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个单元复习分解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个单元复习要点解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个单元复习要点解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个单元复习要点解析四则计算单元重点:1、知道四则计算的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乘除,再加减。

如果只有乘除或者只有加减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比如:456 × 23 - 360÷9 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减法12×4 + 24 – 20 ÷ 5 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12 + 12 – 21 + 3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12×4÷ 3 × 23 从左往右计算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小括号里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按上面的方法算,小括号外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也按上面的方面算。

比如:(12+36÷9)- 2×5 先算小括号里面。

也就是先算(12+36÷9)这部分先除再加,等于16,再算小括号外面。

也就是16 - 2×5,这部分先乘再减。

等于6单元注意点:1、计算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觉得简单就粗心大意。

尽量用笔算,可以在草稿本上列一些简单的竖式。

试卷中出现的大部分错误主要是计算不仔细。

2、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数字,不要去想数字怎么算正好几。

而要看清到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如:51 - 51 ÷ 7 好像觉得51减51正好等于0,就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了。

这样就会造成错误。

3、考试时,如果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再来算一遍。

计算题是最容易得分的。

位置与方向单元重点:1、能看懂图上的各个方向。

以O点为中心时,A在O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

此时,O在A的什么方向。

这个是难点。

如果A在O的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那么O在A的东偏南30度方向。

这个可以自己画个草图分析验证一下。

2、在看懂图的基础上,自己能根据要求画图。

按照要求画出各个点的位置。

比如:请你画出A点在O点的东偏北15方向上。

这个时候,你能说出O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上吗?单元注意点:1、以上两点都是重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元是1元1角1分,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1元。

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01元。

1分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01米。

1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01米。

练题。

一、填空题。

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0.1,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其中的6份是0.6,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6.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8份是0.08,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08.其中的25份是0.25,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25.3)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6份是0.016,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016.其中的500份是0.5,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5.4)0.1+0.2+0.3=0.6,0.2+0.1+0.3=0.6,0.3+0.2+0.1=0.6,0.3+0.1+0.2=0.6.二、先说一说下面每个数中的“3”分别是什么意思,再连一连。

3元表示3元钱,3角表示3角钱,3分表示3分钱,3米表示3米长,3分米表示3分米长,3厘米表示3厘米长。

小数的意义(二)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

高级单位变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练题。

一、填空题。

23厘米=0.23米,2米5厘米=2.05米,3分米=0.03米,6米6分米=6.06米,1千克600克=1.6千克,60克=0.06千克,5克=0.005千克,8角=0.8元,时=60分,时=3600秒,325米=0.325千米。

二、判断。

1.错误,元是整数单位,不能表示角或分。

2.正确,3米8分米=3.08米。

3.错误,3米2分米8厘米9毫米用小数表示是3.289米。

4.错误,25分是1/4小时。

小数的意义(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1第一单元、乘法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25×4=100,25×8=200,25×16=400,125×8=1000,125×16=2000,24×5=120,11×11=121,12×12=144,13×13=169,14×14=196,15×15=225,16×16=256第二单元、升和毫升1、容量: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叫做这个容器的容量。

2、1升(L)=1000毫升(ml 、mL)3、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

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毫升。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称为棱长)4、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一瓶眼药水大约15毫升。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6、1升水重1千克,1毫升水大约20滴。

第三单元、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三边关系):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在一个连加算式中,当某些加 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 的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 合律来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 简便。
知识点:减法的运算性质及应用
1.减法的运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即a-b-c=a-(b+c)。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 差不变。即a-b-c=a-c-b。 2.应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500+700
=1200 错点警示:要保证同时计算24加476与127 加573,就要运用加法结合律把这两部分用 小括号括起来。
规避策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 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易错点2 去掉括号后未改变括号里面项的运 算符号。
例题2 5570-(570+340)
错误答案: 5570-(570+340) =5570-570+340 =5000+340 =5340
四、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方法一:758-276-224=258(km) 方法二:758-(276+224)=258(km) 答:还要行驶258千米才能到达B城。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386-286×57-57×95
(2)202×15
分析:(1)三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一个相同的 因数57,因此,此题可改写成三个数的差乘 57的形式,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202接近200,所以可以把202写成200+2 的和。把202×15转化成(200+2)×15的形 式,再运用1200÷(25×4) =1200÷100 =12
(2)900÷15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乘法运算定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1、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 2、乘法结合律: 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 3、乘法分配律: 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一、加法运算定律 二、乘法运算定律 三、简便计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要点提示: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把结合的两个数 用括号括起来。
要点提示:乘法分配律必须在乘、加或乘、减两种运算中进行。
一、先填空,再想想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5×24=24× 25×76×4=76×( × ×20=39× ) 6×(15×9)=(6× (15×a)×b=a×( × )×9 )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49×5×2 25×17×4 4×(77×25) 125×12×8
三、简便计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 1、减法的运算性质:
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在连减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 差不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母表示:a-b-c=a-c-b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 2、除法的运算性质: 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在连除法中,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 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要点提示:运用减法或除法的运算性质要注意符号的改变。

《用计算器计算》数学四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 知识讲解 达标训练)苏教版,含解析

《用计算器计算》数学四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 知识讲解 达标训练)苏教版,含解析

期中复习讲义(苏教版)2020-2021学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知识点一:计算器的认识ON是开机键,使用前要先按下此键,接通计算器的电源。

OFF日是关机键,按下此键便关闭电源。

AC是消除键,计算过程中可按此键消除输入的错误数据。

“+-×÷”是运算符号键,”= “是等号键,这两种键可以用于进行四则运算和得出结果。

[0]~ [9]是数字键,按下某个数字键,显示屏右端就会出现这个键上的数字。

知识点二:计算器的计算方法1.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运算的一步式题时,只需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按各个数字键和运算符号键即可。

要想得出运算结果,应按等号键。

如果在输入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可按消除键全部清除后重新操作。

2. 用算术型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时,需要先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

当运算顺序和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先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把计算器清屏后再进行第二步运算。

3. 解决按错键的问题,首先要“将错就错”,算出错误的数,调整后再计算正确的结果;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时可以借助计算器完成。

4. 计算器上某一个数字键损坏后,在计算时要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改变原数的表示方法,用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算式来替换。

可以通过增加计算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知识点三:计算器探索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乘数缩小几倍,另一个乘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乘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如有余数,余数会变)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3. 遇到有规律的计算时,经过探究,发现规律再计算会更快捷,甚至可以脱离计算器,直接根据规律填写结果。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总结复习整理与总结复习教案.doc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总结复习整理与总结复习教案.doc

复:小数的意和性教学目的: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掌握小数的性和小数点位置移引起小点、数大小化的律。

教学点: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教学程:一、揭示我来复小数的意和性。

通复一步理解小数的意,掌握小数的性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引起小数大小化的律,能把大数改写成“万”或“ ”作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复小数的意1、做期末复第 8 (1)、 (2)、(3)。

(1)学生在上填写,集体正。

一0.5、0.023 的意。

(2)一小数的意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 每个数位上数位是什么?(2)填空。

0.1 里面有 ( )个 0.01。

10 个 0.001 是( )。

10 个 0.1 是( )。

0.1 里有 ( )个 0.01。

三、复小数的性和小数的大小比1、。

(1)把下面小数化。

4.700 16.0100 8.7100 14.00(2)不改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

4.213.121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正。

② :做是根据什么来做的 ?什么是小数的性 ?2、做期末复第 9 ,第 1 行两。

(1)学生在上做,指名板演,集体正。

(2)学生一怎比两个小数的大小。

3、做期末复第 10 。

(1)先把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

0.10.0120.1020.120.021(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四、复小数点位置移引起小数大小化的律1、做期末复第 8 (4)、 (5)。

(1)小数点向右移,原来的数就大,向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化 ?小数点向左移,原来的数就小,向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化 ?:要把一个数大 (或小 )10 倍、 100 倍、 1000 倍⋯⋯小数点怎移? (2)学生,指名回答。

2、。

(1)把 1.8 大 100 倍是 (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1.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

9.射线特点(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10.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11.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个单元复习要点解析第一单元四则计算单元重点:1、知道四则计算的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乘除,再加减。

如果只有乘除或者只有加减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比如:456 × 23 - 360÷9 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减法12×4 + 24 – 20 ÷ 5 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12 + 12 – 21 + 3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12×4÷ 3 × 23 从左往右计算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小括号里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按上面的方法算,小括号外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也按上面的方面算。

比如:(12+36÷9)- 2×5 先算小括号里面。

也就是先算(12+36÷9)这部分先除再加,等于16 ,再算小括号外面。

也就是 16 - 2×5 ,这部分先乘再减。

等于6。

单元注意点:1、计算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觉得简单就粗心大意。

口算能力没把握就笔算,可以在草稿本上列一些简单的竖式。

试卷中出现的大部分错误主要是计算不仔细。

2、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数字,不要去想数字怎么算正好几。

而要看清到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如:51 - 51 ÷ 7 好像觉得51减51正好等于0,就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了。

这样就会造成错误。

3、考试时,如果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再来算一遍。

计算题是最容易得分的。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重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的三个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1、能看懂图上的各个方向。

以O点为中心时,A在O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

此时,O在A的什么方向。

这个是难点。

如果A在O的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那么O在A的东偏南30度方向。

这个可以自己画个草图分析验证一下。

2、在看懂图的基础上,自己能根据要求画图。

按照要求画出各个点的位置。

比如:请你画出A点在O点的东偏北15方向上。

这个时候,你能说出O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上吗?单元注意点:1、以上两点都是重点。

出现错误的情况往往是知道了A在O的什么方向,反过来O在A的什么方向却弄错了。

2、画图时一定要量准,看清图附近的一些提示,单位长度表示的实际距离。

考试时带量角器。

3、画图时或量的时候,都要量准。

尽量不要在这些小环节上扣分。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重点:1、知道各个运算定律,能用规范正确的语言来说出这些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②加法结合律:几个数相加,先加前两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③减法的性质:连续减去几个数,就是减去这几个数的和)(④加减混在一起的交换律:这个跟加法交换律其实是一样的。

就是,要加要减的,可以先加再减,也可以先减再加。

)(⑤乘法交换律:几个数相乘,交换这几个数的位置,积不变。

)、(⑥乘法结合律:几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⑦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变大,或者同时缩小。

只要扩大和缩小的倍数是一样的,商不变)(⑧除法的性质:连续除以几个数,就是除以这几个数的积)(⑨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知道各个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公式。

这个请到书上查看。

其中第④⑦⑧这里举一下例子:④ 456+12-56 可以这样算:456-56+12⑦ 1800÷25 可以把1800和25都扩大4倍,变成:7200÷100⑧ 2700÷25÷4 可以这样算:2700÷(25×4)3、乘法分配律是最重要的,还要知道它的一些变化情况:28×101 可以看成 28×(100+1)28×99 可以看成 28×(100-1)28×99 + 28 可以看成 28×99+28×128×101- 28 可以看成 28×101- 28×1这四种变化情况,也一定要学懂。

4、一题多解:125×88以此题为例有三种解法。

单元注意点:1、一定要学懂各个运算定律,特别是乘法分配侓和它的变化情况。

2、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能用的一定要用,还要写清楚完整的简便过程。

不要漏掉。

不能用的就按第一单元四则计算的顺序来计算。

3、考试时,对于用了简便方法来算的题目,有空余时间,可以用不简便的方法再算一遍,来检验计算结果。

4、这个单元是这个学期的重中之重。

对以后小数、分数的计算、学习都有很大影响。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重点:1、知道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在这个表中,考试时可以出许多形式的填空题。

比如:小数部分最高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

2、知道小数表示的意义。

2.5表示(2个一和5个十分之一)或者(25个十分之一)3、能根据提示写出小数。

一个数十分位上是1,百分位上是5,还有6个千分之一,这个数是(0.156)4、理解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里讲的是小数的末尾,要注意区分其它不同的说法。

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

5、学懂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跟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关系。

小数点向右移是扩大,向左移是缩小。

向右移一位是扩大原数的10倍,向左移两位是缩小到原数的6、懂得单位的换算。

严格按照老师讲的步骤:一看、二想、三移,做题就不会错,强调记清各单位间的进率(特别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5.05吨=()吨()千克5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米这类题目在做完之后,应该估算一下,或者再倒过来想一想。

7、要充分运用小数的性质,在计算结果和单位改写时,末尾的0就再写上去了。

而在求近似数末尾0一定要有以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8、改写和省略。

这部分是上学期的知识,但学了小数以后,改写和省略用到的情况就更多了。

比如569000=5.69万≈5.7万或6万单元注意点:1、这个单元知识点多,易错点多,要掌握好。

2、这个单元对于以后学习小数乘法除法也很重要。

3、这个单元中,最容易错的地方是单位换算和取近似值。

4、“省略”在这里我没有讲,因为它是以前的知识。

重点记住,保留一位看两位,保留两位看三位。

也就是保留到哪一位,只要看它后面这一位数字,按四舍五入就可以了。

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重点: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作的垂线段就是高。

高对应的这条边叫底。

2、根据一个三角形拥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情况,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其余两个是锐角)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其余两个是锐角)没有钝角也没有直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也就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3、根据一个三角形的边是不是相等,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有两条边相等的叫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三条边都不相等的叫一般三角形,也可以说是普通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那么肯定有两条边相等。

所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分类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它们分别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右边的集合图,是按边分类的情况,请补充完整。

5、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肯定是180度。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根据这个特点,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只要看最短的两条,加起来是否大于第三条。

6、会画出任意一种三角形的高和底。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底。

至少画对一条。

画的时候要看清楚,题目中有没有指定要求,一定要画出那一条底上的高。

7、图形的拼组:填空,()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单元注意点:这个单元的知识,题目会出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画图题。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重点及注意点:会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加减的时候,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掌屋。

这个单元会很轻松。

在计算时,一方面要小数点对齐,另一方面是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方法。

再一方面就是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末尾的0要去掉。

第七八单元:统计和数学广角单元重点: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以很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会画折线统计图,先描点,再连线。

4、植树问题中:两端都种时,棵数=段数+1两端都不种时,棵数=段数-1只种一端时,棵数=段数封闭图形植树,跟只种一端一样,棵数=段数5、方阵问题:会画图来分析题目。

每边最多的时候,四个角上有一个不要重复计算。

所以计算时,(每边最多数-1)×几条边= 最外层的总数还要会反过来算:(最外层的总数+几条边)÷几条边=每边最多数自己举几个例子来做一做。

单元注意点:1、统计这一部分比较简单,要避免在填空题里扣分,所以要背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画图时一定要在顶端注明数量。

回答问题时,语句一定要完整规范。

不要提一些幼稚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有价值。

2、植树问题中的一些知识并不一定在植树的时候有,在生活中其他现象中也有,要会灵活地用。

比如截木头、爬楼梯。

装路灯。

拿到一个生活现象,要会分析属于哪一种。

这个学期中,没有重点属于解决问题的题目。

所以考试时出现的解决问题,还会是以前一些知识或者是把这个学期的知识加进去的混合型。

还是需要动脑筋思考的。

估计试卷上出现的题目可能是这样几类:1、有关小数加减法的。

3、关于四则计算这个知识点的。

数学广角这一部分在这次考试中,极有可能会出在填空、选择这些题型中。

获取知识的两种方法:一、实验证明;二、思维推断如果只是简单的抄袭、记忆前人已知认识,那自己就永远不会有长进。

真正的学习不是只知其然,而应知其所以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