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常用中药饮片辨识-茎木类
ZDAY100:常用中药的鉴别(十)茎木类中药(一)

ZDAY100:常用中药的鉴别(十)茎木类中药(一)这是一篇迟迟两个月的推送,不要问我干嘛去了,你们懂得,真的好忙。
我们在两个月药考之前讲到了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因为时间问题,后面就没讲,本想后面再看看,结果忙的两个月没拿书了。
今天我们再拿起书开始过知识点,希望开始后就不要停下来。
后面再更新,我尽量把同一科属的放在一个推送里讲,这样方便记忆。
一、知识点:茎木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的茎藤或仅用其木材部分,少数为草本植物茎藤,这类中药称“茎木类中药”。
实际上应属于两类,即:(1)茎类中药:药用为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或茎的髓部,这类中药称“茎类中药”。
药用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药用为茎枝的,如桂枝、桑枝、槲寄生等;药用为茎刺的,如皂角刺;药用为茎翅状附着物的,如鬼箭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通草、灯心草;药用为草本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等。
(2)木类中药:药用为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这类中药称为“木类中药”。
其药用部位实际为木材。
木材又可分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亦称液材;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树胶、单宁、挥发油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
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
(一)茎木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一般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及气、味。
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则按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1.茎类中药木质藤茎和茎枝,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有的扭曲不直,粗细大小不一。
表面大多为棕黄色,少数具特殊颜色。
外表粗糙,可见深浅不一的裂纹及皮孔,节膨大,具叶痕及枝痕。
质地坚实。
断面纤维性或裂片状,木部占大部分,双子叶植物的茎断面可见放射状排列纹理,有的可见明显小孔,如川木通、青风藤;有的可见特殊的环纹,如鸡血藤。
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感。
2.木类中药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可修改版ppt]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1b81dabb68a98270fefabd.png)
藤
大血藤: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 ,习称“红藤”。
鸡血藤:
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鸡 血
藤
【性状鉴别】
大血藤
鸡血藤
1、 圆柱形
扁圆柱形
2、表面灰棕色,粗糙,易呈 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后
片状剥落
光滑,呈红褐色
3、断面皮部红棕色,有六处 断面红褐色韧皮部与淡红
凹入黄白色的木质部中 色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
4、 有车轮纹
髓偏向一侧
5、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行血补血,活血通络,强筋骨
【成分】
大血藤:含鞣质7.7%;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 。
鸡血藤:含鞣质;多种异黄酮(如芒柄花素)、二
氢黄酮、查耳酮;三萜类和甾醇类成分。
【附注】 鸡血藤的地方用药
木通科大血藤的茎藤。东北西北中南各省混作鸡血藤用 豆科山鸡血藤(香花崖豆藤)的茎藤。主产于中南、西
【成分】
含巴西苏木素(brasilin)约2%,在空气中易氧化 成巴西苏木色素,即为苏木的红色色素成分;
挥发油:d-α-菲兰烃、罗勒烯,为苏木的香气成 分。
巴西苏木素 【O】 (黄色)
巴西苏木色素 (红色)
取碎片投于热水,水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 碱液,仍变成红色。(区别于市场上染色的伪制苏 木)。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关木通
川木通
大血藤
鸡血藤
忍冬藤
忍冬藤
桂枝
桑 枝
钩藤
钩藤
灯心草
灯心草
灯心草
通草
通 脱 木 的 茎 髓
皂 角 刺
鬼 箭 羽
鬼 箭 羽
鬼 箭 羽
木类中药:
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Diels的干燥藤茎 断面皮部狭,密布红棕 色物,木部淡黄色,有 多数呈放射状排列的小 孔;质坚实;气微,味 苦、涩
降香的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一、来源鉴别
豆科植物
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干燥藤茎。因含具肾毒 性的马兜铃酸,故《中 国药典》自2005年版起 已将其删除。呈长圆柱 形;断面黄色或淡黄色 ,木部宽广,众多小孔 状导管排成同心环层, 与类白色射线相交而呈 蜘蛛网状;髓部扁缩成 条状;摩擦残余粗皮, 有樟脑样臭;气微,味 苦
大血藤的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一、来源鉴别
孔,髓部较小
茎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茎的组织构造一般应注意如下各部分的特征:
周皮或表皮 幼嫩木质茎和草质茎常可见表皮 韧皮部 由筛管、韧皮射线和韧皮薄壁组织组成,
注意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有无厚壁组 织、分泌组织等 形成层多呈环状。 木质部 年轮: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影响而形成 髓部 有的髓具厚壁细胞,或形成环髓纤维或环髓 石细胞
茎髓 如大通草 小通草
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如苏木、沉香、降香
苏木
降香
茎木类中药性状鉴定
形状;多圆柱形 表面:多呈棕黄色及灰棕色,未去木栓层的
有横裂纹或皮孔,节膨大 质地:坚硬 颜色 大多为棕黄色;鸡血藤、大血藤红紫
色,红(黄)苏木、紫降香 断面:木部占大部分,放射状射线,导管小
茎木类中药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第七章 茎木类中药
桑寄生 槲寄生 海风藤 木通 大血藤
目录
苏木
茎木类中药鉴定—茎木类中药概述

木
内的部分。可分为边材和心材。边材一般颜色较浅,心材由于积累了较多
类
的挥发油、树脂和色素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致密而重,常含有特殊的
中
成分。因此,木类中药大多数采用心材,如沉香、檀香等。
药
类 型
PART 3
叁
茎类中药多呈圆柱形,多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表面有木栓组织而较
茎
粗糙,并可见皮孔,断面可见“车轮纹”“菊花心”,质地一般较硬。中
壹
茎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髓或茎
茎
的附属物。
类
中
药
类
型
PART 1
壹
茎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髓或茎
茎
的附属物。
类
中
药
类
型
PART 1
壹
茎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髓或茎
茎
的附属物。
类
中
药
类
型
PART 2
贰
木类中药师木本植物的树干剥去树皮后的木材部分,包括形成层以
茎木类中药 概述
木肆 类 中 药 性 状 特 征
茎叁 类 中 药 性 状 特 征
木贰 类 中 药 类 型
茎壹 类 中 药 类 型
茎木类中药是茎类和木类中药的总称,药用部位为植物 地上茎或茎的一部分。
PART 1
壹
茎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髓或茎
茎
的附属物。
类
中
药
类
型
PART 1
类
央有髓,有时为空洞状。
中
药
性
状
特
征
PART 3
叁
茎木类

性状鉴定
观察其外形,是完整还是其中一 部分。
形状:各式各样,是否带叶, 粗细与长短:一般用厘米或毫米度量 颜色:各种复合色,如褐黄色、红紫色等。 表面:皱纹、光滑、 有无加工痕迹等。 质地:软硬程度、组织结构。 断面:切面、折断面的状况,如层次、结构、 年轮有无等。 气味:香、臭、苦、甜、异常。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5g,加水250ml,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 至50ml,放冷, 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50ml、25ml), 合并正丁醇液,加2%氢氧化钠溶液洗涤5 次,每次30ml,正 丁醇液加水洗涤至中性,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5ml 使溶解,加 盐酸2ml,回流1小时,蒸干,残渣加水10ml,搅 匀,加水饱和的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0 ml,合并醋酸乙 酯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 取齐墩果酸对 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供 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 取上述两种溶 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丙酮(4:1) 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 照品色谱 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 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 点。
青风藤Caulis Sinomenii
民间整理药物 为防已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毛青 藤S.acutum var.cinereum的干燥茎藤 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功效,主要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等,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圆柱形,常微弯曲,长20~70cm 或更长,直径0.5~2cm。表面 绿褐色至棕 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节 部稍膨大,有分枝。体轻,质硬而 脆,易 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 皮部窄,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 淡 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
茎木类概述

(二)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切向纵切面)
1. 导管(管胞): 具缘纹孔及网纹, 侵填体
2细胞: 生活细胞 4. 木射线
茎木类中药
一.茎类中药
1. 木质茎藤:关木通,鸡血藤 2. 草质茎藤:首乌藤 3. 茎枝:桂枝,桑枝,桑寄生 4. 茎刺:皂角刺 5. 茎髓:通草,灯心草 6. 其它:鬼箭羽
二.木类中药
1. 边材(液材)
2. 心材 (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
三、 性状鉴别
1. 形状: 圆柱形
2. 表面: 黄棕色/枯绿色
3. 质地: 质坚实/质脆 4. 断面: 木质部/髓部 5. 气味
二. 显微鉴别
(一)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1. 周皮或表皮: 落皮层/角质层, 毛茸, 气孔
2. 皮层: 比例, 纤维, 石细胞, 分泌组织, 后含物 3. 韧皮部: 外方常有纤维束 4. 木质部 5. 髓部: 环髓纤维, 环髓石细胞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的鉴定茎木类中药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的判定茎木类中药☆考点:茎木类中药-大血藤[ 根源 ] 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 性状鉴识 ] 药材:呈圆柱形,略曲折。
表面灰棕色,粗拙,有浅纵沟和显然的横裂纹及疣状崛起,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质硬,体轻,易折断。
横切面皮部呈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半细孔状导管,红棕色的射线呈放射状。
气微,味微涩。
以条匀、粗如指者为佳。
[ 成分 ] ①鞣质。
②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③苷类化合物:胡萝卜苷、毛柳苷、鹅掌楸苷等。
④β- 谷甾醇及硬脂酸。
☆☆考点:茎木类中药-苏木[ 根源 ] 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 性状鉴识 ] 药材: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
表面黄红色或棕红色,具刀削痕,常有纵向裂痕。
横断面略具光彩,年轮显然,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
质坚硬。
无臭,味微涩。
[ 成分 ] ①心材主含巴西苏木素,在空气中易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为苏木的红色色素成分。
②色原烷类。
③黄酮类化合物。
④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d- α- 菲兰烃、罗勒烯,为苏木的香气成分。
☆☆☆☆考点:茎木类中药-鸡血藤[ 根源 ]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 产地 ]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 性状鉴识 ] 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
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栓皮零落处显红棕色。
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半;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质部相间摆列呈 3~8 个偏爱性半圆形环;髓部倾向一侧。
质坚硬。
气微、昧涩。
[ 显微鉴识 ] (1)茎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红色物。
②皮层较窄,散有石细胞群,细胞内充满棕红色物;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③维管制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摆列成数轮。
韧皮部最外侧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构成的厚壁细胞层;射线多被挤压;分泌细胞甚多,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十多个切向摆列成层;纤维束许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四周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
茎木类中药的鉴定PPT课件

射线
桑寄生的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22
一、来源鉴别
桑寄生科植物
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干燥带 叶茎枝
二、性状鉴别
❖ 茎枝呈圆柱形 ❖ 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 ❖ 质坚硬,断面不整齐 ❖ 皮部薄,红棕色,易与木部
三、显微鉴别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 齐墩果酸 ❖ 黄酮类化合物 ❖ 紫丁香苷 ❖ 槲寄生毒素
四、理化鉴别
四、理化鉴别
水分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9.0%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 浸出物:不得少于20.0%
五、真伪鉴别
同属植物扁枝槲寄生Viscum articulatum
Burm. f. 的带叶茎枝混作槲寄生入药,习称 “扁寄生”、“枫香寄生”、“蟹爪寄生”、 “枫树寄生”、“桐树寄生”、“栗寄生”
茎木类中药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1
第七章 茎木类中药
桑寄生 槲寄生 海风藤 木通 大血藤
目录
苏木
通草
鸡血藤
钩藤
降香
竹茹
皂角刺
沉香
学习要点
1.茎木类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 2.茎木类中药的显微鉴别要点 3.木类中药横切面、径向纵切面与切向纵切面的组织构造
特点 4.沉香、钩藤、苏木及槲寄生的来源、成分及鉴别要点 5.桑寄生与槲寄生、大血藤与鸡血藤、苏木与降香、通草
1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
2 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常构造
❖ 同心性多环维管束:次生维管束外围又形成多轮呈同心环状排 列的异常维管组织
❖鸡血藤
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常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特征:
1.横切椭圆形薄片,边缘不整齐,有 纵向凹沟及棱线,残余皮部黄棕色, 易撕裂,节膨大。
2. 木部浅棕色或浅黄色,宽广,满 布小孔,排列成若干同心环状层纹, 被类白色射线分隔成若干束。髓位 于中央,类白色或黄棕色,有时中 心有空腔。
3. 体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 不整齐。
2. 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 钩,或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 的疤痕。
3. 切面外层棕红色,皮部纤维状, 髓部淡黄白色而疏松或中空。
4. 质坚而轻,不易折断。无臭, 味微甘。
钩藤
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 纵皱纹,光滑无毛
枝节上有钩
髓部黄白色,海绵状 或髓中空
竹茹——化痰药
来源: 禾本科植物青杆竹、大头典竹、淡竹
2.质坚体轻,不易折断。 3.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气
味。味苦。
关木通
木部宽广,有多层 整齐环列的小孔与 类白色射线相间, 呈蜘蛛网状。
皮部窄,颜色浅
髓部不明显,细条状
大血藤——清热解毒药
来源:木通科植物 大血藤
大血藤(红藤)
药用部位: 干燥藤茎 鉴别特征: 1.为类圆形厚片。
2.皮部红棕色环状, 有六处县内嵌入木部。
髓部
木质部
皮部
2. 气微,味微。
白色,海绵状 黄白色
薄
槲寄生——祛风湿药
来源: 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
槲寄生
药用部位: 带叶茎枝 鉴别特征:
1. 茎枝圆柱状,直径3~8mm, 节部稍膨大,有紫黑色环纹; 表面金黄色、黄绿色,有不规 则纵斜皱纹。
2. 叶片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 柄。革质,较厚,金黄色至黄棕 色,多横皱纹。 3. 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射线放射 状,髓小,常偏向一边。 4. 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4. 无臭,味淡。
川木通
类白色放射状射线
边缘不整齐,有纵 向凹沟及棱线
木部浅棕色或浅黄色, 宽广,小孔排列成若干 同心环纹
关木通(禁用)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
关木通
药用部位:干燥藤茎 鉴别要点:
1.横切圆形或斜切椭圆形的厚 片。外表面灰黄色,横切面 黄色或黄白色,皮部较窄, 色较浅,木部宽广,有多层 整齐环列的小孔与类白色射 线相间,呈蜘蛛网状。髓部 不明显,细条状。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
茎木类
茎木类药材简介
多指木本植物,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
茎类:茎藤——忍冬藤、川木通、大血藤、 鸡血藤等。
茎枝——桂枝、桑枝、桑寄生、槲寄生、 钩藤、 竹茹等。
茎髓——灯心草、通草。 木类:木材(心材)——苏木、沉香、降香等。
性状鉴别要点
主要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小、粗细、颜色、 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 木质藤本植物的藤茎和木本植物的茎枝,多为圆柱 形或扁圆柱形,有的扭曲不直,粗细大小不一。 多为黄棕色,少数具有特殊颜色(如大血藤)。 表面粗糙,可见深浅不一的裂纹及皮孔,并有叶痕 及枝痕。 质地坚实,断面纤维性或裂片状。 平整的横切面木质部占大部分,具放射状花纹和年 轮,有的可见导管小孔(如青风藤);有的可见特 殊环纹(鸡血藤)。 气味常可帮助鉴别。如桂枝辛辣中带甜味,桑枝味 淡,苏木味微甘而涩。
3.木部黄白色,有许 多细孔排列不规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红棕色的射线放射 木部黄白色, 状排列。车轮纹。 有细孔
5.气微,味微涩。
皮部红棕色环状, 有六处县内嵌入木 部
红棕色射线
鸡血藤——活血调经药
来源: 豆科植物密花豆
鸡血藤
药用部位: 干燥藤茎
鉴别特征:
1.为椭圆形、长矩形或不 规则的斜切片。
2.栓皮灰棕色,可见白斑。
茎木类(15味)
桂枝 桑枝 槲寄生 桑寄生 钩藤 竹茹 川木通 关木通
大血藤 鸡血藤 通草 灯心草 苏木 降香 沉香
桂枝——辛温解表药
来源: 樟科植物肉桂
桂枝
药用部位: 嫩枝
鉴别特征:
1. 不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 横切片。厚片2~4mm,
切面皮部薄,红棕色,
木部黄白色或灰黄色,
面白色或淡黄色。 2.髓部中央有半透明的圆
形薄膜分隔开的空洞。 若纵剖,薄膜呈梯状排 列。 3.体轻,质松软,稍有弹 性,易折断,断面平坦, 有银白色光泽。 4.无臭,无味。
3.木部红棕色,有多数的 导管孔。
4.韧皮部有黑棕色的树脂 状分泌物,与木质部相间 排列成3~8个偏心性半圆 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5.质坚硬,气微,味涩。
黑棕色树 脂分泌物
木部红棕色, 有导管孔
木质部与树脂相间排 列成偏心性半圆环。
通草——利水通淋药
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通草
药用部位: 茎髓 鉴别特征: 1.为圆形厚片或小段,表
节部 外表面 节部环纹 膨大 金黄色 紫黑色
桑寄生——祛风湿药
来源: 桑寄生科植物 桑寄生
桑寄生
药用部位: 干燥带叶茎枝 鉴别特征:
1. 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 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 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 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
2. 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 木部色较浅。髓小,暗棕色。
青杆竹
淡竹
大头典竹
竹茹
药用部位: 茎的中间层 鉴别特征:
1. 弯曲丝条状小段或小团。 2. 黄绿色或黄白色、浅绿色。 3. 质柔软轻松,有弹性 4. 气微,味淡。
姜竹茹:颜色稍
加深,有少许焦斑, 有姜味。
颜色稍加深 焦斑
川木通——利尿通淋药
来源: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
小木通
绣球藤
川木通
3. 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 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
4. 无臭,味涩。
桑寄生
表面灰褐色 凸起棕色皮孔 髓部小、暗棕色 皮部红棕色 木部色较浅
钩藤——息风止痉药
来源:茜草科植物钩藤及同属多种植物
钩为变态的茎 枝, 对生或 单生于叶腋处
钩藤
药用部位:干燥带钩茎枝。 鉴别特征:
1. 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表面 红棕色或紫红色,具细纵纹,光 滑无毛。
髓部略呈方形。
髓部
2. 有清香气,味甜微辛,
皮部味较浓。
略呈方形
木质部 黄白色
皮部 红棕色
桑枝——祛风湿药
来源: 桑科植物桑
桑枝
药用部位: 干燥嫩枝
鉴别特征:
1. 横切或斜切的圆片或 椭圆形片。切片厚 2~5mm,外表面灰 黄色或灰褐色,皮部 较薄,木部黄白色, 射线放射状,髓部白 色或黄白色,呈海绵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