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谚语、歇后语、俗语

合集下载

汉语里的俗语、谚语、俚语、成语、歇后语、习语都指的什么

汉语里的俗语、谚语、俚语、成语、歇后语、习语都指的什么

汉语里的俗语、谚语、俚语、成语、歇后语、习语都指的什么1、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2、谚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3、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4、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

5、俚语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地域性强,较生活化。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

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6、习语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谚语俗语歇后语

谚语俗语歇后语

谚语俗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歇后语1谚语1.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2.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4.一理通,百理融。

5.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6.人怕理,马怕鞭。

7.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8.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9.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10.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11.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12.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13.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14.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15.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16.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17.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18.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19.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20.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21.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22.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23.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24.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25.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26.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27.有理赢,无理输。

28.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29.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0.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俗语1.“小二”管“大王”2.挨着勤的没懒的3.矮子面前不说短话4.按下葫芦起来瓢5.八抬大轿请不去6.八字没一撇7.拔根汗毛比腰粗8.白披一张人皮9.半斤对八两10.半路上出家11.饱汉不知饿汉饥12.背着抱着一般沉13.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14.笨鸟儿先飞15.鼻子气歪了16.比登天还难17.比上不足,比下有余18.比死人多口气19.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20.别人牵驴你拔橛子21.兵败如山倒22.兵来将挡,水来土掩2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4.病从口入,祸从口出25.病急乱投医26.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27.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28.不吃馒头争(蒸)口汽29.不吃羊肉惹身臊30.不打不相识31.不打无把握之仗32.不打无准备之仗3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34.不到黄河心不死35.不费吹灰之力36.不分青红皂白37.不够塞牙缝的38.不管三七二十一39.不见棺材不落泪40.不见兔子不撒鹰41.不见真佛不烧香42.不进山门不受戒4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44.不看僧面看佛面45.不可不信,不可全信46.不可同日而语47.不拉屎占茅坑48.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49.不怕慢,就怕站50.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歇后语1.葫芦头爬屋脊——两边滚2.葫芦头下水——不沉;不称3.葫芦下井——浮在上头4.葫芦下水——吞吞吐吐;浮起来了;富起来了5.葫芦秧上结南瓜——天下奇闻6.葫芦秧套南瓜秧——拉扯不清;胡搅蛮缠7.葫芦装糯饭——装进容易倒出难8.葫萝卜锻磨——不起齿9.煳锅巴雕灯影儿——焦人10.瑚狲画像——一副猴相11.瑚狲入布袋——进了圈套12.瑚狲扫地——光顾眼前13.糊饼烂面——不伤人14.糊饭里勾粉——糊涂15.糊了纸的玻璃窗——看不透16.糊批——四面粘17.糊墙的灶神——有名无实18.糊汤锅里煮鸡蛋——糊涂蛋19.糊涂虫当会计——混帐20.糊涂虫做媒——坏两头;两头挨骂21.糊涂官断案——原告被告都担心22.糊涂官判案——是非不清23.糊涂官判无头案——审不清,断不明24.糊涂锅里下丸子——混蛋一个25.糊涂锅里下元宵——混蛋一锅粥26.糊涂老板糊涂账——难算;算不清27.糊涂老婆——乱当家28.糊涂庙里糊涂神——糊涂到一块了29.蝴蝶飞进了花园里——难舍难离30.蝴蝶落在鲜花上——恋恋不舍;难舍难离谚语俗语歇后语2谚语1、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谚语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词典》摘抄

《谚语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词典》摘抄

《谚语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词典》摘抄导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词典》摘抄1、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天出半截虹,当天有雨响。

3、谚语来自日常生活(荷兰)4、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5、日晕雨淋淋,月晕刮天昏。

6、泉水最清,谚语最精7、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8、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9、俚语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诗河(切斯特顿)10、一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11、一口吃不完一只饼,一锹掘不出一口井。

12、没有哪条谚语不是千真万确的(塞万提斯)13、一艺不通一世穷。

14、几乎每句谚语都有一句与其意思相反,并且同样机智的谚语和它相对(桑塔亚那)15、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

16、雾露穿夼,好不到响(指低云穿山夼)。

17、人到四十五,还是出山虎。

18、所有俚语都是比喻都是诗文(切斯特顿)19、宝刀不磨不利,说话没有谚语无力20、一日三大笑,有病也会好。

21、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培根)22、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23、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24、东虹雾露(虹在东),西虹雨(虹在西)。

25、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26、谚语是一人的妙语,众人的智慧(约·拉塞尔)27、绝大数传播谚语的人都喜欢其思想的美妙性甚于它的正义性,喜欢它的措词特色甚于它的真切含义(切斯特菲尔)28、南珥风,北珥雨,两珥都有好天气(指太阳珥)。

29、一片磨子当场“锻”(断)。

30、谚语是智慧的结晶31、南风雨,南风开,不过三天还回来(东风同)。

32、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谚语标志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乔·霍兰)33、茄子不开虚花,谚语都是实话34、有些话和谚语可以减轻痛苦或消除疾病的折磨(贺拉斯)35、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36、久晴必有久连阴。

37、一句短短的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索福克勒斯)38、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39、一只刺捕(昆虫名)害一镬羹。

40、云交云,雨淋淋(指上下云走向不一样有雨)。

谚语及歇后语大全(转载整理)

谚语及歇后语大全(转载整理)

谚语一、学习方面的谚语1、处处留心皆学问。

2、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好学好问,什么都能学会;害羞不问,总有一天掉队。

7、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8、黄金有价艺无价。

9、活到九十九,书本不离手。

10、口是风,笔是踪。

11、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

1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3、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14、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

15、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16、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1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9、要学好,多动脑;要学深,务求真。

20、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减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

21、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22、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二、做人方面的谚语1、别人家金屋,不如自家草屋。

2、不会打鼓听声音。

3、不怕明拳打斗,只怕暗掌伤人。

4、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过。

5、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6、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7、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8、吃力不赚钱,赚钱不吃力。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0、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11、出门人,处处让三分。

12、船到江心补漏迟。

1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15、待人自待自,害人自害自。

16、胆大做将军,胆小吓伤心。

1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8、挡路石头有人端。

19、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20、恶人自有恶人收。

21、富贵深山有远亲,贫穷对面不相认。

22、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

23、好话不在多說,有理不用高声。

24、好马不吃回头草。

25、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26、和尚无儿孝子多。

27、后生无银难做亲,朝中有人好做官。

28、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29、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30、姜还是老的辣。

31、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32、金窝银窝不如自各家的狗窝。

34、雷响天下明,水落石头现。

35、漏缸一条缝,沉船一个洞。

常见的歇后语俗语谚语

常见的歇后语俗语谚语

常见的歇后语俗语谚语常见的歇后语俗语谚语11、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2、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3、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4、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5、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6、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7、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8、一理通,百理融。

9、叫唤的雀儿不长肉。

10、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11、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12、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13、养儿防老,积谷防荒。

14、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15、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6、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17、远亲不如近邻好。

18、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19、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20、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21、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22、艺高人胆大。

23、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24、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25、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26、有肉嫌毛,有酒嫌糟。

27、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28、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29、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30、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31、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32、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33、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34、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35、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36、春捅一棍,秋吃一顿。

3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8、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39、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40、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41、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42、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43、前人栽树后人凉。

44、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45、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46、不见高山,那知平地。

47、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48、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49、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50、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常见的歇后语俗语谚语21、穿着外套的螳螂是一位结实、朴实的绅士2、窑里的砖变得越来越硬;一个热3、事情紧急马行场乱走;夹硬脚本。

歇后语和谚语大全

歇后语和谚语大全

歇后语和谚语大全歇后语和谚语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常常以简洁、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智慧和哲理。

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幽默,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更能够引发深入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歇后语和谚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吧。

一、歇后语歇后语是一种具有情感色彩和韵味的语言表达形式,常以两个短语的组合形式呈现,并通过内含意外、多义和想象力等特点,达到引发笑话和思考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1. 船到桥头自然直:意思是说只要有决心去做一件事,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2.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形容一个人身陷困境时,遭到众人唾弃和攻击。

3. 天上人间:比喻遭到了巨大的改变,陷入了一片繁花似锦的美好境地。

4. 香蕉不一定都黄:意思是说表面上看似乎很美好的事物,其实并不一定如此。

5. 马到成功:比喻一个人一步到位,马上取得成功。

二、谚语谚语是中国文化中积淀的智慧结晶,是对社会经验和人生哲理的总结和概括。

它们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警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谚语:1. 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从失败和伤害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变得更加聪明。

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事情无法有条不紊地进行。

3.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意思是说只有亲自去努力,才能得到满足自身需求的成果。

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说只有在长期相处和相互了解之后,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

5. 民以食为天:意思是说食物是人民的重要生活依靠,吃饱才能安心做事。

三、歇后语和谚语的魅力歇后语和谚语的魅力在于它们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并通过幽默和形象的描述方式,让人在娱乐中领悟到人生的智慧。

这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还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歇后语和谚语常常以口头的方式流传,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的一种语言乐趣。

无论是在写作、演讲还是日常交流中,引用歇后语和谚语是为了生动形象地表达一种观点或者引发读者和听众的共鸣。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中国有很多古典文化,其中俗语、谚语、歇后语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吧!精选常用俗语和谚语大全【1】懒汉下地事多,懒驴上套屎多。

懒人急在嘴上,勤人急在腿上。

懒人用长线,拙人用弯针。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浪子回头金不换。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老猫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

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量大福大,心宽屋宽。

邻舍好,无价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2】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 成语言简意赅,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 增强表达的效果。
• 需注意以下几点: • 1.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 2.成语是凝固结构,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
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 • 3.成语尤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
不能写错读错。
目无全牛
• 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 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 来的整体意义。
• 鸡毛蒜皮≠鸡毛和蒜皮 • 大多数成语有来历和出处,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
事和事件。
• 风声鹤唳 • 许多成语言在此而意在彼,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 鬼斧神工
• 2.结构凝固性 左右逢源☞右左逢源 守株待兔☞守株待狗、守株待牛、守株待鸡 望穿秋水☞看穿秋水、瞧穿秋水
3.风格典雅性 烈火真金 真金不怕火烧 说一不二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针尖对麦芒——尖对尖 针锋相对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神话大都描写人与自然的斗争,富有想象力和浪漫色彩, 而寓言大都借题发挥,具有教育意义,富有说服力,充 满了哲理性和智慧。主要形成于上古先秦,至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
完璧归赵
(7)生活类:
①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②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③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④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⑤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⑥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⑦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 谚语总结了人类生活中 某些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提高认识、指导人们 的实践有一定的作用
• 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 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 大白。
3、诗文语句
•《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出于蓝 •《后汉书》“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车水马龙 •《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三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 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 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 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 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 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
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的特点:
• 易懂,通常不正式,用词口语化,夹杂方 言。同时反应一定科学道理或者生活哲理。
•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含义 单纯,是俗语的主要特征。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者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 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 《鸿门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 宰割的地位。 《鸿门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 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鸿门宴》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鸿门宴》
什么是俚语?
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 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 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 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 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 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 新的说法。
• 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 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 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 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 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 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 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 白动——别动 • 天树杆——甘蔗 • 墩儿——板凳 • 阿(a音或e音)渣——龌龊 • 摆置——收拾 • 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 • 毒气——狠的意思 幺火, • 协活——喊 • 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 • 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 • 清倒切——早晨 • 老渣皮——不时髦 • 马几妞——知了
《毛泽东词二首》
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意气奔放,强劲有力。
《荷塘月色》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修长的身材,也形容花木挺拔秀丽。 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妖童媛女: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互相默默地传情。
《离骚》
• 美人迟暮: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 悲伤怨恨。
《〈孔雀东南飞〉并序》
• 否极泰来: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 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词七首》
• 出师未捷:比喻某人壮志在胸、计划周密地去做某件事,但在此事刚 刚开始,还未见其分晓的时候,此人便抱憾辞世了。 •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 舞榭歌台: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请多指教!
• 1、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谚语
• 3、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6、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什么是谚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言简 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它是 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 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内 容富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 师的人。指应善于向人学习。《师说》
《〈诗经〉三首》
•总角之宴: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 欢乐之状。言,音节助词。 •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 搔首踟蹰: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 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我的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游目骋怀:尽览景物,舒展胸怀。游目,纵目四望。骋怀,任意放开胸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不可估量:不能预测(数量、价值或影响等)常用于形容人的潜力或事物所带来 的影响之巨大。
豁然开朗:比喻眼前突然出现光明的境界。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坏事)。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辄,就,总是。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谚语的特点:
1、内容丰富
2、形式短小,讲究押韵和 对称,具有诗的形式。
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朋友与敌人 )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与金钱)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求知与学艺)
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表示学习方法) 5、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美好 与丑恶) 6、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天上掉下馅饼来。(勤劳与懒 惰)
7、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与骄傲) 8、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礼貌与修养)
9、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生活哲理)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3、树挪死,人挪活。
4、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什么叫做歇后语?
• 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 • 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 • 出绿——跑的意思 • 拉虎——邋遢 • 马虎瞪——迷瞪 • 鬼觉——臭美的意思 嗑衬——恶心 • 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
布拉布拉
• 糊肚——有点稠的粥 • 不着(zhao)---不知道
例如: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象卷席子一样把全国全都收归自 己所有。 《过秦论》
•云集响应:比喻许多人从各处而来,象云一样的聚集在一起, 象回声一样的应和,表示赞同和支持。 《鸿门宴》
• 湖性——很牛很拽的意思 • 木牛——没有的意思 •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 • 怼——舞阳的dui,可万能动词 • 可张——慌张的意思
• 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漯河方言
• 七孙——骂人的话 • 赖爪——赖种 • 去球——完了 • 日龙——搞砸的意思 • 不老盖——膝盖
• 嘎支(几)窝——腋窝 • 夜黑——昨晚的意思 • 将妞——刚才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 • 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 跟盖——旁边的意思 • 姑堆——蹲的意思 • 布住——抱着的意思 • 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 • 出儿出儿油——蟋蟀 • 各意人——恶心人 • 突鲁——下滑的意思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一般有两部分构成,前半截 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 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
•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
礼) •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 个寥——古怪
• 气蛋——烦人
• 个一蛋——很讨厌吧
• 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 表方言
• 摸肚——最后的意思,郾• 芫荽(yan sui)——香菜
• 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
• 老末——最后的意思
• 愚活——绣逗,迷瞪
•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 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