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12-26T13:47:06.0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3期作者:罗上升[导读] 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结果: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P<0.05;E+B组相较于

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P<0.05;给药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似,P>0.05;疗程结束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加速血压复常,值得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跟饮食结构以脂质类居多、缺乏运动、压力大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相关,也跟环境、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需积极进行治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入选者无药物禁忌,可配合治疗,无合并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E+B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31-78岁,年龄(56.31±2.67)岁。高血压发病时间1年-30年,平均(14.51±0.19)年。 E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32-78岁,年龄(56.15±2.45)岁。高血压发病时间1年-29.6年,平均(14.45±0.2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初始剂量150mg/d,无不良反应3天后剂量加倍,每天1次。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厄贝沙坦同E组,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初始剂量2.5mg/d,无不良反应3天后剂量加倍,每天1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严格限制盐分摄入,适当运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

显效:患者头晕等症状消失,舒张压下降水平大于10mmHg且处于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水平大于20mmHg;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舒张压下降水平不足10mmHg且处于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水平达到10-19mmHg;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1]。

血压控制效果=显效、有效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相比较

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P<0.05,如表1.

注:与给药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E组疗程结束相比较,*表示P<0.05 2.3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相比较

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P<0.05,见表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