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 (3)

合集下载

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4小题,总分28分)1.(2分)1.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生产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可利用GIS 系统作综合分析,需调取的参考图层有()①交通图②公共停车场分布图③电力网络图④地形图⑤住宅区图⑥充电设备生产商分布图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2.(2分)16.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

据此完成下题。

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3.(2分)17.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主要是因为雨林能够()A.净化空气,释放氧气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消毒灭菌,美化环境4.(2分)18.下列关于荒漠化及其防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荒漠化是荒漠扩张的过程 B.土壤有机质减少是荒漠化迹象之一C.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 D.荒漠化的防治战略和对策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5.(2分)19.下列环境问题,与森林减少无关的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生物多样性减少D.臭氧层破坏6.(2分)20.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A.毁林开荒B.修筑梯田C.降雨集中D.黄土结构疏松7.(2分)21.下面四幅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可能是()A.B.C.D.8.(2分)22.下列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措施是()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9.(2分)23.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能源供电一周。

此次尝试为国家电网首次在省级范围内的电力供应尝试,这标志我国在电力供应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此次用来供电的太阳能、风能及水能属于()①常规能源②新能源③可再生能源④非可再生能源⑤清洁能源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④10.(2分)24.山西省改变“一煤独大”现状的有效措施是()A.扩大煤炭开采B.发展钢铁工业C.优化产业结构D.改善生态环境11.(2分)25.下列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煤炭资源丰富②市场广阔但交通落后③煤层气储量丰富④位置适中⑤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12.(2分)26.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A.a处B.b处C.c处D.d处13.(2分)32.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答案】12. D 13.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考查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12题详解】
根据气候资料图判断气候类型,甲图雨热不同期,降水集中在冬季,说明是地中海气候;乙图全年降水量均匀,年温差较小,说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图全年高温,降水量丰富,说明是热带雨林气候;丁图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在夏季,说明是季风气候,最低温度高于零度,说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选项,D项正确。
7.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描述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四大高原各具特色,其中“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指的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慢慢形成了这种沟壑纵横的地表特征,B正确。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大高原,被人们形容为“开着汽车追黄羊”;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石漠化严重;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有“雪域高原”之称。A、C、D错误。所以选B。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详解】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故太阳辐射不是最强,A错;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故太阳辐射也不是最强,B错;族主要分布在,相比于青藏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故太阳辐射也不是最强,C错;藏族在青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D正确。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上述“某月”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9. 关于乙地叙述正确的是

天壹名校联盟湖湘名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天壹名校联盟湖湘名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姓名准考证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23年下学期高二10月联考地理本试卷共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档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凤转,胡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下图是,胡区,胡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风速(m/s)76543湖风一2 t,八、"',,----、、\l,,、、---~、、。

I 2 3 4 5 6 7 8 9 IO 11 12 (Jl)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陆风转湖风的时间夏半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有CD夏半年湖泊升溫时间早@夏半年湖泊水体面积大@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大@夏半年湖泊日照时间短A.0@ c.@@B.0@ D.@)@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内容可以分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其中资源承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承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森林资源承栽力。

德宏倷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下图示意德宏5县(市)主要资源承栽力状况。

读图,完成3~4题。

a土地资说b水资源c众林资源d矿产资OO A.矿产资源匕二I D级高笭承载力)一·级(中芍承敕力)匕习ll绩價笭承载力)-CJ[级山高等承兹J).... 匕习们发價等承载力)-Ill级(中等承载力)一0级憤笭承载力)-则级(中等承载力)3.下列资源承载的人口数蜇在各县(市)均最多的是B.森林资源4.瑞丽人口合理容佩的限制性资源为A.矿产资源B.森林资源C.水资源D.土地资源C.水资源D.土地资源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各具特征,1994年,天津市政府提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2006年滨海新区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中的塘沽城区已发展成为天津笫二个中心城区,天津“双核心“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

四川省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绵阳2024年秋季高2023级10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命题人: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2020年10月2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球均可同步观看。

据此完成1-2题。

1.在下列观看纪念大会的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成都(30°35′N)B.拉萨(29°36′N)C.武汉(30°42′N)D.绵阳(31°36′N)2.当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A.逐渐变快B.逐渐变慢C.先变快再变慢D.先变慢再变快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 向B 由老到新4.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中部,地质历史时期火山大规模爆发,厚厚的火山灰散落在地表,层层堆积固结形成凝灰岩。

凝灰岩内部存在岩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塔状的“精灵烟囱”地貌景观。

下图为“精灵烟囱”地貌演变过程图。

据此完成5-7题。

5.凝灰岩属于()A.变质岩B.沉积岩C.喷出岩D.侵入岩6.根据③阶段“精灵烟囱”的形态判断()A.b 岩层岩性坚硬,对a 岩层起支撑作用B.a 岩层岩性松软,外力侵蚀速度快C.a 岩层岩性坚硬,对b 岩层起保护作用D.b 岩层岩性松软,内力断裂成塔状7.阶段④侵蚀速度急剧加快的主导因素是()A.地震活动B.河水流速C.重力崩塌D.岩性差异位于青岛市的石老人海蚀柱,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高17米。

正常天气情况下,石老人海蚀柱受潮汐涨落影响的部位高度为-0.7~2.08米,但是2022年10月3日凌晨的巨浪对石老人海蚀柱的冲击高度最高达6.35米,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二、三、四、五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旱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A.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C.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2.判断“巧克力山”转为绿色的时间是()A.12月—次年2月B.3—5月C.6—8月D.9—11月【答案】1.D 2.C【解析】1.此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水分充足,且这些小山海拔低,坡度较小,A错误;高度在40~120米,小山海拔低,且此区域纬度低,热量条件并不差,B错误;该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岛上其他地方森林茂密,只在小山上不长树,故与森林破坏无关,C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该地岩层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由于石灰岩中含有的黏土和砂粒成分较少,遭受风化后产生的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薄且在强降水条件下易遭到强烈侵蚀出现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不适合树木生长,D正确。

故选D。

2.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巧克力山”转为绿色的时间是雨季,C正确;12月一次年2月,3—5月是旱季,“巧克力山”应为褐色,A、B错误;9—11月为雨季向旱季过渡的时期,“巧克力山”转为褐色,D错误。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二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千强镇是指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的建制镇。

这些镇通常具有较高的工业发展水平,较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财政收入,是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图为2021年我国千强镇分布影响因子决定力雷达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2021年我国千强镇分布的空间分异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A.工业企业个数B.人口密度C.人口城镇化D.公共财政收入2.要在我国西部地区打造更多的千强镇,首先需要()A.增加常住人口数量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C.引进众多高等院校D.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答案】1.D 2.B【解析】【1题详解】据图可知,影响2021年千强镇分布的空间分异格局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公共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企业个数、人口密度、人口城镇化。

公共财政收入反映的基础经济实力是千强镇形成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为乡镇配套设施的完善和优化及人才引进等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撑,对千强镇分布的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最大,D正确;人口密度、人口城镇化、公共财政收入都不是影响千强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AB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基础设施落后,要打造更多的千强镇,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水电等方面的投入,提高镇区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B正确;常住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之后人口迁入的结果,A错误;高等院校一般分布在大城市,C错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提高镇区的综合竞争力影响较小,D错误。

2022~2023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四川省彭州中学)

2022~2023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四川省彭州中学)

选择题读图a 和图b,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 乙岛南北跨度大约55 千米C. 甲地时间晚于乙地D. 甲乙两岛地理位置对称【2】图示信息表明A. 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B. 图a 的比例尺比图b 小C. 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D. 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答案】【1】B【2】B【解析】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纬度向南增大是南纬。

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乙岛南北跨纬度约0.5°,跨度大约55千米。

根据经纬度判断方向,东西方向选经度间隔近的一侧。

【1】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纬度向南增大是南纬。

根据经纬度,甲地在西半球,南半球,A错。

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乙岛南北跨纬度约0.5°,跨度大约55千米,B对。

甲地位于东十二区,乙地位于西4区,甲地时间早于乙地,C错。

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甲乙两岛地理位置不同,D错。

【2】根据经纬度,东西方向选经度间隔近的一侧,甲岛位于乙岛的西南方向,A错。

两图的图幅宽度相同,a图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图a的比例尺比图b小,B对。

城市均分布在沿河或沿海平原地带,C错。

公路走向与海岸线一致,不受河流影响,D错。

选择题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A.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 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2】A. 9月15日22时04分09秒B. 9月15日20 时04分09秒C. 9月16日0 时04分09秒D. 9月16日2 时04分09秒【答案】【1】C【2】C【解析】试题分析:【1】“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时,日期是9月1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对。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作图须知:①该网格图水平比例尺采用该区域“旅游规划图”(图16)比例尺,纵坐标每一格代表100米高度。②须有如下标注:坐标轴名称、单位、数值、M点、O点。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2022年7月18日小明一家决定从北京出发前往温哥华(49°13'N,123°06'W)旅行一周。此时温哥华已经使用夏令时(即时钟往前拨快1小时)。
(3)在甲、乙两城镇中,哪一个更适合建海港____?(1分)并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图示内容,简要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图1为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丁在乙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25.(18分)
(1)夏至(1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2分)
(2)①90°W(2分)
(3)北(1分)
(4)AB(1分)
(5)46°52′(1分)
(6)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增强了①的总量B.增强了③的辐射量C.减弱了②的辐射量D.增强了对④的吸收有专家发明的屋面积蓄雨水系统与中水联用的工程设计(中水指工程用水、生活用水等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屋面集蓄雨水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A.大气降水B.水汽输送C.径流D.蒸发4.该工程设计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5.此时是()A.1月B.7月C.4月D.10月6.甲地此时的天气特点是()A.高温晴朗B.寒冷干燥C.阴雨连绵D.狂风暴雨7.此时,④地的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

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9.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最大的是()A.1958年B.1965年C.1975年D.1985年10.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题。

11.该工业可能是()A.家具厂B.炼铝厂C.电子元件厂D.制糖厂12.图中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的主导因素是()A.地租费用.市场近便B.市场近便.工人工资C.工人工资.政策影响D.地租费用.交通费用2011年2月15日中国政府门户网消息,截止2010年底,中国新建高铁营业里程达到5149千米,其中时速350千米的有2154千米。

目前中国高铁无论是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居世界第一。

下图为我国2011年将形成的高铁运营网络。

据此回答下题。

13.下列关于我国高铁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铁作为一种新的铁路运输产业,是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一个很重要的补充B.高铁的发展会造成公路及民航的衰落C.高速铁路利于保证城镇人口的大量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的合理布局D.高铁可以大大缩短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14.图中显示2011年我国高铁运营网东部稠密、西部稀少,主要是因为()A.东部地区为平原,利于高铁建设B.东部地区的商业网点比西部稠密C.东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高D.东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西部优越图a、图b为世界上两岛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据图推测,甲岛山地走向为 ( )A.东西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C.南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16.乙岛位于甲岛的 ( )A.东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东北方17.关于甲乙两岛共同地理特征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河流河道短、水流急B.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C.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D.城市都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如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S点在T点西南方向B.T处是分水岭C.在P点不可以看到T点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19.(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大)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A. B. C. D.读图回答20-23题。

20. 在①点东南方向的是()A.③④B.②④C.②③D.③⑤21. 从①到②最短距离的路径方向是()A.先向西南后西北B.先向东南后东北C.先向正南后正北D.一直向东南22. 关于①②③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都在东半球B.全部在北半球C.②③在东经范围,①④在西经范围D.②③在西经范围,①④在东经范围 .读下图,图中L表示洋流,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

完成23题。

23.对图中地理现象的正确叙述是()A.图中晨昏线为晨线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C.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D.图示区域在南半球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24-26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速度: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MO 为昏线D.NO 为昏线25.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Q 点的地方时为17时B.N点地方时为6时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26.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P、Q昼长相等B.M昼夜等长C.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读我国某省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示意图(如图),完成29~30题。

27.该省最可能位于( )A.嫩江流域B.黄河下游C.长江中游D.珠江上游28.该省工业园区甘薯生产产业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业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②该生产企业为动力导向型③体现了物质的综合利用④企业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30.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共14分)(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6分)(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

(2分)(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

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

(2分)(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4分)32. (12分)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

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

载重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读下图及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共16分)材料一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m-6m高,强则高达15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材料二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l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西欧为什么把经过好望角的海上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2分)(2)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

(5分)(3)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5分)(4) 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3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共10分)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4分)(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A、B两地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6分)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5.BBCDA 6-10.BBCBC 11-15.ADBCA16-20.AACAB DCD 26-30.BBCAD二、综合题31. (1)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2分);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2分)。

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2分)(2)800-1 200米之间。

(2分)(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2分)(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

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

(4分)32. (1)西欧由亚洲运来的原料和产品要通过该航线,出口到亚洲的工业品也要通过该航线;(1分)中东的石油运输要通过这条航线运往西欧,因为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过大的运输船。

(1分)(2)好望角正处在盛行西风带旁边,风力强劲,风浪大;(1分)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

(2分)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

(2分)(3)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2分)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1分)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1分)容易出现各种海上交通事故。

(1分)(4)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1分),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1分),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

(2分)33. (1)断块山(2分)冲积(洪积)平原(2分)(2)A地:内力作用形成断层(1分),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1分),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1分)。

B地: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1分);后流水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冲积平原(2分)。

【解析】一、选择题1 ~ 2.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

图中热量传递顺序是①-④-②-③,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①-④-②, B对。

2.地膜覆盖类似温室效应,地膜太阳光能够透射,地面辐射热量不能散出,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补偿给地面,从而有效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所以是增强了③的辐射量,B对。

不能增强①的总量,也不会减弱了②的辐射量A、C错。

大气对太阳辐射④的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