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概论
农业机械化概论第一讲

农机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提 供农机作业服务和技术支持。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挑战
农民机械化积极性不高,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缓慢,技术和服务不到位。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垂直农业
机器人农业
智能农机和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 实现精准农业和远程作业。
2 优化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土地、水、肥料等资源,降低耕地负荷,保护生态环境。
3 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供应,保障人民温饱。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内容
农机生产与研发
开发和生产适应农业生产需求 的农机设备,并进行技术研发 和创新。
农机购买与使用
引导农民购买适用的农机设备, 并提供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
农业机械化概论第一讲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中应用机械设备和技术的一种发展阶段。本讲将介 绍农业机械化的定义、发展历史、意义与目标、主要内容、现状与挑战、发 展趋势以及政策与支持措施。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领域中使用机械设备和技术的过程,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优化资源利 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
1
工业革命时期
农业机械化起步,引入蒸汽机和拖拉机等初步机械设备。
2平,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3
现代化农业时期
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智能技术,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与目标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城市垂直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业机械化概论823考试大纲

农业机械化概论(823)考试大纲1农业机械化生产1.1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概念1.1.1流水作业法的概念1.1.2机组的概念1.1.3农业机器系统的概念1.1.4移动式机组的理论生产率移动式机组的理论小时生产率、机组的理论班生产率。
1.1.5 机械化程度的概念1.1.6 机械化水平劳均负担面积、劳均年产量、每千克粮食消耗劳动工时数。
1.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1.2.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1.2.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增产作用1.3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1.3.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1.3.2 为什么我国没能实现“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1.4 农业机器作业成本1.4.1 农机作业成本的构成油料费、工资、维修费、资金利息、折旧费、管理费。
1.4.2固定成本折旧费、资金利息和管理费、1.4.3变动成本油料费、劳动报酬、日常维修、大修费用。
1.5典型的农业生产机械化1.5.1 套作(包括土地利用率的计算)1.5.2华北一年两熟高水平机械化的增产机理1.5.3华北一年两熟高水平机械化的问题1.5.4棉花收获机械化工艺过程化学脱叶、机器采棉、清理加工。
1.5.5典型的抗旱耕作方法垄作法、沟播法、沙田法、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深松法、覆盖抗旱耕作法、梯田法。
1.5.6蔬菜储藏方法常温储藏、机械冷藏、气调储藏、物理储藏。
2种植业机械化2.1 农机轮子的技术要求2.2 作业机挂接牵引2.2.1 悬挂机构的功能2.2.2 作业机在水平投影面上的牵引有几种形式正牵引、偏牵引、斜牵引。
2.3土壤耕作机械2.3.1 耕耘的目的2.3.2 耕耘机械对土壤的破碎方式刃切、贯入、劈裂、弯扭、撞击、碾压、搓剪。
2.3.3 铧梨式的基本部件犁体、犁架、调节机构、牵引装置(挂结装置)。
2.3.4 表土耕作类型2.4播种机械2.4.1 播种机性能的评价指标排量稳定性、各行排量一致性、排种均匀性、穴粒数合格率、粒距合格率、播深稳定性、种子破损率。
农业机械化概论

复合作业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3.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技术与 装备将有迅速发展。
主要有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少耕免耕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耕种联合作业机械、有机 肥生产与施用机械、化肥高效施肥技术与机械、 生物农药与施药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 机械等将得到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 国家水平,玉米单产达到中等发 达水平,农业增加 值比例接近初等发达水平;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 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 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
三、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技术 与装备将有迅速发展。
主要有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少耕免耕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耕种联合作业机械、有机 肥生产与施用机械、化肥高效施肥技术与机械、 生物农药与施药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 机械等将得到发展。
免耕播种机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4.机械化作业将由小麦、水稻、玉米等主 要粮食作物为主逐渐向小种类作物和经济 类作物发展
4.收获机械
谷物收获机械 玉米收获机械 棉麻作物收获机械 果实收获机械 蔬菜收获机械
花卉(茶叶)收获机械 籽粒作物收获机械 根茎作物收获机械 饲料作物收获机械 茎秆收集处理机械
农业机械分类
5.收获后处理机械
脱粒机械 清选机械 剥壳(去皮)机械 干燥机械 种子加工机械 仓储机械
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大 阶段。
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的转型, 大致时间是1763~1970年,主要特点包括农业的市场 化、工业化、机械化和化学化,农业比例下降等。
农业机械化概论概述

农业机械化是指应用机器和模拟装置代替人和动物劳动,完成农业生产各项 工作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
机械化生产
机器、设备和技术工具对生产土地和生物生产过程的干预和改变
机械化管理
通过电脑、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机械化服务
通过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提供各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
2 存在问题
农业机械化规模小、能力差,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还需加强对机械 化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机器智能化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 术,将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的智能 化水平
• 数字农业 • 智能农业
绿色农业
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型机械的应用,使农业机械化更 具可持续性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1
1 949年后
毛泽东提出“一亩两犁”的号召,奠定了以简单机械为基础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
2
1 978年后
中国逐步实现对进口重型农业机械的自主生产,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3
21 世纪以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农业机械化改造和发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化、生态化、品牌化的 农业发展目标逐步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益
改善农民生产条件
缓解农民面临的人力短缺和技工短缺的问题,提高农 民收入水平
促进农业现代化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 现状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农业机械概论知识点

1、农业机械化定义: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农业生产的各项作业。
指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机械化.2.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
(2)各种农机的使用,可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发展。
(3)农业机械化可推动农业社会化和商品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4)抗灾减害,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5)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6)持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3.耕作层土壤的性能(1)容重:在自然状态下单位土壤体积的重量即为容重:式中:V——土壤的体积,cm3,q——土壤重量(包括所含水分重量),g自土样中扣除所含水重时,即得土壤干容重:式中:q1——土壤固体颗粒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内的孔隙度和固体颗粒比重有关。
孔隙度越大(疏松),则容重越小。
当土壤容重为1g/cm3时,最有利于耕作。
一般土壤固体颗粒的比重为2.6~2.7 g/cm3。
(2)湿度(含水量)1.绝对湿度:式中:q —自然状态下土壤的重量,q’—同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2、田间持水量:土壤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W n3、相对湿度:自然土壤的含水量占田间总持水量的百分比:土壤湿度对铧式犁的耕作质量和牵引阻力有很大影响。
土壤太干→难破碎→阻力大;土壤太湿→呈条状→不易破碎,黏土严重,堵塞。
旱田土壤相对湿度为(40~60%),适于耕作,称为适耕湿度。
(3)土壤坚实度:是表层土壤机械抗力的综合指标。
在垂直载荷的情况下土壤不同深度的抗压能力。
土壤坚实度一般为0~10,10~20,20~30三个土层,求得各层平均值,然后求总平均值。
,q0——当压缩非密实土壤时,使其压痕的容积为1cm3时所需的力称单位压实力N/cm3;h0——当以一定断面形状(圆形、锥型)的木塞压入土壤的压限深度。
各种土壤的单位压实力N/cm3疏松土中等沉积土粘重沉积土粘重而干硬沉积土5~15 30~80 60~100 120~200P0与质地和含水量有关,P0↑→承压能力↑→耕作阻力↑。
《农业机械化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机械化概论》教学大纲《农业机械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机械化概论课程编号1112016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machine & applicatio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学分 2 预修课程适用对象区域专业课程简介(200字左右)《农业机械化概论》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讲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动力、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构造、原理、应用、调整知识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了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新理论的发展。
从而为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和农艺更好的结合和发展,为日后从事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现代农业规划管理打好基础、储备知识。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机械化概论》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讲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动力、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构应用知识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生物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三者之间相互结合和渗透,共同支撑和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农业装备的现代化与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机械化,就不会有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因此在本专业开设《农业机械与应用》课程,对于更好的使用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和农艺更好的结合和发展,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加速推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的要求:1、了解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2、掌握农用动力,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农用拖拉机的基本使用技能;3、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推广、科研工作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机械工程设备的基本知识、一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常规操作程序、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等内容;4、了解各种常用农业机械,包括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栽植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干燥机械、加工机械等的构造原理、性能特点和使用技能;5、掌握机械工程设备的匹配原理、选配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本地区农业作业的要求,经济地、合理地选用、配备农业机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农业工程概论

农业工程概论第一章农业机械化工程与现代农业装备1. 农业机械化定义:农业机械化——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2. 试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1)对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解放与替代;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需途径;3)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4)农业机械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5)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的技术改造过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因此说,农业机械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农业机械分类:动力机械、作业机械作业机械中讲了耕、种、收等机械,动力机械主要是拖拉机、内燃机、农用汽车等等。
4.现代农艺的定义:规范相关农业技术以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结合的技术与要求。
5.简述我国农机与农艺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方面。
农机与作物品种之间的矛盾;农机与作物耕作制度之间的矛盾,农机与作物栽培技术之间的矛盾;农机适用范围的有限性与农艺条件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农机功能的固定性与农艺规范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农机作业效率的有限性与农事作业的适时性之间的矛盾;农机技术的时代性与农艺技术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等。
6.保护性耕作定义:在前茬作物收割后,不经土壤耕作或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的耕作技术。
7.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带翻、化学除草1.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提高2.农业信息化定义:将各种信息化技术普遍应用于整个农业领域的生产、管理及服务的全过程,使农业生产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从而极大地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过程。
3.数字农业定义:指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
它是数字信息与智能农机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
4.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三个组成部分:数据库系统、空间分析系统和接口部分第二章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1.设施农业的定义:利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手段,通过现代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限生产的农业。
农业机械化概论-概述

4.3 农业机械性能要求
农业机械的特点 1.工作对象复杂 2. 多样性和区域性 3.季节性强 4.工作环境条件差 5.操作和维护简单 6.经济适用
23
美国凯斯公司450马力大型履带式拖拉机 24
25
纽荷兰TM175型拖拉机
26
欧洲的Profi Gigant Trac 3500超级拖拉机,长7120mm、宽
特点之二:大马力拖拉机 迅速发展,高宽幅作业机 具普遍应用。最大拖拉机 动力为650马力,最大工作 幅宽的播种机为120行,植 保机具100米,最大率为31 铧。最大工作幅宽的联合 收获机为9米,大大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
16
特点之三:高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为提高农机化自动 化水平创造了条件。无人驾驶拖拉机、可控农机具等;
第四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特点与要求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特点
1. 人多地少。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紧张,机械化 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两个目标服务。
2. 土地经营规模、作业地块偏小,农业机械化要有适 当的组织形式。
3. 幅员辽阔,自然和社会条件差异大,必须采用因地 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方针。
142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1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增长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22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渐趋成熟33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机制已经形成44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阶段二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70年代初实现了全方位机械化并逐步被自动化所取代
2)机制转换阶段(1981~1994年)
改革开放新时代:
1. 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启动全民所有制改革; 3. 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 4.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农业机械化领域
《农业机械化概论》
Ⅰ考查目标
系统地考察考生对农业机械化宏观发展状况的认识,以及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和养殖业生产机械化的相关知识。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 20%
(2)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 30%
(3)种植业生产机械化 30%
(4)养殖业生产机械化 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填空题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简答题 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3)计算与论述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Ⅲ考查范围
一、考试内容
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养殖业生产机械化
二、考试要求
第一章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
1.1 农业机械化的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
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农业生产机械化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销售推广、运用维修,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微观与宏观管理。
农业生产机械化一般是指种植业的生产机械化,广义的则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前、产中及产后的机械化,亦即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过程及产前准备和产后农副产品加工、贮藏和运输等的机械化。
1。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1 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1949~1957年)
(2)探索调整阶段(1958~1965年)
(3)快速发展阶段(1966~1980年)
(4)体制转换阶段(1980~1995年)
(5)市场导向阶段(1996~2003年)
(6)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至今)
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规模小,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低。
(2)幅员辽阔,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区域差异。
(3)人均资源短缺,机具利用效率低,机具配备不合理。
(4)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
1。
4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
4。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
我国农业机械化具有下述4个特点。
(1)目标上,要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