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T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七上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讲述讲课教案精品课件

第二十页,共22页。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wǒ men)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总成称汉为
。十六国
4、十六国中的前秦:
4世纪后期, 任用汉人
氐族为的丞相苻,建坚进立行的改前革秦。,统一了黄河流域,他
5、北朝中的北魏:
王猛
前秦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
拓跋珪建立了
统一了北方。
鲜卑族
北魏
东魏(Dōng Wèi)
北齐
北魏
北朝
西魏
北周
第九页,共22页。
基础知识过关 第18课 东(晋g南uò朝〃(NgánuCāháno))时期江南地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A、巨鹿之战 B、长平(chánɡ pínɡ)之战 C、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B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cBhánɡ pínɡ)之战 D
、巨鹿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C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2、渐民减族少(m。ínzú)交融的影响
,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十四页,共22页。
北朝
十六国 北魏
魏 西 北方
晋
蜀
南方
(nánf 东晋 宋
吴
āng)
魏晋南北朝更替
(gēngtì)表
第十五页,共22页。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齐 梁陈 南朝
曹魏 、 西晋 、 前秦 、 北魏 、 北周 。 3、孝文帝改革: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wǒ men)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总成称汉为
。十六国
4、十六国中的前秦:
4世纪后期, 任用汉人
氐族为的丞相苻,建坚进立行的改前革秦。,统一了黄河流域,他
5、北朝中的北魏:
王猛
前秦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
拓跋珪建立了
统一了北方。
鲜卑族
北魏
东魏(Dōng Wèi)
北齐
北魏
北朝
西魏
北周
第九页,共22页。
基础知识过关 第18课 东(晋g南uò朝〃(NgánuCāháno))时期江南地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A、巨鹿之战 B、长平(chánɡ pínɡ)之战 C、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B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cBhánɡ pínɡ)之战 D
、巨鹿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C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2、渐民减族少(m。ínzú)交融的影响
,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十四页,共22页。
北朝
十六国 北魏
魏 西 北方
晋
蜀
南方
(nánf 东晋 宋
吴
āng)
魏晋南北朝更替
(gēngtì)表
第十五页,共22页。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齐 梁陈 南朝
曹魏 、 西晋 、 前秦 、 北魏 、 北周 。 3、孝文帝改革: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你是否有理想和抱负投身于西部大开发?
如有意我们应如何准备?
读书学史
若北 有俗 ( 违之 孝 者语 文 ,言 帝 ) 免于诏 所朝不 居廷得 官,以 。 孝文帝的这段话 体现了改革的哪一 方面的内容?
语言:说汉语
————
《 魏 书 》
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有那些 内容?
鉴古察今: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 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 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是;促进 了民族融合。
项目
人物
时代
成就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数学家、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南朝 天文学 祖冲之 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家 (宋齐) 2、论文集《缀术》是当 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 郦道元 北朝 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地理学 (北魏)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
6、 取代魏国建立西晋的皇帝是___________, 司马炎 洛阳 时间是___________,定都在___________ 266年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比 从东汉末年 较突出的时期。从___________以来, 羯 _ _ _ _ _ _ _ _ _ 、鲜卑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 ___ 匈奴 羌 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 氐 族陆续内迁到黄河流域一带,到西晋初年, 中原人口 人数达到几百万。而____________则迁到了 匈奴 江南地区。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 氐 族,建立前秦政权的苻坚是__________族人 ,最终结束北方十六国纷争局面的北魏是 ___________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
如有意我们应如何准备?
读书学史
若北 有俗 ( 违之 孝 者语 文 ,言 帝 ) 免于诏 所朝不 居廷得 官,以 。 孝文帝的这段话 体现了改革的哪一 方面的内容?
语言:说汉语
————
《 魏 书 》
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有那些 内容?
鉴古察今: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 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 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是;促进 了民族融合。
项目
人物
时代
成就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数学家、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南朝 天文学 祖冲之 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家 (宋齐) 2、论文集《缀术》是当 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 郦道元 北朝 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地理学 (北魏)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
6、 取代魏国建立西晋的皇帝是___________, 司马炎 洛阳 时间是___________,定都在___________ 266年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比 从东汉末年 较突出的时期。从___________以来, 羯 _ _ _ _ _ _ _ _ _ 、鲜卑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 ___ 匈奴 羌 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 氐 族陆续内迁到黄河流域一带,到西晋初年, 中原人口 人数达到几百万。而____________则迁到了 匈奴 江南地区。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 氐 族,建立前秦政权的苻坚是__________族人 ,最终结束北方十六国纷争局面的北魏是 ___________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图1 中行行徽 图2 古钱币
圆形方孔铜钱
4.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充分反映了 ( A.古代人民的智慧 B.秦灭六国的惨烈 C.焚书坑儒的残暴 D.闭关锁国的愚昧
A
)
3.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方
面的主要史实
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相当有势力。汉 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 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的什么问题?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 什么措施?(必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秦朝的统一、汉武 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史实。 试想想:假如没有秦始皇、汉武帝的大统 一,中国会统一吗?为什么? (抢答)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人物 评价
﹢ ﹦ 过 ( ﹢
史实 功 (
史实
) + 总结 影响)
影响
1)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和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使西汉进入 大一统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西汉进入 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但是他连年用兵,好大喜功,是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 )总之,他功大于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A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 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D ) A.西域 B.匈奴
C.汉武帝
D.海上丝绸之路
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
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C ) A.张骞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B.丝绸之路的开通 D.宣政院的设置
圆形方孔铜钱
4.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充分反映了 ( A.古代人民的智慧 B.秦灭六国的惨烈 C.焚书坑儒的残暴 D.闭关锁国的愚昧
A
)
3.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方
面的主要史实
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相当有势力。汉 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 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的什么问题?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 什么措施?(必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秦朝的统一、汉武 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史实。 试想想:假如没有秦始皇、汉武帝的大统 一,中国会统一吗?为什么? (抢答)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人物 评价
﹢ ﹦ 过 ( ﹢
史实 功 (
史实
) + 总结 影响)
影响
1)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和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使西汉进入 大一统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西汉进入 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但是他连年用兵,好大喜功,是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 )总之,他功大于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A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 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D ) A.西域 B.匈奴
C.汉武帝
D.海上丝绸之路
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
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C ) A.张骞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B.丝绸之路的开通 D.宣政院的设置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迁都洛阳
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同汉 族通婚,学汉族的礼法
改革官制,采用汉族统 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五胡内迁,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 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 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 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 材料二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 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 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 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 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交战的 双方分别是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战争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获胜 曹操统一的 北方,为三 国鼎立奠定 了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获胜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形成三国鼎立的
局面
三场战争共同特点: 以弱胜强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 称皇,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5、与巨鹿之战特点不相似的一场战争是
B
A 淝水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 B 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 7、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羯D氐 ( A)
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同汉 族通婚,学汉族的礼法
改革官制,采用汉族统 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五胡内迁,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 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 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 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 材料二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 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 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 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 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交战的 双方分别是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战争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获胜 曹操统一的 北方,为三 国鼎立奠定 了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获胜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形成三国鼎立的
局面
三场战争共同特点: 以弱胜强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 称皇,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5、与巨鹿之战特点不相似的一场战争是
B
A 淝水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 B 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 7、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羯D氐 ( A)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
两晋
西晋东晋
南北朝
南朝北朝
魏蜀吴
高新区中学 梁翠珍
学习目标:
(1)了解政权分立及战争不止。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 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 代的数学成就。以及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 重要著作。 (5)知道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和雕塑。
原 因
意义: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 了基础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及作用
1、措施
1、494年迁都洛阳 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2、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五、科技文化 1、科技成就
项目 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 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圆周率,比欧洲早1000年。 2、历法《大明历》
——《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 天下。 ——《宋书》
(三)建言献策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
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
济提几条合理建议。
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 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 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 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 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 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
• 赤壁之战遭到失败
• 原因:1、曹操骄傲自满 • 2、曹军来自北方,远道奔走,兵 士疲惫,不习水性 ,水土不服 。 • 3、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
三国
两晋
西晋东晋
南北朝
南朝北朝
魏蜀吴
高新区中学 梁翠珍
学习目标:
(1)了解政权分立及战争不止。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 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 代的数学成就。以及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 重要著作。 (5)知道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和雕塑。
原 因
意义: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 了基础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及作用
1、措施
1、494年迁都洛阳 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2、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五、科技文化 1、科技成就
项目 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 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圆周率,比欧洲早1000年。 2、历法《大明历》
——《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 天下。 ——《宋书》
(三)建言献策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
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
济提几条合理建议。
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 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 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 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 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 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
• 赤壁之战遭到失败
• 原因:1、曹操骄傲自满 • 2、曹军来自北方,远道奔走,兵 士疲惫,不习水性 ,水土不服 。 • 3、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T新人教版 - 副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 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 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 取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 么问题?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 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 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 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西周:分封制。 秦始皇:郡县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王国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 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 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 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 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 里?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王国问题)
材料一 “……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 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 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 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成阳被活埋。 材料二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 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 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 期? (3)材料一、二都涉及到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人教课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人教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c392148336c1eb91a375d50.png)
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 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羌族 C.鲜卑族 D.氐族 (2010· 东营)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 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 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 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 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 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
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 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 司母戊鼎 图二 甲骨文 图三 殷墟宫殿复原图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 景点
◆(2010· 宜宾)下列史实, 可以通过右图所示著作了 解的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④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赵 州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0· 南京)有一书法作品,全篇 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 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 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集序》 B.《九成宫碑》
((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 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 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 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成阳被活埋。 材料二: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 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1)焚书坑儒。秦始皇。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 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材料一、二都涉及到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3)儒家学派。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4)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维护统 一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ppt

——《资治通鉴》
精品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shén me)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 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 田一倾,宅九亩。张三受益于上述哪项改革措施? (3)以上改革,取得了怎样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shén me)? (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shén me)积极作用?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加强______ 改革措施: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迁到_____。
②汉化措施措施改穿_______; 学说________; 采用________;
与汉人(hànrén)______。 改革作用: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一)魏晋南北朝 (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 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 系出现了怎样趋势?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 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 流是什么? (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 如何(rúhé)相处?
精品资料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 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 何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答案(dáàn): (1)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2) 魏主是孝文帝 具体改革措施: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影响:加速少数民族的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 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 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精品资料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 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 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 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liánjūn)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精品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shén me)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 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 田一倾,宅九亩。张三受益于上述哪项改革措施? (3)以上改革,取得了怎样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shén me)? (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shén me)积极作用?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加强______ 改革措施: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迁到_____。
②汉化措施措施改穿_______; 学说________; 采用________;
与汉人(hànrén)______。 改革作用: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一)魏晋南北朝 (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 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 系出现了怎样趋势?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 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 流是什么? (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 如何(rúhé)相处?
精品资料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 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 何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答案(dáàn): (1)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2) 魏主是孝文帝 具体改革措施: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影响:加速少数民族的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 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 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精品资料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 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 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 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liánjūn)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
魏
孙刘联军
蜀 吴
西
· · · · · · · · · · · ·
前· · · ·
晋 东
晋
想一想:东晋为何能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战役 时间 交战 兵力 结果 双方 官渡 200 之战 年 赤壁 208 之战 年 袁绍 十万 曹操 曹操 与三 胜 四万 曹操 二十 孙刘 孙权 万与 联军 和刘 五万 胜 备
方面 时代 人物
数学 农学 地理 书法 绘画 思想 石窟 南朝 北朝 北魏 东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范缜
成就
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齐民要术》 《水经注》 《兰亭序》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神灭论》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和最短的分别是 D A、魏、蜀 B、 蜀、吴 C、 魏、吴 D、吴、蜀 2、在4世纪和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分别是 A、匈奴 氐 B、 匈奴 鲜卑 C C、 氐 鲜卑 D、 鲜卑 羌 3、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 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C、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封建制度的落后
社会 动荡
人口流 动频繁
各民族 大融合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表现: 1、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民族 界限日益缩小 2、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 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北魏时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 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 在生产和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大融合 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进行了 一系列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单元知识阶段特征
一、频繁的政权更迭 二、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江 南经济的开发 三、民族大融合 四、承上启下的文化
魏
西 · · · · · · · 前 秦 · · · · 北 · · · 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蜀
吴
晋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袁绍
官渡之战
想一想:曹操指挥的两 次战役为什么会出现不 同的结果?
曹 操
战术 影响 火烧 曹操基本统 袁绍 一北方 粮草 火烧 奠定三国鼎 曹军 立局面 战船
淝水 383 之战 年
前秦 八十 东晋 与东 万与 胜 晋 八万
东晋 前秦统治瓦 要求 解东晋收复 前秦 失地 后退
北 魏
宋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齐
梁
陈
㈠、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⒈曹魏: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⒉北魏:孝文帝改革 ㈡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⒈开发的原因 ⑴自然条件好 ⑵北人南迁 ⒉开发时期:吴国、东晋、南朝
曹
操
历史上的曹 粉白脸细眉 长目。 操真的就是 在脸谱中, 一个阴险疑 白色象 诈的奸臣吗?
征阴险疑诈
4、北朝时期留下了许多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D 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建筑艺术的高超 B、雕刻艺术的高超 C、中外交往的频繁 D、佛教的盛行 5、为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C ① 曹操 ②刘备 ③孙权 ④北魏孝文帝 A、①② B、①③④ C、 ①④ D、③④ 6、下列以洛阳为都城的政权是 A A、曹魏、西晋、北魏 B、西晋、前秦、北魏 C、曹魏、西晋、前秦 D、曹魏、前秦、北魏
魏
孙刘联军
蜀 吴
西
· · · · · · · · · · · ·
前· · · ·
晋 东
晋
想一想:东晋为何能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战役 时间 交战 兵力 结果 双方 官渡 200 之战 年 赤壁 208 之战 年 袁绍 十万 曹操 曹操 与三 胜 四万 曹操 二十 孙刘 孙权 万与 联军 和刘 五万 胜 备
方面 时代 人物
数学 农学 地理 书法 绘画 思想 石窟 南朝 北朝 北魏 东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范缜
成就
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齐民要术》 《水经注》 《兰亭序》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神灭论》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和最短的分别是 D A、魏、蜀 B、 蜀、吴 C、 魏、吴 D、吴、蜀 2、在4世纪和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分别是 A、匈奴 氐 B、 匈奴 鲜卑 C C、 氐 鲜卑 D、 鲜卑 羌 3、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 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C、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封建制度的落后
社会 动荡
人口流 动频繁
各民族 大融合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表现: 1、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民族 界限日益缩小 2、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 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北魏时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 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 在生产和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大融合 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进行了 一系列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单元知识阶段特征
一、频繁的政权更迭 二、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江 南经济的开发 三、民族大融合 四、承上启下的文化
魏
西 · · · · · · · 前 秦 · · · · 北 · · · 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蜀
吴
晋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袁绍
官渡之战
想一想:曹操指挥的两 次战役为什么会出现不 同的结果?
曹 操
战术 影响 火烧 曹操基本统 袁绍 一北方 粮草 火烧 奠定三国鼎 曹军 立局面 战船
淝水 383 之战 年
前秦 八十 东晋 与东 万与 胜 晋 八万
东晋 前秦统治瓦 要求 解东晋收复 前秦 失地 后退
北 魏
宋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齐
梁
陈
㈠、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⒈曹魏: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⒉北魏:孝文帝改革 ㈡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⒈开发的原因 ⑴自然条件好 ⑵北人南迁 ⒉开发时期:吴国、东晋、南朝
曹
操
历史上的曹 粉白脸细眉 长目。 操真的就是 在脸谱中, 一个阴险疑 白色象 诈的奸臣吗?
征阴险疑诈
4、北朝时期留下了许多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D 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建筑艺术的高超 B、雕刻艺术的高超 C、中外交往的频繁 D、佛教的盛行 5、为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C ① 曹操 ②刘备 ③孙权 ④北魏孝文帝 A、①② B、①③④ C、 ①④ D、③④ 6、下列以洛阳为都城的政权是 A A、曹魏、西晋、北魏 B、西晋、前秦、北魏 C、曹魏、西晋、前秦 D、曹魏、前秦、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