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楼板保温设计构造__报批稿-征求意见 2017-10-25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导则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导则(复合硬泡聚氨酯板做法)二○一二年五月前言为贯彻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中对外墙外保温工程的相关规定,规范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和验收,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立足于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建筑外墙外保温的特点,结合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修改后完成。
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验收、其它注意事项和附录。
本导则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
主要编制单位: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参与编制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德实慧(北京)新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廊坊华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万华节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峰普恩聚氨酯有限公司精碳伟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同化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绿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华都宝拉建筑板材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杨健康鲍宇清王庆生周宁钟衍孙桂芳张昭瑞钱选青谢锋王万金唐志勇沙丰刘越宋云峰张玮玮王建武高春青茅怀忠徐小勇葛晟鹏评审专家:艾永祥陶驷骥李晓明孙诗兵冯跃王建明王新民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1)3 基本规定 (1)4 技术要求 (3)5 施工工艺 (7)6 工程验收 (12)7 其它注意事项 (13)附录A 材料现场复验项目 (15)附录B 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6)附录C 主要节点做法 (17)附录D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保温材料芯材最低厚度 (21)引用标准名录 (22)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本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中对外墙外保温工程的相关规定,规范复合硬泡聚氨酯板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验收方法,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北京地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中,采用复合硬泡聚氨酯板做法的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和验收。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建筑楼面高抗裂混凝土保温隔声系统构造分析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4)3-0108-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4.3.0381引言近年来,建筑节能和隔声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节能方面,强制性国标《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中规定,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其中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楼地面的传热系数强制执行1.20~1.80W/(m 2·K );安徽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34/1466-2019)要求居住建筑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K ≤1.50W/(m 2·K )。
建筑隔声方面,安徽省地方标准《民用建筑楼面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DB34/T 3468-2019)规定,对于一般要求的建筑,其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70dB ;对于高要求的建筑,其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60dB 。
根据国内住宅现场隔声测量调查,厚度在120~150mm 的光裸混凝土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通常为80dB 左右,仅靠光裸的混凝土楼板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隔声要求。
此外,目前市场上保温隔声楼面多采用保温板(垫)+细石混凝土(防护层内满铺钢丝网片)的构造,不仅施工复杂,细石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裂缝以及出现面层易开裂、平整度较差的状况。
因此,随着目前绿色建筑、高品质住宅的进一步推行,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2高抗裂混凝土楼面保温隔声系统主要材料及构造2.1系统主要材料的特点系统的防护面层是高抗裂混凝土,其主要原材料是建筑石膏,再添加少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
该材料微膨胀、易找平,具有高流动性,可通过管道泵送直接施工,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G25。
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禹政办发〔2017〕17号

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禹政办发〔2017〕17号高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扬尘污染,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品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举措,对我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71号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7〕28号)和《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德政办发〔2017〕9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对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发展任务目标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建筑市场潜力巨大等有利条件,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
基地集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设备生产、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装修、EPC总包管理、建筑开发和地产运营等业务于一体,以“智能制造改造建筑业”为使命,致力于将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和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建筑业,改造提升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我市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动能。
自2017年开始,全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和政府投资工程等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造;开发建设项目以小区为单位按比例实施装配式建造,推行预制楼梯、叠合楼板等部品部件,大力推广应用预制内、外墙板等预制构件;在道路桥梁、综合管廊、市政管沟等基础设施工程中,积极推广应用装配式技术。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导则

根据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并吸取兄弟省市同类标准的先进 经验,结合合肥市地域、气候特点,以及憎水型半硬质岩棉板保温材料和系统的 性能及技术特征,经广泛调查和试验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 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导则的编制。
本导则共分 7 章和 2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 4 系统及材料性能、5 设计、6 施工、7 工程质量验收、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等。
建设工程临建房屋技术标准(DB11-693-2017)

4
郝继笑 刘嘉茵 杜 影 董清崇 牟连宝 金胜财 李 星 赵军勇 张健飞 陈宝光 杨香福 付效铎 沈 培 史 洁 魏满春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杨嗣信 张显来 郭理修 施 宏 解金箭 高 杰 赖文桢
5Hale Waihona Puke 目次 1 总则................................................ 10 2 术语................................................ 11 3 设计要求 ............................................ 13
2017 北京
2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中第 3.2.7、3.5.5、3.5.6、3.5.7 条为强 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
0530 居住建筑楼板保温设计构造图集

板、架空或外挑楼板设计了与分户楼板相同的构造,提
供的高于标准限值但满足综合判断极限值 2.0W/(m²·K) 的传热系数,可供权衡计算时选用。
编制说明 (二)
图集号 2018浙J 76
页
3
设 计 孙 文 制瑶 图 章 嘉 校琛 核 郭
丽
4.4 楼板的传热阻由楼板各构造层热阻与楼板内外表面换
热阻之和组成,表面换热阻应按楼板所处的位置取
托儿所、幼儿园 儿室、保健观察室
楼板
多功能活动室
≤65 ≤75
注:本表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宿 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16 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 计规范》JGJ 39-2016
4 楼板保温热工计算 4.1 楼板保温层厚度应按所选材料热工性能和楼板构造计算
值。不同部位楼板的表面换热阻可见表 4。
表 4 楼板的表面换热阻
楼板部位
(m2·RKi /W)(m2·RKe /W)
分户楼板(空调供暖房间)
0.11
0.11
通风楼板(下部空间与室外空气相通) 0.11
0.06
架空或外挑楼板(底面接触室外空气) 0.11
0.04
注:1 Ri 为内表面换热阻;Re 为外表面换热阻; 2 分户楼板的内外表面换热阻均按0.11取值; 3 本表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
4.5 本图集楼板的传热系数按保温材料和主要构造层材料 的热阻计算所得。设计人员可按实际设计构造,计入
面层和其他增加材料层的热阻。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GB 50176 的规定,传热系数和热阻计算如下:
1)传热系数 K [W /(m²·K)]
建质函(2017)268号-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7版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函[2017]26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建造创新能力,我部组织编制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
附件: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25日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言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
本文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文件的技术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王清勤、赵基达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高文生、王曙光、王也宜、衡朝阳、李耀良、王理想、陈辉、陈驰、黄江川、王佳杰、吴斌、邹峰、卢秀丽、杨宇波钢筋与混凝土技术部分: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晓锋、王永海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高峰、张良杰、杨少林、石亚明、杨棣柔、吴亚进、黎文方、黄玉林、杨波、陈伟、冼汉光、王祥军、杨秋利、陈铁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部分:王晓锋、蒋勤俭、田春雨、赵勇、高志强、钱冠龙、樊骅、李浩、谷明旺、汪力、姜伟、赵广军、张渤钰、周丽娟钢结构技术部分:李景芳、戴立先、韦疆宇、曾志攀、郭满良、陈志华、李海旺、韩建聪、朱邵辉、余永明、赵宇新、余玉洁、李浓云、李锦丽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部分:吴月华、徐义明、陈静、任俊和、王升其、周卫新、王红静、冯凯、严文荣、刘杰、张勤、芮立平、陈晓文、宋志红绿色施工技术部分:单彩杰、杨香福、杨升旗、王涛、段恺、石云兴、张燕刚、倪坤、冯大阔、刘嘉茵、杨均英、司金龙、张静涛、陈波、郝伶俐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部分:曲慧、吴小翔、董宏、李良伟、李光球、黄春生、刘文利、赵力、李建军、王晓峰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部分:姚秋来、常乐、聂祺、唐曹明、李瑞峰、张荣强、韦永斌、赵伟、曹振、杨光值、潘鸿宝信息化技术部分:杨富春、王静、谭丁文、王兴龙、刘刚、曾立民、张义平、黄炜、苑玉平、颜炜、王剑涛、张臣友、高峰、黄从治、肖新华、王威、王文刚、王海涛顾问(按姓氏笔划排列):毛志兵、叶浩文、冯跃、李久林、杨健康、张希黔、张琨、苗启松、胡德均、龚剑秘书组:张靖岩、程岩、康井红、赵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按章节排序):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用友建筑云服务有限公司目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0)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0)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0)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11)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12)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1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1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1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20)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21)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22)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23)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26)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9)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9)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31)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32)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34)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6)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39)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41)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44)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46)2.10 预应力技术 (48)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49)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51)3 模板脚手架技术 (53)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53)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55)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56)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60)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62)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64)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66)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68)3.10 管廊模板技术 (70)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7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74)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74)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75)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77)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79)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80)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82)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83)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84)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86)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87)5 钢结构技术 (89)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89)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89)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91)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93)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95)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96)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97)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99)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100)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102)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105)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105)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106)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108)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112)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113)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115)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116)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119)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121)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122)7 绿色施工技术 (126)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26)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28)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29)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33)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33)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134)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36)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38)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39)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41)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42)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144)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44)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47)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48)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49)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50)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51)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53)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55)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55)8.10 一体化遮阳窗 (158)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60)9.1 消能减震技术 (160)9.2 建筑隔震技术 (161)9.3 结构构件加固技术 (162)9.4 建筑移位技术 (162)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63)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65)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66)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67)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67)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68)10 信息化技术 (170)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70)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71)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73)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74)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75)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76)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78)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80)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81)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材料层热阻 R (m²·K/ W)
R=
δ 材料层厚度(m) λ 材料导热系数 [W /( m·K)] ×a 修正系数
5 楼板保温构造 5.1 构造层 1) 楼板的构造层应根据使用需求、技术经济条件和工程 特性选择,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 范》 GB50037 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 等 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楼板保温的常用构造是在结构层和面层之间设置保温 (隔声)层和保护(整浇)层;构造层之间可根据材 料的性能设置找平层、隔离层、结合层或防潮层等。 3 ) 楼板 保温 构造可选用 在 楼板面层 上 设置 木地 板 (地 毯)或在结构楼板的板底设置吊顶等装修构造,也可 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构造。 4 ) 楼板 保温 宜采 用 浮 筑 构造, 浮 筑 楼板 是 将 保温(隔 声)材料铺设于结构楼板上,保温(隔声)材料上浇 筑配筋细石混凝土或轻集料混凝土保护(整浇)层。 保护层四周与墙体隔离,形成既保温又隔声的构造。 5.2 保温(隔声)层 1 ) 保温(隔声) 层 是 楼板 保温 设计的 关 键 , 保温(隔 声)层的选材和构造既应满足保温要求,又要兼顾隔 声性能。设计应综合考虑楼面的使用要求,以及保温 (隔声)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和导热系数等。材料 的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保温(隔声)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 A 级或 B1 级。 3) 楼板铺贴保温板(垫)的接缝处应密封,密封材料可 采 用 ≥ 80mm 宽 的 防 水胶带 , 避免 上 层 混凝土 浇筑 时,水泥浆渗入保温板或减振垫下层。
0.52
0.33 0.17 0.17 0.23 0.12 0.15 0.12 0.42 0.49 1.74 1.51 0.93
8.52
5.28 4.90 4.57 5.28 2.10 2.50 1.60 5.73 6.43 17.20 15.36 11.37
注: 1 当确有困难时,可允许普通住宅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 单值评价量≤85 dB,但在楼板结构上应预留改善的可能条件。 2 本表 依据《民用 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 GB 50118-2010 、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16 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 设计规范》JGJ 39-2016。
1.20 1.20 1.20 1.30 1.10 1.10 1.00 1.00 1.00 1.10 1.10 1.10 1.00 1.00 1.00 1.00 1.00
宿舍居室楼板 托儿所、幼儿园 楼 板
40 80
1800
1050 700 600 600 650 750 550 1300 1400 2500 2300 1800
编制说明(一)~(四) .............................................................................................. 硬泡聚氨酯复合交联聚乙烯垫楼板保温构造 陶粒混凝土+交联聚乙烯垫楼板保温构造
2~5
交联聚乙烯垫复合纳米二氧化硅保温毡楼板保温构造 ................................................. ................................................................. ......................................................................
4.5 本 图集楼板的传热系数按 保温材料 和构造层 主 要材料 的热阻计算所 得 。设计 人员 可按 实际 设计构造,计 入 面层和 其他增加材料层的热阻。 根据 热工 设计规范 的 规定,图集中保温楼板传热系数和热阻的计算如下: 1)传热系数 K [W /(m²·K)]
1 Ri+∑R+Re 式中:Ro——传热阻,Ro = Ri+∑R+Re K= = ∑R——多层材料的热阻,∑R = R1+R2+……+Rn 1 Ro
设 计
4 保温楼板热工计算 4.1 楼板保 温层厚度 应 按 所 选材料热工性能和楼板构 造计 算确定。图集中导热系数λ和蓄热系数 S 数值为计算 选用 值,当 实际工程所选材料 的热工参数与选用值 不 同时,可按国家认可检测机构的实际检测数值调整。 4.2 图集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热工计算选用值见表 3。
表1 居住建筑楼板传热系数 K 限值 项 目 分户楼板(空调供暖房间) 通风楼板(下部空间与室外空气相通) 架空或外挑楼板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 分户楼板 地板辐射 与土壤或非空调供暖房间相邻 分户楼板 供暖 架空或外挑楼板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 体形系数≤0.40 体形系数>0.40 传热系数 K W/(m2·K) 2.0 1.8 1.5 1.0 2.0 1.4 1.0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技 设 术 计 审 负 定 责 人: 人:
目
目
录
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图集号 页
录 .............................................................................................................................
普通住宅 住宅分户楼板 卧室、起居室(厅) 高要求住宅
制 图
续表 3 表观密度 导热系数 蓄热系数 修正 或干密度 λ S 系数 ρ0 2 kg/m3 W/(m·K) W/(m ·K) a 35 0.024 0.29 1.20
45 40
0.027 0.026 0.032 0.045
0.29 0.29 0.34 0.75
图集号 页
2017浙J xx 3
制 图
4.3 住宅空调供暖房间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必须满足居住 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性指标的要求。图集中对通风楼 板、架空或外挑楼板选用了与分户楼板相同的构造, 提供的高于标准限值且满足综合判断极限值 2.0 W /(m²·K)的传热系数,可供权衡计算时选用。 4.4 楼板的传热阻由楼板各构造层热阻与楼板内外表面换 热阻之和组成,表面换热阻应按楼板所处的位置 取 值。不同部位楼板的表面换热阻可见表 4。
编制说明 (一)
图集号 页
2017浙J xx 2
3.4 居住建筑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见表 2。
校 核
表2
居住建筑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 计权标准化 项 目 撞击声压级 L'nT,w(dB) ≤75 ≤65 ≤75 活动室、寝室、乳 儿室、保健观察室 多功能活动室 ≤65 ≤75
材料名称 硬泡聚氨酯 喷涂硬泡聚氨酯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 挤塑聚苯板 岩棉板 纤维增强水泥板 纸面石膏板 实木地板 强化复合木地板 细木工板 无机轻集料 保温砂浆 Ⅲ型 Ⅳ型
喷涂硬泡聚氨酯楼板保温构造 .........................................................................................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楼板保温构造 ................................................................................... 挤塑聚苯板楼板保温构造 ............................................................................................... 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楼板保温构造 .............................................................................. 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楼板保温构造 ............................................................................... 纤维增强水泥板(石膏板)吊顶楼板保温构造 ........................................................... 木地板(岩棉板)楼板保温构造 ................................................................................... 地板辐射供暖挤塑聚苯板保温构造 ............................................................................. 保温楼板典型面层构造 ................................................................................................... 保温楼板典型踢脚构造 ...................................................................................................
图集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热工计算选用值 表观密度 导热系数 蓄热系数 或干密度 材料名称 λ S ρ0 2 3 W/(m ·K) W/(m · K) kg/m 交联聚乙烯垫 35 0.038 0.36 纳米二氧化硅保温毡 215 0.018 0.55 表3 修正 系数 a 1.20 1.50
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 轻集料混凝土 (陶粒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细石混凝土(配筋) 水泥砂浆(抗裂砂浆)
设 计
制 图
校 核
注:1 架空或外挑楼板传热系数 K 综合判断的极限值为 2.0 W/(m2·K); 分户楼板和地板辐射供暖楼板不得超过限值。 2 本表依据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构造时,兼顾选用了部分有 减振 隔声性能 的材料,以 改善 楼板的 撞击 声隔声, 并 对部分经实测的楼板提供相关参数,供设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