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史期末考试 (1)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结构期末复习资料

二章1、结构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或分布荷载(直接作用)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因素(间接作用)的总称。
P92、荷载的分类:(1)按时间的变异: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2)按空间位置变异:固定荷载、可动荷载(3)按结构的反应:静态荷载、动态荷载。
P93、永久荷载的代表值即它的标准值;可变荷载的代表值:(1)标准值:可变荷载的标准值,是可变荷载的基本代表值。
(2)组合值:是当结构承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变荷载时的代表值。
(3)频遇值: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频率为某一给定频率的作用值。
(4)准永久值:在整个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时间较长(不低于25年)的那部分荷载值。
P104、设计基准期: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一般为50年。
P125、结构功能要求:安全性要求、适用性要求、耐久性要求。
P126、结构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其中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安全、适用、耐久)要求。
147、极限状态分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P14四章1、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1)材料利用合理(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
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工序多(支模、绑钢筋、浇筑、养护),工期长,施工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
(5)混凝土结构一旦破坏,其修复、加固、补强比较困难。
P27混凝土的抗压强度P332、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在长期不变的荷载作用下,沿作用力方向随时间而产生的塑性变形。
产生原因:水泥胶凝体的流动性及内部微裂缝开展。
P383、对构件影响:增大变形;引起内力重分布;引起预应力损失。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配合比、养护、应力条件。
P394、粘结力组成:化学胶结力、摩擦力、机械咬合力、钢筋端部锚固力。
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钢筋的表面形状、直径;砼的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侧向压力及横向钢筋;浇筑位置等。
复习提纲丨建筑史(山建大)

一、选择,判断改错1、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时间、创始人以及学社骨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1930)“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梁思成与刘敦桢2、《营造法式》〉的朝代和作者:宋朝 李诫 间的名称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间的不等宽现象: 依次递减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3、大梁架数的确定:大梁(大柁):大小、长短常依梁上所承的檩数为准,如承九檩为九架梁,依此类推。
4、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的适用范围? 抬梁式构架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 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特点: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穿斗式构架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抬梁式:主要适用于官式建筑,适合作为宫殿、坛庙、陵寝、苑囿、衙署、大型寺观、大型宅第等建筑类型,以及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民间建筑的构架 穿斗式:主要适用于南方的民间建筑以及一些小型寺庙5、斗拱的铺作数和踩数的确定: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
出跳的多少代表等级的大小。
宋称铺作,出跳与铺作的对应关系:出一跳—四铺作,出二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出五跳—八铺作 清称跴(踩),跴与出跳的对应关系:出一跳—三跴,出两跳—五跴,出三跳—七跴6、清式大式木作以什么为标准确定各部大木构件尺寸?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什么,清代的 斗口分为多少个等级? 斗拱中的模数1. 宋代的材分制三开间九开间五开间七开间2.清代的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材分十一等1-4 等:没用过5-6 等:大殿7-8 等:厅堂8-9 等:亭、榭等:给装修用清式平台式台明和石栏杆的构件组成。
•平台式台明的构件组成垂带石砚窝石象眼石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宋、清须弥座的比较。
山建成人教育《中外建筑史》课程知识要点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课程知识要点1. 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梁架。
2. 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
3.古埃及方尖碑是太阳神阿蒙的标志,通常高10-20米,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横断面成正方形。
4.由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室内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复杂,富丽堂皇,它是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
5.1923年柯布西埃出版了《走向新建筑》一书,表明现代建筑运动高潮的到来。
6.罗马圣彼带大教堂的最早设计师是拉斐尔。
7.CIAM第四次会议主题是城市规划。
8.著名的罗马大角斗场的叠柱式由下而上的柱式依次是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科林斯壁柱。
9.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建了德国魏玛建筑学校,又称包豪斯。
10.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汉朝。
11.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分制”,清代用“斗口制”作标准。
12.《清式营造则例》是梁思成(人名)根据《工程做法则例》编著的。
13.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箱斗底槽”。
14.雅典卫城的总负责人是费地,它的主题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
15.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主要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16.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建筑房屋时就离不开技术、形象和功能三个方面方面的因素。
1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的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18.“择中”思想见于《周礼考工记》一书,其中的“国”指城池。
19.清式七檩举架的飞檐为三五举,檐步为五举。
20.公共浴场建筑作为一个交际和政治场所,兴起于古罗马时代。
21.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北魏朝的洛阳白马寺,现存元朝以前最大的佛殿是唐朝的佛光寺大殿。
山东大学成人教育《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模拟试题一一、填空1、《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在(宋)代的城市风貌。
该画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被以精彩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来。
2、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座陵寝为永乐皇帝朱棣的(明长陵)、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明定陵)。
3、斗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一代称“(牌科)。
4、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成立与1930年,由创办人(朱启铃)任社长,梁思成和(刘郭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主任。
二、解释名词1、四阿屋顶: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2、平棋:平棋(棊)即今之天花板,古代也叫做"承尘"。
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
3、明堂:明堂,也叫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之一,初号“万象神宫”,重建后曰“通天宫”。
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
4、叠涩三、画图1、北京四合院(三进)屋顶平面图2、以所学实例为例,绘制金厢斗底槽平面图参考答案:1、北京四合院(三进)屋顶平面图:《教材》图3-22。
得分要点:得分要点:整体形象清晰,比例合宜,能表现一定细部特征即可得满分。
2、以所学实例为例,绘制金厢斗底槽平面图:佛光寺大殿《教材》图5-2。
得分要点:得分要点:整体形象清晰,比例合宜,能表现一定细部特征即可得满分。
四、简答1、中国传统木架建筑的内在优势和根本缺陷。
参考答案: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房屋建筑学试卷(附答案,山东建筑大学)1

《屋宇修建学》课程试卷试题一、填空〔18分,每个空1分〕1.窗空中积比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比。
2.平易近用修建普通是由房间跟_________两类功用空间构成,房间又可分为_________跟__________。
3.门的要紧感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门要紧由____________构成。
4.南向屋宇的日照间距平日以冬至日或年夜寒日中午12时,太阳能照耀到南向后排屋宇为根据进展盘算的,其盘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5.在错层组合中,可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室外台阶来处置错层处的高差咨询题。
6.楼板层要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三个根本结构档次构成。
7.楼梯雕栏扶手的高度是指至扶手顶面的垂直间隔,室内楼梯雕栏扶手的高度不宜小于____________。
8.钢筋混凝土构件自防水屋面的板缝处,常采纳的防水处置办法有嵌缝式、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6分,每题1分。
在每题的四个备选谜底中,选出一个准确谜底,并将其编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影剧院不雅众厅的顶棚应只管防止采纳,免得发生声响聚拢。
〔〕A.破体B.歪面C.凹曲面D.凸面2.在修建破面处置中,修建物的要紧出进口等需求重点处置的部位,常采纳伎俩。
〔〕A.平衡B.一致C.韵律D.比照3.半地下室是指房间空中低于室本地破体的高度超越该房间净高的,且不超越者。
〔〕A.1/41/3B.1/41/2C.1/31/2D.1/22/34.自根底至屋顶全体贯穿,即根底必需断开。
〔〕A.伸缩缝B.沉落缝C.防震缝D.温度缝5.刚性防水屋面的分格缝,其纵横间距不宜年夜于m。
〔〕A.4B.6C.8D.106.在中应设天窗架支承荷载。
〔〕A.矩形天窗B.井式天窗C.平天窗D.横向下沉式天窗三、简答题〔24分,每题6分〕1.什么是修建模数?根本模数的标记跟数值各是什么?单层厂房的跨度、柱距跟柱顶标高平日应采纳的模数分不是什么?2.中小黉舍普通课堂的破体外形要紧有哪多少种?哪种外形采纳最多?什么原因?3.修建破体组合方式要紧有哪多少种?答出此中一种组合方式的特色跟实用范畴。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结构期末复习题

一、ι.因为变形和裂缝的危害程度不及承载力引起的结构破坏造成的损失那么大,所以计算时可取荷载(),不需乘分项系数。
A、设计值B、组合值C、标准值D、频遇值C2 .轴心受压的柱下独立基础一般为正方形,偏心受压的基础一般为()。
A、圆形B、环形C、矩形D、梯形答案:C3 .在墙体内连续设置并形成水平封闭状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筋砖梁称为()oA、过梁B、圈梁C、挑梁D、连续梁答案:B4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梁的计算模型为()。
A,简支梁B、连续梁C、悬臂梁D、单跨梁答案:B5 .由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可见,属于结构力学中的“()结构”As桁架B、排架C、刚架D、连续梁案:C6 .建筑物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偏向刚度沿竖向宜()。
A、连续变化B、突然变化C、均匀变化D,保持不变答案:C7 .预制楼板在承重墙上的最小支撑长度为()。
A、20OmmB、140mmC、100mmD、80mm答案:C8 .多层框架的侧移以()变形为主。
A、剪切型B,弯曲型C、压缩型D、剪重型答案:A9 .结构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级。
A、1B,2C、3D、4牌:C10 .一端嵌固在砌体中的悬挑式钢筋混凝土梁称为()。
A、过梁B、圈梁C、挑梁D、连续梁C11 .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取决于()。
A、立方体强度B、轴心强度C、强度等被D、泊松比C12∙()是由内力叠合图形的外包线构成的。
A、弯矩图B、内力包络图C、剪力图D、轴力图答案:B13.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oA、震级B、地靛烈度C、震源深度D、地震分组答案:B二、多蹒1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包括()»A、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B、基础的侧移C、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D、梁轴向变形、截面剪切变形产生的结构侧移答案:ACD2 .混凝土板内的钢筋包括()。
A、板面负筋B,纵筋C、»D、板底正筋答案:AD3 .钢结构的主要连接方式包括()。
山建成人教育《中外建筑史》课程知识要点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课程知识要点1. 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梁架。
2. 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
3.古埃及方尖碑是太阳神阿蒙的标志,通常高10-20米,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横断面成正方形。
4.由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室内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复杂,富丽堂皇,它是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
5.1923年柯布西埃出版了《走向新建筑》一书,表明现代建筑运动高潮的到来。
6.罗马圣彼带大教堂的最早设计师是拉斐尔。
7.CIAM第四次会议主题是城市规划。
8.著名的罗马大角斗场的叠柱式由下而上的柱式依次是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科林斯壁柱。
9.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建了德国魏玛建筑学校,又称包豪斯。
10.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汉朝。
11.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分制”,清代用“斗口制”作标准。
12.《清式营造则例》是梁思成(人名)根据《工程做法则例》编著的。
13.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箱斗底槽”。
14.雅典卫城的总负责人是费地,它的主题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
15.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主要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16.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建筑房屋时就离不开技术、形象和功能三个方面方面的因素。
1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的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18.“择中”思想见于《周礼考工记》一书,其中的“国”指城池。
19.清式七檩举架的飞檐为三五举,檐步为五举。
20.公共浴场建筑作为一个交际和政治场所,兴起于古罗马时代。
21.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北魏朝的洛阳白马寺,现存元朝以前最大的佛殿是唐朝的佛光寺大殿。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单磁懒1 .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OA、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建筑B、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破坏会造成社公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C、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般建筑D、丁类建筑应属于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答案:B2 .随着框架柱的轴压比的增大,柱的延性OA、不变B、降低C、提高D、无法确定答案:B3 .抗震结构中的短柱或短梁是指OA、梁的计算跨度与截面高度之比小于8的为短梁B、梁的净跨度与截面高度之比小于6的为短梁C、柱的计兑高度与截面之比不大于8的为短柱D、柱的净高度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短柱答案:D4 .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A、地震震源样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熊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答案:C5 .建筑物共有四个抗菠设防类别,下列分类原则中正确的是()A、甲类建筑物属于建要的建筑B、乙类建筑物属于较重要的建筑C,丙类建筑物属于一般重要建筑D、丁类建筑物属于抗震适度设防类建筑答案:D6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应划分为下列哪一类别()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答案:B7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4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OA、最顶层B、中间楼层C、第二层D、底层答案:D8 .建筑抗震设防三水准的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大震是指OA、6度以上的地皴B、8度以上的地段C,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2%--3%的地震D、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族答案:C9 .基底史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0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B、自振周期TI很长(Tl>4s)的高层建筑C、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平面上质量、刚度行较大偏心的多卷层建筑懿C10 .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0A、拄宽的1/4B、柱宽的1片C、梁宽的1/4D,梁宽的1/8答案:A二、名词解释1 .丙类建筑答案:指一般建筑,包括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2 .刚性楼盖答案:刚性楼盖是指抗震横墙间距符合《规范》的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是(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 。
2、中国最早的神庙遗址为( 辽宁西部建平县境内神庙遗址)3、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坏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4、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为( 陕西歧山凤雏遗址)。
5、都江堰的建筑者为( 李冰父子)。
6、现存最早的佛塔为(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
7、长城起源于( 战国)时期诸侯间的互攻自卫。
8、中国最早在( 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了用砖的历史。
9、斗拱在宋代也称( 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清代也称( 斗科)或( 斗栱),在江南称牌科。
10、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1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12、经幢是在八角形的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由( 基座,幢身,幢顶)组成。
13、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建筑平面图是( 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14、我国古代石窟类型分为( 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三种。
15、最早见于我国史迹的佛教寺庙是( 洛阳白马寺)。
16、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封建社会 )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17、我国自然山水式园林是在( 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发展,“相土尝水,向天法地,造大城周四十七里,陆八门,以象天八风,水八门,以法天聪,筑小城周十里”描述的是伍子胥设计了春秋吴国的(阖闾)城。
18、北魏佛寺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按《洛阳伽蓝记》所记,中间置塔,四面有门,塔后为殿。
19、唐代出现了专门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阶层( 都料)。
20、( 柳宗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实践有理论的风景建筑家。
21、隋代的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敞肩拱桥。
22、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为唐代大中年间建造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23、五代时期,喻浩的著作为( 《木经》)。
2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描述的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城市风貌。
25、北宋时期米芾将叠石之法用(瘦,透,端,漏)四个字加以概括。
26、中国最早的琉璃塔是(河南开封佑国寺)塔。
27、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观念中,(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28、我国现存的唯一木塔是(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也是世界最早的木塔。
29、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雕刻了我国现在最早的梭柱形象。
30、平江图是南宋的( 苏州)城。
31、( 山西晋祠圣母殿)是我国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
32、江南三大名楼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
33、元大都水系规划者为( 郭守敬)。
34、(明)代,砖普遍用于民间建筑并出现了硬山建筑。
35、计成著作为( 《园冶》《园牧》)。
36、明永乐年间建设的(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当时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7、明帝王陵中宝城与明楼之间的院落称为( 哑巴院)。
38、中国古代建筑的模数制集中反映在《营造法式》中( 以材为祖)这句。
39、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是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
40、清宫的建筑的设计和预算是由(样式房和算房)承担的。
样房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41、苏式彩画萌芽于( 明)代,取名成名于( 清)代。
42、清代歇山建筑收山的收进距离依立面要求和山面结构而定。
一般山柱中心线距山花板外皮( 一檀经)。
43、名彩也有等级限制,( 金黄朱)最高贵用于帝王贵族,青绿次之,百官第宅可用,黑灰最次,庶民庐舍只用这类色调。
44、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 五土之神),稷是( 五谷之神)。
45、单层塔多用于做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前者已知最早遗例为(北齐),后者为( 隋代).46、(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是国内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
47、(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止点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
48、清李渔所著的( 《一家言》)中屋室部对房屋的介绍。
49、(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
50、总的来说城市中的住宅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较明显的形式变化,而乡村中的住宅则更多在( 适宜技术上)上不断演进。
51、三朝五门:52、方城明楼:53、明堂:54、溜金斗栱:55、工官制度:56、天人合一57、民居:58、59、画舫斋:60、以材为祖:61、我国故宫的建筑成就: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它的主要手法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院落是各类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段,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逐步形成多个高潮。
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而附属建筑的台基就相应简化和降低高度,从而保证主要门殿的突出地位。
建筑的屋顶和细部装饰也有简繁高低之别。
建筑色彩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屋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璀璨,光彩夺目。
(它的伊苏成就主要有:1.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称高等对比突出主题。
2.建筑色彩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
3.单体形象融出群体序列,以体现帝王的威严。
4.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景色。
北京故宫的建筑成就堪称是古代人民写下的壮丽历史篇章。
)62、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天坛建筑由大享殿(祈年殿)圜丘以及西侧城堡式的斋宫一区组成,在空间上采用增高接天的方法加强了祭天所需的从高神圣气氛;在造型上,主要是采用圆和穹顶,并且是内土遗圆,外土遗方,仅区隔内外,而不封闭空间;在色彩上。
采用各色的琉璃瓦。
有青色,蓝色,白色和红色,色调鲜明,对比强烈。
这组建筑的环境、空间、造型、色彩都很成功,是古代建筑群的杰作之一。
63、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形成背景及民居特点: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京城规制缩影,其中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
经长期规制约束和建造技术的发展,做法比较规范化且成熟。
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房屋墙体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庭院内噪音低,风沙少,室内常设炕床取暖,分隔有隔断墙和各种落地罩,顶棚由架子与面层组成,地面常用砖墁地。
北京四合院朴素实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然在规制中,仍体现出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方的气质。
64、窑洞住宅的优缺点:无论哪种窑洞都以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少占覆地为原则,以拱券为结构特征。
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隔音,经济适用,少占农田等优点,也存在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施工周期长等劣势。
65、十三陵总体布局特色: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势环抱,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使整个陵区具有宏伟开阔的气势,选址极为成功。
总神道稍有曲折,最南是5间11楼的石牌坊,坊北1公里是陵园大门,门内有碑亭,置神功圣德碑,亭外四隅有华表,亭北是石望柱,后有石兽12对,文武臣石人6对,再北是龙凤门。
陵的布置,陵体称宝城,正前为明楼,楼中立皇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门。
明楼前置石几筵,二柱门,前为陵寝门,有前为祾恩殿,祾恩门。
十三陵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山坡上,每陵各占一山趾,其陵们、享殿、明楼的布置大体参照长岭制度,而尺度则较小。
66、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发展?在夏时期,发现我国迄今为止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公元前16世纪建立的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甲骨文出现于商朝,手工业专业分工已很明显,青铜工艺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建筑技术水平亦随之有了明显的提高。
西周时期以出现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处于各方面的需要,建造大量高台宫室,一般是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建殿堂屋宇。
67、从哪些方面可以说唐代建筑是我国建筑的成熟时期?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并影响了日本平城京和平安京。
并实行了里坊制,规划严整。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总体成轴线布局,用天然的地形营造气势。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经定型化。
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经规格化,,用材制度的出现,反映了施工管理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便于控制木材用量。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出现了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者增多。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
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68、宋代建筑取得了哪些成就?第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不采取里坊制度,城市消防,商店,桥梁等都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
第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第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采用各种华丽的彩画,以青绿两色为主,屋顶部分大量使用琉璃瓦,室内主要采用木装修。
第五,砖石建筑的水平到达新的高度。
69、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是较为成熟的建筑体系?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