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案
最新最全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太极拳教程》教材第四章“太极拳套路练习”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太极拳的基本步型、步法、手法、身法以及全套太极拳动作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步型、步法、手法和身法,熟练完成全套太极拳动作。
2. 培养学生身心合一的太极拳练习意识,提高身体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
3. 通过太极拳练习,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教学重点:太极拳基本步型、步法、手法和身法的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视频、太极拳音乐、录音机、板擦、粉笔。
学具:太极拳服装、运动鞋、拳套(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太极拳音乐,让学生感受太极拳的韵味。
讲解太极拳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价值。
2. 基本动作复习(10分钟)复习太极拳基本步型、步法、手法和身法。
纠正学生动作不规范之处。
3. 全套动作教学(30分钟)分组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指导学生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太极拳套路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讲解。
分析动作要领,强调动作细节。
5. 随堂练习(2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全套太极拳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六、板书设计1. 太极拳基本步型、步法、手法和身法。
2. 全套太极拳动作流程。
3. 例题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全套太极拳动作,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太极拳比赛,观看太极拳相关视频,提高自身太极拳水平。
同时,了解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将太极拳融入日常生活。
太极拳全套教案

太极拳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历史和发展,并认识到其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1.太极拳的简介和起源。
2.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太极拳的基本套路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太极拳的简介和起源1.引入:用文字或图片简单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强调太极拳对健康的益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太极拳,强调太极拳的特点和哲学思想,如阴阳调和、内外相合等。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然后由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1. Warm-up:做一些热身运动,如颈部转动、肩部放松和手臂摆动,以准备开始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教学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教师的动作。
3.练习姿势: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指导,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如起势、虚步、分脚、伸臂等。
4.练习动作: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如拗步、掤手和捋手等。
5.融合练习:将学习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进行融合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太极拳的整体感觉。
第三课:太极拳的基本套路练习1. Warm-up:进行一些适当的热身运动,使身体得到充分的准备。
2.基本套路练习:教学展示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套路的练习。
4.编排创新:鼓励学生在基本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编排,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5.总结复习: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太极拳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1.每节课结束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动作,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2.课程结束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或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学生或小组。
五、教学资源:1.太极拳资料和视频。
2.太极拳教学DVD或在线教学视频。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太极拳的全套动作。
教学内容依据《太极拳基础教程》的第二、三章进行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身法和整套动作的连贯性。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和身法,能够独立完成全套动作。
2. 掌握太极拳的呼吸技巧,将呼吸与动作相结合,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
3. 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理解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哲学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极拳的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以及全套动作的连贯性。
教学重点: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和身法,以及呼吸与动作的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极拳教学视频、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瑜伽垫、太极服装、手表(用于计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太极拳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拳的优美动作,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健身价值和哲学内涵,让学生对太极拳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实践教学(30分钟):a. 教授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和身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b. 讲解并演示太极拳的呼吸技巧,引导学生将呼吸与动作相结合。
c. 指导学生进行全套动作的连贯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呼吸的协调性。
4.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健身价值和哲学内涵。
2.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和身法。
3. 太极拳的呼吸技巧。
4. 全套动作的连贯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练掌握太极拳全套动作,拍摄练习视频。
2. 答案:视频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太极拳社团或培训班,深入学习太极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完整版24式太极拳精品教案全集

(完整版24式太极拳精品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完整版的24式太极拳。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太极拳入门与提高》的第二章节,具体包括太极拳的基本原理、24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以及动作的连贯与流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4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达到熟练程度。
2. 培养学生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动作的连贯与流畅,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重点:基本动作的准确性,动作之间的衔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极拳教学视频、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瑜伽垫、太极服装、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观看太极拳教学视频,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太极拳基本原理(10分钟)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健身效果等,让学生对太极拳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分组学习基本动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带领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讲解,分析动作要领,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24式太极拳,教师及时纠正动作错误,指导呼吸与动作的协调。
6. 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7. 熟练练习(1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动作熟练度。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4式太极拳2. 教学内容:基本原理动作要领呼吸与动作配合动作连贯与流畅3.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动作呼吸与动作协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每个动作的正确名称和动作要领。
描述呼吸与动作配合的方法。
2. 答案:动作名称和要领见教材《太极拳入门与提高》第二章节。
呼吸与动作配合:吸气时,动作徐缓;呼气时,动作有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最新最全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全套二十四式的动作要领,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爱好,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极拳基本动作、全套二十四式动作要领。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视频、音响设备、太极拳教材。
2. 学具:瑜伽垫、太极服装、饮用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太极拳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理论讲解: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作用。
3. 实践操作:(1)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一纠正动作。
(2)套路学习: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学生互相交流。
(3)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太极拳基本动作2. 全套太极拳二十四式3. 动作要领及呼吸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太极拳基本动作练习、全套二十四式套路练习。
2. 答案:参照教材,结合课堂学习,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太极拳比赛、讲座等,深入了解太极拳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组织学生参加太极拳比赛,提升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性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5. 板书设计的信息化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
在太极拳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基本动作的规范性,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针对全套二十四式,教师需对每个动作进行详细分解,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性1. 知识与技能:掌握太极拳基本动作,能流畅地完成全套二十四式。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身法中正指的是身体保持自然正直不偏不倚的状 态。安舒则是指身体各部分放松自然舒适无紧张 感。在演练过程中要保持身法中正安舒的状态以 利于气血畅通和力量传递。
意念控制
意念是太极拳的内在精神力量。在演练过程中要 集中精神、意识专注、以意导体、以意导气、意 到气到、气到力到。通过意念控制使身心得到锻 炼和调整。
作用
通过推手训练,可以感知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长短及虚实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提高实战能力 。
单推手、双推手训练方法
单推手训练
包括平圆、立圆、折叠等训练方法,通过单手与对方的接触,感知对方劲力变化,并运用太极拳技法 进行化解和反击。
双推手训练
包括定步、活步、四正、四隅等训练方法,通过双手与对方的接触,运用太极拳的掤、捋、挤、按等 技法,进行攻防转换训练。
,呼吸自然。
卷肱势
身体微左转,同时两手翻转向上, 再向右下按于腹前。
搂膝拗步
右手上举,左手下按,上体稍向右 转;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 时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搂膝。
初级套路:八式太极拳
野马分鬃
身体微左转,左手翻转向上,右 手下按;上体稍向右转,两手下
分至胯旁。
云手
以腰带手,两手在体前分别向左 、右两侧划弧,反复进行。
道。
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
太极拳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 位,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当代社会推广普及策略
政府层面
加大对太极拳的宣传力度,推动太极拳进校园、进社区、 进企业等。
社会组织
成立太极拳协会、研究会等组织,开展太极拳培训、比赛 、交流等活动。
国际比赛
太极拳教案完整版

03
CATALOGUE
太极拳呼吸配合与内劲运用
呼吸原则及技巧指导
呼吸自然
太极拳练习中,呼吸应遵 循自然原则,不刻意追求 深呼吸或憋气。
02
特点
03
动作连贯,如流水般自然。
04
注重呼吸配合,强调“气沉丹田”。
05
兼具攻防含义,体现阴阳哲学。
06
适应性强,适合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
起源与历史发展
起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明朝时期,据 传为张三丰所创。初为道家修身养性之术, 后逐渐演变为武术拳种。
当代,太极拳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健身运 动,并衍生出多种竞赛形式。
在攻防意识中,通过呼吸的调整和内劲的运用来实现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的效果。
04
CATALOGUE
太极拳套路学习与演练
初级套路学习(如24式简化太极拳)
学习目标
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招式,理解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学习内容
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 云手、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 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评分标准与流程
比赛评分主要依据参赛者的动作 规范、力度、节奏和神态等方面, 采用专业评委打分的方式进行。
比赛规则与纪律
参赛者需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 判和对手,保持良好的体育道德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六章“太极拳”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太极拳的历史背景、基本动作、拳法组合、呼吸调整以及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重点章节为第六章第二节“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组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拳法组合,理解太极拳的呼吸调整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拳法组合及呼吸调整方法。
难点: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太极拳教学视频、瑜伽垫。
2. 学具:太极拳服装、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太极拳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太极拳的历史背景、基本动作要领、呼吸调整方法等。
3. 实践教学(30分钟):a. 教师示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拳法组合,学生跟随练习。
b. 分组练习,学生互帮互助,提高动作质量。
c.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太极拳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太极拳的历史背景2.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要领3. 太极拳的拳法组合4. 呼吸调整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太极拳基本动作和拳法组合练习。
2. 答案:学生录制练习视频,至学习平台,教师在线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太极拳社团,深入学习太极拳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关注太极拳在养生、防身等方面的应用,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教学中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的互动;3. 作业设计中视频录制与在线批改的实施;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陈式太极拳普修课教案
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与要求次
数
时间
准备
部分20′
一、课堂常规:
1、值日生整队集合,检
查并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
课内容及要求。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
生。
二、介绍本学期的教学计
划、要求。
1、本学期上课16周,64学
时,其中理论课4学时。
2、本学期重点学习陈氏太极
拳老架一路和太极拳单推手,
介绍双推手。
3、纪律和着装要求与往届相
同。
三、介绍陈氏太极拳的基
本知识和练习要求
目的: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太
极?什么是太极拳?太极
拳的练习目的是什么?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拳
的基本知识。
▲太极拳的目的意义介
绍:
▲组织方法:下图示
▲组织方法:同上.学生人
与人之间自然分开.
太极拳的目的和意义:
太极拳是通过有效的练习
激发人体内的潜能,从而
实现强身健体、修身益智
的目的。
4×8
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与要求次
数
时间
准备
部分50′
▲太极拳的手型、步型及
基本常识:
组织方法
对称右图示。
1、手型要求
⑴、“瓦楞掌”中指上领,
大拇指与小拇指向内微和,类
似房顶的瓦楞,俗称瓦楞掌。
⑵、拳:四肢并拢握拳,拇指
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
处。
⑶、勾:中指微翘,其他四指
捏拢在一起,屈腕。
2、身型要求:
⑴、上体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⑵、虚领顶劲,头向上领。
⑶、屈膝松垮,髋下沉。
⑷开裆贵圆。
⑸虚领顶劲。
3、步型:
⑴、弓步、虚步、仆步、歇步
等与长拳的差不多,但定型时
没有长拳的明显。
⑵、三七步:是太极拳最为典
型的一种步型,就是两腿左右
开立时两腿承载本人体重的
力量要三七开,两腿虚实有分
▲组织方法:下图示
《陈氏太极拳总论》中对
太极拳的身型、步型等特
点时是这么说的:
发步如猫行,
目标眼先看。
足跟先着地,
虚实足尖探。
缩身如猬形,
发劲如放箭。
识的环中趣,
方为太极拳。
注: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这
几句话的内涵,才能对学
习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有帮
助。
4×8
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与要求次
数
时间
准
备部分50′
三、准备活动
1、绕运动场慢跑700-800
米。
2、徒手操:
1)、臂绕环
对称右图示:
要求:1、双臂交叉绕环,肩
关节放松。
2、以腰带臂。
3、每八拍换向。
2)、刷腰
右图示:
要求:
1、以腰带臂。
2、眼看刷腰同侧的手臂。
3、每八拍换向。
3)、左右弓步压腿
右图示:
要求:1、抬头、挺胸、立腰。
2、每八拍换向。
4)、左右仆步压腿
右图示:
要求:1、抬头、挺胸、立腰。
2、每八拍换向。
臂绕环
刷腰
左右弓步压腿
左右仆步压腿
3′
5′
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与要求次
数
时
间
基
本部分35′
一、专项练习:
目的:发展学生的速度、
力量、柔韧、协调等身
体素质。
1、上步
动作方法:右图示
要求
1、立身中正,屈膝松胯
2、足跟先着地
3、后脚蹬地。
2、开步
动作方法:右图示
要求:
1、立身中正,屈膝松胯
2、足跟先着地
3、后脚蹬地。
3、云手
动作方法:右图示
要求:
1、腕部上不过鼻,下不
过肚脐
2、立身中正,屈膝松胯
3、两手相对逆缠。
▲组织方法:
上步
开步
云手
3×
20米
3×
20米
3×
20米
20′
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与要求次
数
时
间
基
本部分35′
▲易犯错误:
1、学生对保持身体中正
不偏和虚领顶颈的身
体感觉认识不到。
▲错误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学生的
腰懈,髋部不向下沉。
在
运动中不能控制自己的
重心。
▲解决办法:
1、在学习和练习中教
师要讲解清楚,使
学生能够充分体会
到身体的中正不
偏、虚领顶劲的感
觉。
2、要求学生多站桩,
练习时严格要求。
▲组织方法:下图12示
▲教学方法:
1、讲解法、示范法。
2、分解法、综合法。
▲学习及练习方法
要求:
1、教师简单要求学生回忆上
次课讲的太极拳的手法和步
法,演练陈氏太极拳三十八
式全套动作,使学生对所学
的技术动作有个全面的感性
认识。
2、学生随教师讲解和示范逐
一领会太极拳的手型步型的
的方法及内涵。
体会我国传
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激发学
练太极拳的积极性。
3、依据时间自由练习。
3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