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茎入药的中药
延胡索

延胡索高产栽培技术延胡索别名元胡、玄胡索、玄胡。
以地下块茎入药。
为常用中药,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止痛药物。
能活血散淤,理气止痛。
主要含有生物碱、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索、延胡索丙素等等。
延胡索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在浙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明代以前就开始种植了。
主要栽培分布于浙江东阳、缙云、永康、建德等县。
近十几年全国许多省市都先后引种成功,有的已形成了新产区,如江苏南通、上海市郊、江西、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涪陵、开县等。
我省涪陵引种延胡索已有11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创造了一套符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栽培方法。
因此,在该县品质、产量都较稳定,形成我省的延胡索产区。
一、植物的种类及其开态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药用有延胡索、东北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土元胡等,栽培的延胡索主要是延胡索,其它均为野生。
以下只介绍延胡索的植物形。
多年生草本。
植株高9-20厘米,全株无毛。
地下块茎扁球形或球形,直径0.7~2厘米,内部黄色,外表棕黄色或灰棕色。
上面多呈凹陷,有数个芽眼。
地上茎纤细质脆,单生或于上部分枝。
茎基部之上生一鳞片,其上生3或4叶。
茎折断后有黄色汁液流出。
蒴果长圆状椭圆形、条形,长约2毫米,内含种子多数。
种子黑色,有角质。
二、生物学特性(一)、生长发育习性地下部分的生长与发育延胡索地下部分有根状茎、块茎和须根。
其中根状茎在块茎10月初萌芽后至11月初,就开始伸长,沿水平方向略向上生长。
至11月下旬形成根状茎第一个节,以后继续生长,长出第二个节、第三个节。
至2月上旬基本形成了整个根状茎。
根状茎初期呈肉质,易折断,后期稍带纤维。
根状茎的长度依种植深度、土壤质地、母块茎大小而异,一般长度为3~12厘米。
每个母块茎长出根状茎2~4只,每只具根状茎节2~5个。
整个根状茎生长期约100天,其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是在12月上旬至第二年1月。
由于根状茎在块茎尚未出苗前就开始生长,必须及早追肥,方能满足其对养分的需要。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名】鸡血藤【别名】血龙藤、九层风、血筋藤、紫梗藤、血凤藤、大血藤、过岗龙、血藤、三叶鸡血藤。
【类别】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位】以藤茎入药。
以树脂分泌物多者为佳。
【产地分布】生于山谷林中,溪边或灌丛中。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药材主产于广西。
【性味归经】温,苦、甘。
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活血,通络。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风湿痹痛,麻木瘫痪、疗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血小板减少、急性泄泻等。
【文献】①《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
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②《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
治暑痧,风血痹症。
"③《本草再新》:"补中燥胃。
"④《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
"【常用配伍】当归、地黄、黄芪、熟地黄、丹参、川芎、牛膝、白芍、甘草、当归、地黄、黄芪、熟地黄、丹参、川芎、牛膝、白芍、红花、枸杞子、赤芍、桂枝、木瓜、淫羊藿、桑寄生、杜仲、骨碎补【成分药理】主要异黄酮,查耳酮类,甾醇类和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
扩血管,抗血小板积聚,促进磷代谢等。
水煎剂对离体及在体蟾蜍心脏有轻度抑制作用;也能增加壮年兔血细胞作用,升高其血红蛋白;能加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
有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作用。
用鸡血藤糖浆10~20毫升,每日3次,治疗贫血疗效好。
用以鸡血藤为主药的“升白冲剂”或“鸡甲升白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用法用量】煎汤9~15克或浸酒。
【使用禁忌】阴虚火亢者慎用。
【相关中成药】补血,活血,通络。
玉液金丸、麝香抗栓丸、养血荣筋丸、麝香抗栓胶囊、正天丸、脑心通胶囊、中风回春丸、子仲益肾丸、坤宝丸、痛肿灵(酊剂)【配伍选方】①治风湿痹痛:鸡血藤15克,半枫荷15克,当归15克,牛膝9克,枫香寄生15克,海风藤15克,豆豉姜15克。
药用植物学第五章 茎

合轴分枝的主轴,实际上是一段很短的 主茎与其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因此是 曲折的。如棉花的植株就有果枝和营养枝 之分,果枝便是合轴分枝,营养枝是单轴 分枝。
第五章 茎
茎(stem)
茎是种子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之一。 来源:由种子内胚轴发育而来。 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贮藏作用、繁
殖作用。 作用:许多植物的茎及茎皮可作药材用。如:
麻黄、桂枝等。
以茎入药的中药
• 以木质茎藤入药,如木通、鸡血藤 • 以草质茎藤入药,如首乌藤 • 以茎枝入药,如桑枝、桂枝 • 以茎的髓部入药,如通草、灯心草 • 以木材的心材入药,如沉香 • 以茎皮入药,如厚朴、杜仲 • 以地下的变态茎入药,如黄精的根状茎、
1、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 3、二叉分枝 4、假二叉分枝
1.单轴分枝
又称总状分枝。
树冠塔形,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 成一个直立的主轴,而侧枝较不发达,以 后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形成次级分枝,但各 级侧枝的生长均不如主茎的发达。
如银杏、松、杉、柏等木本植物,它们的树 干成为很有价值的木材。
2. 合轴分枝
休眠芽:温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枝条 上近下部的许多腋芽在生长季节里往往 是不活动的,暂时保持休眠状态,这种 芽称为休眠芽。
芽的类型
顶芽: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 ➢ 按芽在枝 定 芽 腋芽:生于枝侧面叶腋内的芽(亦称侧芽) 上的位置 不定芽: 生长在老根、老茎等不固定位置的芽。 ➢ 按芽鳞 鳞芽(被 芽):芽鳞包被的芽,鳞片为变态叶,被 的有无分 厚的角质层或毛茸或树脂等,防病虫害及冻害。
茎木类中药

茎木类中药1. 引言茎木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茎或木质部分为药用部位的中药材。
茎木类中药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的治疗和保健。
本文将介绍茎木类中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主要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茎木类中药的分类茎木类中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常见的分类包括:2.1 按植物科属分类茎木类中药可以按照植物的科属进行分类,如:•柏科: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白芷、藁本等。
•杜仲科: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杜仲、羊蹄甲等。
•藤本科: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葛根、巴戟天等。
2.2 按药用部位分类茎木类中药还可以按照药用部位进行分类,如:•茎类: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桑枝、菖蒲茎等。
•木质部分: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沉香、乌梅等。
2.3 按药物性质分类茎木类中药还可以按照药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如:•血行药: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当归、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补益药: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人参、黄精等,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3. 茎木类中药的药理作用茎木类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补益养血: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血液生成,起到补益养血的作用。
•抗炎消肿: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4. 茎木类中药的主要应用茎木类中药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4.1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茎木类中药中的活血化瘀药物常被用于治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
常用的茎木类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4.2 妇科疾病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调经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常用的茎木类中药有当归、川芎等。
4.3 骨伤科疾病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等。
常用的茎木类中药有乌梅、杜仲等。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黄柏的概述黄柏,学名为Coptis chinensis Franch,属于毛茛科植物。
黄柏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其主要由根茎入药。
黄柏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以下为黄柏的一些主要作用和功能主治。
2. 黄柏的作用•清热燥湿:黄柏具有有效的清热燥湿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湿热痢疾、湿疹、湿疮等。
黄柏可以通过利尿作用排除体内的湿气,减轻湿气引起的不适症状。
•杀菌消炎:黄柏含有黄连素等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许多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舒肝止痛:黄柏可以缓解肝胆经络不畅所引起的胸闷、烦躁、头痛等症状,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 黄柏的功能主治3.1 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黄柏可作为正餐后的理气、温中药材,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湿热腹痛:黄柏可以清热燥湿,对于湿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2 皮肤疾病•湿疹、湿疮:黄柏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湿热引起的湿疹、湿疮等皮肤病症的治疗。
•痤疮、疮疖:黄柏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痤疮、疮疖等皮肤问题。
3.3 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黄柏的抗菌作用可以对抗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减轻炎症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黄柏具有清热利湿、抑菌消炎的功效,可用于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4 口腔疾病•口腔溃疡:黄柏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等口腔炎症,具有抗菌、止痛的作用。
•牙龈出血:黄柏可用于缓解口腔出血、牙龈肿痛等问题。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黄柏通常作为中药材用于饮片、草药冲剂、外用药膏等剂型中。
具体使用方法和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或中药处方来进行。
使用黄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对于儿童的使用应遵医嘱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以块茎入药的中药

以块茎入药的中药块茎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药材,它是指植物地下茎部分的一种形态。
块茎入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块茎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块茎药材。
首先是黄芪,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
黄芪的块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等,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肿瘤等有一定作用。
黄芪可以单独入药,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如与党参、白术等合用,具有更好的效果。
另一个常见的块茎药材是白术,它是一种常用的健脾益气药物。
白术的块茎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成分,具有健脾益气、温中止泻的功效。
白术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对改善消化功能、增强体力有一定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块茎药材,如党参、茯苓、甘草等。
党参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物,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养胃的功效。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渗湿药物,具有利尿消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解毒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和中止痛的功效。
块茎入药的中药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例如,将黄芪、白术、党参等块茎药材组成方剂,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将茯苓、甘草等块茎药材组成方剂,则可以用于治疗水肿、腹泻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块茎入药的中药时应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不可随意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剂量和服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块茎入药的中药是中医药领域中常见的一类药材。
它们具有多种功效,并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时应注意适量使用,并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白芨中药的功能主治是

白芨中药的功能主治是一、简介白芨,又称为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茎可入药。
白芨味苦、甘,性平。
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白芨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够发挥多种功能,其主治范围较广,具有以下作用和功效。
二、主要功能白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清热解毒白芨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能够清热解毒,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热毒。
它可以用于治疗热毒性疾病,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
2. 祛风镇痛白芨具有祛风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风寒湿痹所引起的疼痛。
同时,它还能够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疼痛和不适。
3. 安神益智白芨对于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安神、镇静,有助于改善失眠、焦虑等神经衰弱症状。
此外,白芨还有益于提高学习和记忆力。
4. 润肺止咳白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缓解干咳、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它可以帮助舒缓喉咙不适,促进痰液的排出,并减少咳嗽的发作。
5. 健脾消食白芨对脾胃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能够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减轻脾胃不适和消化不良。
6. 养血安胎白芨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对于女性来说尤为重要,它具有养血安胎的功效。
适量使用白芨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补充营养,促进胎儿的健康生长。
三、适用范围白芨可以应用于以下范围:•心脑血管疾病:白芨对心脑血管系统有益,能够降低血脂、抗凝血,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神经衰弱:白芨具有安神益智的作用,能够帮助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白芨的润肺止咳功效对于治疗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消化系统疾病:白芨对脾胃有调理作用,对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妇科疾病:白芨养血安胎的功能使其适用于治疗女性的贫血、月经不调等疾病。
四、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白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剂量。
一般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1.冲剂:将白芨加入适量清水中煮沸,煎煮片刻即可服用。
2.泡酒:将适量白芨放入白酒中,密闭保存一段时间后,即可取出饮用。
藤茎入药的中药

藤茎入药的中药
藤茎是指一些植物的茎部分,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藤茎入药的中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钩藤:钩藤的藤茎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炎、咽喉肿痛、瘀血等病症。
2. 穿心莲:穿心莲的藤茎可以入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跌打损伤等病症。
3. 秦艽:秦艽的藤茎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4. 菟丝子:菟丝子的藤茎可以入药,具有滋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筋骨疼痛等病症。
5. 天麻:天麻的藤茎可以入药,具有镇痛安神、滋补养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面黄肌瘦等病症。
总的来说,藤茎入药的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可用于治疗不同种类的病症。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遵循医嘱,避免不当使用而导致不良反应。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消肿,散结。
象南星
可治腹痛,仅能用少量
一把伞南星
有毒,用于顽痰咳嗽,风机眩晕。
细齿南星
剧毒,可治腹痛
半夏
有毒,主治咳嗽痰多,恶心呕吐。
魔芋
用于流火,疔疮,无名肿痛
穿龙薯蓣
用于腰腿疼痛,闪腰
藜芦
外用治疥癣,有毒。
油点草
用于肺虚咳嗽
以茎入药的中药
2016、3、30
红豆杉
茎可治糖尿病,月经不调
睡莲
睡莲块状茎可治降压银线草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马蹄香
内服消风散气解暑,利尿通淋去积
异叶马兜铃
祛风止痛,清热利水
单叶细辛
解表散寒,镇咳止痛。
黑三棱
破瘀,行气,消积,止痛,通经,下乳
慈姑
解毒利尿,防癌抗癌,散热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