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教学课件

秦始皇
• 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 “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 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不
方 式
采用法家思想,对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
思想文化进行粗暴 正统,促进大一统局
的破坏。
面的形成和巩固。
同
点 结 加速了秦朝灭
果亡
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 形成和巩固
目
相的
同 点
实 质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
刘邦共封了七 个异姓王和九个同 姓王他们在王国内 可以:
任免官吏, 自征租赋, 自铸钱币, 自集军队。
诸侯王拥兵自重在封国内 各自为政,不听天子的号令 ,时刻有谋反的企图,你作 为皇帝你将怎么办?
皇帝
中 央
统 诸侯王
辖 的 郡
诸侯王
中
央
诸侯王
统 辖
的
议前不车可之取鉴。,秦用朝道的家历思史想选就来是治哪家好想百治姓呢国,?最百好姓,就用会儒安家分思守想己来,教天化下
国最好,先辈一直用道家思
可以太平。儒家思想治国,既体
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
现皇上您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 。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
就继续用道家思想为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 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41年—前84年) 汉朝的第7位皇帝, 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 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 16岁登基,在位54年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55页 0216页 0255页 0330页 0392页 0460页 0527页 0591页 0633页 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55页 0216页 0255页 0330页 0392页 0460页 0527页 0591页 0633页 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38页)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之路”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59页 0127页 0169页 0242页 0296页 0347页 0395页 0445页 0480页 0542页 0592页 065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 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之路”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59页 0127页 0169页 0242页 0296页 0347页 0395页 0445页 0480页 0542页 0592页 065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 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 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
,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
• 《阿房宫赋》
•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荧。 鬟(叠yá((nhy)uǐ;ádni缦é)也)(如m。à山n渭)。立流一远涨旦视腻不,,能而弃有望脂,幸水输焉也来。;其有烟间不斜。得雾鼎见横铛者,(,c焚h三ē椒n十g兰)玉六也石年;,。雷金燕霆块、乍珠赵惊砾之,,收宫弃藏车掷,过逦韩也(、l;ǐ)迤魏辘(之(ylǐù)经。)辘营秦远,人听齐视,、之杳楚,(y之亦ǎo精不)不英甚知,惜其几。所
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 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 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 争”。最终,刘邦取得了最 终的胜利。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咸阳 鸿门
鸿门宴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垓下
乌江
乌江自刎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 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 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农民战争
楚汉 之争
封建地主 封建统治阶级内 帝位之争 阶级 部争权夺利斗争
课堂小结
前期 陈胜、吴广
秦
起义
朝
的
农民
暴
起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小结: 汉武帝面临的政治形势
(1)诸侯王势力强大 (2)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①颁布“推恩令”削弱 诸侯王势力 ②酎金夺爵
设立刺史制度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
民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 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思维导图】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推恩令削侯 设置刺史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盐铁专营 铸造五铢 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政 治 上
太学讲经图
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太学:汉代出 现的设在京师 的全国最高教 育机构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诗》《书》《礼》《易》《春秋》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材料一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二
金缕玉衣
以上诸材侯料反国映势了力西强汉大初,期严中央重面威临胁着到什中么央问题?
【汉汉武武帝帝的的烦烦恼恼一】
材料分析: (豪强地主) “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诸侯王势力强大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你送来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小结: 汉武帝面临的政治形势
(1)诸侯王势力强大 (2)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①颁布“推恩令”削弱 诸侯王势力 ②酎金夺爵
设立刺史制度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
民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 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思维导图】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推恩令削侯 设置刺史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盐铁专营 铸造五铢 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政 治 上
太学讲经图
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太学:汉代出 现的设在京师 的全国最高教 育机构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诗》《书》《礼》《易》《春秋》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材料一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二
金缕玉衣
以上诸材侯料反国映势了力西强汉大初,期严中央重面威临胁着到什中么央问题?
【汉汉武武帝帝的的烦烦恼恼一】
材料分析: (豪强地主) “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诸侯王势力强大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你送来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4页 0139页 0214页 0246页 0303页 0354页 0476页 0478页 0507页 0581页 0618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4页 0139页 0214页 0246页 0303页 0354页 0476页 0478页 0507页 0581页 0618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教学课件

夫差矛
勾践剑
春秋争霸的实质:奴隶主 的掠夺战争。
5.争霸利弊 观察两张地图,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初有170多诸侯国
春秋末年数量大幅减少
有春利秋初于期形国势家图 走向统一,促进春秋民后期族形交势图融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本课小结
铁器、牛耕使用 生产力提高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诸侯崛起
王室衰微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阅读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名称
土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直辖 西周 方圆千里
直辖 14万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 有最高的地位
直辖 东周 方圆百里
直辖 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 天子成为傀儡,
财力减少
依靠强大的诸侯
结论 面积缩小 兵力下降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霸首。”“他”是春秋五霸中的( B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2.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C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3.我国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不包括( D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王室衰微
西周—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向周王进献贡物
没地 没臣 没权 没钱
东周
今昔对比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分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封 制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逐 步
瓦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勾践剑
春秋争霸的实质:奴隶主 的掠夺战争。
5.争霸利弊 观察两张地图,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初有170多诸侯国
春秋末年数量大幅减少
有春利秋初于期形国势家图 走向统一,促进春秋民后期族形交势图融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本课小结
铁器、牛耕使用 生产力提高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诸侯崛起
王室衰微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阅读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名称
土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直辖 西周 方圆千里
直辖 14万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 有最高的地位
直辖 东周 方圆百里
直辖 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 天子成为傀儡,
财力减少
依靠强大的诸侯
结论 面积缩小 兵力下降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霸首。”“他”是春秋五霸中的( B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2.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C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3.我国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不包括( D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王室衰微
西周—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向周王进献贡物
没地 没臣 没权 没钱
东周
今昔对比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分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封 制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逐 步
瓦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59页 0088页 0114页 0180页 0212页 0269页 0317页 0459页 0481页 0547页 0599页 064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59页 0088页 0114页 0180页 0212页 0269页 0317页 0459页 0481页 0547页 0599页 064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