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茎木类生药

合集下载

初级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茎木类中药

初级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茎木类中药

初级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茎木类中药2017初级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茎木类中药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概述:(一)概念茎木类中药包括二大类中药:茎类中药,木类中药。

茎类中药:主要指木本植物的茎,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

包括木本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茎髓、茎的翅状物,大部分草本植物的茎列入全草。

木类中药: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部分,通称木材。

木材又分边材和心材。

主要用心材。

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物质,如:树脂、树胶、鞣质、挥发油等。

(二)茎类中药药用范围:茎藤:关木通、大血藤、忍冬藤。

草本植物茎藤:天仙藤茎枝:桂枝、桑枝、桑寄生、钩藤。

茎刺:皂角刺、鬼箭羽。

髓部:灯心草。

木类中药:沉香、降香、苏木。

(三)显微鉴别1、茎的组织构造:一般均为次生构造(1)周皮或表皮木本植物茎最外方为周皮,幼嫩茎常见到表皮。

草质茎大多最外方为表皮,角质层的厚度和毛茸有无是鉴别特征。

木栓层为多列细胞,有的`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大血藤)皮层: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的比例,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

有的皮层外缘有石细胞,排成不连续的环带,如络石藤;有的散有石细胞群,细胞内充满红棕色物质(鸡血藤)(3)维管柱包括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

①维管束:无限外韧型。

韧皮部所占比例较小;形成层一般呈环状,束中形成层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细胞组成。

②髓射线细胞宽度、有无内含物、结晶体及厚壁细胞分布。

③髓部草质茎髓部较发达,木质茎较小。

例如:海风藤、鸡血藤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和石细胞;大血藤、鸡血藤韧皮部含有分泌细胞;鸡血藤含有晶纤维2、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药用部位实际为木材。

主要用心材。

以沉香、降香、苏木为代表。

粉末特征导管:大多具缘纹孔导管与网纹导管。

松柏科木材无导管,只有管胞。

木纤维:占木材的大部分,丛切面是狭长的厚壁细胞,有单孔。

茎木类生药

茎木类生药
•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 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 长20~40cm,直径1~ 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 色,有浅纵沟纹。体轻, 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 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 光泽,中部有直径0.3~ 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 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 实心者少见。无臭,无味。
生药学
茎木类生药
桑寄生
• 【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 【性状】 形状:茎枝呈圆柱形,有分枝 大小:长3~4cm,直径0.2~1.5cm 颜色: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
表面特征: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 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有时可见花和果实
无毛;华钩藤黄绿色至灰褐色或黄棕色,有时可见类圆形托叶; 其余的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时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 柔毛
2、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 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 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
质地:质轻而坚韧
钩藤
•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华钩藤、大叶钩藤 、 毛钩藤、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后三者习称有毛钩 藤
• 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钩藤
华钩藤 大叶钩藤
毛钩藤 无柄果钩藤
• 【性状】 形状: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
大小:长2~3cm,直径0.2~0.5cm 颜色及表面特征:1、钩藤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具细纵纹,光滑
•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降压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利尿作用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的鉴定茎木类中药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的鉴定茎木类中药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的判定茎木类中药☆考点:茎木类中药-大血藤[ 根源 ] 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 性状鉴识 ] 药材:呈圆柱形,略曲折。

表面灰棕色,粗拙,有浅纵沟和显然的横裂纹及疣状崛起,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质硬,体轻,易折断。

横切面皮部呈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半细孔状导管,红棕色的射线呈放射状。

气微,味微涩。

以条匀、粗如指者为佳。

[ 成分 ] ①鞣质。

②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③苷类化合物:胡萝卜苷、毛柳苷、鹅掌楸苷等。

④β- 谷甾醇及硬脂酸。

☆☆考点:茎木类中药-苏木[ 根源 ] 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 性状鉴识 ] 药材: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

表面黄红色或棕红色,具刀削痕,常有纵向裂痕。

横断面略具光彩,年轮显然,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

质坚硬。

无臭,味微涩。

[ 成分 ] ①心材主含巴西苏木素,在空气中易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为苏木的红色色素成分。

②色原烷类。

③黄酮类化合物。

④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d- α- 菲兰烃、罗勒烯,为苏木的香气成分。

☆☆☆☆考点:茎木类中药-鸡血藤[ 根源 ]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 产地 ]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 性状鉴识 ] 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

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栓皮零落处显红棕色。

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半;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质部相间摆列呈 3~8 个偏爱性半圆形环;髓部倾向一侧。

质坚硬。

气微、昧涩。

[ 显微鉴识 ] (1)茎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红色物。

②皮层较窄,散有石细胞群,细胞内充满棕红色物;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③维管制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摆列成数轮。

韧皮部最外侧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构成的厚壁细胞层;射线多被挤压;分泌细胞甚多,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十多个切向摆列成层;纤维束许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四周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

天然药物学 茎木类药材木通鸡血藤等护理课件

天然药物学 茎木类药材木通鸡血藤等护理课件
高。
茎木类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 制炎症细胞的活化等方式,达
到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等 方式,达到抗菌作用。
抗肿瘤作用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 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等方式,达 到抗肿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调 节免疫因子的分泌等方式,达
03 茎木类药材的采收与加工
茎木类药材的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茎木类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通常在秋季,此时植物生长旺盛,有效成分含量高 。具体采收时间还需根据不同药材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采收方法
采收茎木类药材时,应选择健康无病的植株,割下或挖取其地上部分,保留根 部以利再生。同时,采收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采伐。
06 茎木类药材的养护与保存 方法
茎木类药材的养护方法
分类养护
根据不同茎木类药材的特性进行分类 养护,如木通、鸡血藤等,以便更好 地管理和保护。
控制温度和湿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养护茎木类 药材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 度都可能影响药材的质量。
防虫防鼠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虫害和鼠害,如 定期检查、使用防虫剂等,以确保药 材不受损害。
VS
注意事项
在使用茎木类药材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 反应,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 。
茎木类药材的使用禁忌与替代品
禁忌
部分茎木类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或滥用。孕妇、儿童 、老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时需特别谨慎。
替代品
在无法获取某些茎木类药材时,可以考虑使 用其他具有相似功效的药材进行替代。但应 注意替代品的药效和安全性,并在专业医师 指导下使用。

第八章 茎木类中药

第八章  茎木类中药

概述
茎木类中药是茎类(Caulis)和木类
(Lignum)中药的总称。 药用部分分类: ——木本药用植物地上茎(茎藤),如鸡血藤 ——茎髓,如通草 ——茎枝,如桂枝 ——茎刺,如钩藤、皂角刺 ——心材,如沉香、降香、苏木
茎木类中药性状鉴别要点
一般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小、表面、颜色、
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 茎多呈圆柱形,有明显的节和节间;生长多 年的木质茎并有年轮。 草质茎表面多皱缩而形成纵向沟纹及隆起的 棱线,其髓部疏松或中央有空洞,折断面纤 维状。 木类中药多呈现不规则的块状、条状或片状
1、导管的类型、直径、壁的厚度、有无侵填 体 2、纤维或晶鞘纤维的形状、大小、加厚程度、 孔沟疏密 3、石细胞的形状、大小、加厚程度、孔沟疏 密 4、草酸钙结晶的类型及大小、存在部位 5、淀粉粒的类型、脐点的形状及层纹等特征
茎木类中药选论
鸡血藤 沉香 钩藤 川木通 大血藤 苏木
茎木类中药显微鉴别要点
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
木质茎横切面观自外而内包括周皮、皮层、 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和髓; 草质茎通常仍可见到表皮,角质层的厚度、 毛茸和气孔都是鉴别的主要特征。 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应分别观察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切向纵 切面的不同结构及每层结构的细胞特征 。
茎木类中药的粉末显微特征:
第八章 茎木类中药
教学目的与Βιβλιοθήκη 求:1、掌握茎木类中药的分类及鉴别要点 2、 茎木类中药选论 掌握:鸡血藤、沉香、钩藤。 熟悉:川木通、大血藤、苏木。 了解:降香、通草。 教学重点:1、茎木类中药的鉴别要点 2、鸡血藤、沉香、钩藤的来源、性状、 显微与理化鉴别特征、成分 教学难点:1、沉香的三向切面显微特征及判断 2、钩藤的多来源品种鉴别

茎木类中药

茎木类中药
45%;马钱子碱的药效只有番木鳖碱的1/40。
呈纽扣状圆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
性状鉴别
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 排列,有丝样光泽
边缘稍隆起,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气微,味极苦。
含量测定
药材和饮片含士的宁应为1.20~2.20% 含马钱子碱不得少于0.80%。
【来源】
性状鉴别
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 出现“白霜”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暗紫色。①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 形,壁厚
粉末
②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纹 孔较大
③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 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
④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 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
含苦杏仁苷,多种酶,维生素B1,蛋白质,多量脂肪油。
呈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
药材
一端尖,中部膨气微,味微苦
【来源】 性状鉴别 质量评价
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材
呈扁球状五角星形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化学成分】
①木脂素类成分:如五味子醇甲、醇乙, 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五味子素
②挥发油。③有机酸。④糖类。⑤维生素类。
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 色,皱缩,显油润
【化学成分】
①香豆素类:如补骨脂素(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 素(异补骨脂内酯)
②黄酮类: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

生药学学习指南

生药学学习指南

《生药学》学习指南一、课程学时及适用专业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训)学时:20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药学专业二、课程性质《生药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综合应用科学。

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三、本课程的作用《生药学》以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药理学等其他相关课程为基础,其研究对象是天然来源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即生药),其研究重点是生药的品种、质量、资源。

本课程以常用生药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生药真伪鉴别和品质优劣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今后从事有关药学方面的工作(药品的生产、检验、销售、使用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药、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2、掌握生药鉴定的含义及其方法。

3、掌握各类重要生药的来源、主产地、鉴别要点、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等。

4、熟悉生药的分类、采收、贮藏、炮制;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5、熟悉常用生药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鉴定要点。

6、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7、了解常见生药的来源、鉴定要点。

使学生初步具有生药鉴定的基本能力,能应用生药学知识对常见生药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能执行现行《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具有探索、解决生药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使学生具有“依法鉴定”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一)学习内容1、总论:生药学的含义、任务和发展史,生药的资源、分类、鉴定、炮制、采收、加工与贮藏2、植物类生药: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地衣类、树脂类、其他类生药——概述及各类生药鉴定要点。

3、动物类生药:动物类生药概述及各生药鉴定要点。

4、矿物类生药:矿物类生药概述及各生药鉴定要点。

生药归类

生药归类

生药归类
根类生药:何首乌,牛膝,附子,白芍,赤勺,板蓝根,黄芪,远志,人参,三七,白芷,当归,防风,柴胡,黄芩,地黄,天花粉,桔梗,党参,麦冬
根茎类生药:狗脊,绵马贯众,黄连,川芎,苍术,山药
根及根茎类生药:大黄,甘草,龙胆,丹参
茎木类生药:关木通,延胡索,鸡血藤,沉香,通草,钩藤,天南星,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天麻,石斛
根皮类生药:牡丹皮,厚朴
茎皮类生药:肉桂,杜仲,黄柏,秦皮
叶类生药:侧柏叶,枇杷叶,番泻叶,紫苏叶
花类生药:辛夷,槐花,丁香,洋金花,金银花,红花,菊花
果实类生药:五味子,木瓜,陈皮,枳壳,小茴香,连翘,枸杞子,栀子,血竭,砂仁
种子类生药:柏子仁,苦杏仁,酸枣仁,马钱子,薏苡仁,槟榔
全草:麻黄,细辛,仙鹤草,金钱草,益母草,薄荷,广藿香,穿心莲,茵陈,青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木通为降火利水,宣通湿滞的常用 中药。2005年版药典新增品种。
一、植物来源:
1、关木通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 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木通马兜铃 (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茎。 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主产吉林、辽宁 等省。 • 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 尿通淋、清心降火、通络下乳。 • 煎汤内服,3-9g。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来源】
为茜草科 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 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 毛钩藤U. hirsuta Havil.、 华钩藤U.sinensis (Oliv.) Havil. 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带钩茎枝

【成分】含齐墩果酸等皂苷。 【理化】TLC检齐墩果酸。
【功效】 性味归经:淡、苦,寒。归心、肺、 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 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 经闭乳少。
共同点:长圆柱形,稍扭曲,节明显,藤 茎入药。

关木通
川木通(小木通)
1、外表没有明显的纵棱 外表有明显的 纵棱 2、断面类圆形 断面菊花形 3、导管孔单列成若干同心环导管孔群列 成若干同心环 4、髓小而扁平 髓类圆而略大
气味 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 味苦而无辛辣味;

降香、沉香等则有香气。
二、显微鉴别 一般应作横切片、纵切片及解离组织 进行观察。
(一)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茎的组织构造茎和草质茎常可见表皮。
2.皮层 含物等。 观察其存在与否及所占比例。初生皮层有
三、显微鉴别:
关木通横切面简图
• 关木通横切 面详图
• 关木通粉末 图
• 小木通横 切面:
小木通与绣球藤横切面简图
• 小木通 粉末
• 木通: • 皮层纤维群与石细胞群连成断续的 环带;纤维、石细胞及某些薄壁细 胞中含草酸钙棱晶;髓部明显。
四、化学成分:
• 关木通含马兜铃酸(C17H11O7N)A、B、D、 Ⅳ及马兜铃苷、齐墩果酸、常春藤苷元、 木兰碱等。 • 绣球藤与小木通均含皂苷、植物甾醇等。 • 木通含有常春藤皂苷元、木通皂苷、齐 墩果酸等,水浸液中含有多量钾盐。
木通
二、性状鉴别:
• 关木通:药材呈圆柱形,稍扭曲,粗1.5-6cm, 表皮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纵沟及斑状浅 棕色残余栓皮,节处略膨大,质坚体轻,不 易折断; • 断面小孔密布,呈多层同心环状排列,与类 白色射线交叉呈蜘蛛网状; • 髓部不明显, • 气微,味苦;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气味。 以断面鲜黄色者佳,色变黑者不能使用。
• 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 三叶木通(八月柞) A. trifoliate (Thunb.) Koidz. • 白木通A. trifoliate (Thunb.) Koidzumi var. australis(Diels) Rehd.的茎藤 • 本品有利水通淋,清心泻火,通经下乳之功, 用于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小便短赤、水肿、 周身挛痛、经闭乳少等症。
• (1)取消广防己(马兜铃科植物广 防己)药用标准,凡国家药品标准 处方中含有广防己的中成药品种应 于2004年9月30日前将处方 中的广防己替换为《中国药典》2 000年版一部收载的防己(防己 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 (2)取消青木香(马兜铃科植物马 兜铃的干燥根)药用标准,凡国家 药品标准处方中含有青木香的中成 药品种应于2004年9月30日 前将处方中的青木香替换为《中国 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土 木香(仅限于以菊科植物土木香的 干燥根替换)。
状管胞)。

2.木纤维 占木材的大部分。通常为单个狭长的厚
壁细胞,细胞腔狭小,壁厚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
少数细胞腔较宽。有些纤维胞腔中具有中隔,称
为分隔纤维。

3.木薄壁细胞 细胞壁有时增厚或有单纹孔,大多 木质化。有时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

4.木射线 细胞形状与木薄壁细胞相似,但在切面 上的位置和排列形式不同,射线细胞的长轴通常 是半径向的,和导管及纤维的长轴相垂直。
含义

茎木类中药 包括茎类中药和木类中药
茎 (Caulis) 类中药
茎藤:如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
等;
药用木本植物的茎, 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包括:


茎枝:如钩藤、桂枝、桑枝、桑寄生、槲寄生等;
茎刺:如皂角刺, 或其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


茎髓:如灯心草、通草等。
药用草本植物的茎,则列入全草类中药,如麻黄、石 斛等。
【显微鉴别】
小木通茎(直径0.5cm)横切面 1.木栓及皮层多已脱落。 2.韧皮部有纤维束1~2层,束内 形成层明显。 3.木质部被初生髓射线分隔成众多 木质部束,一大一小相间排列,木质部束由导管、管 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壁全部木化,大 型导管常围绕茎中心呈同心环状排列。 4.初生髓射线25~26条,宽6~8列细胞,常有小纹孔, 木化。 5.髓部薄壁细胞壁具小纹孔,微木化。
2、川木通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 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绣球藤C.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产于四川、 贵州、湖南等省,清热利尿,通经下 乳 。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3、木通 Caulis Akebiae
叶的特征。

形状 多为 圆柱形,鸡血藤扁圆柱形。
颜色 大多为棕黄色;鸡血藤、大血藤红紫色,红
(黄)苏木、紫降香。

质地 白木香不沉水,沉香沉水或半沉水。降香,
沉水

断面 髓偏于一侧:鸡血藤、槲寄生

导管小孔明显、射线放射状:川木通、 大血藤、清风藤、海风藤。

异型维管束:鸡血藤、丁公藤、沉香

木 通 Caulis Akebiae
来源
木通科植物
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s. 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s. var.australis (Diels) Rehd.的干燥藤茎
[产地]

木通主产于江苏、湖南、四川等地, 在江苏徐州一带作“海风藤”用; 三叶木通主产于浙江、江西、安徽、 四川等地,三叶木通在四川成都作 “海风藤”用; 白木通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广 西等地。


二、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略扭曲 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粗 糙,具突起的皮孔。

关木通
• 小木通: • 茎直径1-3.5cm,多弯曲 外表黄棕色、黄褐色, 有纵直凹沟及棱脊;残 留皮部易撕裂,节膨大; • 木部宽广,满布小孔, 为导管排列成若干同心 环状层纹; • 体轻,不易折断,断面 黄白色,略显菊花心; • 髓部明显。 • 味微苦。
小木通药材外形
• 3、木通:呈圆柱形,扭曲,直径 2cm以下,外表栓皮黄棕色至暗棕 色,皮孔明显,有纵沟纹及横裂纹, 断面有淡黄色或灰白相间的放射状 纹理,中央有髓,气微,味苦。
别名: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藤、金钩草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
福建、云南等省。

【采收加工】
秋、冬两季采收有钩
的嫩枝,剪成短段,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鉴别】
[产地]
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湖南 等地。
【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2~3.5c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膨 大,残余皮部易撕裂。 质坚硬,不易折断。



切片厚0.2~0.4cm, 圆形或略斜向切片,边缘不整 齐; 残存皮部黄棕色; 木部浅棕色或浅黄色,宽广, 满 布小孔排列成若干同心环状层纹,具黄白色放射 状纹理及裂隙。 髓部较小, 类白色或黄棕色, 偶有空腔。 无臭,味淡。
五、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
• 1、一个时期,国际上所谓“中药肾病” (CHN)一说十分流行,主要是针对含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A) 的常用中药有肾中毒和致癌的问题。
• 2、2004年8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 监管局印发《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 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 决定加强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其制 剂的监管。
时具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内


3.韧皮部
由筛管、韧皮射线和韧皮薄壁组织组
成,注意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有无
厚壁组织、分泌组织等。从韧皮部以外发生的纤
维,称称中柱鞘纤维。


4.形成层
5.木质部

6.髓部 有的髓具厚壁细胞,或形成环髓纤维或环
髓石细胞。
维管束异常构造:

鸡血藤的韧皮部和木 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
• (3)含广防己、青木香的中药制剂 必须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凭医师处 方购买,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定 期检查肾功能。如发现肾功能异常 应立即停药,儿童及老年人慎用, 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4)凡2004年9月30日以后生产的中成 药中仍含有广防己、青木香的,一律按 假药查处。 • 3、2005年版药典已取消了广防己、关 木通、青木香的药用标准。 • 4、马兜铃酸不等于马兜铃类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