐课特别“严肃”?(3)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4)本文的结尾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1)李先生为我们上音乐课;他留学日本创办话剧社,传神出演茶花女;他落座前轻摇藤椅生怕压疼藤条间的小虫。

(2)李叔同先生提早到达教室出乎学生意料;提前做好了一切上课准备工作,端坐等待;上课前深深鞠躬。

(3)这句话细致描写了李叔同扮演茶花女时的照片上的有关妆容,表现了李叔同戏剧表演的高超,从艺的认真和投入的精神,表现了“我”对先生敬佩和赞叹。

(4)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概括了李叔同先生的极度当真的品质,总结全文;又抒发了“我”对李先生的尊敬、感激、深切怀念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分析】(1)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李先生”做的几件事情。

文章第一段写李先生为我们上音乐课;第三段写李先生留学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共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著);第四段写我请他藤椅子里坐。

他把藤椅子轻轻撼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2)根据“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来概括即可。

(3)此句“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可知是外貌描写或者是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李先生扮演茶花女时的妆容之美,表现了李叔同戏剧表演的高超,认真和投入的精神,表现了“我”对先生敬佩之情。

(4)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李先生“认真”品质的赞美;直接抒发对李先生的怀念、敬佩,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⑴李先生为我们上音乐课;他留学日本创办话剧社,传神出演茶花女;他落座前轻摇藤椅生怕压疼藤条间的小虫。

⑵李叔同先生提早到达教室出乎学生意料;提前做好了一切上课准备工作,端坐等待;上课前深深鞠躬。

⑶这句话细致描写了李叔同扮演茶花女时的照片上的有关妆容,表现了李叔同戏剧表演的高超,从艺的认真和投入的精神,表现了“我”对先生敬佩和赞叹。

⑷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概括了李叔同先生的极度当真的品质,总结全文;又抒发了“我”对李先生的尊敬、感激、深切怀念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