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二

合集下载

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

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思想政治高一年级必修2第一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村成立股份合作社在村集体控股的基础上,吸纳村民入股,吸引优质企业投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该村已建设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乡村。

结合材料,谈谈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是如何促进该村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的。

学生概括
教室归纳: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结果显示,公有制资产288.99万亿元,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比达到55.78%。

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占有主体地位。

材料二: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国企条条框框太多;职工又过于安逸;国企资金虽多,但缺乏危机和竞争意识,盲目投资,导致了一些国企的亏损。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3.小组合作的互动性: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反思与评价的深刻性: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能力。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和实践。他们应该能够理解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如何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我还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意义和实践。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实际案例,思考和讨论如何实现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通过这些情景创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的內容。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深入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3.分析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4.举例说明国家在保障和促进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
5.掌握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主动探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2.利用案例教学,结合具体的经济现象和政策措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促进知识的内化。
4.教师提供一组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数据或图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并撰写分析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分析合理,观点独到。
5.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选取一个经济领域,如互联网、新能源等,分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要求:不少于1000字,结合实际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政策对二者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3.提醒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优势,学会分析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导入新课,如家庭经济、校园经济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在这一阶段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兴趣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国家经济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法,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经济现象为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吗?为什么在我国,既有国有企业,又有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呢?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内容。”
4.最后,我会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讲解不同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4.国家政策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介绍我国政策对各类经济的支持措施,如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分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3.多种所有制的概念、类型及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国家政策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措施。
5.分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作业成绩将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基本概念:讲解公有制、多种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以及我国政策对各类经济的支持措施。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了解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贡献,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二

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二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背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地位3理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4背诵公有制的作用和意义二、重难点1.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非公有制作用2.难点:理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巩固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又称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分配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播放视频:《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七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二)教学过程P2探究与共享小华一天学习和生活中享受的产品有哪些?从作用来看,这些产品都能够满足他的_____________需要小华一天学习和生活中享受的产品和服务分别由哪些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生产和提供?人的生存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探究一:物质资料生产与劳动、生产资料之间关系是怎样的?材料:中国一天能生产2000万只口罩,为什么你还是买不到?——凤凰网财经1月28日口罩短缺是因春节放假停产。

相关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已停产放假,工人返乡、原料停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若上游的原料供应不上,即使口罩生产企业全员到位,机器开足马力,生产也会受到影响。

问题:物质资料生产与劳动、生产资料之间关系是怎样的?1、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2、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理顺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1)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2)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作用,树立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价值观。
3.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树立共同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经济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在案例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动、具体的经济生活情境,如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状况。这样的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亮点二: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4.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发挥引导、辅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1.通过播放经济发展历程视频、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
2.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邀请企业家或经济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持续进步
我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的反思与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持续进步。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公有制的内涵和特点,掌握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我国现实经济中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认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政策,了解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与鼓励,培养学生的政策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采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3.通过课堂讲解、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坚定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信心。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使其认识到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平等、参与、合作的观念。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公有制经济?()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私营企业
D.股份制企业
3.简答题:请简要说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原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现状以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背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地位
3理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4背诵公有制的作用和意义
二、重难点
1.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非公有制作用
2.难点:理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巩固
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又称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分配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播放视频:《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七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二)教学过程
P2探究与共享
小华一天学习和生活中享受的产品有哪些?
从作用来看,这些产品都能够满足他的_____________需要
小华一天学习和生活中享受的产品和服务分别由哪些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生产和提供?
人的生存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
探究一:
物质资料生产与劳动、生产资料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材料:中国一天能生产2000万只口罩,为什么你还是买不到?
——凤凰网财经1月28日
口罩短缺是因春节放假停产。

相关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已停产放假,工人返乡、原料停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若上游的原料供应不上,即使口罩生产企业全员到位,机器开足马力,生产也会受到影响。

问题:物质资料生产与劳动、生产资料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1、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2、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理顺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1)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总和就是基本经济制度。

探究二:王同学的家人分别在三家企业工作,从所有制角度判断,这三家企业属于什么类型的经济?
王同学的父亲在中国石化集团工作。

中国石化集团是一家国家出资设立的企业、每年向国家上缴的利润可观。

◆王同学的叔叔在京西古道自然风景区工作。

京西古道自然风景区是由水峪嘴村出资开发的,每年向村里上缴利润,村民可以得到分红。

◆王同学的姐姐在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工作。

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之初国家民航总局占有40%的股份。

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探究三:我国坚持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①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第二幕
大家如果想买本子,可以在什么地方买到?这些都是公有制经济吗?如果不是,那属于什么类型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四:
“小南瓜”的所有制经济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所有制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
“小南瓜”是一家从事餐饮的著名全国性连锁店,它的成长经历了“三步曲”。

第一部曲:有一对夫妻开了家小饭馆,取名“小南瓜”,夫妻俩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

第二部曲: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们租了更大面积的店铺,聘用了数十个服务员,取名“小南瓜度假村”,夫妻两个专门负责度假村的管理。

第三部曲:后来,为了把“小南瓜”打造成全国性的连锁店,他们又引进了国外投资机构的资金。

在这家公司中,夫妻两个占50%的股份,当地村委会占30%的股份,外商占20%
的股份。

在上述故事第一部曲中,这对夫妻开的小饭馆是一种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为基础的。

在上述故事第二部曲中的“小南瓜度假村”是一种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人成分。

在上述故事第三部曲中的“小南瓜度假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

其中,夫妻两个所占的50%股份,仍然属于私营经济。

外商所占的20%的股份属于外资经济——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
设立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

要注意的是,村委会所占的30%股份不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而是属于集体经济。

探究五:
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关系的认识,并说明我国当前对此坚持怎样的政策?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主题班会
同学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符合我国的国情,你想啊——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光靠公有制经济根本做不到!
同学乙:改革开放以前,过分强调单一公有制结构,排斥非公有制经济。

这严重违背我国国情实际,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同学丙: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大搞私有化运动,结果是经济急剧倒退,国家实力大大削弱。

结论: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根本原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

(补充)
2、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彼此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

3、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