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OTDR测试曲线解析80569
OTDR常见曲线分析大全——测试人员必备

OTDR常见曲线分析大全——测试人员必备OTDR常见曲线分析大全——测试人员必备长度测量一般采用两点法,,将受测光纤与尾纤一端相接,尾纤一端连到OTDR上,调整出显示尾纤和受测光纤的后向散射峰。
其曲线见图方法:将光标A置于第一个菲涅尔反射峰前沿,将光标B置于第二个菲涅尔反射峰前沿,光标A与光标B之间的相对距离差就为被测光纤长度。
光纤衰减的测试方法:将光标A置于第一个菲涅尔反射峰后沿,曲线平滑的起点,将光标B置于第二个菲涅尔反射峰前沿,光标A与光标B间显示衰减系数就是光纤A、B间衰减系数,但非整根光纤的衰减系数。
典型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a、输入端的Fresnel反射区(即盲区)b、恒定斜率区c、局部缺陷、接续或耦合引起的不连续性d、光纤缺陷、二次反射余波等引起的反射e、输出端的Fresnel反射盲区:决定OTDR所能测到最短距离和最接近距离,是由于活接头的反射引起OTDR接收机饱和所至,盲区通常发生在OTDR面板前的活接头反射,但也可以在光纤的其它地方发生,一般OTDR盲区为100m。
盲区分为衰减盲区和事件盲区衰减盲区:从反射点开始至接收机恢复到后向散射电平约0.5dB 范围内的这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OTDR能再次测试衰减和损耗的点.式中:D的长度就为衰减盲区的长度事件盲区:从OTDR接收到反射点到开始到OTDR恢复到最高反射点1.5DB以下这段距离,在这以后才能发现是否还有第二个反射点,但还不能测试衰减.式中:D1的长度就为事件盲区的长度。
影响盲区的因素:a、入射光的脉冲宽度、b、反射光的脉冲宽度、c、入射光的脉冲后端形状、d、所用脉冲越小,盲区越大。
消除盲区的方法:加尾纤(过渡纤),最好2KM以上接头损耗的测量方法:将光标定于曲线的转折处如图位置,然后选择测接头损耗功能键,便可测得接头损耗。
外部因素引起的可能曲线变化这里的外部因素指施加于光缆并传递至光纤的张力及侧向受力,还有温度的变化。
这些都会造成曲线弓形弯曲。
OTDR常见曲线分析报告

测试距离过长
这种情况是出现在测试长距离的纤芯时, OTDR 所不能达到的距离所 产生的情况,或者是距离、脉冲设置过小所产生的情况。如果出现这 种情况, OTDR 的距离、脉冲又比较小的话,就要把距离、脉冲调大, 以达到全段测试的目的,稍微加长测试时间也是一种办法。
现象:在整根光纤衰减合格,曲线大部分斜率均匀,但在菲涅尔反 射峰前沿有一小凹陷 原因:未端几米或几十米光纤受侧压; 对策:复绕观察有无变化
1310nm
1550nm
现象:1310nm光纤曲线平滑,光纤衰减斜率基本不变,衰减指标略微 偏高,但1550nm光纤衰减斜率增加,衰减指标偏高; 原因:束管内余长过短,光纤受拉伸; 对策:确认束管内的余长,增加束管内的余长
祝您成功!
正常曲线
A 为盲区, B 为测试末端反射峰。测试曲线为倾斜的,随着距离的增长,总 损耗会越来越大。用总损耗( dB )除以总距离( km )就是该段纤芯的平 均损耗( dB/Km )。
异常情况
原因:(1)仪表的尾纤没有插好,光脉冲根本打不出去; (2)断点位置比较进, OTDR 不足以测试出距离来;
幻峰(鬼影)的识别与处理
实峰
幻峰
图(a)
实峰
幻峰
图(b)
幻峰(鬼影)的识别 曲线上鬼影处未引起明 显损耗图(a);沿曲线 鬼影与始端的距离是强 反射事件与始端距离的 倍数,成对称状图(b)
消除幻峰(鬼影) 选择短脉冲宽度、在强 反射前端(如OTDR输出端 )中增加衰减。若引起鬼 影的事件位于光纤终结 ,可"打小弯"以衰减反 射回始端的光。
OTDR常见曲线分析解读

盲区分为衰减盲区和事件盲区 衰减盲区:从反射点开始至接收机恢复到后向散射电平约0.5dB范围内 的这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OTDR能再次测试衰减和损耗的点.
仿真反射峰
DB/DIV
D
0.5dB
M/DIV
式中:D的长度就为衰减盲区的长度
事件盲区:从OTDR接收到反射点到开始到OTDR恢复到最高反射点 1.5DB以下这段距离,在这以后才能发现是否还有第二个反射点,但还 不能测试衰减.
光纤衰减的测试
第一个菲涅尔反射峰后沿
第二个菲涅尔反射峰前沿
DB/DIV
尾纤 A B
M/DIV
方法:将光标A置于第一个菲涅尔反射峰后沿,曲线平滑的起点,将光标B置于第
二个菲涅尔反射峰前沿,光标A与光标B间显示型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
DB/DIV
对策:在这种情况下改变光纤测试量程、脉宽、重新做端面,再测试如
“小山峰”消失则为原因(2),如不消失则为原因(1)
现象:在光纤纤连接器、耦合器、熔接点处产生一个明显的增益;
原因:模场直径不匹配造成的;
对策:测试衰减和接头损耗必须双向测试,取平均值
现象:曲线斜率正常,光纤均匀性合格,但两端光纤衰减系数相差很大
图(b)
正增益现象处理
正增益
正增益是由于在熔接点之后的光纤比熔接点之前的光纤产生更多的后向散 光而形成的。事实上,光纤在这一熔接点上是熔接损耗的。常出现在不同模场
直径或不同后向散射系数的光纤的熔接过程中,因此,需要在两个方向测量并
对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该熔接损耗。
现象:1310nm光纤曲线平滑,光纤衰减斜率基本正常,衰减指标
正常,但1550nm光纤衰减斜率严重不良,衰减指标严重偏高; 原因:束管内余长过长,光纤弯曲半径过小;
常见OTDR测试曲线解析80569教学内容

常见OTDR测试曲线解析一、正常曲线一般为正常曲线图, A 为盲区, B 为测试末端反射峰。
测试曲线为倾斜的,随着距离的曾长,总损耗会越来越大。
用总损耗(dB )除以总距离(Km )就是该段纤芯的平均损耗(dB/Km )。
二、光纤存在跳接点中间多了一个反射峰,因为很有可能中间是一个跳接点,现城域网光缆中,比较常见。
如:现主干光缆由汇接局至光缆交接箱,当有需求时,需由光交接箱布放光缆至用户端,光交接箱就需跳纤联接,所以在测试这样的纤芯时,就会出现像图中这样的曲线图。
当然也会有例外的情况,总之,能够出现反射峰,很多情况是因为末端的光纤端面是平整光滑的。
端面越平整,反射峰越高。
例如在一次中断割接当中,当光缆砍断以后,测试的曲线应该如光路存在断点图所示,但当你再测试时,在原来的断点位置出现反射峰的话,那说明现场的抢修人员很有可能已经把该纤芯的端面做好了。
三、异常情况出现图中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仪表的尾纤没有插好,或者光脉冲根本打不出去,再有就是断点位置比较进,所使用的距离、脉冲设置又比较大,看起来就像光没有打出去一样。
出现这种情况,1、要检查尾纤连接情况; 2 、就是把OTDR 的设置改一下,把距离、脉冲调到最小,如果还是这种情况的话,可以判断:1、尾纤有问题;2、OTDR 上的识配器问题;3、断点十分近,OTDR 不足以测试出距离来。
如果是尾纤问题,只要换一根尾纤就知道,不行的话就要试着擦洗识配器,或就近查看纤芯了。
四、非反射事件1、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曲线中间出现一个明显的台阶,多数为该纤芯打折,弯曲过小,受到外界损伤等因素,多为故障点。
2、若光纤模式、折射率不一样,接续时也会出现此情况,常见光纤G651光纤(标准单模光纤,B1光缆),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B2光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接头两侧光纤的背向散射系数不一样,接头后光纤背向散射系数大于前段光纤背向散射系数,而从另一端测则情况正好相反,折射率不同也有可能产生增益现象。
OTDR测试曲线分析方法

OTDR测试曲线分析方法OTDR是光缆工程施工和光缆线路维护工作中最重要的测试仪器,它能将长100多公里光纤的完好情况和故障状态,以一定斜率直线(曲线)的形式清晰的显示在几英寸的液晶屏上。
根据事件表的数据,能迅速的查找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和判断障碍的性质及类别,对分析光纤的主要特性参数能提供准确的数据。
目前OTDR型号种类繁多,操作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其工作原理是一致的。
在光纤线路的测试中,应尽量保持使用同一块仪表进行某条线路的测试,各次测试时主要参数值的设置也应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减少测试误差,便于和上次的测试结果比较。
即使使用不同型号的仪表进行测试,只要其动态范围能达到要求,折射率、波长、脉宽、距离、平均化时间等参数的设置亦和上一次的相同,这样测试数据一般不会有大的差别。
一、OTDR测试的主要参数:1.测纤长和事件点的位置。
2.测光纤的衰减和衰减分布情况。
3.测光纤的接头损耗。
4.光纤全程回损的测量。
二、测试参数设置:1.波长选择:因不同的波长对应不同的光线特性(包括衰减、微弯等),测试波长一般遵循与系统传输通信波长相对应的原则,即系统开放1550波长,则测试波长为1550nm。
2.脉宽:脉宽越长,动态测量范围越大,测量距离更长,但在OTDR曲线波形中产生盲区更大;短脉冲注入光平低,但可减小盲区。
脉宽周期通常以ns来表示。
一般 10公里以下选用100ns、300 ns ,10公里以上选用300ns、1μs。
3.测量范围:OTDR测量范围是指OTDR获取数据取样的最大距离,此参数的选择决定了取样分辨率的大小。
最佳测量范围为待测光纤长度1.5倍距离之间。
4.平均时间:由于后向散射光信号极其微弱,一般采用统计平均的方法来提高信噪比,平均时间越长,信噪比越高。
例如,3min的获得取将比1min的获得取提高 0.8dB的动态。
但超过 10min的获得取时间对信噪比的改善并不大。
一般平均时间不超过3min,以20s为宜。
OTDR测试原理及曲线分析

资料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属于长飞公司YOFC_10007_WPOTDR 测试原理及曲线分析李龙孙杨晨1.引言光时域反射仪(OTDR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是光纤测试,特别是在网络建设的实际施工布线中经常使用的仪器。
OTDR 可以测试(成缆前后)光纤的衰减系数、光纤长度、衰减均匀性、点不连续性、物理缺陷和接头损耗等参数,特别适合于对通信网络中的光纤光缆链路进行检测,它既可以定位光纤链路中的连接点(含热熔接、机械冷连接、活动连接等)的位置并测试其损耗,又可以在链路发生故障时,迅速查找原因并定位故障位置。
2.测试原理OTDR 通过采集和测量因瑞利散射而被光纤自身背向散射回来的光功率来进行相关的测试。
OTDR 将光脉冲注入到待测光纤中后,因为瑞利散射,注入的光脉冲在光纤长度方向上的每一点上都被散射(所有方向),其中一部分光会背向返回到OTDR 的探测单元,OTDR 会采集和测量此背向散射光。
在光纤链路上的某一点,其背向散射的光功率P(z)可以通过公式(1)[1]计算:22102()10(())z i w P z CP MFD z αλτ-=(1)其中,λ为注入光的波长,C 为比例系数(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光纤的玻璃材料),z 为此点距离原点的距离,MFD(z)为光纤在此点处的模场直径,P i 为OTDR 的脉冲功率,τw 为脉冲的宽度,α为光纤的衰减系数。
从公式(1)可以看出,P(z)的大小是受到光纤模场直径的影响的。
一般情况下,P(z)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所以OTDR 的测试曲线一般为直线,其斜率反映了光纤的衰减系数。
2.1衰减系数的测试[2]使用OTDR 测试光纤或光缆的衰减系数的步骤如下:2.1.1光纤连接将被试光纤连接到OTDR 上,或连接到盲区光纤的一端(盲区光纤也可称为尾纤,在测试过程中用于避免OTDR 盲区的影响),盲区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到OTDR 上。
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OTDR常见曲线分析

正常曲线
A 为盲区, B 为测试末端反射峰。测试曲线为倾斜的,随着距离的增长,总 损耗会越来越大。用总损耗( dB )除以总距离( km )就是该段纤芯的平 均损耗( dB/Km )。
异常情况
原因:(1)仪表的尾纤没有插好,光脉冲根本打不出去; (2)断点位置比较进, OTDR 不足以测试出距离来;
正增益现象处理
正增益
正增益是由于在熔接点之后的光纤比熔接点之前的光纤产生更多的后向散 光而形成的。事实上,光纤在这一熔接点上是熔接损耗的。常出现在不同模场 直径或不同后向散射系数的光纤的熔接过程中,因此,需要在两个方向测量并
对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该熔接损耗。
斜率变化,衰减线性增加
沿长度斜率增加,有限区域衰减线性增加
出现台阶,光纤局部压力上升:衰减局部加
波纹曲线图
指曲线有与脉冲频率相似的纹状态曲线。其产生原因有可能是受测光纤工 作频率与带宽频率刚好相同,此情况下, 改变测试脉宽,同时应从受测光纤的两 端进行测量
实际在测试中最常见的异常曲线、原理和对策
(2)二次反射余波在前端面产生反射; 对策:在这种情况下改变光纤测试量程、脉宽、重新做端面,再测试如 “小山峰”消失则为原因(2),如不消失则为原因(1)
现象:在光纤纤连接器、耦合器、熔接点处产生一个明显的增益; 原因:模场直径不匹配造成的; 对策:测试衰减和接头损耗必须双向测试,取平均值
现象:曲线斜率正常,光纤均匀性合格,但两端光纤衰减系数相差很大 原因:模场不均匀造成,一般为光纤拉丝引头和结尾部分; 对策:测试衰减必须双向测试,取平均值
现象:1310nm光纤曲线平滑,光纤衰减斜率基本正常,衰减指标 正常,但1550nm光纤衰减斜率严重不良,衰减指标严重偏高; 原因:束管内余长过长,光纤弯曲半径过小; 对策:确认束管内的余长,减少束管内的余长
常见曲线分析

仿真反射峰
DB/DIV
D
0.5dB
M/DIV
式中:D的长度就为衰减盲区的长度
事件盲区:从OTDR接收到反射点到开始到OTDR恢复到最高反射点 1.5DB以下这段距离,在这以后才能发现是否还有第二个反射点,但还 不能测试衰减.
现象:在整根光纤衰减合格,曲线大部分斜率均匀,但在菲涅尔反 射峰前沿有一小凹陷 原因:未端几米或几十米光纤受侧压; 对策:复绕观察有无变化
1310nm
1550nm
现象:1310nm光纤曲线平滑,光纤衰减斜率基本不变,衰减指标略微 偏高,但1550nm光纤衰减斜率增加,衰减指标偏高; 原因:束管内余长过短,光纤受拉伸; 对策:确认束管内的余长,增加束管内的余长
光纤衰减的测试
DB/DIV
尾纤
第一个菲涅尔反射峰后沿 A B
第二个菲涅尔反射峰前沿
M/DIV
方法:将光标A置于第一个菲涅尔反射峰后沿,曲线平滑的起点,将光标B置于第
二个菲涅尔反射峰前沿,光标A与光标B间显示衰减系数就是光纤A、B间衰减系数
,但非整根光纤的衰减系数。
典型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
DB/DIV
现象:1310nm光纤曲线平滑,光纤衰减斜率基本正常,衰减指标 正常,但1550nm光纤衰减斜率严重不良,衰减指标严重偏高; 原因:束管内余长过长,光纤弯曲半径过小; 对策:确认束管内的余长,减少束管内的余长
现象:尾纤与过渡纤有部分曲线出现有规则的曲线不良,但被测 光纤后半部分曲线正常,整根被测光纤衰减指标基本正常; 原因:一般是由设备本身和测试方法综合造成的; 对策:关机,重新起动,对各个光纤接触部分进行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OTDR测试曲线解析
一、正常曲线
一般为正常曲线图, A 为盲区,B 为测试末端反射峰。
测试曲线为倾斜的,随着距离的曾长,总损耗会越来越大。
用总损耗( dB )除以总距离(Km)就是该段纤芯的平均损耗(dB/Km )。
二、光纤存在跳接点
中间多了一个反射峰,因为很有可能中间是一个跳接点,现城域网光缆中,比较常见。
如:现主干光缆由汇接局至光缆交接箱,当有需求时,需由光交接箱布放光缆至用户端,光交接箱就需跳纤联接,所以在测试这样的纤芯时,就会出现像图
中这样的曲线图。
当然也会有例外的情况,总之,能够出现反射峰,很多情况是因为末端的光纤端面是平整光滑的。
端面越平整,反射峰越高。
例如在一次中断割接当中,当光缆砍断以后,测试的曲线应该如光路存在断点图所示,但当你再测试时,在原来的断点位置出现反射峰的话,那说明现场的抢修人员很有可能已经把该纤芯的端面做好了。
三、异常情况
出现图中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仪表的尾纤没有插好,或者光脉冲根本打不出去,再有就是断点位置比较进,所使用的距离、脉冲设置又比较大,看起来就像光没有打出去一样。
出现这种情况,1、要检查尾纤连接情况;2 、就是把OTD R的设置改一下,把距离、脉冲调到最小,如果还是这种情况的话,可以判断:1、尾纤有问题;2、OTDR 上的识配器问题;3、断点十分近,OTDR不足以测试出距离来。
如果是尾纤问题,只要换一根尾纤就知道,不行的话就要试着擦洗识配器,或就近查看纤芯了。
四、非反射事件
1、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曲线中间出现一个明显的台阶,多数为该纤芯打折,弯曲过小,受到外界损伤等因素,多为故障点。
2、若光纤模式、折射率不一样,接续时也会出现此情况,常见光纤G651光纤(标准单模光纤,B1光缆),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B2光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接头两侧光纤的背向散射系数不一样,接头后光纤背向散射系数大于前段光纤背向散射系数,而从另一端测则情况正好相反,折射率不同也有可能产生增益现象。
所以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只要用双向测试法就可以了。
五、光纤存在断点
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注意!曲线在末端没有任何反射峰就掉下去了,分析:1如果知道纤芯原来的距离,1、在没有到达
纤芯原来的距离,曲线就掉下去了,这说明光纤在曲线掉下去的地方断了,或者也有可能是光纤在那里打了个折;2、若是使用中的光缆且已达到纤芯原来的距离,有可能是尾纤损坏,需至用户端检查。
应用:1、在长距线路查障时,我们常用这个方法,将光纤接续箱内把不确定的纤芯打折,然后测试人员利用OTDR 打时实监测,对照两次距离判断故障位置。
2、在下线时,可对光纤打折判断光纤纤号,防止误中断。
六、测试距离过长
这种情况是出现在测试长距离的纤芯时,OTDR 所不能打到的距离所产生的情况,或者是距离、脉冲设置过小所产生的情况。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OTDR的距离、脉冲又比较小的话,就要把距离、脉冲调大,以达到全段测试的目的,稍微加长测试时间也是一种办法。
七、典型环测轨迹
标准环测轨迹
1、A纤跳纤
2、A纤熔接点
3、机房环纤
4、B纤熔接点
5、B纤跳纤
6、B纤尾纤
结论:1、事件5处光纤活动连接器连接不良,即B纤跳纤连接不良,衰耗较大,需查修
2、事件2处弯曲直径过小,光不再遵循全反射,而是有以部分从纤衣出射,造成轨迹图中散射曲线的突然跌落,事件5处也同样情况,可能为光缆受伤或接续不良,需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