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3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单元总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能力,增强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识。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

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

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

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心灵的碰触和撞击,出自于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恰恰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精神积淀,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自我关系的一种深度思考,并将其外现于园林的状貌和空间形态。

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

种类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其中皇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较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中国的哲学精神、文化气质更为契合,所以本课的欣赏对象以苏州园林为主。

园林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与这二者有关的要素都将在教学中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有山、水、植物、建筑(墙、窗、亭、廊、阁、轩、舫等)。

有了分析对象,有了基本要素,就涉及到在造园时如何运用这些要素。

因此,接下来的知识为造景手法,它包括对比、衬托、框景、隔景、借景等,教材上都有相应的图例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一切的精神内核都源自于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融合,又得益于中国古代文人将绘画、诗词、文学融入其中,使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水一木、一廊一亭都可以默默含情,时时有境。

这些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2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c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设计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一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思考,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并自己建立各知识环节间的内在联系,生成并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愿意走进中国古典园林,愿意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感受自然、感受内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园林景观图片。

学具:学生搜集了解园林的相关书籍和知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庭院“明轩”。

问题一: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芭蕉、游廊、亭子、山石等。

)问题二:这些亭子、山石、芭蕉构成了什么? (学生回答:庭院。

)问题三:这个庭院是哪个国家的?答:中国。

展示图片脚注文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庭院“ 明轩”。

师:大都会博物馆为什么要将中国庭院收入其中?中国古代建筑确有独特的风格,但为什么不展示民居、宫殿、寺庙,而独独选园林呢?中国古典园林究竟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之中。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一)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寺庙园林。

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中国古典园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日趋完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设计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思考,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并自己建立各知识环节间的内在联系,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愿意走进中国古典园林,愿意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同学们是否对‘园林’一词有印象呢?我们在生活中游览园林或名胜古迹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们美在哪里呢,又是如何欣赏它们的美呢,那么首先先通过一段视频来领略一番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吧!”(播放中国古典园林短视频)教师:大家在看完之后觉得园林漂不漂亮呀?它和我们平时住的房子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古典园林有山有水,有不同的风格种类,颇具空间布局之美。

教师:对了,这位同学非常棒,他很细心的看出园林都各有特点,那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从种类、造景手法、要素三个方面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

二、授课环节:中国园林艺术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板书)古典园林“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介绍各园林的特点、与各自区别。

2、提问和西方园林相比(展示西方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有何区别呢?(学生回答直观感受)教师讲解不同的原因:由于受到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又得益于绘画、诗词、文学等其他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诗情画意般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与欧洲园林强调的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几何图案式的强调人工美的风格迥然有异。

人教八下美术第5单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八下美术第5单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第5单元
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一一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种类、手法要素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种类、手法要素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古典园林吗?他们都分为哪些种类?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想一想: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7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国的古典园林都有哪些种类?有哪些手法和要素?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Λ
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你对我国古典园林的感受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到讲台上进行发言;
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必要的点评;。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隋唐,成熟宋明清。
学生思考回答: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




1、什么是园林?
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和时间分别是?
2、园林的分类:
PPT出示颐和园、苏州园林、开元寺等图片,引导学生将其分类。
结束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闽南寺观园林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下节课后特别是没去过的同学去在看一看闽南的寺观园林!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授课类型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心灵的碰触和撞击,出自于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
5、最著名的的是那座寺庙?开元寺东、西塔。
6、视频《开元寺》东、西两塔的高度。
四、寺观的形成?
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 的风尚。包括把宅园的第宅转化为寺庙,成为早期寺庙现成的园林。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5《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5《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八年级美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课题:《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授课者:课时: 1课时学习类型:欣赏 .评述设计思路: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的传承,承载着几千年中国独有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古人对于自然与自我的深度思考,并采用空间形态得以表现。

本课选取中国古典园林中更能代表中国哲学与文化气质的苏州园林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思想,并学会欣赏校园与周边生活中的园林美景,领会到中古古典园林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哲学思想与伦理道德的融合,并且将文学诗词融入其中,使得中国古典园林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节课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在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课文基础上,提炼出美术学科所要表现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在欣赏课中创意性的开展造园活动,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八年级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强,能够触类旁通,善于观察模仿能力强。

本节课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语文课文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熟悉的课文中培养的美术欣赏能力,提高艺术认知水平,学会融会贯通,并且通过自己创造园林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思路及方法:本课采用以下环节,从音乐教材的苏州评弹和语文课文《苏州园林》为引,引入美学思考(欣赏、评述法)——通过语文课文作为切入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思想(讨论、分析法)——通过园林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典园林设计思路,同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表现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造园要素、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过程与方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发现-体会-赏析-体验-实践的方法中,建立中国古典园林从景-画-情的内在联系,并简单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学语文教学中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为媒介提炼文本,将中学音乐教学中《苏州评弹》为媒介渲染情感,通过学习与实践,让学生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园林的种类、手法、要素等知识,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利用建筑、山石、花草树木、幽径等造园要素,表现丰富的造型及空间变化,使园林艺术呈现出“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审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古典园林,感受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领悟其深层的审美内涵和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古典园林,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能力,增强尊重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和造型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PPT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课件,你们知道为什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吗,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课堂,来探究一下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与世界遗产:①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苏州古典园林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新课讲授: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典型的理想自然环境。

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寺观园林。

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日趋完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的巅峰之作。

教师:同学们猜猜看下列古典园林分别属于哪个类型?为什么?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3—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的:
了解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三、课前知识准备: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对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是哲学以至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

“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教学过程:
1、古典园林的分类:
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2、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3、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内容结构:
(1)、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

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

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2)、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3)、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5、教学导入:
我们通过实例来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

(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特别是在人工山水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欣赏四大古典园林:拙政园、颐和园、留园、承德避暑山庄。

(1)、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

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

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

该园水的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

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

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

这是拙政园最美的画面之一。

(2)、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

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3)、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

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其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四大名园之一。

6、提问:
四大园林有什么不同吗?他们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品?
(1)、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

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2)、南方的私家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私家园林以苏州地区造园艺术成就最高;其设计思路是以画的山水画作品为蓝本的,也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因此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

7、古代园林的代表作品: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造园的鼎盛时期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代表作品有西苑、颐和园(是古代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苏州地区。

代表作品有苏州(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扬州(何园、瘦西湖);
无锡的寄畅园;南京的瞻园;的豫园。

8、古典园林艺术的构成有哪些?
(1)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

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2)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3)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4)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拓展提高: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古典园林中的几大要素,也欣赏了很多古典园林的图片和视频,非
常的具有古典韵味,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欣赏做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