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江苏省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附参考答案+详细解析Word打印版)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3分)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3分)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5.(3分)如图所示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6.(3分)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6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卷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A.地球B.水星C.金星D.火星2.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3.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出现“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是由于受A.暖锋影响B.冷锋影响C.低压系统的控制D.高压系统的控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不断向海洋拓展,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日益重要。
据此回答4—5题:4.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A.大洋底部B.热带洋面C.沿海大陆架海域D.高纬度大洋中部5.围海造陆主要是为了A.开发海上石油资源B.进行海洋捕捞C.防治海洋污染D.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据此回答6—7题:6.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A.气候B.地貌C.土壤D.水文7.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A.土壤B.岩石C.矿物质D.成土母质8.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A.俄罗斯B.阿根廷C.美国D.加拿大9.我国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A.大同B.鞍山C.石家庄D.扬州10.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A.严格限制私家车的发展B.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C.扩大湿地面积D.广泛植树造林11.1853年,太平军占领下列哪个城市后改名天京,定为都城?A.天津B.南京C.安庆D.扬州12.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的洋务派代表是A.洪秀全B.李鸿章C.康有为D.蒋介石13.19世纪末,台湾人民爆发的反割台斗争,是由下列哪个条约引起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被推举为该组织总理的是A.黄兴B.孙中山C.章炳麟D.赵声15.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C.宣统帝下诏退位D.护国运动的兴起16.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袁世凯称帝D.五卅惨案的发生17.中共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8.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美蒋勾结,发动内战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其主要举措是A.发动南昌起义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重建新四军军部D.举行战略大反攻20.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2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实施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①孟良崮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2.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A.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B.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2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下列哪个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25,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两个基本属性。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

2005 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附参照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一、本卷共 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在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1.家兔等高等动物广泛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是A .营养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孢子生殖2.细胞内储藏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DNA C.蛋白质B .脂肪D.氨基酸3.以下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余激素的腺体是A .甲状腺B.垂体C.唾液腺D.卵巢4.在适合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 FeCl3 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对比,酶拥有的特征是A .专一性C.高效性B.多样性D.适应性5.在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经过氢键连结成碱基对,与碱基是A.G(鸟嘌呤 )B.C(胞嘧啶 )C.A(腺嘌呤 )D.T(胸腺嘧啶 )A(腺嘌呤 )配对的6.以下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批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批排放二氧化硫是全世界天气变暖的主要原由C.低质装饰资猜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7.在以下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磷B.铁C.钙D.碘8.在以下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响中,反响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 .硫在空气中焚烧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响D.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响9.以下有关钠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钠的复原性很强,能够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B.钠的化学性质特别开朗,钠元素只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10.以下对物质用途的描绘中,错误的选项是A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 3、 H2、O2等气体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C.氟化钠可用于预防蛀牙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A.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响B.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响C.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响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响12.有以下四组物质,假如把某组物质中的后者逐滴加人到前者中至过度,将出现“先产生白色积淀,后白色积淀溶解”的现象,这组物质是A .稀硫酸、氯化钡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D.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3.某有机化合物 X ,经过以下变化后可在必定条件下获取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A.C2H5OH B.C2H4C.CH3CHO D. CH3COOH14.以下有关试剂的保留方法,错误的选项是A.浓硝酸保留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许的钠保留在煤油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留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新制的氯水往常保留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15.哈伯因发了然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取1918 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 1molN2和 3molH2,在必定条件下使该反响发生.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达到化学均衡时, N2将完整转变为 NH 3B.达到化学均衡时, N2、H2和 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必定相等C.达到化学均衡时, N2、H2和 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均衡时,正反响和逆反响的速率都为零16.在必定条件下, 1 体积气体 A 2和 3 体积气体 B2完整反响生成了 2 体积气体 X( 体积在同样条件下测定A.ABC.AB 2),则 X 的化学式是B.A2B3D.AB217.有两个共点力,A.1NC,7N F1=2N,F2=4N,它们的协力B.5ND.9NF 的大小可能是18.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快度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与线速度方向一直同样B.与线速度方向一直相反C.一直指向圆心D.一直保持不变的是19.利用打点计时器考证自由落体机械能守恒时,以下器械中不用要...A .重物C.天平B.纸带D.低压电源20.必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以下过程能够实现的是A .温度高升,体积增大B.温度高升,体积减小C.温度不变,体积增大D.温度不变,体积减小21.对于电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场是设想的,其实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描绘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电场对放入此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场对放入此中的电荷没有力的作用22.光电效应现象证了然光拥有A .粒子性B.颠簸性C.衍射的特征D.干预的特征23.以下四个方程中,表示重核裂变的是o,24.光芒以某一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的玻璃中,已知折射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A.30°B.45°C.60°D.75°25.以下图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 和r,当闭合开关S,向左挪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5分)26.(6 分)无土种植是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种植技术,其方法是把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样矿质元素依据必定的比率配制成营养液,并用这类营养液来种植养物.请剖析回答以下问题:(1)用无土种植营养液培育花卉等植物时,常常要给营养液通入空气,这一举措的目的主若是促使根的作用,以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汲取.这一世理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根细胞的(填一种细胞器 )中.(2)植物在汲取营养液中的矿质离子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营养液中保存的-膜.Ca2+许多而 NO3较少,这说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3)假如植物在培育过程中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由很可能是营养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细胞液浓度.27.(6 分)以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 a 表示,据图剖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遗传病是受 (填“常染色体”或“ X 染色体” )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2)图中 I 2的基因型是,Ⅱ 4 的基因型为,(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Ⅱ 3 为纯合子的几率是.(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28.(8 分)食品链、食品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若是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以以下图所示的食品网.请剖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猫头鹰属于.(2)该食品网的各样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后根源是,其能量流动的特色是.(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经过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样生物经过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29.(8 分)某同学拟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后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1)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响的离子方程式:(2)请帮助该同学达成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 )①用蒸馏水完整溶解CaCl2后,加入.—③加入,使积淀完整溶解.④,获取纯净的硝酸钙晶体.30.(9 分 )以下图所波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有物质,此中C为O2、D 为 C12、E 为 Fe 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以下转变关系,反响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B,FH.(2)指出 MnO 2在有关反响中的作用:反响①中是②中是剂.(3)若反响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 A 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 A 是(4)写出 B 与 MnO 2共热获取 D 的化学方程式:.,剂,反响;若反响①是31.(5分)有机物 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现取3gA与 4.48L 氧气 (标准情况 )在密闭容器中焚烧,焚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定反响物没有节余).将反响生成的气体挨次经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 3.6g,碱石灰增重 4.4g.回答以下问题:(1)3gA 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2)经过计算确立该有机物的分子式.32.(4 分)一个单摆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以下图,则该单摆的周期 T=s;在 2.0s 末,摆球对于均衡地点的位移x=cm.33.(4 分)把长 L =0.15m 的导体棒置于磁感觉强度 B=1.0×10-2 T 的匀强磁场中,使导体棒和磁场方向垂直,以下图.若导体棒中的电流 I =2.0A,方向向左,则导体棒遇到的安培力大小 F= N,安培力的方向为竖直向. (选填“上”或“下” )34.(7 分)以下图,水平面上有两根相距0.5m 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 MN 和 PQ,它们的电阻可忽视不计,在 M 和 P 之间接有阻值为 R 的定值电阻.导体棒 ab 长 l=0.5m,其电阻为 r,与导轨接触优秀.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觉强度 B= 0.4T.现使 ab 以 v=1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1)ab 中的感觉电动势多大 ?(2)ab 中电流的方向怎样 ?(3)若定值电阻只= 3.0Ω,导体棒的电阻 r=1.0Ω,则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35.(9 分)以下图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递带装置的表示图,绷紧的传送带一直保持 3.0m/s 的恒定速率运转,传递带的水平部分 AB 距水平川面的高度为 h= 0.45m.现有一行李包 (可视为质点 )由 A 端被传递到 B 端,且传送到 B 端时没有被实时取下,行李包从 B 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g 取10m/s2.(1)若行李包从 B 端水平抛出的初速ν。
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2005年全国文综I卷(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浙江.福建)其中选择题考了三大板块,13-24题,共12小题48分。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
回答13—16题。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点击浏览该文件印[“滇王之印”]的印文。
该印是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①废除剥削制度②消灭阶级压迫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
回答17—20小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
2005年高考《中国古代史》试卷

2005年高考《中国古代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Ⅰ卷(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江苏)“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A 夏朝B 商朝C.西周D.秦朝2.(江苏)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江苏)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4.(江苏)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 C 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5.(江苏)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 《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6.(江苏)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 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7.(广东)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它最初的都城是A、阳城B、殷C、镐京D、牧野8.(广东)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9.(广东)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A、市易法B、岁币C、两税法D、一条鞭法10.(广东)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①驻藏大臣②都护③宣政院④达赖、班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1.(上海) “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12.(上海)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
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制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A.山顶洞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半坡氏族遗址D.北京人遗址13.(上海)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14.(上海)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15.(上海)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江苏省高考试题(文综历史)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解析: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故正确答案为B。
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
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
故正确答案为C。
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解析: “土番”即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区。
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故正确答案为A。
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解析: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故正确答案为D。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解析:“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
故正确答案为B。
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图片展示的是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故正确答案为A。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朝的货币和度量衡2、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与邻国友好相处,边疆安定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我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A. 沈括B. 宋应星C. 李时中D. 王祯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 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C.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旨在反对封建专制7、(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C. 农业生产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改善8、(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D. 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9、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描述错误的是:A.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大败。
B. 淝水之战:东晋时期,晋军与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晋军以少胜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5.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6.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7.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8.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9.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百日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10.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①列强扶植袁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2.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其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仍具重要作用。
下列表述与此结论不..相符的是()A.直接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B.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C.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D.为革命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借鉴1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开辟的根据地是()A.鄂豫皖B.豫皖苏C.豫陕鄂D.晋冀豫14.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革命,至此确立了()A.生产资料公有制B.人民公社体制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③中共“八大”召开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16.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B.四项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7.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
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金银价值下隆,物价上涨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B.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D.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改造旧社会的政治构想19.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A.牛顿力学体系B.元素周期律C.相对论D.细胞学说20.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同于十九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在()①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②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③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④斗争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21.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B.优先发展轻工业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D.到1937年基本实现2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户沟桥事变B.苏德战争爆发C.英法对德宣战D.日军偷袭珍珠港23.下列关于二战后东欧各国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波兰是最早进行改革的国家B.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C.匈牙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D.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24.下列有关当今国际形势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和平与发展是主流B.地区性冲突有所增加C.世界形势趋于紧张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航天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是()A.苏联B.美国C.中国D.英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计37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摘自《台湾外纪》材料二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
……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搞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材料三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搞自《开罗宣言》回答:①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6分)②材料二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4分)③材料三《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④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怎样的认识?(1分)27.(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5日)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价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
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回答:①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4分)②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5分)③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
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28.阅读下列材科: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
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要,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
……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
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分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材料二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1分)②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6分)③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3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2分,共计38分。
29.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
”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①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
(4分)②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4分)③概括唐太过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30.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3分)31.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
回答:①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
(7分)②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5分)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