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与肠道功能障碍康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评定与处理课件ppt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评定与处理课件ppt
定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如进行间歇导尿、盆底肌训练等,以改善膀胱功能。
饮食护理指导
01
02
03
多饮水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控制摄入量
避免过量摄入含咖啡因、 酒精等刺激性物质的食物 和饮料。
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 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 引起膀胱问题。
心理护理指导
情绪疏导
案例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
患者情况概述
患者患有糖尿病多年,出现尿失 禁和排尿困难的症状。
处理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间歇导尿和膀胱 功能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 膀胱功能。
01 02 03 04
康复评定
通过膀胱功能评估,发现膀胱逼 尿肌收缩力减弱,排尿反射延迟 。
康复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 排尿困难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通过膀胱功能评估,发现膀胱逼 尿肌收缩力减弱,排尿反射消失 。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 排尿困难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患者情况概述 康复评定 处理方法 康复效果
患者因外伤导致脊髓损伤,出现 尿失禁和排尿困难的症状。
采用间歇导尿、盆底肌肉训练和 药物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 膀胱01-11
目录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评定 •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处理 •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 •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案例分析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 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的一 系列疾病。
案例三: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
患者情况概述
患者患有脑卒中后,出 现尿失禁和排尿困难的

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评定与处理ppt课件

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评定与处理ppt课件
– 检查肛门周围皮肤的触觉及针刺觉; – 通过直肠指检,评估外扩约肌的张力等
12
12
3.辅助检查
• 腹部平片与结肠镜、肛镜等内镜检查等:
– 有无肠道结构性异常
• 直肠动力学检查
– 肛管直肠测压了解肛管直肠内的压力以及结肠运动;
• 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
– 了解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有无失神经现象
• 盐水灌肠实验:
• 刺激时,直肠和括约肌同时收缩 • 停止刺激后肛门外括约肌立即舒张,而直肠则缓
慢松弛,引起自发性排便
25
25
8.药物治疗
• 新斯的明:
– 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肠道患者肠道蠕动 – 主要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而增加对结肠的副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入
• 西沙比利:
– 可减少神经源性肠道的便秘,缩短传输时间
26
26
8.药物治疗
23
6.灌 肠
• Christensen 等发现利用具有节制功能的导管 装置进行灌肠,可增强排便控制能力,提高生 活质量
• 具体操作为:
– 将导管插入直肠,在给药时在肛门附近利用气囊固 定导管使其不易脱出,给药结束后放气囊,将导管 拔出
24
24
7.Brindley型骶神经前根(S1~S4)刺激
• 该刺激器除了诱发排尿反射外,尚可用于诱发排 便
• 了解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影响胃直肠功能 的疾病病史
• 了解发病前、后的肠道功能和排便模式,如完成排便所需 时间、排便频率、大便的性状
• 了解有无使用直肠刺激、计划外排便、使用诱发排便的食 物及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史等
• 评估肠道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10
10
2.体格检查

(精选课件)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PPT幻灯片

(精选课件)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PPT幻灯片
.
1
定义 解剖基础 生理 分类 临床表现 评定 康复目标 康复治疗 并发症
.
2
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 异常,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 碍时,即发生神经源性膀胱。
.
3
解剖基础
4
.
膀胱: • 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 • 体:前方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
(1.47KPa)以上时—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经 过腰骶部排尿初级反射中枢—同时也达到脑干和大脑皮质的排尿 反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
• 逼尿肌收缩, • 尿道外括约肌松驰,尿液排出。
---正常人的膀胱容量:350—550ml,低于 100 ml为小膀胱;逼尿肌失代偿是可达到1000 ml。
.
20
膀胱压力容量测定:包括膀胱内压、直肠 内压(腹压)、逼尿肌压力。
正常压力容量测定为:①无残余尿;②膀胱充 盈期内压一般不超过40cmH2O ,顺应性良好; ③没有无抑制收缩;④膀胱充盈过程中,最初 出现排尿感觉的容量为100ml;⑤膀胱总容量 为400-500 ml;⑥排尿及中止排尿受意识控制。
下降。 • 在整个排尿期内排尿压>尿道压
上述特征保证:尿线较粗且有力、膀胱完全排 空两个基本生理要求。
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分类方法很多, 在 以 尿 动 力 学 为 基 础 的 分 类 中 , KraneSiroky法较常用:
I.逼尿肌反射亢进:
+ 括约肌协同正常; +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 内括约肌协同失调。
充盈期膀胱压力测定:了解膀胱顺应性、稳定性、 本体感觉和膀胱容量。 括 约 肌 肌 电 图 检 查 ( E M G ) 和 静 态 尿 道 压 力 描 记 (RUPP):了解尿道功能。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准确了解膀胱 功能障碍的类型,判断下尿路有无 梗阻和梗阻的水平以及有无输尿管 返流。

神经源性膀胱与肠道功能障碍康复PPT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与肠道功能障碍康复PPT课件
其他
自主反射 腹肌痉挛 发热 体重变化与症状的相关性
56
饮食控制 规律排便 手法刺激 大便软化药物 灌肠 结肠造瘘术
57
肛门牵张技术:缓解肛门内外括约肌的痉挛 定时排便制度: “胃结肠反射”、“排便反射”
、“排便最优先” 坐位排便: 调整饮食:增加含纤维的食物 腹部按摩: 运动疗法: 必要时应用缓泻剂、灌肠、针灸等
每4-6小时导尿一次,或据摄入量定。
理想膀胱容量300-500ml。残余尿少于80100ml时,可停止导尿。
33
IC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 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 系统的感染。
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 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34
37
对于因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而产生尿急症 状和反射性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此法。 部分患者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启动前可感 觉尿急,并能收缩括约肌阻断尿流出现, 最终中断逼尿肌的收缩。
治疗目标为形成3-4h的排尿间期,无尿
失禁发生。
38
适用于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次放尿前5min,患者 卧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 静、宽敞的卫生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 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 想象过程中,强调患者利用全部感觉。开始时可 由护士指导,当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由患者自己 训练,护士每天督促、询问训练情况。
47
48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
49
结肠 肛门内括约肌(IAS) 肛门外括约肌(EAS)
50
51
大便节制:
依靠IAS、EAS、盆底肌静息张力和反射性收缩 维持
排便
协调性活动 乙状结肠与直肠充盈、扩张→圆锥部的脊髓骶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个案体会PPT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个案体会PPT课件
2 尽量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有利于以后的 家庭恢复。
3 加强宣教,要对患者反复强调限制饮水的 重要性。
24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某某
15
四、护理措施及评价
护理问题二:神经源性膀胱 与排尿神经受损有关
预期目标: 患者恢复自主排尿。
护理措施:
开始由护士进行清洁间歇导尿,后由患 者进行清洁间歇导尿且执行良好。
效果评价: 患者现能自行排尿,且残余尿量在正常
范围内。
16
四、护理措施及评价
护理问题二:神经源性膀胱 与排尿神经受损有关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患者间歇导尿期间未发生尿路感染。
21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 康复护理体会
第五部分
五、护理体会
1 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间歇导尿技术能有 效减少残余尿量
因此在临床上应尽早拔除导尿管,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间歇导尿从而 训练膀胱功能
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23
五、护理体会
尿道
括约肌收缩不正 常。
输尿管
膀胱内尿液逆流 回到输尿管或产 生输尿管阻塞, 增加肾脏负担。
肾脏
肾脏压力增加, 肾脏已受损害。
5
一、前言
合并症 尿道损伤 尿路感染 结石形成 尿失禁 自主神经异常反射
6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 康复护理体会
第二部分
二、护理评估
一般资料 现病史
患者,男性, “高处坠落致腰部肿痛、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1小时余”入住 我院骨科。
于20XX年2月14日患者病情加重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 体格检查
既往体健,有长期吸烟史。
T:36.5℃ | P:72次/分 | R:19次/分 | BP:111/74mmHg 神志清醒,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射灵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4-6小时导尿一次,或据摄入量定。
理想膀胱容量300-500ml。残余尿少于80100ml时,可停止导尿。
33
IC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 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 系统的感染。
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 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34
37
对于因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而产生尿急症 状和反射性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此法。 部分患者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启动前可感 觉尿急,并能收缩括约肌阻断尿流出现, 最终中断逼尿肌的收缩。
治疗目标为形成3-4h的排尿间期,无尿
失禁发生。
38
适用于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次放尿前5min,患者 卧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 静、宽敞的卫生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 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 想象过程中,强调患者利用全部感觉。开始时可 由护士指导,当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由患者自己 训练,护士每天督促、询问训练情况。
逼尿肌张力正常 括约肌张力增高
16
交感兴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感抑制
逼尿肌张力降低 括约肌张力增高
17
交感和副交 感均兴奋
逼尿肌张力增高 括约肌张力增高 肾脏返流严重
18
▪ 交感神经控制丧失 ▪ 副交感神经过度兴

逼尿肌收缩 尿道括约肌收缩 膀胱内压增高 膀胱容量减少
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导致肾脏返流和损害
7
8
神经源性膀胱
也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或(和)尿道功 能障碍 同时伴有尿道功能障碍和膀胱尿道功能的协 调性异常
9
先天
脊髓发育不良
后天
颅内病变 脊髓损害 马尾损害 后根和脊髓感觉传导径路损害 前角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
10
传统分类
感觉麻痹性膀胱、运动麻痹性膀胱、自主性膀胱、 反射性膀胱、无抑制性膀胱
19
下尿路的神经控制全部丧 失
逼尿肌松弛 尿道外括约肌松弛 膀胱颈机制存在 大膀胱
尿储留
20
21
明确膀胱容量-压力关系 确定储尿/排尿的障碍 有的放矢,处理障碍
22
控制或消除感染 使膀胱贮尿期保持低压并适当排空 保持或改善膀胱功能
23
无抑制性膀胱、部分反射膀胱; 尿流动力学分类: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康复
1
下尿道解剖
膀胱逼尿肌 尿道括约肌:内括约肌、外括约肌 后尿道平滑肌 盆腔与尿道周围横纹肌
下尿道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
2
正常的膀胱功能
贮尿
• 膀胱内低压力 • 括约肌关闭
排尿
• 随意启动 • 逼尿肌收缩 • 括约肌开放 • 协同能力
3
• 逼尿肌(储水球囊) • 括约肌(水龙头)
27
感觉及运动麻痹性膀胱、自主性膀胱及 部分反射性膀胱,尿流动力学分类中逼 尿肌无反射、外括约肌痉挛、逼尿肌反 射亢进,合并内、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或 痉挛。
28
促进膀胱排空。 保持规律的排尿 减少残余尿量(<100ml) 避免肾脏返流 减少泌尿系感染
29
药物治疗:拟胆碱能制剂 康复治疗:清洁导尿、膀胱训练、手法 电刺激:作用于膀胱及骶神经运动支。可
采用生理盐水50ml/次,反复冲洗10-20 次的改良膀胱冲洗法。
冲洗过程中多次采集尿样本进行半定量 计数,比较菌落数变化,可以确定感染 来源。
35
▪ 根据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通过患者的 主观意识活动或功能锻炼来改善膀胱的储尿和 排尿功能,从而达到下尿路功能的部分恢复, 减少下尿路功能障碍对机体的损害
目标: 使患者能够规律排出尿液,排尿间隔时间不 短于3~4h,以便从事日常活动,并且夜间睡眠不 受排尿干扰,减少并发症。
32
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规律 排空尿液的方法。清洁的定义是所用的导尿物品清 洁干净,会阴部及尿道口用清水清洗干净,无需消 毒,插管前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即可,不需 要无菌操作。
4
膀胱的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 允许 & 注意力 脑干: 开关和协调
T11 - L1,2: 交感神经纤维:贮尿 S2-4: 副交感神经纤维: 排尿
S2-4: 阴部神经: 控制外括约肌
5
6
尿流率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尿道压力分布测定 括约肌肌电图 尿流动力学和B超或X线同步联合检查 膀胱容量与残余尿的简易测量
尿流动力学结合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分类
根据膀胱功能的分类法
逼尿肌反射亢进和无反射
根据尿流动力学分类 根据尿流动力学和功能分类
11
12
副交感兴奋
逼尿肌张力异常增高 括约肌张力正常
13
骶丛损伤
逼尿肌张力正常 括约肌张力降低
14
骶丛损伤+ 副交感兴奋
逼尿肌张力增高 括约肌张力降低
15
SCI早期 交感兴奋 副交感抑制
采用经皮电刺激或直肠内刺激
30
解除梗阻:如根据不同原因作前列腺切除和尿道 狭窄修复或扩张
尿道内括约肌:经尿道膀胱颈切除和YV膀胱颈成 型术,药物治疗采用α受体阻滞剂,降低膀胱出 口压力
尿道外括约肌:尿道扩张、阴神经阻滞和尿道外 括约肌切开术
药物治疗: baclofen,肉毒毒素
31
原则: 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 增加膀胱的顺应性,恢复低压储尿功能,减少 膀胱-输尿管返流,保护上尿路; 减少尿失禁; 恢复控尿能力; 减少和避免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形成等并发症。
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无反射,外括约肌失 神经。 治疗原则:促进膀胱贮尿和彻底排空。
24
药物治疗:抗胆碱能制剂抑制逼尿肌 神经阻断或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 膀胱康复训练
25
药物:乙酰胆碱拮抗剂、拟α肾上腺素能 药
手术:人工括约肌植入 生物反馈、有规律排尿刺激等行为治疗
26
抗利尿激素应用 外部集尿器 间歇和持续性导尿 尿流改道术
▪ 主要包括:行为技巧、反射性排尿训练、代偿 性排尿训练(Valsalva屏气法和Crede手法)、 肛门牵张训练及盆底肌训练。
▪ 目的:促进膀胱排空,避免感染,保护肾脏功 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6
习惯训练是基于排尿规律安排患者如厕时 间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提醒患者 定时排尿,还可保持患者会阴部皮肤干洁。 应鼓励患者避免在安排时间以外排尿,但 这在尿急时常会难以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