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培训讲义一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课程共38页文档

培训讲义一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课程共38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培训讲义一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课程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Biblioteka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原子吸收光谱培训37页PPT

原子吸收光谱培训37页PPT
单位名称
1.1.1 空心阴极灯
➢ HCL电源调制 ➢ 为了提高HCL发射谱线强度、
减少谱线半宽度和自吸现象, HCL普遍采用矩形窄脉冲调 制电源供电。 ➢ 一般采用200 Hz的调制电源, 占空比为1:3,矩形窄脉冲电 流为10~20 mA,平均电流为 2~5 mA。
单位名称
1.1.2 光学系统
➢ 富燃火焰:火焰燃烧不完全,具有强还原性,即火 焰中含有大量CH、C、CO、CN、NH等组分,干扰 较大,背景吸收高,适用于形成氧化物后难以原子 化的元素分析。
单位名称
1.2 原子化系统
➢ 火焰原子化的特点与局限性 ➢ 特点:简单,火焰稳定,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应
用范围广。 ➢ 缺点:原子化效率低、只能液体进样
1.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性能指标
➢ 光学系统的波长显示值误差 ➢ 光学系统分辨率 ➢ 基线的稳定性 ➢ 吸收灵敏度(S1%) ➢ 精密度 ➢ 检出限
单位名称
2 干扰及其消除
单位名称
2.1 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 物理干扰:指样品溶液物理性质变化而引起吸收信 号强度变化,物理干扰属非选择性干扰。
➢ 物理干扰一般都是负干扰。 ➢ 消除方法: ➢ 配制与待测样品溶液基体相一致的标准溶液。 ➢ 采用标准加入法。 ➢ 被测样品溶液中元素的浓度较高时,采用稀释方法
来减少或消除物理干扰。
单位名称
2.2 化学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 化学干扰:待测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与基体组分 原子或分子之间产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干扰。
➢ 消除方法: ➢ 改变火焰类型、改变火焰特性、加入释放剂、加入
保护剂、加入缓冲剂、采用标准加入法 。
单位名称
2.3 背景吸收与校正
➢ 背景干扰也是光谱干扰,主要指分子吸与光散射造 成光谱背景。分子吸收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 分子对辐射吸收,分子吸收是带光谱。光散射是指 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的固体颗粒使光产生散射, 造成透过光减小,吸收值增加。

仪器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学习教案

仪器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学习教案
消除或抑制方法: 通过控制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组成尽量一致。 标准加入法或稀释法来减小和消除。
第38页/共46页
干扰及其抑制-光学干扰
谱线干扰 产生的原因:共振线附近存在有非待测元素的谱线, 或试样中待测元素共振线与另一元素吸收线十分接近 时,均会产生谱线干扰。 消除或抑制方法:另选分析线,调小狭缝或化学分离。
赫鲁兹马克变宽(Holtsmark broadening) 劳伦茨变宽(Lorentz broadening )
第13页/共46页
自然变宽
vN
原子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寿命是有限的。
电子在基态停留的时间长,在激发态则
很短。由海森堡测不准(Uncertainty
原 理t ( h
相应的符号为S、P、D、F S:总自旋量子数,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
0,±1/2,±1,±3/2 J:内量子数,电子运动过程中,轨道磁矩与自
旋磁矩耦合形成的能级分裂,取值L+S, L+S-1, … L-S。 2S+1:光谱项的多重性。
第5页/共46页
Na原子的光谱项(n2S+1LJ)
基态结构:1S2 2S2 2P6 3S1 n=3; L=0; S=1/2; J=L+S=1/2; 2S+1=2 光谱项符号为3 2S1/2 第一激发态: 1S2 2S2 2P6 3P1 n=3; L=1; S=1/2; J为L+S=3/2、 L-S=1/2; 2S+1=2 光谱项符号为3 2P1/2 和3 2P3/2
产生的原因:待测元素与试样中共存组分或火焰成分发生 化学反应,引起原子化程度改变所造成的干扰。
消除与抑制方法:加释放剂、保护剂或基体改进剂、适当 提高火焰温度。
第41页/共46页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b) 光散射
光程中的样品颗粒产生加宽吸收谱带的效应
(c) 光谱干扰
样品中分析物和其他自由原子的原子吸收发 生重叠,两光谱的吸收波长非常接近
光谱线干扰
目标元素
Al Ca Cd Co Cu Fe Ga Hg Mn Sb Si Zn
光谱线 (nm)
干扰元素
V Ge As In Eu Pt Mn Co Ga Pb V Fe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知识
分析中心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况
1802年伍郎斯顿(W.H.Wollasten)研究太阳光谱, 发现连续光谱中有暗线
1860年克希霍夫(G.Kirchhoff)和本生 (R.B.Bunsen)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什(A.Walsn)发表著 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传统GFA
电流控温
(目标元素挥发)
的问题 (样品易爆沸)
1000~3000℃
100℃
300~900℃
时间
干燥
灰化 原子化
传统GFA
GFA-EX7 GFA-EX7i
传统电流控温
自动温度校准 电流控制
光学控温 光学控温
高灵敏度GFA
新设计的优点
高灵敏度 长寿命的石墨管 适合连续多样品分析减少操作成本
E2
hn
E2 = 激发态 E1 = 基态 h = Planck 常数 n = 光谱频率
E1
e-
钠线
eV 6
4 2.2eV
2 589nm
基态
3.6eV 330.3nm
Lambert-Beer定律
Io
I
原子蒸汽

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理论培训

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理论培训
式中IOv为入射辐射强度;Iv为透过原子蒸 气吸收层的辐射强度;L为原子蒸气吸收层 的厚度;kv为吸收系数。
当在原子吸收线中心频率附近一定频
Page 12
当使用锐线光源时,ΔV 很小,可以近似地 认为吸收系数在ΔV内不随频率V 而改变,并 以 蒸中气心对频辐率射处 的的 吸峰 收值 特吸 性收 ,系 则数 吸k光0来度表A为征原子
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两个主要因素:
Page 6
多普勒变宽 多普勒宽度是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从物理学中已知,从一个运 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测者,则在观测者看来, 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低;反之,如原子向着观测者运 动,则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原子吸收分析中,对于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池,气态原子处于无 序热运动中,相对于检测器而言,各发光原子有着不同的运动分量, 即使每个原子发出的光是频率相同的单色光,但检测器所接受的光 则是频率略有不同的光,于是引起谱线的变宽。 谱线的多普勒变宽△VD可由下式决定:
Ground state
Excitation level
En
V Em
Page 4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当有辐射通过自由原子蒸气,且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 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 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就要从辐射场中 吸收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同时伴随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化法具有 如下特点: a,灵敏度高、检测限低
因为试样直接注入石墨管内,样品几乎
Page 24
为防止石墨的高温氧化作用,减少记忆效 应,保护已热解的原子蒸气不在被氧化, 可及时排泄分析过程中的烟雾,因此在石 墨炉加热过程中(除原子化阶段内内气路 停气之外)需要有足量(1~2升/分)的惰 性气体作保护。通常使用的惰性气体主要 是氩气。氮气亦可以,但对某些元素测定 其背景值增大,而且灵敏度不如用氩气高。

岛津直读光谱仪培训讲义 100

岛津直读光谱仪培训讲义 100

26
2.9 时间分解分析法


元素在激发时,由于元素的性质不同,其发光 相位的状态和强度特征是不同的。 时间分解测光法是利用微秒级的高速快门,按 照不同的相位段截取最佳的脉冲信号。 经过PDA的处理,从而提高了多种元素同时分 析的范围,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精度和分析 速度。 能够进行某些元素的状态分析。
Ct
D1 D2

D1 D2
D1 D2 Ct C0 d
—下限管理值 —上限管理值 —控制样品目标含量值 —控制样品由工作曲线测定的分析值 —工作曲线表达式中的常数项
计算修正系数AC,MC:

当|Ct-C0|≤D1时,AC=0,MC=1。 当D1<|Ct-C0|≤D2时,AC=Ct-C0,MC=Ct/C0或MC=(Ct-d)/(C0-d)。 当|Ct-C0|>D2时,不计算系数,此时AC,MC仍然应用原来的数值 。

如何进行控样修正:


C≥Ct时,用CAC=C+AC计算。 C<Ct时,用CMC=C×MC或CMC=(C-d)×MC+d计算。 可以强制系统采用CAC=C+AC或CMC=C×MC(或CMC=(C-d)×MC+d)的 方式计算。
14
1.12 含量分析计算流程
开始测定
强度测定
强度计算 标准化 含量转换 工作曲线选择 共存元素修正 100%修正 控样校正 特殊公式计算 结果输出
40
3.7 氩气管路图
①氩气瓶 ②压力表 ③减压阀 ④电磁阀 ⑤分析流量调节阀 ⑥待机流量调节阀 ⑦流量计 ⑧激发台 ⑨氩气增压器
41
3.8 氩气流量的调整
旋转氩气待机流量控 制盘,调节氩气待机 流量,PDA-5500Ⅱ型 为1L/min,PDA-7000、 PDA-5500Ⅲ、PDA5500Ⅳ型为0.5L/min。 在分析时旋转氩气分 析流量控制盘,调节 分析流量氩气分析流 量,PDA-5500Ⅱ型为 10L/min,PDA-7000、 PDA-5500Ⅲ、PDA5500Ⅳ型为8L/min。

原子吸收光谱仪实验课ppt课件

原子吸收光谱仪实验课ppt课件
22
2.2.7 样品分析
23
2.2.8 关机
24
2.3 原子吸收的干扰及抑制
1. 物 理 干 扰(基体效应) 如:通过标准加入法来抑制 3. 光 谱 干 扰 如:通过氘灯进行校正 2. 化 学 干 扰 如:石墨炉法测铅加入加入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25
化学干扰
产生:待测元素与共存组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挥发或难 解离的化合物,使基态原子数目减少所产生的干扰。
24小时,并清洗干净
• 矩管及与发生器的连接管使用前保持清洁
、干燥
• 测砷时使用到碘化钾,因此应及时用酸清
洗整个系统4小时以上,再用蒸馏水清洗, 以免碘化钾吸收汞蒸气影响汞的测定。
44
思考题
• 原子吸收光谱仪为何要做维护保养? • 测试时如何选择定量分析方法? • 原子吸收光谱用于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什么?
4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46
气 液 分 离 器
蠕动泵管
42
3.7 氢化物发生器使用注意事项
当仪器调试好后,确认光路是最优化状态 时,测定发现无信号,相对偏差太大,应 考虑以下几点:
蠕动泵管是否正常运作 矩管及与发生器的连接管是否清洁、干燥 气液分离器是否干净无污
43
3.7.1 氢化物发生器的维护保养
• 蠕动泵管用后及时清洗,防止堵塞 • 气液分离器污染后,必要时拆下用硝酸泡
特点:原子吸收分析的主要干扰来源,具有选择性。 如:石墨炉法加入加入磷酸二氢铵(NH4H2PO4)
26
3 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 仪器缺乏保养可能出现的问题 • 仪器的维护保养内容 • 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与保养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知识培训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知识培训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当光源发射出某 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光被吸收,通过测定特征光被减弱的程度,从而得出试样中待测元素 的含量。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特点与优势
宽测量范围
该仪器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可 满足不同浓度样品的测量需求。
04
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应用领域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广泛应用于环保、冶金、地质、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中的痕量金属元素分析。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需求将不断增加。 因此,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更加注重仪器的灵敏度、稳定 性、自动化程度以及多元素同时分析等方面的提升。
02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结构组成
光源系统
空心阴极灯
提供特定波长的锐线光源,是原子吸收光谱 仪的核心部件之一。
光源电源
为空心阴极灯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确保 其正常工作。
光源调制器
通过调制光源的发射强度,提高信噪比和检 测灵敏度。
原子化系统
01
02
03
雾化器
将样品溶液雾化成细小的 气溶胶,以便后续原子化 。
检测系统
检测器
将单色光转换为电信号,以供后续数 据处理和分析使用。
信号放大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对放大后的电信号进行采集、转换和 处理,最终得到样品的定量分析结果 。
放大检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以便 于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03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指南
开机与初始化设置
开机步骤
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开关,启动 操作系统。
燃烧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焰原子化
火焰通过助燃气(如Air、N2O等)和燃气(如H2、 C2H2等)的燃烧而产生
火焰温度
火焰类型
Ar - H2 Air-H2 Air-C2H2 N2O-C2H2
最高温度 (C) 1577 2045 2300 2955
火焰的选择
空气-乙炔
多数元素
N2O-乙炔
难熔元素:Al, V, Ti 等
1961年里沃夫(B.V.Lvoi)发表非火焰原子吸收法, 灵敏度达10-10~10-14克
1965年威立斯(J.B.Willis)引入氧化亚氮-乙炔火 焰,解决易生成难熔氧化物元素的原子化问题
原子光谱分析的发展
火花发射
原子吸收 原子荧光 ICPS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年
测定的浓度范围
氩-氢
吸收波长位于 <230nm UV 区的元素 As, Se, Zn, Pb, Cd, Sn
火焰AAS中形成自由原子的过程
颗粒的去溶剂 固体的汽化 分子的解离 分析物原子的电离
火焰原子化的过程
溶液 雾化
喷雾
干燥的 气溶胶
分子
去溶剂
蒸发
离子 自由原子
火焰原子化器
AA火焰原子化器的构造
石墨管的类型
高密度石墨管
适用于原子化温度低的元素,如:Cd, Pb, Na, Zn, Mg等 被测元素浓度高时可降低灵敏度,如:Al, Fe, Cu等
热解石墨管
适用于易与碳结合的元素, 如:Ni, Ca, Ti, Si, V, Mo等
平台石墨管
适用于基体复杂的样品, 如:生物样品,排放水, 海水等
5ppb_Cr
ABS 0.06
ABS 0.37
高密石墨管
热解石墨管
(3) 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 (单/双光束)
光学系统 (单/双光束)
单光束:光源辐射出目的元素的特征光谱, 光束 经样品池准直于单色器
双光束: 来自灯光源的光被分为样品光束和参比 光束,样品光束准直于样品池,参比光束绕过样品 池,测量信号为样品光束和参比光束的比值。可消除 光源强度波动造成的影响,得到更稳定的基线
传统GFA
电流控温
(目标元素挥发)
的问题 (样品易爆沸)
1000~3000℃
100℃
300~900℃
时间
干燥
灰化 原子化
传统GFA
GFA-EX7 电流控制
光学控温 光学控温
高灵敏度GFA
新设计的优点
高灵敏度 长寿命的石墨管 适合连续多样品分析减少操作成本
AA6300C光学系统
HCL : 空心阴极灯 M1-M6:镜 D2: 氘灯 S1,S2: 狭缝 BS:分束器 G:衍射光栅 W1-W4:窗板 PMT:光电倍增管 CM:斩光镜
斩光镜
AA-7000光学系统
检测器 单色器
可变衰减器 氘灯
原子化器
分束器 空心阴极灯
(4)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自由原子
蒸汽
•在石墨管中注入数μL-数十μL的样品溶液,并通以大电流。通过 产生的热加热石墨管,使样品中目的元素原子化。最高温度可达 近3000℃。
GFA 中涉及原子化的过程
干燥或去溶剂阶段 灰化阶段 原子化阶段 清洁阶段 (可选择)
GFA 的加热阶段
清洁阶段(选择) 原子化阶段
温度 (oC)
燃烧头角度与吸光度
适当调整燃烧头角度,以减小光程长,可以显著 降低吸光度,是测定高浓度元素时常用的技巧
原子化器的2种类型
火焰
无火焰
石墨炉AAS (GFA) 冷汞发生器MVU-1A 氢化物发生器HVG-1
石墨炉原子化
石墨炉原子化的过程
输送 样品 溶液
分子
去溶剂
蒸发
液滴
固体 颗粒
离子
T:透射率, A:吸光度, k:摩尔吸收系数
AAS 装置的构成
辐射源 (空心阴极灯) 原子化器 (火焰/无火焰) 光学系统 (单/双光束) 单色器 (分光器)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数据处理系统
AAS 装置的构成
光学系统
单色器
光源
原子化器
检测器 数据处理系统
(1) 辐射源 (空心阴极灯)
E2
hn
E2 = 激发态 E1 = 基态 h = Planck 常数 n = 光谱频率
E1
e-
钠线
eV 6
4 2.2eV
2 589nm
基态
3.6eV 330.3nm
Lambert-Beer定律
Io
I
原子蒸汽
l 光程长
Lambert-Beer定律
I = I0 e-klc
T = (I/I0) x 100% A = log (I0/I) = klc
干燥阶段
灰化阶段
0
20
35
时间 (秒)
外气流(氩) 内气流(氩)
50 54
温度控制方式
岛津全程温度控制
干燥阶段:人工智能电子电流控制自动温度校准 灰化/原子化:光学探头温度控制 控温精度高,有利于提高重现性和准确度
其他厂家
只有原子化阶段才采取光控方式
石墨炉温控技术
干燥、灰化温度控温不准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当有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撞击打拿极 时可发射 2~5 电子,导致电子的倍增
将采集到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5)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ICP-MS
无火焰 AAS ICP 火焰 AAS
火花发射
1 ppt 100%
1 ppb
1 ppm
0.1%
原子吸收的原理
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 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hn
E2
e-
hn
吸收
E1
e-
原子吸收的原理
E = E2 - E1 = h ν l=c/ν l = hc/ (E2 - E1 )
岛津原子吸收光谱仪基础知识
分析中心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况
1802年伍郎斯顿(W.H.Wollasten)研究太阳光谱, 发现连续光谱中有暗线
1860年克希霍夫(G.Kirchhoff)和本生 (R.B.Bunsen)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什(A.Walsn)发表著 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光源
空心阴极灯原理图
空心阴极灯发光原理
氩 - e-
氩+
氩+ M M*
M*
M

阴极
MM 氩 MM
阳极
(2) 原子化器
原子化器
原子化过程
将分析物质转换为发射或吸 收光能量的自由原子的过程
雾化
火焰
自由
气溶胶
原子
溶液
蒸汽
炉加热
原子化器的2种类型
(1) 火焰
(2) 无火焰
- 石墨炉AAS (GFA) - 冷汞发生器MVU-1A - 氢化物发生器HVG-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