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52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52张PPT)
刘秀在河北废除王莽苛政,释放 囚徒,恢复汉制,赢得民心。在取得 官僚、地主支持后,与农民军决裂, 趁机扩张势力。
东汉建立
1、背景: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②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加剧了社会动荡 ③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2、时间:公元25年 建立者:光武帝刘秀 都城:洛阳 思想:儒家仁政与道家“柔弱胜刚强”
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三、黄巾起义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时 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太平道的创始人) 原 因: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繁,人民苦难深重 特点:有组织:创立了宗教太平道 有准备 规模大 性质: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结 果:起义被镇压
黄巾起义的特点
——
岁苍
在天
观察表格,上表反映了东汉皇帝即位的什么特点? 对当时的朝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特点:皇帝都是幼年即位。 (2)影响:小皇帝执政能力不足,容易
导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从而加剧
朝政黑暗、民不聊生。
前任皇帝驾崩,幼子即位
皇帝年幼即位,由太后掌权
皇后家的男子辅政——外戚辅政
外戚控制朝政,专横跋扈——外戚专政
公元9年,王莽改国号为新, 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 西汉灭亡。
“新”朝 王莽改制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王莽建立新朝后, 仿照周朝制度推行 新政,史称“王莽 改制”。但是改革 不顾客观现实,加 剧社会动荡,激起 各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军起义
王莽执政的结果 王莽的施政加剧 了社会动荡,激 起各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 义)
西一东,故称刘邦所建 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 汉朝为东汉。
东汉初期社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31张PPT)
又(七2十)多繁万重,的每徭年役征和调兵服役役的(不修下骊三山百陵万、人阿。 房宫、长城等)
秦始皇陵
空心砖
修长城
阿旁宫
材料三:
• “五人盗, 赃一钱以上, 斩左趾, 又黥[qíng]以为城旦(脸上刺刻涂 墨,判为刑徒)。”——秦简记载
•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 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 ,溃而叛之。——《汉书·刑法志》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B D.诛尽百家学者
2.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
C 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3.(2019·山东临沂·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
楚汉战争
前206年—前202年,项 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 权进行的战争。
1、成语典故中的历史
汉王刘邦
约法三章 刚愎自用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江东父老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暗度陈仓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咸阳 鸿门
鸿沟
垓下 西楚霸王 乌江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 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入关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 年,仅存十几年,传位二世,威名 显赫的大秦帝国便在讨伐声中走下 历史的舞台,谁应为大秦帝国的灭 亡负责?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55页 0216页 0255页 0330页 0392页 0460页 0527页 0591页 0633页 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之路”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59页 0127页 0169页 0242页 0296页 0347页 0395页 0445页 0480页 0542页 0592页 065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 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4页 0139页 0214页 0246页 0303页 0354页 0476页 0478页 0507页 0581页 0618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部编版)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部编版)
2.“公天下”变“家天下”
世袭制是我开创的!

禅让制: 将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世袭制: 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下去
天下为家的“家” 指的是什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 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家”指最高统治者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 当做一家的私产,世代传承。
商纣王帝辛 (前1075-前1046)
商朝人口约500-700万,士兵约12至15万。 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二、夏商周的更替
4.西周的崛起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嫡次子, 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 19年。重用吕尚和周公。

吕尚
周公
商朝形势图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族,以 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建立都城: 亳
商汤(BC1670-BC1587)
商汤治国: 商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
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伊尹 商朝开国元勋
二、夏商周的更替
2.盘庚迁殷
商朝的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甲骨文
安阳殷墟博物馆
商 朝 迁 都 图
商王盘庚最后迁都殷。商朝是一个典型的奴隶制 国家,平民因为经常服兵役,农业和手工业劳作 主要靠奴隶,而奴隶的来源除了靠原有奴隶繁衍 就是靠抓捕外族俘虏,因而需要不断对外征战。 其控制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商纣王炮烙之刑
衰:统 治者昏 庸残暴, 伤害人 民。
武王伐纣
兴:统治者勤于 政事,广用贤才, 关心人民。
周厉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件】(3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件】(34页)

背井离乡
(三)舜帝的传说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帝,即孝顺

友爱的君主。舜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处处以
身作则。功绩: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
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让位于禹。
舜帝陵雕像(湖南)
虞舜孝行
(四)大禹治水的传说
1.禹的父亲鲧主持治理黄河水患9年却以失 败告终,被舜处死于羽山。
(四)大禹治水的传说
——《古史考》
发明:2.黄帝制造船只
——《拾遗记》
发明:3.黄帝发明弓箭
——《古史考》
(1)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
这些传说哪些是可 信的?(用你学过的
知识举例证明)
制造船只
炼铜
发明弓箭
发明指南车
浙江跨湖桥独木舟出土现场 距今8000年“世界第一舟”
(2)传说中黄帝部属的发明——仓颉造字
2.禹用疏导的方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趋势,疏通九河引水 入海,平息了洪水。
3.大禹治水精神: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 奉献和敬业精神。
【认识提升】
治水主管
治水方法
治水结果

堵塞
失败
大禹
疏通
成功
想一想: 从鲧和大禹治水的对比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失败乃成功之母,要坚定信念 ➢ 勇于创新,以民为本 ➢ 做事要根据事物的规律去做 ➢ 解决问题时,治标只是一时得利,治本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这些考古发现, 反映了我国原始 社会晚期的社会 发展水平。
问题·思考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发生了 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医药等方 面发生了变化。考古材料证明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代表
河姆渡遗址 (南方代表 )
半坡遗址 (北方代表)
生活年代
生活地区
建筑
生存环 境特点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代表
生活年代 生活地区
河姆渡遗址 (南方代表 )
半坡遗址 (北方代表)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长江中下游 浙江余姚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建筑
牛骨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
一河、姆走渡进遗南址方—原—始原农始耕手工文业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手工业展厅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鼎
从手工业展厅中你 获取了哪些历史信 息?
会制作陶器、玉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
河姆渡遗址出土玉器
一、走进南方原始农耕文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手工业展厅
河姆渡人的房屋建 筑是怎样的?为什 么要这样设计?
干栏式建筑;
南方多雨,潮湿

河姆渡遗址的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遗址——原始农业、畜牧业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从农业展厅中你获 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 1、人工栽培水稻
;2、养殖猪、狗
、牛为主的家畜;
3、农业工具以骨
耜最为典型。
狗的骨骼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 )11. 河姆渡遗址共有四个文化层,相互叠压、内涵丰富, 堆积层厚达 4 米。第四文化层,发现大量以稻秆、稻叶、稻谷 及稻壳混合的堆积物,出土了大量的木板的木桩。其中遗址出 土的木板木桩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 A.河姆渡人成熟的耕作技术 B.河姆渡人先进的生产工具 C.河姆渡人精巧的房屋建造 D.河姆渡人丰富的生活娱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பைடு நூலகம்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31页 0101页 0161页 0186页 0201页 0262页 0324页 0350页 0413页 0477页 0524页 0611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