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语文

合集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乡村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步。

21世纪以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到“乡村振兴”被提为国家战略,乡村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生态空间和文化场域,其蕴藏的巨大价值潜力正日益显现。

乡村的过去在我们心中,乡村的未来在我们手上。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尤应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文化产业是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内容。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旨在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

乡村应在深入发掘自然景观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

一是依托乡村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将传统的乡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将传统的人文资源与现代的生产体系相融合,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二是挖掘优秀传统民俗节庆资源,培育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节庆会展业。

民俗节庆、农事节气和传统赛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三产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

三是在乡村生态美学建设的基础上,利用文化与旅游天然的耦合性,组织具有仪式感、参与性、场景化的乡创活动,推动乡村文旅融合。

艺术创生是激活乡村美学的重要手段。

2007年发起的“许村计划”、2011年发起的“碧山计划”、2016年发起的“贵州雨补鲁村艺术计划”等,都是在艺术介入社会理念的推动下对当代艺术下沉、公共艺术下乡的文化实践。

艺术介入乡村不只是简单的村容焕新,而是综合的审美创造。

艺术乡建中蕴含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需要思考“关系美学”问题,例如究竟是艺术面向还是社会面向,是艺术的再生还是乡村的再生。

为了促进地方艺术的多元性发展,艺术创生需要深度介入地方性知识。

数字技术是联结乡村世界的重要链路。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四川省绵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一、(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砚池(yàn)荣膺(yīng)正襟危坐(jīn)不折不挠(rád)B.镌刻(juān)篝火(gōu)随声附和(hè)心旷神怡(yí)C.迸溅(bìng)捷报(jió)长途跋涉(pá)人声鼎沸(dǐng)D.分歧(qí)俯瞰(gān)相得益彰(zhāng)强词夺理(qiǎng)2.(3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涵养硬朗锐不可当前呼后拥B.劝诫拖沓千钧重负俯仰生资C.弛骋轰鸣惮精竭虑历历在目D.贮蓄寂廖颠沛留离信手拈来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美国民意调查显示,民众不看好拜登连任的前景,但对喜欢自吹自擂的特朗普印象更差。

B.在毕业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回忆三年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共享天伦之乐。

C.野生大熊猫数量由346只增加到418只,绵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野生大熊猫第一市"。

D.海洋动物保护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动物的爱心行为,让大肆捕杀鲸鱼的日本人自惭形秽。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专家认为,进入夏季的高温天气后,或许有助于降低甲型流感病毒的扩散速度。

B.新能源产品产量增速快,今年4月,仅光伏电池产量的增长率就超过69.5%左右。

C.5月26日,中国乒乓球队混双组合轻松战胜对手,夺得2023年德班世乒赛冠军。

D.能否构建数字医疗的新形态、新格局,对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5.(3分)管理员发现许多人在公园草坪里随意行走跑跳,于是准备重新选择一条更亲切、更生动的“温馨提示”,替换原来“请勿踩踏"的提示语。

下列提示语中最适合的一项是()A.爱惜公园小草,延续华夏文明!B.留得芳草绿,绕行百步又何妨?C.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D.小草虽然不言,还请脚下留情!二、(19分)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四川省绵阳市语文初三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四川省绵阳市语文初三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语文初三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蓦然(mù)簇拥(cù)恪尽职守(kè)B. 涟漪(yī)亵渎(xiè)强聒不舍(guō)C. 伛偻(lóu)蓬蒿(hāo)锲而不舍(qì)D. 拮据(jū)嗤笑(chī)忍俊不禁(jì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A项,“蓦然”的“蓦”应读“mò”,故A项错误;B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故B项正确;C项,“伛偻”的“偻”应读“lǚ”,“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故C项错误;D项,“忍俊不禁”的“禁”应读“jīn”,表示忍不住发笑,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C. 近日,学校加大了对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

D. 春天的昆明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故A项错误;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故B项错误;C项,句子完整,没有语病,故C项正确;D项,搭配不当,“春天的昆明”是地点,“季节”是时间,应将“春天的昆明”改为“昆明的春天”,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B. 这位老艺术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的表演总是那么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

C.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田野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D. 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支撑。

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最为重要的“治国之具”是礼与法。

古人对礼法关系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进行了概括。

如《唐律疏议》中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德礼,即道德,而刑罚乃是为了“为善去恶”而生的必要的“恶”。

《唐律疏议》认为道德的缺陷在于难以形成统一的秩序,法律则弥补了这一不足,以法律政刑为用,凸显了传统法律文化对“治国之具”的准确定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礼崩乐坏”局面,使得思想家普遍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艺文类聚》中载“治国无其法则乱”。

“法治”最为突出的要件就是“立法为公,一断于法”。

而实现公正、平等,且良法能得到妥当施行。

晋朝尚书刘颂曾建言:“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后世确立了依法断罪的制度。

至唐朝,《唐律疏议》规定,违者笞三十”,这对于限制司法专横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引法典条文前提下,而非一味机械地征引。

例如,《大清律例》在“断罪引律令”条文之下,古代判狱中反复出现的“情法两平”“情罪相允”等词语,都在提醒法司判罪既不可随意出入,而是要始终贯彻“平等”之义。

中华传统法律中处处彰显着民本理念。

在民本理念成为治国理念前,天命和神权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史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但“天命鬼神”并不能延续商朝统治,殷商终究因为统治者奢侈无度、压榨百姓、穷兵黩武,莫之能御也。

”管子也曾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我国法律在立法上,各级政府如果遇到旱、涝、霜、雹、虫、蝗等灾害,相关主管人员如果没有及时汇报或者错误汇报的,突出表现为对生命的重视。

唐太宗确立“三五复奏”这一死刑复核制度,规定“在京诸司,宜二日中五覆奏,天下诸州三覆奏”。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liànɡ)窠.巢(kē)黄晕.(yùn)发髻.(jì)B.水藻.(zǎo)看.护(kàn)花苞.(bāo)棱.镜(lén)C.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吝啬.(sè)D.卖弄.(lòng)风筝.(zhēng)咄.咄(duō)菜畦.(qí)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瘫痪絮叼捶打沉寂B.淡雅决别烂漫信服C.呕吐遮蔽阴影告诫D.警醒复盖倾侧阴蔽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校打扫除期间,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把重活儿脏活儿累活儿留给别人,自己挑轻的。

B.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而是要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C.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D.当今社会,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有创新的空间。

因而我们要循规蹈矩....,落实好每一个步骤,这样才有发展的前途。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簑,戴着笠的。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大约五十多岁了。

B.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C.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D.杰里既关切又无可奈何地看了看我,然后跟着他们下山了。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传统文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审美风范。

传统文论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广泛深刻的讨论。

例如,就诗歌的本质而言,传统文论从伦理、教化、情感与心理等角度提出不同观点。

如西汉司马迁的“发愤说”,即“《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西晋陆机的“缘情说”,即“诗缘情而绮靡”。

这些都是基于扎实的文艺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

这和西方文论中的类似思想,如柏拉图的“模仿说”、华兹华斯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等,可谓各有千秋,二者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对话、互补与交融。

传统文论在总结文艺创作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比如,王国维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主张诗人要对宇宙人生了然于胸,感悟透彻,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诗歌。

传统文论还对文艺批评提出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见解。

比如,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这句话强调文艺批评要“知人论世”,把作品与作家的人品、所处时代联系起来理解。

这与恩格斯提出的文艺批评方法十分契合。

刘勰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坚持文艺批评需通过广泛阅读作品来提高鉴赏力。

传统文论是千百年来在中华文化圈中形成的一个自足的话语体系,凸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着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哲学观念、价值取向与审美风尚。

不能将传统文论束之高阁,也不能照搬挪用,而应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好地作用于当代文艺实践。

四川省绵阳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四川省绵阳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语文高考仿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甲】阳光洒在绿意盎然的校园里,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过,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在这个宁静的午后,图书馆内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李华和同学们正围坐在一张长桌前,专注地查阅着书籍。

李华是个热爱阅读的学生,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他相信,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未来的创作积累素材。

今天,他正在研究一本关于文学创作的书籍,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灵感。

就在这时,图书馆管理员王老师走了过来。

王老师微笑着对李华说:“李华,你最近读的这本书很有意思,我也想跟你交流一下。

你的阅读速度很快,但我觉得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阅读不仅仅是速度,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去思考。

”李华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于是,他决定和王老师一起探讨这本书的内容。

他们从书中的某个章节开始,逐段分析。

王老师引导李华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在王老师的启发下,李华逐渐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李华觉得自己的思路清晰了许多。

他感慨地说:“王老师,您说得对,阅读确实需要用心。

通过您的指导,我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思考。

”王老师笑着拍了拍李华的肩膀:“李华,你的进步很大。

记住,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妙。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李华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华热爱阅读,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B. 李华阅读速度快,但理解不够深入。

C. 李华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对书籍有了更深的理解。

D. 李华认为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小题2】文章中,王老师对李华提出了哪些建议?【小题3】请从文章中找出至少三个描写图书馆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5】如果你是李华,在今后的阅读中,你会如何践行王老师的建议?【答案】【小题1】D【小题2】王老师建议李华:阅读不仅仅是速度,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去思考;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妙。

四川省绵阳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船舷(xián)炽热(chì)拮据(jū)横遭不幸(hèng)B. 哽咽(yè)镌刻(juān)矜持(jīn)解甲归田(jiě)C. 踱步(duó)磅礴(páng)恐吓(hè)养尊处优(chǔ)D. 澄澈(chéng)刹那(chà)憎恶(zèng)应接不暇(yìng)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选项A,“横遭不幸”中的”横”应读hèng,但此处作为副词,表示意外地,应读hēng,故A项错误。

选项B,所有加点字的读音均正确,故B项正确。

选项C,“磅礴”中的”磅”应读páng,但此处作为形容词,形容气势盛大,应读bàng,故C项错误。

选项D,“憎恶”中的”憎”应读zēng,但此处误读为zèng,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千山万水,历尽艰难困苦,终于胜利地会师了。

B. 她画的这幅山水画栩栩如生,真是妙笔生花啊!C. 他虽然生活贫困,但从不赊欠别人一分钱,真可谓一贫如洗。

D.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

选项A,“千山万水”形容路途艰难遥远,“历尽艰难困苦”表示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两者均用于形容红军长征的艰辛,使用正确。

选项B,“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两者均用于形容画作之精妙,使用正确。

选项C,“一贫如洗”形容穷得像被水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但句子中已明确提到“他生活贫困”,再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就显得重复且不准确,因为“一贫如洗”已经包含了“生活贫困”的意思,故使用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蓦.然(mò) 恬静淡泊.(bá) 笑靥.(yè) 着.手成春(zhuó) B .沿.袭(yàn ) 恪.尽职守(kè) 绯.闻(fēi ) 叱咤.风云(chà) C .撂.下(kē) 奴颜婢.蹄(bì) 泡.桐(pāo ) 弄巧成拙.(zhuō)D .痉.挛(jǐng ) 谨言慎.行(shèn ) 挟.特(xiá) 朝暾.夕月(dū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嬉戏 亲昧 高潮迭起 一言以蔽之 B .催促 和煦 察言观色 无立锥之地 C .悍然 扫描 猝不及防 人不可貌像D .搏弈吊销激流勇进依葫芦画瓢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继去年高速公路全面完成重建任务之后,截止..今年11月底,我省农村客运站点也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

B .为了备战今年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他白天连轴转...,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简直勤奋到了极点。

C .透过历史的迷雾,从辛亥革命先驱那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变革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

D .白族姑娘杨丽萍真不愧是一个长袖善舞....的精灵,《雀之灵》中那只孔雀竞被她演绎得惟妙惟肖,美丽而又高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现任。

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B .电影《西单女孩》讲述的是任月丽坚守自己音乐梦想的奋斗经历,以及她走红之后,坦然面对压力,最终实现了自我突破的故事。

C .2011年12月10日晚上的月全食极其壮观,整个过程持续了近6个小时左右,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人们都能清楚地观测到。

D .普京12月8日在全俄罗斯人民阵线联邦协调委员会上发言时表示,尽管该阵线成员来自社会各界,但都有着发展国家的共同理想。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也许有人不知道,大家深恶痛绝地地沟油其实是生物柴油的上好原料,在欧洲许多国家,用菜籽等油料作物和回收的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生物柴油的概念是1895年由德国工程师、柴油的发明者鲁道夫·迪索提出的。

生物柴油是指利用各类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准考证号密……………………………………………………封………………………………………………… 线动植油脂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经过交脂化反应改性,使其最终变成可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燃料。

20世纪70年代全球陷入能源危机以后,生物柴油成为了热门课题。

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含氧量高,点火性能好,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可以减排50%的尾气。

此外,生物柴油不含导致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废气对人体的损害低于柴油。

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减少90%的空气毒性。

“地沟油”回收后,除了用提取物制造肥皂外,最普遍的处理方法就是提炼生物柴油。

地沟油生产的生物燃料不但能够用于汽车,甚至能够用于飞机。

今年6月,荷兰皇家航空成为全球第一家用地沟油提炼的航空煤油做燃料的航空公司。

像我们平时炒菜的油,一般是脂肪酸甘油酯,若跟甲醇反应,就能变成脂肪酸甲酯,它有很好的燃烧性,能当柴油烧。

据统计,现有生产物柴油的方法达20多种,生产技术相对简单。

在国内,也有科技创新企业在研发用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

地沟油杂质虽多,但主要成分还是油,油脂与甲酵或乙醇混合,使用氢氧化钠(占油脂重要的1%)或甲醇的作触煤,在酸性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或乙酯,经分离、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

以地沟油做原料的生物柴油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

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转化率由最初70%到80%,提高到目前的98%,产出比高得惊人。

市场售价也低于化石柴油。

而且,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生物柴油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然而,目前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综合利用成本还太高,导致合法渠道的地沟油回收无法与地沟油重上餐桌过条“黑心链”竞争,给“地沟油上餐桌”留下可乘之机,管理地沟油,各国各有招数。

德国的每一桶泔水都有张“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

意大利政府规定家庭餐厨废油要集中倒进住宅区或是公共场所的专门容器里,由专业公司定期收集,用于提炼生物柴油。

此外,意大利会定期在学校推广展示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过程,培养青少年收集,利用废油的意识。

加拿大政府制定了生物燃料法规,为餐馆和家庭提供上门回收废油服务。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使这些废油真正用得其所,变废为宝。

5.下列关于“生物柴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不含可导致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此生的柴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含氧量高,点火性能好,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

C.菜籽等油料作物、各类动植物油脂和食用残油都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D.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优势明显,不仅用途广泛,存储量也比石油大。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于生物柴油具有产出比高,售价低,燃烧时排烟少,废气对人体的损害低等特点,地沟油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提炼生物柴油。

B.只要满足有触煤,催化剂和高温三个条件,油脂与甲醇或乙醇混合后就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C.在欧洲许多国家,提炼生物柴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国内虽然也有企业在研发用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但技术比较落后。

D.管理地沟油各国措施不同,德国严格记录在案,加拿大制定法规。

意大利加强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这些都能使地沟油用得其所。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柴油作为能够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成为研究的热门3 45 6课题。

B .综合利用成本太高同是制约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重要因素,因此降低综合成本是加快其应用的关键。

C .当前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很多,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由此看来要把地沟油转换成生物柴油是相对容易的。

D .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能造福人类,上餐桌就会危害人的健康,是“害”是“利”取决于人对它的利用。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

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

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

门生故吏,无敢向迩者。

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品唁焉。

既抵庙门,不得入。

而顾见有官人来,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

俳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

然卒不得入。

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

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

”豫原大笑应曰:“若乃以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

赖天子明对,张公抚吴自如,而噶礼卒抵罪。

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复见张公?”言己,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当是时,日渐西夕。

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张公。

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

越数日,部使者之祠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

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

而部使者颜不直张公,顺中人固怒甚。

乃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吴中人威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

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毁之,不复祠。

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

当是时,豫原几不免,亦以此名闻江淮间。

豫原名希闵,著有《广事类赋》等书行世。

其为人做退,粥粥若无能者,而遏公发愤乃若此,上卒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命以白衣领仓场职。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

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

(选自葛存虚《清代名人轶事》,有删节)【注】①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

②白衣:受处分官员的身份。

仓场: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京口唁.焉 唁:吊唁 B .今张公虽就.逮 就:受、被 C .其子景晕弗类.其父 类:像D .阴.使人廉问主名阴:暗地里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骑而.从者数人 故舍汝而.旅京师B .为.言于张公而为.秦人积成之所劫 ……………… 线C.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即患秦兵之.米D.而遇公发奋乃.若此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0.下列对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公曾经与喝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伍进了城隍庙,顺利地见到了张公,像素来交好的朋友一样安慰劝勉张公,很久才离开。

D.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

张文端虽为一代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第Ⅱ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

(2)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送从兄郜方干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翡①钟,此心随去马,迢递②过千峰。

【注】①翡:遮蔽,覆盖。

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