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中国作家首获诺奖
莫言,从孤独的放牛娃到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从孤独的放牛娃到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2年第36期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备受瞩目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这一殊荣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世界文学的星空又多了一颗恒星,莫言也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莫言今天能够得到认可,也是他自己一步步努力的结果,他吃过的苦在我们几个兄弟里是最多的,农家的孩子一步步走出来不容易。
”得知获奖消息后,莫言的二哥管谟欣说。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
莫言的文学道路并不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莫言的文学功底很好,作文写得非常漂亮,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诵。
1967年小学五年级时,他因文革和得罪别人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
孤独让他学会了观察和倾诉。
莫言曾说:“饥饿和孤独跟我的故乡联系在一起。
在我少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
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源泉”。
长大后,20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
那时,他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
1981年,莫言发表了短篇小说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天,尚不知名的莫言得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的赏识,进入该系学习。
军艺的学习对莫言的创作影响巨大,他曾说:“军艺使我的创作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
我明白了只有跟别人不同,才有可能冒出头来。
”1985年,莫言发表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赢得全国性声誉,这成为他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有莫言少年时期当童工的惨痛记忆。
1967年,12岁的莫言在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的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进行批斗。
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再也不敢了,回家后又遭到父亲的毒打。
《透明的红萝卜》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损害、被遗忘的“黑孩”形象。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完美整理版)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作文素材及指导1013 2000: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核心提示】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4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莫言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怨乡”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1日讯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诺贝尔官网了解到,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莫言。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由此成为首个斩获此奖的中国人。
据环球网报道:备受关注的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作者/ 罗小军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消息一出,震撼全国。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
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当有记者。
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
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
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多维解读1.百年梦想。
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
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期待了百年的梦想,今天终于被一个叫莫言的作家实现了。
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2.感恩故土。
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
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
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1他是中国的第一位诺贝尔奖项的获奖者,他也是一名作家,他获得的是文学奖,他是伟大的,他开创了中国诺贝尔奖,他是第一人,但他不是唯一的,因为也有许多人在努力获得此奖项,他说中国的基础,中国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诺贝尔奖的,这位名人就是莫言。
在诺贝尔的颁奖典礼上,莫言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他惊喜而惶恐,惊是没有想到奖项回落到自己头上,他说自己从不为获奖而写作,喜是果真颁给自己,他说很多作家多具备了获奖资格,惶恐是担心有了这层光坏后,会不会有更多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
他的这句话令我和其他人深有感触。
莫言在生活中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莫言出生贫苦,只念了三年级,之后就不念书了,他开始读他哥哥的书,把书读得熟的不能在熟了,然后他又借村里的书看,他把借来的书读过了,他想读更多的书,正是因为他对书的一种渴望,才让他有了今天如此大的成就。
莫言的话,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家,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功成名就而开始写作的,他写作只是为国,为人们看,给人们带来乐趣。
他也认为自己非常幸运的,他在坚持自己自己原则时却不经意获奖了,这同时也给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会有更多人批判他。
莫言让人感受到了一位作家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具有的一切品质——谦虚,实话实说。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史上的一朵奇葩,我坚信在他的基础上会有更多中国人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莫言的获奖感言会激励更多人努力的。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大家一定对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莫言穿着一身中装。
获奖要发表感言,莫言的感言基本都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刻画人物形象,一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和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表示歉疚。
在他的感言中,我发现有三点特别打动我——这种打动也具有普遍意义,更值得写出,与大家一起共勉;一是他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感恩打动了我。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20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20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20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20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2020年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莫言的诺贝尔获奖感言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了她一个耳光。
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莫言

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莫言作者:于曰展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3年第02期●名人出场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1名,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角度解读◆素材一: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他出生的时候,我们家是一个兄弟合居共14口人的大家庭,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到了1960年,日子就更难过了,父母把野菜挖回来,剁碎了,泡去苦味,加上一点玉米面或地瓜面,熬成很稀的稀饭,一点也不充饥。
上学念书了,莫言人不笨,到了三年级,作文写得特别好,老师常拿来当范文在班上读,有时甚至传到附近的中学里当范文读。
后来,他破坏了学校的纪律被学校开除。
从此,莫言失学在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离开了一起上学的小伙伴,独自回到生产队,干不了大人的活,只能放牛、放羊、割草,干一些妇女和半劳力的活。
每天赶着牛羊从学校门口走过,看到校园里欢蹦乱跳的学生,既羡慕又嫉妒,来到原野里,面对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荒草,莫言感到孤独无望,感到寂寞和无助。
年复一年,莫言在饥饿和孤独中,长大了。
莫言18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到县城的胶莱河去干活。
由于莫言身子还没有长壮实,刚到工地时,只能拉锁链,一双手的掌心常常是被勒出一道道血痕,破了长好,长好了又被勒破,他还是硬撑了下来。
素材解读:人生包含苦辣酸甜。
如果说缺少太阳的天空是暗淡的,那么缺乏磨难的人生则是苍白的。
2023最新-诺贝尔奖莫言颁奖词【最新8篇】

诺贝尔奖莫言颁奖词【最新8篇】莫言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演讲篇一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xx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xx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xx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xx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xx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现实意义篇二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现实意义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
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拿作品《蛙》向诺贝尔奖献媚的说法,至于获奖后的打算,莫言说:“只希望尽快从喧嚣热闹中摆脱出来,大家都该干嘛干嘛去。
”莫言获20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不亚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让国人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
应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梦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
作为拥有经典作品无数的文化大国,不乏经典名着,但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
应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国人心中的梦想。
多年来,我们一直渴望出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有很多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如林语堂、赛珍珠、巴金、艾青、钱钟书、沈从文、李敖、王蒙等,但是,诺贝尔文学奖一次次与中国作家擦肩而过。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准备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茅盾,但因为茅盾不幸已经逝世,因此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改授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中国作家一次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更加剧了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核心提示】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contemporary。
)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莫言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怨乡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1日讯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诺贝尔官网了解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莫言。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由此成为首个斩获此奖的中国人。
据环球网报道:备受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aMrquez)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莫言曾出版了多部小说、短篇故事和散文,题材十分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2003年 《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 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 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7年7月14日 出版《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 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长篇小说《四十一炮》 入围第7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据在颁奖现场的中央电视台记者介绍,瑞典文 学院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上前祝贺,并且现场 已摆出莫言作品开售。
10月11日,作家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在 山东高密接受媒体采访。
莫言及其作品
•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5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 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 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 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 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 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 1981年 •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 民间音乐》等作品。 • 1985年 • 在《中国作家》第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 红萝卜》,引起反响。
中国作家首获诺奖
莫言成首位获诺奖中国籍作家
•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时间下午1点整, 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 获奖者姓名,公布将本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 国作家莫言。 • 评奖委员会在宣布莫言获奖时说:“2012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因为他融合了民 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莫言今年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合 720万人民币。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 家。
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 秘书彼得· 英格伦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 颁奖词 • 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 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 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 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瑞典皇 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 • 颁奖典礼 •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1日宣布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按照诺贝 尔奖有关规定,所有获奖者将在12月10日前往瑞典 首都斯德哥摩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纪念1896年去 世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红高粱旧事
当年莫言32岁,张艺谋比他还大些,巩俐大二......如果来一老道, 对他们说:“你,将来拿戛纳奖;你,将来拿金狮奖;你拿金熊奖; 至于你,诺贝尔文学奖!”估计谁都会以为是天方夜谭吧……
莫言回应
10月11日莫言新闻发布会现场
莫言回应
• 第一反应 • 据媒体报道,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文学奖宣布者 对记者说,当他电话告知莫言获诺贝尔奖消息时,莫 言的反应是:he was overjoyed and scared。(他狂 喜并惶恐) • 父亲反应 • 莫言先生的父亲今年已经有90岁了,老人家身体很 硬朗,当谈及自己的儿子有可能今天问鼎诺贝尔文学 奖时,老人家很淡定,表示如果获奖当然非常高兴。 • 莫言在开奖前回到了老家高密,在获奖后他在高密 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他表示对自己的主要作品比较满 意,称‚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奖项,但不 是最高奖项,只代表评委的看法。‛他还说自己至今 仍用纸笔写作。
各方反应
• 【作家之言】 • 阿来为莫言‚连喝三杯‛ 希望国人意识到文学价值 • ‚我已经接了无数个媒体的电话。我正在给几个 朋友喝酒,得到这个消息,我马上连喝三杯!莫言得 诺奖,我真的很开心。其实,莫言得奖,我丝毫不意 外,这是意料中的事情。这倒不是说我预料得准,而 是我们都是从事同一个行业,对国内文坛的顶尖严肃 文学的价值,是非常清楚的。‛ • 阿来还表达了自己的希望,‚不管能否实现,但 我真的期待,莫言得奖,能改善国人对国内当代文学 的看法,真正意识到我们的文学价值和分量。‛
各方反应
• 张艺谋恭贺莫言获诺贝尔奖 : • ‚25年前,哪里想过今天?‛
• 据《新闻晨报》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外界 翻起莫言与电影界的紧密联系,围绕着其首次‚触电‛的 电影《红高粱》的故事最令人唏嘘。 • 日前,《红高粱》导演张艺谋通过助理表达对老朋友 莫言的祝贺:‚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惊喜不已!25 年前跟他在山东高密一起赤膊种高粱时,哪里想过今天? 网友在微博上翻出我们以前的老照片,我看了非常感慨。 这是个天大的好事,老朋友由衷地为他高兴。‛
各方反应
• 【作家之言】
• • �曹元勇:莫言获奖是水到渠成 没有什么意外,莫言获奖是水到渠成。我最早认识莫言的时候,就觉 得他是世界级的大作家。莫言的风格是复杂丰富的、有张力和想象力的, 能触动到人心灵的最深处。应该说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中国读者乃 至世界文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雷达:莫言获诺奖燃起我对文学神圣感的热情 莫言的成功取决于几个方面: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特语言的开创和 运用、人物性格的叛逆性、艺术结构的大胆构想,这也许是莫言的成功, 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的喜好,但这更是中国文学的巨大的进步。 �王蒙:莫言获奖说明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世界关注 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著名作家 王蒙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中国当 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已经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祝贺莫言获诺奖 2009年中国作为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时,莫言曾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出 席多场活动。书展主席于尔根〃博思得知莫言得奖后告诉记者,祝贺莫言 获诺奖。
各方反应
• 【作家之言】 • 麦家是他忠实读者,莫言好比中国文坛许海峰 • 昨晚八点多,著名作家麦家发微博表示,‚一个小时前还是天知 道,现在我也知道啦,莫言得诺奖了,恭喜恭喜!当一个人斩获这么 大的奖时,荣誉已不再属于他个人,而是他代表的语言、民族和国家 !祝贺莫言,祝贺中国!‛ • 早在名单公布前一天晚上,华西都市报记者就采访了麦家,记者 问及他个人对莫言获诺奖的预测,麦家说:‚在我看来,莫言是当代 中国文坛中最有才华、最有贡献的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界有 一个火热的爆发期,莫言发表了大量的优秀中、短篇小说,为这股‚ 文学热‛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堪称主角人物。当年他的作品,出来 一篇,我们追着读一篇,算是他的忠实读者。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是 幸事,至少可激发更多人关注文学,哪怕是短暂的。中国文学已快被 娱乐逼死了。‛ • 麦家还说,‚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很在乎得到世界承认、认可的东 西。如果有一个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拿了一个公认的大奖,我觉得 就像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一样,你看拿到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许海 峰,大家记了这么多年。‛
• 1991年硕士学位。 • 1997年 •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 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 1997年 •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 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 2000年 •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 2001年 •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老照片翻出红高粱旧事
• 不少评论称,莫言首次从文学界进入更大范围的公众 视野,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功不可没。 • 在莫言获奖消息公布前后,有网友翻出一张1987年《 红高粱》拍摄时的老照片,引发不小议论。照片上,张艺 谋、莫言、姜文都很年少,头发凌乱,每个人都光着上身 挺立,一旁的巩俐也是喜气洋洋。有网友称,拍摄该照时 ,若有人说他们不仅能拿下金熊奖、金狮奖,还能拿下诺 贝尔奖,肯定没人敢信。
• • • • • •
各方反应
• • ‚没有陈安娜,就没有莫言今天的成功。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轰动全国的同时,将莫言作 品带到瑞典的翻译家陈安娜也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8月27日 ,莫言曾在微博上表示,他在瑞典出版了三本书:《红高粱家 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三本书的译者均是 在瑞典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的陈安娜。 • 陈安娜究竟是谁?国内媒体曾报道其为瑞典从事翻译现代 中文作品的专家之一。而这个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陈安娜 的悉心翻译。此外,还不应忘了美国翻译家葛浩文,没有他把 莫言的多部小说翻译成英文,莫言的影响力恐怕难以进入西方 。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五昌表示,没有非常优秀的翻 译家把作家作品翻译成外文,就可能会影响到作品在国外的传 播性和影响力,所以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外文的译本好,莫言 作品的丰富性、文学艺术上的魅力就很完整地呈现了出来,于 是打动了评委们。
• 1986年 •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在《人民文学》 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该作一发,引起轰动。 随即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军文艺》)、《高 粱殡》(《北京文学》)、《狗道》(《十月》)等。夏 天,与张艺谋等人合作,将《红高粱》改编成电影文学剧 本。 • 1987年 • 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同年, 电影《红高粱》上映。
各方反应
• 【作协贺辞】 •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 表示热烈祝贺! •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 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 ,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 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 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 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 ,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 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 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2009年12月 • 出版长篇小说《蛙》, 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 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 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 经历。 • 2011年 • 凭借长篇小说《蛙》获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 2012年10月 •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