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叶猴的发现与命名
白头叶猴的自述

白头叶猴的自述作者:蒙有蔚来源:《旅游纵览》2017年第12期我是一只小白头叶猴,生活在一个由几十只白头叶猴组成的大家族中,父亲是猴王,和我一起的还有大大小小的兄弟姐们,以及父亲的妻妾们!我们白头叶猴的社会与人类社会一样,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我们的家庭是一夫多妻,妻妾间是母女关系,也是姐妹关系。
父王有权利也有义务,有责任更有压力。
当上猴王拥有前任猴王的妻妾、儿女和领地,猴王的第一要务是最大限度地生儿育女,繁殖自己的后代,但更大责任是保护自己的领地、妻妾、儿女的安全。
有一天上午,我们刚吃过早餐,父王突然发现对面山上有猴群活动,它立马冲上山顶一棵树上,连忙“嗷呀、嗷呀、嗷呀……”嚎叫,向对面山的猴群发出警告说:这里是我家的域地,请你们远离这里,如果你们胆敢过来,我决不轻饶你们。
此时,对面山的猴王同样窜上山顶,也发出同样的嚎叫……每逢父王发布这样的警示,我们家庭成员都警惕地注视对方方向,同时,成员分散的赶紧集中,小的靠拢大的,大的立即抱起小的,相应集中在一块,静观事态发展。
过了一会儿,当父王平静地采吃树叶,我们又重新开始活动了。
我们与人类同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过着“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的生活。
生活习惯也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每天吃带“露珠”的早餐,就地稍为休息一会后觅食中餐,中午在树林下或石缝上休息几个小时(春、夏天多在树下渡过午休时间,秋、冬天常在石壁上晒太阳取暖休息),傍晚赶吃晚餐,晚上回洞休息,结束一天的活动。
金色的毛发我作为家庭最小的成员来到世上,妈妈喜出望外地把我搂抱在怀,说我胖子,夸我呆萌,更赞我全身金黄色的毛发,可爱至极!我的出现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受到家庭成员们“抢抱”款待,有说要看我可爱的脸蛋,有说要瞧我迷人的双眼,有说要看我肉粉色的大耳朵,有说要看我头上那浪卷金发……总之,我变成了它们掌上“接力”的宝贝,亲我脸蛋、翻我耳朵、捏我屁股……此时,比我大的哥哥姐姐们也想抱我这初来乍到的小弟弟,但无奈轮不到它们,我真是幸运极了……一天,妈妈一边抱我一边觅食,我突然发现妈妈的毛发与自己的毛发截然不同,我的怎么是金黄色,而妈妈身上的是黑色?头上是白色?我急忙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见我一脸惊讶的样子,不急不慢地说,我的金黄色毛发是“返祖”现象,还原了我们祖宗原来的毛色,只是随着岁月的洗礼和环境的变迁,特别是为了适应在喀斯特石山生存的需要,由我们祖宗金黄色毛发慢慢进化成与喀斯特石山黑白相间颜色,与喀斯特石山融为一体,隐蔽自己,保障安全。
白头叶猴喀斯特石山的精灵

白头叶猴喀斯特石山的精灵作者:黄乘明来源:《森林与人类》2016年第07期白头叶猴顾名思义是长着白色毛发、专食树叶的一种灵长类。
它是中国特有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全世界范围内仅生活在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喀斯特石山区,种群数量只有1000只左右。
科学研究表明,叶猴的起源中心是东南亚地区。
白头叶猴是由叶猴的祖先从东南亚往北扩散抵达广西西南部喀斯特石山环境演变而成的。
也许是叶猴的祖先再也没有往北扩散了,也许是继续往北扩散演变的种类消失了,所以白头叶猴和它的兄弟黑叶猴成了叶猴类群分布最北的两个物种。
这两个难兄难弟就停留在了喀斯特石山环境里,成为最适应石山环境的大型哺乳动物,故又被称为石山叶猴。
在广西西南部的这片喀斯特石山区,白头叶猴是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也是这片石山的“守护神”。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在悬崖峭壁上的石洞睡了一个饱觉的白头叶猴们,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洞口,把憋了一个晚上的粪便和尿液排到洞外。
随后它们在猴王的引领下悄悄地沿着石壁爬到山顶,瞭望四周,之后才慢慢地隐入丛林中。
在八点左右它们开始一天的第一次采食,漫不经心地美美饱食一顿后,就进到了中午休息时间。
下午四点至五点,猴群开始饱食一顿,并悄悄地向晚上过夜的石洞方向移动,天黑前进入山洞里,周而复始。
因此,它们非常熟悉自己的领地,熟悉自己领地里的食物分布和成熟的季节,不会走冤枉路,不会找不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广西崇左的喀斯特石山称为峰丛洼地,石山平地拔起,巍峨矗立,悬崖峭壁比比皆是,石山高度100-200米。
山峰有稀有密。
稀的山峰是一个个独立的山峰,四周都是平地,而密的山峰,是一个山峰连一个山峰。
独立山峰的四周都被开垦了,山上除了可能有老鼠、蛇、鸟儿,现在没有了大型的动物,密的山峰成为石山群,人为干扰少、动物的活动空间大,所以白头叶猴就退缩到这些石山峰群中。
广西的石山地区降雨量很大,但是老天爷跟白头叶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石山地区地表留不住水。
白头叶猴,守你到白头

白头叶猴,守你到白头名称:白头叶猴发现地点: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身体和四肢为黑色,头部为白色,头顶的白毛立起,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猴类之一说到珍稀濒危动物,相信大家脱口而出的会是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这些熟悉的物种名,而在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动物星球厅,陈列着两件极具辨识度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标本。
它们身材轻巧,四肢修长,通体黑色,头、肩上和尾巴尖的毛却是白色。
特别是头上桀骜不驯的那一撮白毛,像极了“Tony”老师剪出的莫西干发型①。
虽然被制成标本,但它们仍保持着在树枝间攀爬跳跃的姿势,看上去活泼灵动、栩栩如生,与同展柜的其他濒危动物相映成趣。
文/钟婧(动物学博士)摄影/周江编辑/王丽婧物种档案① 莫西干发型(Mohican Hairstyle)类似马鬃的民族发型,后因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而引起一段潮流。
20211-210820211-2109艳福不浅,责任重大白头叶猴的家庭和其他叶猴类似,都是一只雄性带领众多雌性和幼仔,占山为王,组成繁殖群。
别以为雄猴艳福不浅,它们的责任同样重大:一大家子的安全都要靠它来守护。
雄猴一边要提防周围的凶猛禽兽抓走自己的幼仔,一边要对周围图谋自己妻子的雄猴保持警惕。
等到年老体衰了,还有可能被外来的年轻雄猴打败并取而代之,自己孤独终老。
刚出生的小白头叶猴十分漂亮,浑身金黄没有一根杂毛,不认识的还以为是金丝猴的娃。
可惜当小猴渐渐长大,金黄色便会开始退去,最终和父母一样成为黑白色。
等到3~4岁性成熟后,雌性继续留在繁殖群里;雄性则离群汇入附近的“单身汉俱乐部”,直到它们挑战其他雄猴或诱拐雌猴成功,有了自己的繁殖群为止。
喀斯特的精灵白头叶猴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喀斯特地貌区域。
这里峰谷纵横,坑坑洼洼,半块平地都没有;这里土壤瘠薄,种什么庄稼都难活;这里水源难觅,下雨多但全漏光了,真是十足的荒芜之地。
然而这样的地方却因为地貌多样、人迹罕至成为白头叶猴的家园。
白头叶猴喀斯特岩壁上的黑白精灵

白头叶猴喀斯特岩壁上的黑白精灵文/葛翁 摄/阎寿根在灵长类动物中,猴子是和人最亲近的动物,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动物。
在众多的猴子种类中,有一种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动物,它就是白头叶猴。
20世纪50年代,北京动物园的谭邦杰先生在广西南部的龙州县发现了一张身体修长、头部和两肩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尾部长度超过体长的灵长类动物毛皮。
这是一张从未见过的毛皮,如果在本地分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5绿色中国图片故事PHOTO STOR Y就应该是一种从未为外界所知的灵长类动物。
经过几年的寻找,谭邦杰发现在龙州县就有这种猴子,当地人称为乌猿,于是他根据其体型体色命名为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至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存历史,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种,在世界范围内,仅分布在中国广西的崇左、扶绥、龙州和宁明四县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
白头叶猴的栖息地也是亚热带植被繁茂的岩溶地区,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山连绵、山峰挺拔陡峭,悬崖绝壁、岩溶溶洞随处可见,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白头叶猴的性情机警,十分活泼、好动,极善跳跃。
那纤瘦的身躯、细长的四肢、发达的臀部胼胝恰与树栖和岩栖的生活相适应,在树林中或陡峭的绝壁上跳跃自如,行走如飞,长长的尾巴起到了极好的平衡作用。
它们晚上住在悬崖峭壁上的石洞里,每天日出而离,日落而归。
喀斯特石山最缺的就是地表水,白头叶猴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就了自己以嫩叶补充水分的本领。
它们总是早早的开始吃树上的嫩叶,趁露水还没有蒸发时把它们吃到肚子里。
白头叶猴长着长长的黑色毛发,完全可以抵御严寒,但是到了夏天,炎热的喀斯特石山岩石表面温度可达四五十度,这身御寒的长发就成了最大的负担。
白头叶猴的英语作文

白头叶猴的英语作文英文回答:The Francois' langur, scientifically known as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is a species of Old World monkey in the family Cercopithecidae. It is found in China, Laos, and Vietnam. The Francois' langur is named after the French zoologist Arthur Francois. It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due to habitat loss, hunting, and the illegal wildlife trade.The Francois' langur is a relatively small primate, with a head-body length of 55-68 cm and a tail length of66-88 cm. It has a distinctive black and white coat, with a black back and limbs, a white chest and belly, and a black cap on its head. The Francois' langur is arboreal and spends most of its time in trees. It is a social animal and lives in groups of up to 50 individuals. The Francois' langur is primarily a herbivore and its diet consists of leaves, fruits, flowers, and buds.The Francois' langur is threaten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habitat loss, hunting, and the illegal wildlife trade. Habitat loss is the primary threat to the Francois' langur, as its natural habitat is being cleared for agriculture and other development. Hunting is another major threat, as the Francois' langur is hunted for its meat and fur. The illegal wildlife trade is also a serious threat, as the Francois' langur is often captured and sold as a pet.The Francois' langur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and its population is declining. Conservation efforts are underway to protect the Francois' langur and its habitat. These efforts include habitat restoration, anti-poaching patrols, and education programs. The Francois' langur is listed as endange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中文回答: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丛林中,是我国特有种,现仅广西崇左县境内一带有分布,以嫩叶、芽、花、果实为食。
现面临的威胁:数量稀少;当地农民砍伐树木,导致食物减少;不法者的偷猎。
立场: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我,当然是一千个一万个同意咯!当地农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崇左,靠砍伐的树木烧水、做饭和取暖现面临的问题:如果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势必要禁止砍伐树木,我们拿什么来烧水、做饭和取暖?立场:建立自然保护区,我们没法生活,所以坚决反对。
当地政府:保护白头叶猴有两种办法:一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乱砍滥伐,二可以将当地农民搬迁。
作为当地政府有义务让当地农民选择其中一种办法,但作为当地的父母官也得为当地农民的立场考虑,同时由于崇左县并不富有,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必须考虑其经济代价,当然如果还有经济利益自然更好。
立场:同意建立自然保护区,但期待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当地农民心甘情愿建立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与人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具有很多和人相似的基因,因此对白头叶猴的研究不亚于大熊猫,当前发现白头叶猴栖息地减少,还有不少偷猎者,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在野外只剩下约700只,比大熊猫还稀少,因此开发保护行为是当务之急。
当前面临的问题:自然保护区一定要建立,但必须说服当地农民,请应用相关生物知识,想一个万全之策。
白头叶猴:我是白头叶猴,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丛林中,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以嫩叶、芽、花、果实为食。
可近年来,和我们共同生活的广西崇左县的农民,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我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可食用的食物也越来越少,我们面临灭绝的危险。
还有捕猎者……当地政府:不许农民砍伐树木,严禁偷猎白头叶猴!当地农民:我们农民砍伐树木是为了烧水、做饭、取暖,是为了生活。
至于偷猎几只白头叶猴,也是为了改善生活。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数量稀少,它与人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具有很多和人相似的基因,因此对白头叶猴的研究,不亚于大熊猫。
广西白头叶猴研究简史及未来保护恢复教育观

广西白头叶猴研究简史及未来保护恢复教育观【摘要】简述了20、21世纪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的发现与研究简况,认为现代新一代青年人的漠然冷淡自私心理与白头叶猴的保护恢复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是互悖的,因此建议建立在生态旅游框架内的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保护恢复白头叶猴生存的栖息地,首先让当地农户通过教育学习改变贫困与陋习。
【关键词】广西白头叶猴;研究简史;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1. 20世纪白头叶猴的发现与研究1955年我国学者谭邦杰先生在广西发现并命名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俗称乌猿、白乌猿、白叶猴等,隶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
并指出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珍贵而稀少的动物如何使这种野生动物能够接受人工饲养,并繁殖后代,北京动物园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果。
1979年建立白头叶猴保护区,1980年和1981年原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分别于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头叶猴、黑叶猴等珍稀濒危动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白头叶猴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以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的报道。
1980年经国家批准,专为保护白头叶猴而设的罗白白头叶猴保护区位于崇左县城东南31公里的板利乡与罗白乡交界处,由弄官山、弄挑山、弄火山等200多座大小山岭组成,总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
1981年谭邦杰在论中国的猿猴指出有些收购部门至今还敞开收购白头叶猴的皮张;龙州乌猿酒厂仍在收购乌猿进行生产;宁明县派阳山林场制药厂以白头叶猴为原料,配制加味桂龙羔,销售区内外。
宁明县驮龙公社一个社员,才二十六岁,经他打死的白头叶猴就有七十多只。
1982年南宁动物园成功进行了白头叶猴的室内繁殖。
在20世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大规模收缴猎枪,基本消除了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的人为猎杀。
广西拍到神秘动物,头上长着白毛且身形像小孩,它会是野人吗?

广西拍到神秘动物,头上长着白毛且身形像小孩,它会是野人吗?在广西崇左的山崖上,有游客拍到了一只奇怪的动物,它四肢修长,身上长满了黑色的毛发,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正在爬山的小孩子一样,更加特别的是,它的头顶上,还长着一撮白毛,就好像是长了一头白发一般。
因为从未见过这种动物,目击者就将自己拍到的视频,放到网络上求证,很快,就有不少网友加入讨论,有人说这是“小野人”,也有人说它看起来像是某种灵长类动物。
那么,这一次在广西崇左出现的神秘动物,究竟是什么呢?广西崇左真的出现了“小野人”吗?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不过,很快也有网友认出,这个神秘动物是我国独有的保护动物——白头叶猴,之所以大家都不认识,是因为它们的栖息地非常狭小,只分布在广西明江和左江之间,不足200平方公里的一小块三角形地带中。
现存数量约在1000只左右,而且因为它们喜欢栖身于悬崖岩洞之中,因此,即使在它们的活动地点,人们也很少有机会看到它们的身影,所以,一直以来,白头叶猴就非常神秘。
那么,什么是白头叶猴呢?它们又有何特别之处呢?今天使者给大家圈出个有用的知识点:为什么有人喜欢拿白头叶猴来泡酒?喜欢使者的朋友,欢迎点击屏幕上方的一圈三连。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白头叶猴这一物种的确认,竟然与一瓶药酒有关。
这就需要从1952年开始说起。
当时,几名来自北京的动物学家,前往广西南宁一带考察野生动物的时候,结果在一天中午,当地一家店里吃饭时,动物学家发现柜台上摆放着几瓶药酒,里面泡着一种看起来很奇怪的动物,它们的头部长着白毛,看起来非常显眼。
那么,这个药酒里面究竟泡的是什么动物呢?于是,这几名动物学家向店家打听,得知在当地的深山中,有一种比较难捉的“白猿”,它们数量不多,但在当地人的心里,大家都认为用它们来泡酒有奇效,据说还能强身健体,药到病除的功效,因此,当地很多人都想前往深山野林里抓一只“白猿”回来泡酒,若是谁家里泡着一瓶“白猿酒”,那可是相当有面子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头叶猴的发现与命名
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的展览大厅里,与国宝大熊猫并排介绍的是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
为什么将它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它真有资本与大熊
猫齐名吗?这就要从它的发现和命名说起。
一条奇异的皮张
时间追溯到1952年,北京动物园的动物专家谭邦杰,
带领几名工作人员到华南搜集野生动物,他们到达了广西南宁。
一天,谭邦杰等在一家药店意外地发现了一张黑白相间的异样皮张,他们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了好一阵子,可是谁也看不出这是哪种动物的“外衣”。
他们便向店主询问,店
主也答不上来,只是把他当时买下这张皮子的情景做了描述,他说:“我看着新鲜,就把它买下来了。
我问那个卖皮子的
山里人,他只告诉我是‘白猿’。
”
“这很可能是一个新的物种。
”谭邦杰凭着丰富的动物学知识和敏感的洞察力,做出了如此判断。
从这时起,谭邦
杰就下定了要将这个奇特物种的身份搞清楚的决心。
也是从这时起,他就着手对这个奇特物种的调查、询问与研究。
一只活着的“白猿”
见到那张皮子的第二年,正在谭邦杰进行着调查研究时,从广西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人捕捉到一只活着的“白猿”。
消息传来不久,就是当年的9月,“白猿”就被送到了北京
动物园,并同观众公开见面。
谭邦杰十分兴奋,他终于见到了一个活活生生的“白猿”。
他几乎查阅了中外所有关于灵长类动物的科学文献,但没有找到任何关于“白猿”的记录或描述。
接着,他不断往返于广西和北京,竭力收集这种奇特物种的皮、毛发、骨骼和牙齿的实验信息,并将相关资料与40多例黑头叶猴进行比较
分析。
经过一系列艰苦细致的研究,5年后,谭邦杰终于向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交了有关“白猿”的科学研究报告。
一个新物种的命名
谭邦杰的研究报告得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充分认可,并肯定了他的科研成果,同时宣布承认他将这一新发现
的物种命名为“白头叶猴”。
这是世界已知的灵长类动物中,唯一一个由中国专家发现并命名的物种。
这怎能不让我们自豪,不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呢?
当然,把它放在重要地位还不仅于此,关键还在于它是世界最稀有的动物,而且分布区域很是狭小。
据记载,叶猴种类在全球近40种,繁衍栖息之地比较广泛。
而白头叶猴的分布,却只在中国,只在广西南部的左江以南、四方岭以北大约20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
作为一个物种,白头叶猴仅仅在一个地域的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栖息繁衍,地盘实在是太“专一”、太狭小了。
再说,种群数量也是极少的,总共只有600~700只。
因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宣布承认白头叶猴命名之后不久,就在红皮书中将白头叶猴列为了“极危”物种。
(责任编辑周一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