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建议》基本精神解读(新)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细节解读和分析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细节解读和分析(全文)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ppt十二五规划基本精神共36页

• 快速增长基本是“高投入、高消 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 业化模式,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 家平均高40%,产生的污染是他们 的几十倍,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 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的突出问题。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 境 污 染
0
1000
5000
15000
• 中央政府核心机构设置数量平均为 16个。
政府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
●凡是市场能做的,应该放手 让市场去做。
●减少项目审批,强化服务功 能。
打造有限政府
• 1、保安 • 2、裁判 • 3、指导 • 4、监管 • 5、服务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继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2010年6月,美林证 券与凯捷联合发布 《2009年全球财富报 告》认为:中国拥有 可支配资产超过100 万美元的人数已经达 到47万余人 。
• 一、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
(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 展公有制经济。
(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二、转变政府职能
越位、缺位、错位
•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由财政供养人数 约3600万
两汉
1:945
唐朝
1:500
清朝康熙 1:91
新中国成立 1:600
1978年
1:50
目前约
1:26
• 十七届五中全会:
• 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 革 ,其中就包括了精 简机构,继续推进政府 行政体制改革。
• 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中央机构设 置最多的是新西兰,约有30个(内 阁部长人数只有19人),其次是加 拿大26个,其他国家都在20个以下。 其中,美国和法国15个,德国14个, 日本12个,机构设置最少的瑞士只 有8个。
以科学发展为灵魂的十二五规划—对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几点理解

论文导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
以科学发展为灵魂的十二五规划—对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几点理解。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灵魂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中指出,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一、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毕业论文ppt,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为主进一步了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项目建设环境上,妥善解决了兰渝铁路土地拆迁占问题和国道212线改造占地问题,依法清理了城镇建设违法占地,全力支持了灾后重建项目用地工作,全面规范了采石采砂点,完成了计子川和哈达铺380亩的土地储备任务。
在优化行政执法环境中,对执法不规范的人员进行了纠正和处理,对历年政府出台的38份规范性文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和年审,并向社会公开。
在优化机关纪律作风上,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能显著提高,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在优化治安环境中,对沙湾上堠子阻碍电站施工等98起问题依法进行了调解和处理,查处治安、刑事案件86起,对城区旅店、网吧、娱乐场所开展了清查整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聚众赌博进行了严查,出台了城区烟花爆竹管理办法。
解读十二五

专家指出,只有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拉动内需,从而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这也正是为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因所在。虽然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实现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无后顾之忧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让百姓有钱花 敢花钱
记者在北京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要真正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并非易事。不少居民对花钱消费心态复杂,这种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来自收入增加不多,另一方面是有后顾之忧,不敢花钱。
如何让百姓敢花钱?专家认为,从整体上说,必须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解决好“一有一没有”两个问题。所谓有,就是要有钱来消费,有购买的能力,有这个消费的意愿,那么所谓没有的问题,就是要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
今天,家住北京某小区的刘先生收到了以旧换新来的大屏幕液晶电视,同时刘先生还拿到一张凭条,回头就可以在商场拿到返还的现金。在这家家电卖场以旧换新的办理点前,记者看到,有很多前来办理手续的消费者。市民们普遍反映,这种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很好,不仅刺激了消费,也提升了生活品质,希望能长期延续下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农民就医
对于一些已经实施很多年的惠民政策,在“十二五”期间需要的则是提高保障的水平和标准,切实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
家住密云县十里铺镇的农民杜春芝,2006年被查出患了乳腺癌,需要治疗费6、7万元,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杜春芝癌细胞转移,需要置换骨关节,这一次的住院治疗费用更是高达10万余元。就在一家人为高额治疗费一筹莫展时,杜春芝2004年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最终75%的治疗费用由新农合承担。杜春芝一家没有想到,自己只需每年交10元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解决这么大的实际问题。杜春芝的丈夫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报销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人们的期盼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了。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重要意义。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前两次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没发生改变,但所要努力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坚持。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反映了我国是农村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在一个农村人口大国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现代化。
三个推进。
首先,“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
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提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这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业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所以必须提高农业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其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增收难,主要在外出就业难、务农效益低,必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湖北特色_湖北_十二五_规划建议_解读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办财 经战略处)
责任编辑/艾 武
2011年第1期上半月·总第473期 33
32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年第 1 期上半月·总第 473 期
省情与战略
SHENGQINGYUZHANLUE
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五是生态 文化优势。 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为依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 游业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娱演艺、 网络文化、 动漫游戏及体育等六大文化 产业为重点, 进一步发挥我省生态文化 优势, 必将为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 支撑和良好环境。
前列。 湖北长江经济带重点突出发挥黄 金水道优势, 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为突破口和抓手, 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 新一轮开放开发。
二、明确了新目标
把“跨越式发展”第一次写进五年规 划建议,这是《建议》的显著特点,也是 《建议》的灵魂。 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又体现了湖北的省情,有利于提振信心、 凝聚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中提 出:既要培育壮大传统支柱产业,重点是 基础条件较好, 湖北有优势的先进制造 业, 又要大力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 要求继续推进十大重点 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做强做大汽 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重 点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升 食品、纺织服装、家电、建材等传统优势 产业;推动行业资源重组,做强做大建筑 业。 推动产业重组,支持骨干企业和企业 集团做大做强;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 工程 ”,鼓励 中 小 企 业 向 “专 、精 、特 、新 ” 方向发展。 进一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 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加 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
“十二五”规划《建议》说明的“说明”

这 是群众 呼声最 强烈、全社会十分 关注 的 问题 。合理 的收入分配制度 是社会公平正义 的重要体现 。……我 们不仅要通过 发展 经济 ,把社会 财富这个 “ 蛋糕 ”做 大 ,也要通过合 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把 “ 蛋糕”分好 , 让 全体人 民都 能够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 ,促进社会和谐
新 钡点
◇ 政观 员
继 1 月2 日新华 社 授权 全 文播 发 “ 二五 ”规 劳 动报酬增长和 劳动 生产率提高 同步……合理调整收 0 7 十 划 ( ( 建议 后 ,2 8日又全 文播 发 了温 家宝在 十 七届 入分配 关系 。初次分配 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
五 中全会 上 所作 的 关于 建 议 的 说 明 。对 比 “ 十一五”规划 ( ( 建议 和 “ 十二五 ”规划 建议》 的不 同表述 ,结合 总理 的 ( 明 ,我们 以关键词 的 ( 说 形式勾勒 出 “ 十二五 ”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轨迹 。 1发展 目标 :淡化G P D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 【“ 十二五 ” 建 议 摘要】主 要 目标是 :经济 平稳较快 发展 ,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 整取得重大进展 , 城乡居 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设 明显加强 …… I N总理 的 说 明 】 建议 提 出今后五年 我 国发展 的 目标 ,有两个突 出特 点 :一是长短结合 ,把 “ 十二五 ”规划 的各 项 目标任务 与应对 国 际金融危机 冲击的重大 阶段性 目标紧密衔接 ,与2 2 年全面建设 00 小康社会 的奋斗 目标紧密衔接 。二 是针对经济社会 发 展 中的突 出问题 ,更加 明确 了调 整经济结构和保 障改 善 民生方面 的 目标。这就使科学 发展 的主题和加快转 变 经济 发展 方 式 的主 线更 加突 出 ,并有 了具体 的考 核标准和 抓手。 …… “ 十二五 ”规 划将根据 建议 确定 的 目标 ,提 出包括少数约 束性 指标在 内的具体 指 标 ,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 【“ 十一五 ” 建议 回放 】主要 目标是 :在 优 化结构 、提 高效益和降低消耗 的基 础上 ,实现2 1 年 00 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 l20 年 翻一番 …… z 00 L 在 “ 十二五 ”规 划指导思想 中 ,也没有 明确提 出 “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取而 代之的是 “ 四个更 加注 重” ,这表 明 ,中国经济正走 出片面追 求G P “ D 的 怪 圈” ,朝着 以人 为本 ,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方 向 迈进 。当然 ,在 接 下来 制 定 的 “ 十二 五 ”规 划 纲 要》 中,仍 会有 一些具体 的数量 化指标 ,国家 发改委 也表 示 , “ 十二 五 ”规划 纲 要 将 会 明确 G 、 DP C I P 等具体指 标 。但 正如温家 宝总理指 出的 ,多数 都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战略的解读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战略的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之一。
“十二五”期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仅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将产生重要影响。
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村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十二五”规划中城镇化的目标城镇化,就是通过把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将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7.5%,提高了29.5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92个百分点,在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4.6亿人增加到6.3亿人,年均增加170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由农村迁入的。
可以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世界城镇化史的新纪录。
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比例要符合一定的度,不一定越高越快就越好。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城镇化率大多在80%以下。
日本的城镇化率是75%,但它的农业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4%左右。
也就是说,有21% 左右的非农业人口生活在农村。
美国的城镇化率约为77%—78%。
它的农业劳动者只占全部劳动力的2% 左右,但居住在农村或统计上的乡村人口却占了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