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精神 迈向建筑现象学

合集下载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二)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from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来自 end#: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三)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的塑造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的塑造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的塑造陈建军;耿敬淦;邹源【摘要】建筑现象学的哲学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哲学中的现象学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建筑现象学,就是要去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建筑设计过程是发现与创造相结合,即,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建筑师应该具有强烈的场所意识,深入发掘环境的场所精神,在创作中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最终达到建筑与生活环境的完美融合.建筑现象学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观点,一种作为建筑师应该具有的“场所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对人、建筑、场所之间关系有一种本质把握,在创作中树立基于发现的整体观念.本文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进行了对现象学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阐述: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及其他的现象学及存在主义现象学原理;从现代建筑中的建筑现象学式的探索到诺伯格·舒尔茨和斯蒂文·霍尔等的建筑现象学理论.在第二部分,本文试图从自然场所、人为场所、特性与空间这几个方面,通过探讨分析,阐述如何运用建筑现象学的原理实现在建筑设计中场所的塑造.【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2(038)004【总页数】3页(P73-75)【关键词】场所;场所精神;环境;建筑;现象学;人【作者】陈建军;耿敬淦;邹源【作者单位】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21;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21;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30 前言本文所借鉴的建筑现象学理论,属于建筑哲学领域的研究,被认为是回归建筑本质的探求;而对场所的追求则成为建筑创作的目标。

建筑现象学,就是要去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

“场所”与“场所精神”是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兹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和中心议题。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有意义聚集的产物,是人们生活的居地。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范本模板】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范本模板】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

,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

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二)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

场所精神——精选推荐

场所精神——精选推荐

场所精神场所精神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

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诺伯舒兹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么⼀个说法。

古罗马⼈认为,所有独⽴的本体,包括⼈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

“场所”这个字在英⽂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的SITE。

在⼴义的解释可谓“⼟地”或“脉络”,也就是英⽂中的LAND或CONTEXT。

谈建筑,要从“场所”谈起,“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记忆的⼀种物体化和空间化。

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OFPLACE”,或可解释为“对⼀个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象学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种采⽤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 Norberg-Schulz)。

他的⼀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筑、居、思》(Building Dewlling Thinking)中的思想进⾏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

他⾃⼰也称,《场所精神》是⾛向建筑现象学的第⼀步。

他认为,只有当⼈经验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

"居"意味着⽣活发⽣的空间,这就是场所。

⽽建筑的存在⽬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特征的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类⾏为发⽣的"场所" (place)。

⽽另⼀⽀流---知觉现象学代表梅洛-庞蒂(Maurece Merleau-Ponty)则认为认识世界需要回归存在本⾝,并通过⼈的⾝体与环境的互动来察觉世界存在。

史蒂⽂·霍尔(Steven Holl)在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上进⾏建筑现象学的设计理论与实践,通过建筑设计背后包含的复杂影响因素的回应建⽴了建筑“锚固点”,并丰富了建筑与场所体验。

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

◆为了说明造型特性的根源,诺伯格更进一 步分析了人与场所之间的意义是如何产生 的。
14
◆人的存在意味着“在大地之上,苍穹之下” ◆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自然场所,经由对自 然场所的理解,人构筑了人为场所。 ◆人透过“物”“秩序”“特质”“阳光” 与“时间”而得以理解自然场所;“物” 与“秩序”属于“空间组织”,“特质” 与“阳光”属于“造型特性”,"时间"意 味着恒常与变迁的向度--使“空间组织” 与“造型特性”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 分。
7
◆在欧洲语言中表达“发生”的字汇中:英语是 take place,德语是stattfinden,意大利语是 avere luogo,三者都包含着“场所”,这表示所 有的人类活动都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才 能够“发生”。因此“场所”事实上是人类活动 中所必不可少的要素。现代建筑所强调的空间实 际上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可视为场所的体系, 绝无法替代场所。诚如海德格所言:“空间经由 场所而得以存在”,康则认为“空间晓得其意欲 为何时乃成为一间房间,亦即一处有特性的场 所。”
15
◆运用“形象化”“补充”“象征化”的手 法使人得以将自然场所的意义转化为人为 场所的特性。因此造型特性--浪漫式、宇 宙式、古典式、复合式--具体表达了特殊 的场所精神。
16
◆场所虽然会因其他的因素产生变迁,然而 唯有在变迁中仍能掌握其场所精神才不致 于造成场所的混乱与迷失。因此建筑的目 的不在于实践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地表 达场所精神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求,即建 筑意味着场所精神的形象化,而建筑师的 任务是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帮助人定居。
17
不足1
◆诺伯格仅就其理论上的问题提出讨论。 ◆皮亚杰所主张的“知觉基型”是与实质性、 社会性、文化性三种层面密切相关的,而 诺仅以实质层面展开他的理论,过分简化 的分析,使得他的理论倾向于“环境决定 论”。事实上自然永远只是“现象”而已, 行为却具有内在的思想过程;若是想由自 然现象中找出行为的因果关系,无异于科 学家追求事件的定律与因果关系而已。

试析建筑现象学和场所精神

试析建筑现象学和场所精神

试析建筑现象学和场所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研究客观事物的外观、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它的研究历史较短,较早的展开于人文地理学对环境和基地关系的研究,逐渐现象学的方法被引入建筑研究的领域。

其中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Norberg-Schulz)通过一系列著作对建筑现象学进行了深刻、透彻的研究。

他通过“重返于物”讨论建筑中的本质,将场所精神归结为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从而揭示人的存在与建筑空间创造的本质关系。

1 场所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建筑的讨论要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根本的经验。

人为场所与自然发生联系的方式有三种:形象化、补充和象征。

“形象化”指把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构想成有形和可见的形象,从而成为人工产品。

“补充”就是修正、改造自然环境,对既有的情境加以补充,使它符合自己的构想。

“象征”则是把一个理解了的世界再现在另一个场所。

书中原文是这样说的:“象征化意味着一种经验的意义被“转换”成另一种媒介。

象征的目的在于将意义自目前的情境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文化客体”,可以成为更复杂的情境要素,或被转移到另一个场所。

”“栖居”意味着“人能与其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从字面来看,“居”是存在的根本特性,它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庇护所,也是我们成长和生活发生的场所。

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流浪者,总是在途上。

当他选择了一个场所,同时就选择了与他人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

场所是人、建筑和环境组成的整体,当人体验到场所的意义时(具有归属感、方向感又发现自我),他的“世间存在”就被确定下来,也就定居了。

2 场所的特征——场所精神“场所精神”(spirit of place)也就是场所的特性和意义场所具有吸收不同内容的能力,它能为人的活动提供一个固定空间。

场所不仅仅适合一种特别的用途,其结构也并非固定永恒的,它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其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具有“场所精神”。

建筑学必读书目(更新)

建筑学必读书目(更新)

在AA学建筑建筑设计起点与过程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从速写到设计---建筑师图解思考的学习与实践DOMUS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国外建筑理论译丛《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此时此地》刘家琨《设计的开始》王澍《文学将杀死建筑:建筑、装置、文学、电影》董豫赣《不只中国木建筑》赵广超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总体设计贺叶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古建筑大系(1-10)国外建筑理论译丛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42.00 2003.4 7 [(美)亚伯] 可持续性建筑 48.00 2003.6 7 [(英)爱德华兹]建筑美学 [(英)罗杰•斯克鲁]冯•格康-玛格建筑事务所作品集建筑设计[(德)迈因哈德•冯•格康]建筑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格瓦西梅-西格尔事务所[(美)格瓦思梅—西格尔事务所]科恩•佩德森•福克斯事务所[(美)KPF]约瑟夫•路易斯•塞特[(西)H KLICZKOWSKI]石本建筑工程事务所[(意)毛里齐澳•维塔]捷德国际联合事务所米格尔•A•阿拉贡内斯事务所阿尔伯特•卡恩联合事务所[同上]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张育南]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 [张育南]北京宪章在中国-中国建筑师作品集1999-2005外国建筑师作品集1999-2005国外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译丛城市限界 2005.1 10 [(美)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世界建筑大师优秀作品集锦西萨•佩里 218.00 2005.1 14/箱 [(澳)Images出版集团]哈特曼-考克斯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巴顿•迈尔斯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特里•法雷尔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COX建筑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SOM建筑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墨菲/扬建筑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埃森曼建筑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阿鲁普联合事务所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黑川纪章 218.00 2005.1 14/箱 [同上]MILLENNIUM丛书:COX事务所 188.00 2004.4 12/箱 [(澳)Images出版公司]芬特雷斯•布拉德波恩 188.00 2004.6 12/箱 [同上]SOM建筑师事务所—建筑规划1995-2000 188.00 2004.3 12/箱 [同上]黑川纪章 188.00 2004.3 12/箱 [同上]墨菲/扬建筑师事务所 188.00 2004.4 12/箱 [同上]T•R•哈姆扎和杨经文建筑师事务所:生态摩天大楼 188.00 2005.6 5 [(英)艾弗•理查兹] --------------------岭南建筑丛书广州城市形态演进 38.00 2005.6 10 [周霞]珠江三角洲建筑二十年 38.00 2005.6 10 [燕果]岭南造园与审美 45.00 2005.6 8 [陆琦]建筑学博士论丛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 21.00 2001.1 16 [余英]适应性城市设计:一种实效的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 34.00 2004.11 11 [陈纪凯]走向有机空间:从传统岭南庭园到现代建筑空间 20.00 2004.11 20 [王立全]建筑意匠与历史中国书系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 62.00 2005.6 6 [吴庆洲]山西传统戏场建筑 58.00 2005.7 7 [薛林平等]欧洲当代著名建筑师作品精选尤哈尼•帕拉斯马,建筑师—感官性极少主义 150.00 2002.10 20/箱 [方海]海基宁•科莫宁设计事务所 128.00 2003.1 20/箱 [方海]埃萨•皮洛宁 159.00 2004.5 6 [单皓]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简捷图示住宅建造手册 55.00 2001.11 5 [(美)雅思]简捷图示外墙细部设计手册 60.00 2001.10 5 [(美)纳希德]TIME-SAVER系列手册简捷图示室内设计手册 190.00 2001.12 2 [(美)契拉等]简捷图示场地施工细部手册 86.00 2004.6 16/箱 [(美)丹斯]简捷图示结构细部手册 74.00 2002.11 4 [(美)威廉斯]简捷图示儿童建筑环境设计手册 58.00 2003.12 5 [(美)琳达•凯恩•鲁思]简捷图示屋顶细部设计手册 75.00 2004.7 16 [(美)史蒂夫•哈迪]便携手册系列建造师便携手册 32.00 2004.7 13 [(美)多美尔]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 37.00 2003.6 9 [(美)丹尼斯等]室内设计师便携手册 37.00 2002.10 9 [(美)格思里]建筑师便携手册 52.00 2005.1 7 [(美)格思里]国外建筑设计方法与实例丛书博物馆建筑 49.00 2004.4 7 [(美)亚瑟•罗森布拉特]研究实验室建筑 53.00 2004.7 6 [(美)丹尼尔•D•沃奇]中小学建筑 47.00 2005.1 9 [(美)布拉福德•珀金斯]国外建筑与设计系列勒-柯布西耶:机器与隐喻的诗学 88.00 2005.8 30/箱 [(荷兰)亚历山大•佐尼斯]路易斯•I•康:在建筑的王国中 88.00 2004.10 30/箱 [(美)戴维•A•布朗宁]让•努韦尔:建筑的元素 88.00 2004.12 30/箱 [(英)康威•劳埃德•摩根]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精品 88.00 2005.8 30/箱 [(芬兰)约兰•希尔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大师 88.00 2005.8 30/箱 [(美)戴维•拉金等]诺曼•福斯特:世界性的建筑 88.00 2004.11 30/箱 [(英)马丁•彼利]日本著名建筑设计丛书东京都立大学-新校园的规划与设计 69.00 2005.5 12 [(日)彰国社]----------------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未下完)楼梯 32.00 2001.2 12 [(日)泷泽健儿]日建设计公司设计实例 46.00 2002.3 9 [(日)日建设计]教育设施 40.00 2004.2 10 [(日)长泽悟等]旅行住宿设施 33.00 2004.3 11 [(日)布川俊次]集合住宅 40.00 2004.9 9 [(日)井出建等]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 25.00 2004.9 15 [(日)彰国社]光•热•声•水•空气的设计-人居环境与建筑细部 45.00 2005.3 14 [(日)彰国社]山本理显设计实例 38.00 2005.7 9 [(日)山本理显设计工场]隈研吾建筑构造细部 36.00 2005.5 15 [(日)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国外建筑细部设计与构造丛书饰面材料 98.00 2005.4 9 [(美)奥斯卡•R•奥赫达]--------------------新版简明设计资料集成新版简明住宅设计资料集成 58.00 2003.6 7 [(日)日本建筑学会]新版简明建筑设计资料集成 65.00 2003.6 6 [同上]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都市空间作法笔记 25.00 2005.5 20 [(日)片山和俊等]Professional Architecture丛书景观建模—景观可视化的数字技术(附光盘) 120.00 2003.12 4 [(美)斯蒂芬•欧文等]建筑声学设计指南 48.00 2003.12 6 [(美)詹姆斯•考恩]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二版) 95.00 2004.4 16/箱 [(美)弗雷德里克•斯坦纳] 可持续建筑的自然光运用 153.00 2004.8 16/箱 [(美)玛丽•古佐夫斯基]建筑构成系列图集铁艺 42.00 2003.6 9 [张辉等]大门 35.00 2004.1 10 [何泳等]窗 47.00 2004.3 7 [编写组]门 58.00 2004.7 5 [宋培抗]建筑规划•设计译丛高层•超高层集合住宅 28.00 2001.2 12 [(日)森保洋之]多层集合住宅 28.00 2001.4 12 [(日)石氏克彦]集合住宅小区 28.00 2001.9 12 [(日)小泉信一]住宅Ⅰ 28.00 2001.2 15 [(日)白滨谦一]住宅Ⅱ 28.00 2001.1 14 [(日)白滨谦一]建筑外部空间 28.00 2002.3 12 [(日)志水英树]商业设施 30.00 2003.8 12 [(日)藤江澄夫]办公楼 28.00 2002.4 15 [(日)藤江澄夫]宾馆•旅馆 29.00 2002.4 12 [(日)高木干朗]超高层办公楼 30.00 2003.3 12 [(日)三栖邦博]城市再开发 35.00 2003.9 12 [(日)谷口汎邦]医疗设施 31.00 2004.9 11 [(日)谷口汎邦]低层集合住宅 35.00 2004.11 13 [(日)清田育男]体育设施 35.00 2004.12 12 [(日)服部纪和]建筑设计名家名作详图丛书公共建筑 22.00 2004.6 15 [(西)弗朗西斯科•埃森西奥]住宅建筑 21.00 2004.1 15 [同上]AIA系列丛书学校建筑设计指南 195.00 2004.5 10/箱 [同上]建筑与设计丛书意大利最新展览设计 50.00 2004.9 13 [(意)马里奥•马斯特罗彼得罗]地域•场地•建筑 125.00 2004.9 5 [(意)安东内拉•胡贝尔]《深圳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1996-2002》系列丛书深圳市中心区核心地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118.00 2001.10 20/箱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 深圳市中心区中轴线公共空间系统城市设计 118.00 2003.3 20/箱 [同上]深圳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国际咨询 118.00 2002.2 20/箱 [同上]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 118.00 2003.2 20/箱 [同上]深圳市民中心及市民广场设计 128.00 2003.9 20/箱 [同上]深圳市中心区文化建筑设计方案集 128.00 2003.9 20/箱 [同上]深圳市中心区商业办公建筑设计招标方案集 128.00 2003.9 20/箱 [同上]深圳市中心区住宅设计方案集 128.00 2003.9 20/箱 [同上]深圳市中心区专项规划设计研究 128.00 2003.9 20/箱 [同上]深圳会议展览中心 118.00 2002.12 20/箱 [同上]北大建筑丛书北大建筑1(无)上下住宅 26.00 2001.10 10 [张永和]北大建筑2 79号甲+ 26.00 2002.9 13 [陆翔等]北大建筑3(绘画•雕塑文学•建筑)极少主义 26.00 2003.9 20 [董豫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学术丛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50周年纪念专集(1949—1999) 136.00 1999.9 5 [本书编委会] 空间与环境—室内设计作品选 175.00 1999.6 4 [本书编委会]传统与创新—何玉如作品选 118.00 1999.7 5 [何玉如]魏大中建筑画选 88.00 1999.6 5 [魏大中]当代中国建筑师程泰宁 200.00 1997.10 14/箱 [本书编委会]黄仁 180.00 1999.1 12/箱 [厦门大学建筑系]邢同和 288.00 1999.5 10/箱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何镜堂 195.00 2000.10 20/箱 [本书编委会]布正伟 198.00 1999.5 14/箱 [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戴复东、吴庐生 315.00 1999.5 8/箱 [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1927-1997)东南大学建筑系七十周华纪念专集 68.00 1997.10 5 [潘谷西]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选集 92.00 1997.10 6 [王建国]刘敦桢建筑史论著选集 52.00 1997.10 6 [刘叙杰]东南园墅 99.00 1997.10 5 [童寯]建筑创作的纪程—齐康作品集 80.00 1997.10 7 [齐康]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 56.00 1997.10 6 [刘先觉]教师设计作品集 146.00 1997.10 5 [钟训正等]美术教师作品集 92.00 1997.10 6 [赵军]学生作业集 165.00 1997.10 5 [黎志涛等]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第1卷北美 320.00 1999.4 1 [(美)弗兰姆普敦等]第2卷拉丁美洲 320.00 1999.4 1 [同上]第3卷北、中、东欧洲 320.00 1999.4 1 [同上]第4卷环地中海地区 320.00 1999.4 1 [同上]第5卷中、近东 320.00 1999.4 1 [同上]第6卷中、南非洲 320.00 1999.5 1 [同上]第7卷俄罗斯、前苏联和独联体国家 320.00 1999.4 18/箱 [同上]第8卷南亚 320.00 1999.5 16/箱 [同上]第9卷东亚 320.00 1999.5 16/箱 [同上]第10卷东南亚与大洋洲 320.00 1999.6 12/箱 [同上]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丹下健三 34.00 1999.3 6 [马国馨]密斯•凡•德•罗 23.00 2004.7 11 [刘先觉]贝聿铭 26.00 2002.8 8 [王天锡]矶崎新 30.30 1999.8 10 [邱秀文等]菲利浦•约翰逊 21.50 2004.2 10 [张钦哲等]罗夫•雷普森 16.50 2004.2 15 [乐民成]赖特 22.50 2003.5 10 [项秉仁]西萨•佩里 25.50 1997.2 15 [艾定增等]詹姆士•斯特林 42.00 2003.5 7 [窦以德等]路易•康 18.00 1999.8 15 [李大夏]雅马萨奇 15.00 1997.6 19 [吴焕加]黑川纪章 48.00 2001.8 8 [郑时龄等]凯文•罗奇 42.00 2001.8 9 [徐力等]诺曼•福斯特 38.00 2003.10 9 [窦以德等]阿尔瓦•阿尔托 48.00 2003.7 7 [刘先觉]安藤忠雄 50.00 2003.9 6 [王建国等]约翰•波特曼 43.00 2003.3 8 [石铁矛等]查尔斯•柯里亚 48.00 2003.9 4 [汪芳]路易斯•巴拉干 80.00 2003.9 11 [谢丁曲]阿尔瓦罗•西扎 55.00 2005.7 7 [蔡凯臻]纪念杨廷宝诞辰一百周年学术丛书杨廷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35.00 2001.11 18 [刘先觉等]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选 120.00 2001.10 15 [齐康等]杨廷宝美术作品选 75.00 2001.10 18 [李剑晨等]建筑百家系列建筑百家言 27.00 2000.7 8 [杨永生]建筑百家轶事 14.00 2000.1 15 [同上]建筑百家书信集 18.00 2000.3 12 [同上]建筑百家评论集 38.00 2000.8 5 [同上]建筑百家回忆录 28.50 2000.12 7 [同上]建筑百家言续编—青年建筑师的声音 25.00 2003.9 9 [同上]建筑百家杂识录 32.00 2004.2 8 [同上]建筑设计指导丛书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45.00 2003.7 10 [张宗尧等]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70.00 2003.9 6 [罗运湖]建筑师简明手册清华大学建筑学术丛书(1946—1996)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系)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文集 49.00 1996.9 6 [赵炳时等]梁思成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 32.50 1996.9 8 [高亦兰]建筑物理研究论文集 55.00 1996.9 6 [秦佑国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作品集 78.00 1996.9 4 [关肇邺等]美术教师作品集 88.00 1996.9 7 [刘凤兰]生建筑设计作业集 158.00 1996.9 5 [栗德祥]全国优秀建筑设计选—1995(上) 76.00 1997.1 5 [窦以德等]全国优秀建筑设计选—1995(中) 80.00 1997.4 5 [同上]全国优秀建筑设计选—1995(下) 75.00 1997.4 5 [同上]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一年级 76.00 2000.6 15 [本书编委会]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二年级 96.00 2000.6 12 [同上]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三年级 110.00 1999.12 10 [同上]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四年级 146.00 2000.3 8 [同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作品选2004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作品选2004—城市规划系 48.00 2005.6 70/箱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作品选2004—建筑系 58.00 2005.6 70/箱 [同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作品选2003—城市规划系 45.00 2004.3 80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作品选2003—建筑系 56.00 2004.3 70 [同上]世界建筑空间设计办公空间4 368.00 2003.5 10/箱 [(美)罗杰•易]办公空间5 298.00 2005.4 6/箱 [(澳)Images出版公司]世界建筑史古希腊卷(上、下册) 450.00 2003.5 4/箱 [王瑞珠]古埃及卷(上、下册) 498.00 2002.5 4/箱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丛书远古建筑 50.00 2003.12 26/箱 [(英)S•劳埃德]希腊建筑 52.00 2003.12 28/箱 [(法)马丁]罗马建筑 55.00 2003.12 28/箱 [(英)珀金斯]罗马风建筑 60.00 2003.12 13 [(德)库巴赫]拜占庭建筑 55.00 2000.3 30/箱 [(美)曼戈]哥特建筑 60.00 2000.8 28/箱 [(法)格罗德茨基]文艺复兴建筑 52.00 2000.9 26/箱 [(英)彼得]巴洛克建筑 61.00 2000.2 20/箱 [(挪)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 110.00 2000.6 14/箱 [(英)沃特金]东方建筑 111.00 2003.12 14 [(意)布萨利]伊斯兰建筑 53.00 2003.12 24/箱 [(美)霍格]现代建筑 107.00 2000.6 10/箱 [(意)塔夫里等]童寯文集现代建筑设计系列手册体育建筑设计手册 59.00 2001.8 5 [曾涛]博览建筑设计手册 58.00 2001.4 6 [余卓群]高层建筑设计手册 130.00 2002.8 2 [雷春浓]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 63.00 2004.12 20/箱 [鲍家声]现代民用建筑设计丛书商店建筑设计 32.00 1998.1 5 [许家珍]文化娱乐建筑设计 44.00 2000.11 6 [陈述平等]山地建筑设计 65.00 2004.7 5 [卢济威等]商业建筑设计 82.00 2003.3 4 [顾馥保]中国古建筑丛书曲阜孔庙建筑 179.00 1987.12 2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等]普陀山古建筑 300.00 1997.2 2 [赵振武等]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宫殿建筑(一)(北京) 350.00 2003.9 10/箱 [于倬云]宫殿建筑(二)(北京) 350.00 2001.10 10/箱 [茹竞华]宫殿建筑(三)(沈阳) 350.00 1999.5 10/箱 [支运亭]古代城镇 350.00 2003.1 10/箱 [汤道烈等]桥梁•水利建筑 350.00 2001.1 10/箱 [潘洪萱]元代前陵墓建筑 350.00 1999.12 10/箱 [赵立瀛等]明代前陵墓建筑 350.00 2000.5 10/箱 [王其亨]清代陵墓建筑 350.00 2003.4 10/箱 [王其亨]坛庙建筑 350.00 2000.5 10/箱 [孙大章]书院建筑 350.00 2001.5 10/箱 [杨慎初等]会馆建筑祠堂建筑 350.00 2003.3 10/箱 [巫纪光等]佛教建筑(一)(北方) 350.00 2000.12 10/箱 [曹昌智]佛教建筑(二)(南方) 350.00 1999.5 10/箱 [丁承樸]佛教建筑(三)(藏传) 350.00 2003.8 10/箱 [陈耀东]道教建筑 350.00 2000.12 10/箱 [杨嵩林]伊斯兰教建筑 350.00 2003.6 10/箱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 皇家园林 350.00 1999.8 10/箱 [周维权等]私家园林 350.00 1999.5 10/箱 [陈薇]风景建筑 350.00 2001.5 10/箱 [杜顺宝]宅第建筑(一)(北方汉族) 350.00 1999.5 10/箱 [侯幼彬]宅第建筑(二)(南方汉族) 350.00 1999.5 10/箱 [陆元鼎]宅第建筑(三)(北方少数民族) 350.00 2003.10 10/箱 [杨谷生] 宅第建筑(四)(南方少数民族) 350.00 1999.5 10/箱 [王翠兰] 建筑装修与装饰 350.00 1999.5 10/箱 [楼庆西]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建筑艺术1 350.00 1998.5 10/箱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建筑艺术2 350.00 1998.5 10/箱 [同上]建筑艺术3 350.00 1998.5 10/箱 [同上]建筑艺术4 350.00 1998.5 10/箱 [同上]建筑艺术5 350.00 2000.6 10/箱 [同上]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1 宫殿建筑 250.00 1995.12 3 [于倬云等]建筑艺术编2 陵墓建筑 250.00 1995.6 3 [杨道明等]建筑艺术编3 园林建筑 250.00 1999.7 4 [潘谷西]建筑艺术编4 宗教建筑 250.00 1995.7 3 [孙大章等]建筑艺术编5 民居建筑 250.00 1993.12 3 [陆元鼎等]建筑艺术编6 坛庙建筑 250.00 1995.7 3 [白佐民等]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袖珍本)1 50.00 2004.11 10 [于倬云等]建筑艺术编(袖珍本)2 50.00 2004.11 10 [杨道明等]建筑艺术编(袖珍本)3 50.00 2004.11 10 [潘谷西]建筑艺术编(袖珍本)4 50.00 2004.11 10 [孙大章等]建筑艺术编(袖珍本)5 50.00 2004.11 10 [陆元鼎等]建筑艺术编(袖珍本)6 50.00 2004.11 10 [白佐民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术丛书建筑学系教师论文集(上)01 180.00 2003.9 10/箱 [本书编委会]建筑学系教师论文集(中)02 150.00 2003.9 10/箱 [同上]建筑学系教师论文集(下)03 150.00 2003.9 10/箱 [同上]建筑学系教师设计作品集04 230.00 2003.9 20/箱 [同上]校友设计作品集05 230.00 2003.9 20/箱 [同上]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作品集06 230.00 2003.9 18/箱 [同上]建筑设计研究院校园规划设计作品集07 380.00 2003.9 10/箱 [同上] 快速建筑设计思维与表达08 130.00 2003.9 20/箱 [同上]音乐与建筑09 60.00 2003.9 20/箱 [同上]岭南古代殿堂建筑构架研究10 60.00 2003.9 20/箱 [同上]建筑改造丛书建筑改造(1) 180.00 2003.9 30/箱 [本书编委会]建筑改造(2) 180.00 2003.9 28/箱 [本书编委会]现代建筑名家名作系列(安瑞克•米拉利斯)呼斯加体育馆 46.00 2003.9 16/箱 [方海] (弗兰克•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49.00 2003.9 16/箱 [同上] (海基宁—科莫宁)芬兰科学中心 42.00 2003.9 16/箱 [同上](史蒂文•霍尔)芬兰现代艺术博物馆 58.00 2003.9 16/箱 [同上]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丛书新京都站 35.00 2003.4 20 [(日)彰国社]扎幌体育馆 35.00 2003.7 20 [同上]东京都新都厅 96.00 2004.11 9 [同上]住宅设计图集住宅设计图集2 56.00 2003.5 8 [戴瑞同等]住宅设计图集3 40.00 2001.9 10 [郑振紘等]住宅设计图集4 32.00 2003.1 12 [郑振紘等]住宅设计作品集以构造分类 38.00 2003.3 11 [(日)日本建筑家协会]以环境分类 43.00 2003.3 10 [同上]以形式分类 40.00 2004.3 11 [同上]知音—海峡两岸三地室内建筑名师作品集(含光盘) 105.00 2005.8 6 [薛光弼]营造 78.00 2005.7 22/箱 [魏春雨]中国古建筑砖石艺术 480.00 2005.6 5/箱 [楼庆西]建筑师的欧洲视角 98.00 2005.6 22/箱 [沈瑾]程泰宁建筑作品选2001-2004 18.00 2005.6 10 [程泰宁]干栏式苗居建筑 58.00 2005.6 13 [李先逵]首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征集方案集 133.00 2005.6 6 [工程建设业主委员会]建筑发展史话-从古典到新古典的西洋建筑变迁 160.00 2005.5 4 [傅朝卿]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38.00 2005.5 8 [(日)安藤忠雄]中国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集 98.00 2005.5 5 [本书编委会]日本高层建筑 45.00 2005.4 50/箱 [覃力]把你的草稿钉在墙上-在美国学设计 58.00 2005.4 8 [刘兰兰]美国龙安苏州国际教育园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 150.00 2005.4 24 [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建筑与环境-生态气候学建筑设计 146.00 2005.3 6 [(英)大卫•劳埃德•琼斯]建筑初步-形态构成解析 65.00 2005.3 12 [田学哲]建筑夜景效果图制作(含光盘) 98.00 2005.2 8 [刘旭]空间创意徒手表现 48.00 2005.2 11 [孙佳成]作品•过程-优秀建筑方案作品选集 138.00 2005.1 20/箱 [深圳大禹传播公司]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 23.00 2005.1 14 [王瑛]哲匠录 48.00 2005.1 5 [杨永生]联排住宅与叠合住宅 72.00 2005.1 8 [周逸]中国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及适用技术 18.00 2005.1 20 [全国工商联住宅商会]上海优秀住宅设计2004 160.00 2004.12 20/箱 [沈恭等]建筑构成手法 30.00 2004.11 15 [陈志华]深圳大学城公共建筑设计图集-图书馆、管理中心大楼、体育中心 128.00 2005.1 20/箱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大学城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图集 138.00 2005.1 20/箱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苏州香山帮建筑 42.00 2004.12 7 [崔晋余]国际建筑师协会-关于建筑实践中职业主义的推荐国际标准 14.00 2004.10 25 [许安之]基本建筑张雷建筑工作室作品选 48.00 2004.11 48/箱 [张雷]S-M.A.O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 188.00 2004.10 10/箱 [郑时龄]国外当代旅馆建筑设计精品集 52.00 2004.10 9 [李艾芬等]轻•远—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的轻型结构 180.00 2004.9 10/箱 [(德)安妮特•博格勒] 未建成/反建筑史 68.00 2004.9 25/箱 [(日)矶崎新]房屋建筑图解(第三版) 74.00 2004.9 5 [弗朗西斯D•K•程等]沈阳市十大中青年建筑师作品集 118.00 2004.9 19/箱 [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创作原点与过程 168.00 2004.9 7 [叶晓健]日本前卫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 79.00 2004.9 40/箱 [覃力]医院建筑与设备设计(第二版) 124.00 2004.9 8 [陈惠华等]建筑师技术设计指南—采暖•降温•照明(第二版) 108.00 2004.8 12/箱 [(美)诺伯特•莱希纳] 保罗•安德鲁的建筑世界 198.00 2004.7 4 [吴耀东等]上海市优秀村民住宅设计方案集 75.00 2004.9 45/箱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联体别墅与集合住宅设计—共享的艺术 197.00 2004.8 16/箱 [(美)迈克尔•克罗斯比]开埠后的上海住宅 42.00 2004.7 40 [曹炜]中国民居研究 170.00 2004.7 8 [孙大章]西藏传统建筑导则 360.00 2004.6 10/箱 [徐宗威]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30.00 2004.7 7 [(美)诺曼•克罗等]汽车客运建筑设计 17.00 2004.7 17 [章竟屋]新乡土建筑 158.00 2004.4 12/箱 [(英)维基•理查森]承传与交融—探讨中国近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 35.00 2004.3 60/箱 [成砚]香港集装箱建筑 36.00 2004.3 50 [柏庭卫等]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 45.00 2003.12 9 [陶新中等译]型和现代主义 145.00 2003.12 6 [贾倍思]中国古代建筑史 42.50 2003.12 5 [刘敦桢]晶艺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集(含光盘) 90.00 2003.12 70/箱 [全国高校指导委员会] 环筑 298.00 2003.11 4 [仙田满]城市汽车停车场(库)设计手册 18.00 2003.10 12 [王文卿]国外当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精品集 67.00 2003.9 9 [林耕等]托马斯•赫尔佐格:建筑+技术 145.00 2003.9 20/箱 [李保峰译]当代建筑创作手法解析:多元+聚合 145.00 2003.9 5 [张楠]现代航空航站楼设计 98.00 2003.9 6 [付国华]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68.00 2003.8 5 [绿色奥运建筑讲究课题组]奥运会城市的场馆规划与设计 68.00 2003.7 8 [高毅存]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空间 118.00 2003.7 8 [叶晓健]科技工业园的新发展—软件园及其规划建设 28.00 2003.7 8 [刘敏等]失去的建筑(增订版) 55.00 2003.7 7 [罗哲文等]演艺建筑—音质设计集成 238.00 2003.7 10 [项端祈]快速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25.00 2003.6 20 [黎志涛]世纪世界建筑—精彩的视觉建筑史 155.00 2003.6 8/箱 [(英)夏普]现代建筑理论 120.00 2003.5 3 [刘先觉]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与住宅 88.00 2003.5 10 [(意)戈佐拉]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38.00 2003.5 9 [侯幼彬等]ABBS 2002~2003—建筑论坛精粹 49.00 2003.3 6 [ABBS]建筑的意志白佐民纵卫忠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 120.00 2003.3 20/箱 [白佐民等]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作品集 238.00 2003.3 10/箱 [天津建筑设计院]建筑超级模型—实体设计的模拟 58.00 2003.2 18 [北京市规委等]第八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获奖方案选 42.00 2003.2 18 [北京市规委等]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26.00 2003.2 18 [郎世奇]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 210.00 2003.1 6 [(意)戈佐拉等]世界聚落的教示100 25.00 2003.1 16 [(日)原广司]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11.00 2002.11 22 [黎志涛]设计与视知觉 80.00 2002.9 15 [顾大庆]宣南鸿雪图志 160.00 2002.9 2 [王世仁等]同济大学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选 138.00 2002.5 16 [同济大学建筑系]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第三集) 30.00 2002.3 15 [本书编委会]购物中心开发设计与管理 15.00 2001.12 17 [刘念雄]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6.00 2001.12 12 [中建建筑承包公司] 建筑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21.00 2001.9 10 [本书编制组]周方中作品集 125.00 2001.9 20/箱 [周方中]程泰宁建筑作品选1997—2000 125.00 2001.7 20/箱 [程泰宁]建筑形式语言 88.00 2001.1 4 [罗文媛等]中国四代建筑师 20.00 2001.1 10 [杨永生]花园别墅与独院住宅 48.00 2004.2 9 [宋泽方等]最新世界经典别墅100例 280.00 2003.10 6/箱 [程素荣]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3版)(含光盘) 50.00 2003.10 15 [本书编委会]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 65.00 2003.9 4 [刘致平等]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方案精选(第一集) 160.00 2003.8 4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78.00 2002.9 28/箱 [王受之]20世纪名流别墅 168.00 2002.6 10/箱 [(英)苏季奇]绘出大地新景象—二十一世纪华南最佳住区设计 150.00 2002.5 20/箱 [城设设计国际集团] 住宅平面:1920~1990年住宅的发展线索 80.00 2002.4 20/箱 [(德)法勒]2001年获奖住宅试点小区实录 180.00 2002.1 20/箱 [本书编写组]走向新住宅—明天我们住在哪里 35.00 2001.11 8 [单小梅等]小住宅方案设计 34.00 2000.8 12 [李振宇等]推荐选用住宅设计方案 22.00 2000.6 15 [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优秀住宅设计方案选编 129.00 2000.5 8 [城市规委]住宅设计五十年 175.00 1999.6 4 [本书编委会]现代城镇住宅图集 48.00 1996.9 10 [徐敦源]地下汽车库建筑设计 19.50 2000.12 17 [童林旭]地下商业街规划与设计 24.00 2000.5 17 [童林旭]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 156.00 2000.3 20/箱 [(日)渊上正幸]北京金融街 138.00 1999.10 14/箱 [王功伟]国外老年建筑设计 26.00 1999.10 10 [羌苑等]世界建筑简明图典 50.00 1999.10 5 [(美)伯登]澳门现代建筑 160.00 1999.6 16/箱 [澳门建筑师协会]世界最高建筑100例 238.00 1999.5 16 [(美)扎可涅克]现实中的梦想 300.00 1999.5 5 [潘祖尧]国外公共建筑图集 96.00 1999.2 5 [周燕珉]建筑四杰: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 14.00 1999.1 17 [杨永生]建筑构思与表现 68.00 1999.1 12 [焦毅强]面向未来的建筑设计方案 160.00 1999.1 4 [李铭陶]全国建筑方案精品选 56.00 1999.1 5 [本书编委会]海内外建筑师合作设计作品选 130.00 1998.9 16 [贾东东]亚洲新建筑 132.00 1998.8 5 [罗昭宁等]日本著名建筑事务所代表作品集 206.00 1998.7 14/箱 [傅克诚+日本顾问编辑委员会]建筑方案设计图册(上/下) 116.00 1998.4 2 [邵松]中国著名建筑设计院优秀设计作品集 135.00 1997.12 10/箱 [中国建筑学会]崛起的一代建筑师作品集 80.00 1997.7 4 [于志公等]我的建筑创作道路 13.00 1997.7 18 [张鎛]现代高层建筑设计 72.00 1997.6 4 [雷春浓]建筑创作与技法研究—胡绍学设计作品与表现图集 150.00 1997.6 6 [胡绍学]世界新建筑(共五卷) 1500.00 1997.5 1套/2箱 [王贵祥等]世界典型建筑细部设计 55.00 1997.4 5 [本书编委会]纪念的凝思 56.00 1996.9 7 [齐康]时代•空间(精) 368.00 1995.12 4 [陈世民]时代•空间(平) 268.00 1995.12 18/箱 [陈世民][德]托马斯〃史密特著,肖毅强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年肯尼斯〃弗兰普顿著,张钦楠译,《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的陈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英]托尼〃亨特著,于清译,《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1》/(原著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英]托尼〃亨特著,于清/ 杨有福译,《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2》/(原著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美]弗兰姆普敦等著,王骏阳译,《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肯尼斯〃弗兰普顿著,张钦楠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著,黄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汪丽君著,《建筑类型学》/(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意]布鲁诺〃赛维(Bruno Zev)著,席云平/ 王虹译,《现代建筑语言/ 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凯文〃林奇(Kevin Lynch)著,项秉仁译,《城市的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挪威]诺伯格〃舒尔兹(Norberg-Schulz,C)著,尹培桐译,《存在〃空间〃建筑/ Existence space and architecture》/(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大卫〃王/[美]琳达〃格鲁特,王晓梅译,《建筑学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计成著,《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陈从周著,《说园》/(中英文对照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巴兰坦著,王贵祥译,《建筑与文化——Architectur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俄]金兹堡著,陈志华译,《风格与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法]拉卡兹著,高煜译,《我知道什么?——城市规划方法》,商务印书馆,1996Walter Gropius,《The New Architecture and The Bauhaus》,The MIT Press,1965[英]霍华德著,《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柯林〃罗等著,童明译,《拼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场所精神理论》讲义

《场所精神理论》讲义

场所精神理论(The Theory of Spirit of Place)教学要求及目的:了解场所精神理论,理解该理论是城市设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并掌握将该理论运用到有关设计中去创造具有独特个性的场所的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1、“场所”的概念。

2、“场所”和“空间”的区别。

3、场所理论及其在城市设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4、场所理论的应用。

主要参考书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Christian Norberg-Schulz著、施植明译,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城市设计的维度Matthew Carmona等编著、冯江等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等编著,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美]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建筑形式论——迈向图象思维陈伯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街道与城镇的形成[美]迈克尔·索斯沃斯、伊万·本-约瑟夫著,李凌虹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什么是“场所”(Place)?构成场所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a) 静态的实体设施——the static physical setting场所的实体建构;建筑物、景观和美学特征的体现。

The actual physical structure of a place. The reality of its buildings, landscape, and aesthetic quality.b) 活动——the activities建筑物和景观如何被使用,身处其中的人们如何互动,以及文化习俗如何起到影响作用。

How the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are used. How a place’s people interact with it, and how their cultural institutions have affected it.c) 含义——the meanings一个非常复杂的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场所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世界包括的具体的[现象]有:人、动物、花、树和森林、石头、土壤、木材及水、城镇、道路、房子、门、窗户和家具。

也包括了太阳、月亮、星星、漂浮的云、夜晚、白昼以及季节的变换。

同时还包括了更多无形的现象;如感觉。

这些[即有的]东西是我们存在的[内涵]。

因此里尔克问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东西也许可以说是房子、桥、喷泉、大门、水壶、水果、树、窗户,一一甚至于:柱子、高塔......]。

所有其他的东西或工具如原子、分子、数学及所有的[原料] 都是抽象的东西或工具,只能满足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目的。

不过目前我们队工具欲望往往比对生活世界还要更重视。

构成我们既有世界的具体事物彼此之间都有着复杂且也许是矛盾的关系。

有些现象可以包含其他现象。

森林包括了树木,城镇体有房子所构成。

[地景]是这么辽阔的现象。

一般我们可以说,某些现象为其他的现象创造了一个环境。

环境最具体的说法是场所。

一般的说法是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如不考虑地方性而幻想的任何事件是没有意义的。

很自然的,场所是存在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场所]代表什么意思呢?很自然不只是抽象的区位而已。

我们所指的是由具体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这些物的综合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是定型的、整体的现象。

不能够约简其任何的特质,诸如空间关系,而不丧失其具体的本性。

而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行为要求是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的。

因此城镇与住宅包含了大量的特殊场所,当前的建筑和规划理论很自然的便将此事纳入考虑。

不过到目前为止,对这问题的处理都太抽象化。

场所的形成经常是定量的、机能的感受,意味着空间分布和向度化。

难道机能不是人所共通;放诸四海皆准的吗?不过事实上并非如此。

近似的机能,甚至最基本的机能,即睡觉、饮食,便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发生。

对场所的需求有不同的特质,以符合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环境条件,因此机能的思路忽略了场所是具体的[这里],有特殊的认同性。

由于场所是复杂的自然中定性的整体,因此无法以分析的、科学的概念加以描述。

数学原理是由既有物中加以抽象化;形成一种中性的、客观的知识。

日常生活世界失落了,应该是一般人,尤其是规划者、建筑师,所真正关注的事情。

还好在死巷中还有条出路,亦即现象学这条路。

现象学被视为重返于物,反对抽象化和心智的构造。

迄今现象学者主要关切的是存有论、心理学、伦理学和有关的美学。

相对地反而不太注重日常环境的现象学。

虽然极少数先驱者的作品中有这样的概念,不过并不能对建筑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建筑现象学也就变成当务之急。

一些哲学家以语言、文学作为讯息的来源,对我们的生活世界加以思考。

事实上,谁有办法将科学所丧失的整体性和具体的表达出来。

因此,可能提示我们如何获取必要的理解。

海德格用特拉克所作的诗[冬夜]解释语言的本性。

特拉克所用的字非常适合我们的目的。

这些词句表现出一种整体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强烈的场所观点。

我们不必重复海德格对这首诗所做的精辟分析,不过指出一些足以说明我们问题的特质。

特拉克一般使用的具体的意象都是我们在日常世界所熟知的。

他谈到雪、窗户、房子、门、树、门槛、面包和酒、灰暗、光亮。

同时他把人描述成一个流浪汉。

而这些意象也暗示着普遍的结构。

首先这首诗区分了外部与内部。

外部表现在第一节的前两行中,包括了自然的以及人为的元素,自然的场所表现在下雪,暗示冬天的景象,同时是在夜里。

这首诗的标题将每件事都安置在这种自然的结构中。

动也不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日子而已。

就具体的表现而言,冬夜认为的气氛或特性,是塑造行为或事件的一个背景,隐藏了在黑暗摸索时仍能加以确认的目标的轮廓。

落下同时创造了一个空间感,甚至是:一种暗示天气与地的存在。

特拉克以最少的字幕,将一个整体的自然环境带入生命中,而外部也具有人为的特质。

由任何地方都能听见的晚祈钟声来暗示,使得私密的内部成为综合性的、公共的整体的一部分。

晚祈钟声不只是个实际的人造物而已。

它是一种象征,让我们一起一整体性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

海德格说:“夜里的钟声将凡人引领到天堂” 。

内部则表现在后雨行中,被描述成一幢房子,以包被及完善的设施提供人庇护所及安全感。

房子有窗户、门口、让人认识到内部是外部的补充。

我们发现房子里主要的焦点是桌子,可供许多的摆设。

桌子让人聚在一起,比其他构成内部的东西更具有中心的意义。

内部的特性虽然是那么明确的呈现,却是难以言喻的。

内部是光亮和温暖,相对于外部的寒冷与黑暗。

同时几经孕育着潜在的声音。

一般而言内部是一个可理解的物的世界,许多的生命在那儿发生。

地下两节里有更深的一层的景象。

在这里提出了场所和物的意义。

同时人是以在阴森路程上的流浪汉来表达,而不是安全的置身在他位子所创造的房子里。

人在外部,在生命道成长,同时还表达了企图为自己在即有的未知的环境中确认方向。

不过自然也有另外的一面:停工了成长及繁盛的恩惠。

在繁盛的树的意象中,天、地被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世界。

经由人的劳力,世界被带近内部成为面包和酒,因此内部的阐释变得很有意义。

如果没有天地间神圣的果实,内部将仍旧是空虚的。

房子和桌子的吸收和集结,使得世界更亲密。

居住在房子里因而意谓在世上定居。

不过这种定居并没有那么简单,必须在黑暗的道路上摸索。

同时门槛把你内部和外部隔开,说明差异性和清楚的意义间的缝隙,使得苦痛具体的表达出来变成碑石。

因此在门槛中,居住的问题变成为主宰的地位。

特拉克的诗说明了我们生活世界的一些重要的现象,特别是场所的基本特质。

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每一种情境都有其地方性和一般性。

冬夜的描述自然是地方性的,北欧的现象。

不过其隐含的内部与外部的观点是一般性的,连接了这些差异的意义。

因此诗使得存在的基本特质具体化。

具体化在此表示使一般可见的事物成为一个具体的、地方性的情境。

所以诗朝着与科学思考相反的方向而行。

科学离开了[既有的物],诗带我们重返具体的物透露了存在于生活世界的意义。

而且特拉克的诗区分了自然和人为的元素,因此指出了一个环境现象学的出发点。

很显然地,自然的元素是即有物中的主要成分,而且事实上,场所经常以地理的术语加以定义。

不过我们必须重复场所不仅仅是地点而已。

关于地景,近代文学提供了各种方式描述自然的场所。

不过我们发现一般以机能的或是视觉的考虑为基础的思路还是太过于抽象。

我们必须再度向哲学求援。

最大差别是海德格介绍了天与地的概念:“大地扮演着孕育着的角色,开花、结果,在岩石、水中蔓延,植物与动物矗立在其上......”“苍穹是太阳穹窿的路。

径,月亮变幻的轨道,闪烁的星辰,一年的季节,白昼的光亮和尘埃,夜晚的阴晦和泛红,温和的和恶劣的天候,漂浮的云、蓝色的大气深渊......” 。

就像许多重要的关键一样,天地间的分野的重要性。

在大地之上经常意味着在苍穹之下。

他也宣称世界是介乎于天地之间,同时说“世界是凡人所居住的房子” 。

换言之,人所能居住的世界变成了内部。

一般而言,世界自然塑造了一个具延伸性和综合性的整体,一处[场所],符合具有独特认同感的地方状况。

这种认同性或精神可以用具体而定性的术语加以描述。

海德格便以次描述天与地的特性,同时必须以这种重要的分野作为其出发点。

如此一来,我们对地景能有一种与存在相关的认识,同时必须加以维持使其成为自然场所的主要名称。

在地景中,有许多次要的场所以及自然的物,如特拉克提及的树。

在这些物中浓缩了自然环境的意义。

不同尺度的聚落是环境中最重要的人为因素,从住宅及农舍到村庄和市镇;其次是聊络这些聚落的路径,以及转换自然成为文化地景的各种元素。

如果这些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是有机的,这意味着聚落扮演着焦点的角色,而环境则被浓缩或诠释在此焦点中。

因此海德格说:“单独的房子,村庄及城镇是在其中或其周围的建筑物集结各种中间物所形成的成果。

建筑物以居住的地景拉近了大地与人的距离,同时在辽阔的苍穹之下安置邻里住所的亲密性” 。

因此人为场所的基本特质是集中性和包被性。

真正的意义是“内部” ,即“集结”其所了解的一切。

为了达成这种机能,便有与外部相关的开口(事实上只有内部才有开口),而且建筑物借着固着大地、耸向苍穹,与环境产生联系。

最后人为环境包括了人造物或“物” ,成为内部的焦点,强调聚落集结的功能。

一海德格的话而言:“物使世界为物”“使之为物” ,是以集结的原始意义加以运用。

更进一步说:“唯有结合世界的本质时才能变成物” 。

在前言中赋予场所结构的许多指标,有一些已经由现象哲学家研究出来,为追求更完美的现象学提供一个好的开端。

第一个步骤是关于自然与人为现象的区分,或以具体的术语而言是“地景”与“聚落” 。

第二个步骤则是以大地、苍穹(水平、垂直)和外部、内部间的范畴来表达。

这些范畴有空间上的含义,因此“空间”被重新介绍,不仅仅是数学的概念,而是存在的向度。

最后特别重要的步骤是“特性”的概念。

特性取决于物的情况为何,同时使我们对探索日常生活世界的具体现象有一个基准。

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完全掌握场所精神,古代人视其为“敌对” ,必须与之妥协才有可能定居。

2、场所结构前面对场所现象的讨论,产生场所结构必须以此“地景”与“聚落”来描述的结论,并以空间和特性的分类加以分析。

因此空间暗示构成一个场所的元素,是三向度的组织:“特性” 一般指是“气氛” ,是任何场所中最丰富的特质。

不将空间和特性加以区分,而使用广泛的概念如“生活空间”是可行的。

不过以我们的目的而言,对空间与特性加以区分是比较实用的。

相同的空间组织,经过空间界定元素(边界)具体的处理手法,可能会有非常不同的特性。

基本的空间造型在历史上已经以特性赋予新的诠释。

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的是,空间组织对特性的形成有某些限制,同时这种概念是互动的关系。

“空间”在建筑理论中当然不是新名词,不过空间表示许多事。

在现代文学中可区分为两种用法:是空间为三向度的几何形;或为知觉场。

然而两者都无法令人满意。

在日常经验中从本能的三向度整体所抽离出来的空间可称之为“具体空间” 。

事实上具体的人类行为并未在一个均质的等向性空间中发生,而是在品质差异性中表现出来,例如“上”及“下” 。

建筑理论一直企图以具体的、定量的角度界定空间。

以此基提恩以“内部”和“外部”的分野,作为其建筑史的主要的观点基准。

林区对具体空间的结构有更深一层的洞察,介绍了“节点(地标)“路径” ” “边界”和“地区”这些概念,暗示构成人在空间中有方向感基准的元素。

波多盖西最后定义空间为“场所系统” ,暗示空间在具体的情境中有其根源,虽然空间能以数学方式加以描述。

这种观点与海德格的说法不谋而合,“空间是由区位吸收了他们的存有物而不是由空间中获取” 。

外部与内部的关系是具体空间的主要观点,暗示空间有各种程度的扩展与包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