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汉 发





济,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

海外贸易。(卫温到夷洲)

东 袁绍 汉 末 年 官渡 军 之战 阀 割 据 曹操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立蜀

曹操 历真阴粉细在白史的险白眉脸色上就疑脸长谱象的是诈目中征曹一的。,操个奸 臣阴吗险?疑诈
《龟虽寿》
曹操
(jì) (l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 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官渡之战 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贤纳士 兵多将广
经济:实行屯田,
--骄傲轻敌
奖励农耕
孙、刘
袁绍
天时
骄傲轻敌,听不 人少力弱 地利
进正确意见
人和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 D)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
到达夷州即 今天的( B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L第16课三国鼎立

L第16课三国鼎立

2、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
国最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夷洲)有着
密切的关系的国家是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形势图
军阀
千白 里 骨 曹 操 无露 《 蒿 于 里鸡 行 野 》鸣 。,
人口减少, 民不聊生
——
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洛阳接 到许,“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 组织军队和士兵民 众从事农业生产,实 力不断增强。
兵多粮足
袁 绍
实力强大
3、蜀汉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吴国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 系的最早记录。

建立:229年,孙权称帝, 定都建业(南京),国号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 船业、海外贸易;230年,派 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台 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 联系
的历史? 诸葛亮智算 公(曹操)船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 舰为备所烧,引 华容 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 军从华容道步归, 关云长义 遇泥泞,道不通, 会适当地进行创作;也有助于 释曹操 天又大风,悉使 我们加深理解
羸兵负草填之, 骑乃得过。
曹操死 曹丕继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三国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曹 操
官 渡 之 战 前 的 形 势
一、官渡之战
1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挟天子以令诸侯”)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都城:成都 都城:建业
课堂小结东汉 Nhomakorabea官渡之战 北方统一
末 年


阀 混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课堂检测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220年建立魏国的是(D )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 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 备统一全国 的条件
视频: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 魏,定都洛阳。
221 年 , 刘 备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2 年 , 孙 权 称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曹操 (演唱: 林俊杰)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 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前202年
温故知新
西汉
三国鼎立
200年时战官渡, 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 统一北方定根基。
老骥伏枥志千里, 208年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 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 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国鼎立——魏、蜀、吴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定都洛

第16 课 三国鼎立【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第16 课  三国鼎立【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三、三国鼎立
背景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过程
三国 魏 蜀

时间 220年 221年
229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今南京 )
皇帝
统治Hale Waihona Puke 域操丕北方刘备
湖北、湖南的大部分 和四川、云贵地区。
江苏、福建、广东, 孙权 并抢夺了刘备在湖北
、湖南的势力范围。
影响 北方生产得到 恢复发展 加速西南地区
影响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顾茅庐》
相关史事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
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 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 门求见,恳请他出山。这就是流传 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问题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 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 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 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 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炎 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 的想法。 注意历史与历史著作的联系与区别 赤壁之战示意图
背景 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②曹操势力壮大——
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今 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 诸侯”借皇帝的名 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 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 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 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 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曹操 胜
(可以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用人上: 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袁绍 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战败?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败 1、曹军来自北方,兵士疲惫 2、曹军水土不服,流行疾病 3、曹军不习水战 4、曹操的骄傲自满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时间 地点 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以少胜多
官渡
公元200年
袁 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乌巢
曹操
三四 万人
官渡之战
让他壮怀激烈的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自 主 地点
探 交战双方 究
结果
公元200年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 曹军与袁军 曹军大败袁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
局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让他壮心不已的局面
——三 国 鼎 立
影视资料
自 主 探 究 三 国 建 立 三 要 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pī)
曹丕
220年
曹操死 三国始
自主 探究 三国 建立 的三 要素
刘备 221年

孙权
洛阳
222年
成都
建业
蜀吴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A.赏罚分明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回顾东汉末年以来的中国政局可以说 是:“诸侯雄起,文武相争,三分天下, 鼎局形成”。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 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留给我们无限的 思考。三国彼此之间虽有纷争,但局部的 统一为之后西晋完成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是历史的进步。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 材料解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词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
赤壁之战
曹操
曹操进军路线
赤 壁赤
20多万大 军
刘备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
之壁

前之
刘备曹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操 刘备 孙刘联军
的 形战
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刘备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20万)和孙刘联军 (不足5万)
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我有一个计策,不出三日,就可以使袁绍 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愿闻良策。
许攸:袁绍军粮全部屯积在乌巢。您可选精兵假 扮成袁绍的部下要护送粮食,乘机烧其粮 草辎重,这样一来袁绍的军队不出三日, 将不战自乱。
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表现找 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 1、• 曹孙军刘来联自军北战方术,正不确习。惯水战。 • 2、• 曹当操时骄统傲一自全满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 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 因)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奠定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19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19张PPT)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 --曹操《龟虽寿》
刘备
孙权
曹 二十万
赤壁之战 208年
刘 刘
以少胜多
刘刘 刘
曹军
赤壁 之战
五万 孙孙、刘
联军
赤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官渡之战打了胜仗的曹操为什 么会在赤壁之战中败在孙刘联军 手里?
曹操:曹军来自北方,不服水土, 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团结抗敌,采用火攻, 战术正确
课后活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 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 心态等方面。
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袁绍

公元200年
十万人
渡 之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两万多人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 的基础。
小组合作
动脑筋: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 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曹操:(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曹操广招人才(4)制定正确的战术 袁绍:骄傲轻敌
第16课
第一篇章
群雄逐鹿说战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导学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导学
难点
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
导学
环节
导学任务及导Biblioteka 要求一自主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并完成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作用。
2、填表
国名
时间
人物
都城








二、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A.昆阳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3.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的是( )
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独尊儒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诗的作者是谁?②他的“壮心”是什么?
曹操。完成统一大业。
南漳县龙门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预案设计





①曹操统一北方的有力因素有哪些?
②赤壁之战孙刘胜曹操败的原因有那些?有何启示?
②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③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
基本统一北方,因为有远大理想,并能采取正确策略。
④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曹操是我国古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


1、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2、教学反思:
课题:
年级
班级:



历史
课题
16、三国鼎立
课型
新授
导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