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合集下载

一场世界文学史上的阴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真相揭秘(上)

一场世界文学史上的阴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真相揭秘(上)

一场世界文学史上的阴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真相揭秘(上)莫言今年是我国知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10周年。

10年来,国人们对莫言为何获奖质疑声不断,对莫言作品的倾向性批评不息。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无论是作品主题,还是文学水平、艺术价值,还是社会影响力,比莫言优秀者大有人在。

可是,诺贝尔奖为什么会降落到莫言的头上呢?原来这是西方政治操纵的结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场大阴谋。

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它的真相,让大家了解它的真实内幕。

1揭开文学诺奖的黑幕。

在这里,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诺贝尔奖的基本概况。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的遗嘱,将全部财产3122万瑞典克朗捐赠,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瑞典政府根据诺贝尔的遗言,决定以瑞典学院为依托,成立“诺贝尔奖甄选委员会”。

瑞典学院是瑞典最知名的一所学院,成立于1786年,由古斯塔夫三世建立,瑞典国王是赞助人,有强大的政治背景。

诺贝尔奖从1901年首次颁发,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样算下来,诺贝尔奖增加到了六项。

诺贝尔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由国王举行授奖仪式。

根据规则,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

截至2021年,共授予931位个人和24个团体。

诺贝尔奖不可否认,诺贝尔作为一代世界级的科学家,他的初衷和愿望是好的,他是希望激励更多的科学家,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不可否认,诺贝尔奖作为世界级的科技和人文类的最高奖项,一百多年来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不可否认,诺贝尔奖在实施过程中,在某些时期和某些领域,是严谨的,是公平和公正的,得到了世界性的广泛肯定和认可。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华语作家。

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文学界,一时间,有关莫言的新闻充斥着各大媒体。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不仅是一个人的荣誉,更是一个国家和文化的胜利,道出了中文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莫言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华语作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莫言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坚持原创的作家本色,创作了《红高粱家族》、《蛙》、《生死疲劳》等一系列文学经典,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因此,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学的认可。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学领域最高荣誉之一,授予的文学作品必须有严谨的文学性、人文关怀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在评选过程中,瑞典学院不仅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评审,更对作者个人的成就、道德、文化背景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综合评定。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达到了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更是因为他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中文作品走向世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彰显了中国文学的实力和影响力。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文化积淀深厚,可以造就出一批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中文文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也是中文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

莫言的作品正是具有这些特点,他把作品中精美的情节、细腻的刻画和艺术的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世界读者的目光。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说明了中国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中国作家的作品也开始进入全球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的关注。

通过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文学奖项,中国文学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开始关注和阅读中文作品,从而增加了中文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然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中国文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莫言获奖理由

莫言获奖理由

莫言获奖理由莫言,原名管谟业,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描绘生活的真实性而广受赞誉。

下面将探讨莫言获奖的理由。

首先,莫言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面貌。

他在小说中刻画了大量生动的农民形象,描述了他们艰辛的生活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莫言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将农村生活中的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苦与乐,以及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

其次,莫言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中国历史的伤痛和残酷。

他在小说中勇敢地揭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敏感话题,如“文化大革命”和“大饥荒”。

他通过自己对这些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和对受害者的深入了解,生动地再现了这些事件的真实情况。

莫言通过他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痛苦和悲伤,以及对这些事件的反思和反省。

第三,在莫言的作品中,人性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对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描写,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

莫言的小说中的人物不再是简单的黑白角色,而是拥有各种情感和欲望的个体。

他以真实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探讨了人性的善与恶、仁慈与残酷之间的较量。

此外,莫言的作品语言简洁明了,以文学性和艺术性为基础。

他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味和多样的叙事手法,使读者能够融入到他的故事中。

莫言的作品通常充满了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这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他的写作风格与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

最后,莫言的作品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他的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

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中国视角和文化内涵赢得了国际读者的青睐,为世界文学增添了多样性和深度。

综上所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多方面的。

他的作品以其对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对人性的深度探讨以及语言与艺术的卓越运用而受到了广泛赞誉。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核心提示】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contemporary。

)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莫言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怨乡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1日讯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诺贝尔官网了解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莫言。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由此成为首个斩获此奖的中国人。

据环球网报道:备受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aMrquez)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莫言曾出版了多部小说、短篇故事和散文,题材十分多样。

莫言获奖感言(15篇)

莫言获奖感言(15篇)

莫言获奖感言(15篇)莫言获奖感言1莫言他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能获得诺奖,是靠他的实力,这种实力不是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生活的爱,靠着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靠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无情的解剖及深邃的思考,更靠着一个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创作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在获奖感言中,莫言以一种朴实而近乎憨厚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他从自已的母亲讲起:与母亲捡麦穗,吃饺子时母亲将自己的饺子送给了一个乞丐,跟着母亲卖白菜,母亲患病……这一个个故事使人泪下,他用一个个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他母亲善良、勤俭……在莫言讲述中还有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故事,莫言一家在过年时才吃一顿饺子,当有一个行乞的老人到莫言家时,莫言拿出红薯干打发老人,立马遭到母亲的训斥,端出自己的半碗饺子给老人。

一年一次,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吃顿饺子异常奢侈,但莫言的母亲毅然不顾自己的温饱将弥足珍贵的饺子送与老人,这就是善良,也让我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给予。

莫言虽然也给了老人东西,但那仅仅叫施舍,而莫言妈妈的叫馈赠,反观后者远远比前者高尚。

莫言把自己不爱吃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是对老人的不尊重;而莫言妈妈把自己最喜欢的饺子送老人,这是高尚的品德更值得很多人去学习。

我虽然没看过的莫言的作品,但他用讲故事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与他在务农时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莫言连躲雨的时间都要看书,所以我们要学习莫言那种爱读书的精神。

从莫言的获奖感言中,我感受到他的朴实,他的真诚,他的作品获奖,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敢讲实话,他敢剖析现实社会,他敢说出自己对事物的想法,他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社会,我们应向他学习那种敢说真话、朴实、真诚的精神。

莫言获奖感言2他是中国的第一位诺贝尔奖项的获奖者,他也是一名作家,他获得的是文学奖,他是伟大的,他开创了中国诺贝尔奖,他是第一人,但他不是唯一的,因为也有许多人在努力获得此奖项,他说中国的基础,中国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诺贝尔奖的,这位名人就是莫言。

莫言获“诺奖”原因探析

莫言获“诺奖”原因探析

莫言获“诺奖”原因探析摘要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从这个评语来看,莫言获“诺奖”,单从作品主体来看有三个主要原因:文学创作的民间性、历史与当代的巧妙结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本文将结合莫言代表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对这三个原因做具体阐述。

关键词民间性,历史与当代,魔幻现实主义莫言为什么会获诺贝尔文学奖?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莫言媚外,专写些中国的“黑暗”去投合西方人“仇社”的心理;也有人认为,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上升,让中国的作家莫言获“诺奖”,是西方人向中国示好的表现。

本文排除这些外因的干扰,单从文本的角度分析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作品进行分析,认为莫言获诺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文学创作的民间性、历史与当代的巧妙结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一.文学创作的民间性2001年,莫言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作为老百姓写作”的文学主张:我认为真正的民间写作就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他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想要用小说来揭露什么、来鞭挞什么、来提倡什么、来教化什么,就可以用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小说中的人物,他不但不认为自己比读者高明,他也不认为自己比作品中的人物高明。

[1]莫言“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当然不是像变戏法一样把自己彻底变成一个普通老百姓,每天只关注自家的柴米油盐,而是自觉的认同普通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把自己当成一个和“民间工匠”一样性质的“说书人”,努力说出老百姓喜闻乐听的小说。

纵观莫言的作品不难看出,莫言对“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创作立场的反映。

第一,他的小说说的是民间的语言。

莫言把自己的文学创作深深地扎根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充分吸收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使得自己的作品的语言充分接着地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为什么是莫言?——从自己的阅读经验出发,谈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古往今来,历来文无第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他文学上独到的建树,当然起关键作用的应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从我的阅读经验出发,我认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总体上有两个突出的原因。

原因一,阅读莫言的作品时,品味的是莫言娓娓道来的童年印象,触摸到的却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卷中的精彩节选。

这些精彩的节选是中国当代历史的缩影和写照,是中国当代历史长河中生动的一幕幕。

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

可以说阅读莫言的作品所收获的是一种中国经验,诡谲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以及充满意象、诗意和幽默的独特叙事。

总而言之,莫言立足于当代、立足于中国乡土。

就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蛙》来说,《蛙》就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原因二,莫言的作品浸润了人性探究的深厚的文学气息。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说过:“写作的过程是不断反省自己的过程,也是考量自己的内心与生活、人生与时代有多大距离的过程。

”莫言的创作正是如此,他一直坚持着时代觉醒下的人道意识、民间立场以及宏大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莫言用大胆新奇、语言肆虐的笔触揭露了人在真实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中真实的生存状态。

莫言敢于直视内心,在他的作品中有太多不粉饰的丑陋与残酷。

莫言说,认识人类之恶、自我之丑,认识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各异的悲惨命运,这才构成他所要追求的真正的悲悯。

我们不难发现,从《透明的红萝卜》到2009年出版的《蛙》,他的每一部中长篇小说几乎都在冷酷地思考有关人性、兽性与奴性的关系,挖掘奴性的根源。

严格说,他这30年,是以越来越清醒的姿态,在坚持不懈地拷问着故乡土地上生存着的他自己的灵魂,只不过借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而已。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① , “莫言的创 的想象、神奇的幻觉、独特的感觉,使其创作呈现出一种痴迷于感觉的独特风格 ”
作受到民间故事或传说的影响,在汲取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营养中 ,注重强烈的感觉与体验、融入 放纵的想象与幻想、营构诸多感官意象与象征意味,构成了其小说斑驳绚烂的创作风格和感觉世
② 。莫言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作家, 他已创作出版 11 部长篇小说、30 部中篇小说、80 多篇短 界”
) ; 从响应号召大量种植蒜苔导致滞销 ,揭示政府官员的不闻不问麻木不 情欲的陷阱 ( 《红树林》 ) ; 从酒国市的狂吃海喝的描绘,揭露当代官场的腐化堕落 ( 《酒国》 )。 仁 ( 《天堂蒜苔之歌》 其次,莫言的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 。莫言曾坦言: “魔幻现实主义对我的小说产 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这一代作家谁能说他没有受到过马尔克斯的影响 ? 我的小说在 86 、87 、
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2012 年 10 月 11 日,诺贝尔文学奖名单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 成 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举国欢庆鼓舞。委员会授奖词称: “他的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 ” 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 , “莫言的创作大多以其 在新时期以后的文坛,莫言是一位有创见有影响且风格独特的作家 故乡山东高密乡农村为背景,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 ,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奇异
1025 收稿日期: 2012本文系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成果,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项目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69 、270 页。 ① ② 参见杨剑龙主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
*
171
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杨剑龙: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天下热点,评百家实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热点评论》。

2012年10月11日,一个令中国人为之兴奋的大喜日子。

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主要作品包括《蛙》《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等。

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从过去的10多个小时的消息看,观点大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友说。

网友众多,或褒或贬或中立,反响不一,更多的是惊喜,是祝贺,是欣慰。

兹以凤凰网为例,如,有位网友表示“莫言获奖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他本人确实有料,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确)强大了。

”另外还有网友说“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界意义重大,我们终于突破了创作理念上的藩篱。

第二,记者说。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一、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二、莫言的知名度很高,《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全球各地放映,增加了知名度。

三、他本人非常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了外国同行对他的了解。

四是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蛙》、《红高粱》在瑞典有瑞典语的译本,对瑞典文学院的同行直接了解莫言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作者说。

莫言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紧密相关”。

莫言认为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最具代表意义,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此外,他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探索试验,“力争用一种最自由、最没有局限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文学探索、文学创作的一种比较完美、统一的结合。


第四,作协说。

凤凰网消息《中国作协发表贺辞:莫言获奖表明中国文学具世界意义》。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作协在贺词对莫言的评价,可以看做是对莫言获得大奖的重要原因。

第五,评委说。

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莫言说得好:“力挺也好批评也好均表感谢。

”多方评价可以总结得出莫言获奖的共识。

那就是他本人“确实有料”。

贴近本土,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民生。

写他人未敢写,言他人难以言。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新。

还有不可缺少的原因,中国的改革开
放有助于中国走向世界,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在文学方面也是如此。

“理解万岁”也是获奖原因之一。

莫言获此大奖的理由,可以说应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因为从文学本身来说,答案就是丰富多彩的。

不论何种理由,莫言实现了中国人戴上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夙愿,都是可喜可贺的盛事。

探索总结莫言获奖的缘由,有助于作家今后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创新其他方面的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节目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