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合集下载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论文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论文围绕“全过程性质量监控”和“全过程性评价”两个要点,探讨如何进行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控制有效地弥补了原有计算机教学评价的不足,能够立足于整体角度,把握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全过程性计算机评价体系的构建,注重从综合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能力、态度、学习习惯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设计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有效提升了学生计算机动手实践能力。

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全过程性”这一理念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一、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过程中,评价模型的应用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从教学实际情况入手,把握全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保证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实施。

评价模型的构建,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教学管理构建以“全过程性”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注重对教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把握。

这一过程中,注重从教学管理角度入手,对课堂纪律、考勤、学生课堂表现、课堂作业、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各方面教学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汇总,对教师教学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保证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过程在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注重从教学过程入手,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例如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已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理解和掌握,是否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教学过程的监控,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教师的教学水平,看其是否能够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对象在进行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考察的主要对象。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情况(3篇)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这对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就业竞争力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对于推动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

许多高校开设了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2. 实践教学手段不断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创新。

例如,虚拟实验室、在线实验平台等新兴技术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实践教学成果丰硕许多高校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生在各类竞赛、科研项目中表现出色,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了贡献。

四、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验设备、师资力量等,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 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探讨

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探讨

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探讨乘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东风,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以3倍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着。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仍然是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

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社会各方对于实训教学的重要地位已取得了共识。

但在对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上,还有很大不足,对于学生通过实训教学环节是否真正训练或提高了专业水平,对于实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究竟如何,缺乏准确的把握。

因此,形成合理、科学的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促进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形成良好的质量监控机制.有利于促进计算机专业建设与发展,提高计算机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方案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在实训质量方面评价、控制和提高的体系,应关注实训过程和实训效果两个;以过程控制为关键,以此保证实训教学环节过程的有效性,使实训教学质量切实得到改进,提高学生自身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实践能力的满意度。

建立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实训教学环节的实际状态,并通过对实训教学环节质量的评定,把实训教学环节隐藏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暴露出来。

第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全面、有效,以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为最终目标。

应以方案共订,搭建校企融合机制为原则。

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对口率和稳定率却较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低,达不到相应岗位的从业标准。

在实训方案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兴趣和今后的就业方向,结合企业实际,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训内容。

计算机类专业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计算机类专业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图1 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框图2.2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根据美国运筹学家Saaty的实验分析相邻元素之间的比值结果,运用数字1-9标度法作为解决事情能力的标准,标度法比值如表1所示。

表1 标度法比值表标度元素a与元素b比值1a与b同等重要的比值3a与b比较重要的比值5a与b明显重要的比值7a与b非常重要的比值9a与b极其重要的比值2、4、6、8在两个标准间折中时的标度倒数a与b的反比较根据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框图,建立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A-B、B1-C、B2-C、B3-C共4个判断矩阵,可以确定每个矩阵各因素权重所占的比例。

在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按权重大小排序为:学生自学能力、自身感知能力、程序能力、创新教学能力、自评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处于主要地位,而实践能力在全部能力构成要素中所占比重最小,这与现有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一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目前的教师教学能力图2 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结果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12个二级指标得到认同,不同评价者对不同指标存在参差,但总体和层次分析法的结果相同。

调查计算机类专业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后发现,该评价体系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实验教学水平。

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评价高校教学质量水平,并且为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9]。

4 结 语面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教学指标体系,支撑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并服务社会[10]。

构建一个开放式、多元化和应用型的计算机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将大幅提升学生操作技能、行业创新和自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通过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学提供可行的依据和参考。

授课教。

网上教学评价系统—以计算机系为例的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论文

网上教学评价系统—以计算机系为例的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论文

网上教学评价系统—以计算机系为例的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院计算机工程系学科门类工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2011年5月1日摘要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了计算机的作用,以及带给人们的便利。

而怎样更好得利用计算机来为用户服务,并且应用于各个社会领域,这就是我们软件开发人员研究的问题,在此作者所设计的《网上教学评价系统》,就是方便教学部门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教时,对各项评教数据的查询、整理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可以为教师评职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减轻了教务老师的工作量。

本系统在Microsoft Visual 平台下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开发一个网上教学评价系统的过程。

考虑到课题的难易程度,作者就以计算机系为例进行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通过分析教务部门的工作需求,以为开发技术,使用C#为开发语言,运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来实现后台数据的管理,开发出一个基于Web 的、界面友好的网上教学评价系统,完成了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对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实现了用户登陆、课程评价、评价管理等功能,基本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实现了学生评教的动态管理,使对学生评教信息的管理更加及时、高效,提高了教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网上教学评价;课程评价;评价管理;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more and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computer, and brings people convenience. And how to better use computer to serve the users, and applied in all fields of society, this is our software development personnel research questions, the author designs the" onlin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convenient for teachers teaching departments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data inquiry, etc., in order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and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eachers' titles, while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The system in the Microsoft Visual platform using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thinking and development of an onlin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subject, the computer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work demand, taking as th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using C as a development language, using SQL Server 2005 database to realize the data management, developed a Web based, friendly interface of the onlin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e functional design, database design, the system design, the design goal of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of user landing, curriculum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functions, basical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user to realize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ake th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re timely, efficient,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Key words:online teaching evalu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绪论 (6)1.1课题背景 (6)1.2课题意义 (6)2开发工具及其技术简介 (7)2.1开发工具及技术简介 (7)2.1.1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 (7)2.1.2 C#面向对象语言 (7)2.1.3数据库SQL Server2005简介 (7)2.1.4 技术 (8)2.1.5 JavaScript脚本语言 (9)2.1.6 .NET Framework (9)3 软件需求分析 (10)3.1需求分析 (10)3.1.1系统概述 (10)3.2 系统功能设计 (11)3.3软件的设计思想 (11)3.4 数据库分析 (12)3.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2)3.4.2 数据库概念结构 (12)3.4.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5)3.4.4物理结构设计 (16)4 软件总体设计 (19)4.1系统功能设计 (19)4.2系统功能图 (19)4.3系统流程图 (20)5 系统各个功能的实现 (21)5.1 SQL Server 2005与Visual Studio 2010 的连接 (21)5.2登陆界面及其基本功能的实现 (22)5.2.1登录界面 (22)5.2.2 网上选课功能的实现 (23)5.2.3 网上评教功能的实现 (24)5.2.4教师查看功能的实现 (24)5.2.5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25)结论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摘要:指出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系统能力培养目标,提出多主体、多维度的层次化教学评价体系,说明以雷达图呈现的多维评估结果。

关键词:教学评价;系统能力培养;多维评价;多元主体引言随着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立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用,我们已进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特征的新型网络时代,这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强调“程序性开发能力”向更重要的“系统性设计能力”转化[1]。

以系统能力培养为导向建设课程体系,但教学评价却仍然按照以往的通用评价指标,这对于评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如何体现系统能力培养难以给出有效的评价。

因此,探讨适用于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与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评价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激励机制,创造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

教学评价一般具有导向、诊断、激励和反馈等功能[3]。

国内外学者和教学人员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有自身的独特性,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对传统教学评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评价导向不清晰。

评价导向过于笼统,一套评价标准用在各门课程上,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别、不同目标导向的课程,其评价标准应该是有所区别、各有侧重的。

在课程教学和实施的过程中,许多课程已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色采用了新的教学思路组织和建设课程,如以系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群,但教学评价却没有相应地做出调整和转变,忽视了教学理念和能力培养目标的转变,而后者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

课程“改”与“不改”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不出太大区别,对改进教学也起不到好的激励作用。

(2)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没有建立匹配的关联。

目前大多教学评价建立了以学生、督导、教师、领导为评价主体,分别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的体系。

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作者:李华群易连军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65期【摘要】分析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从如何进行评价的角度提出了14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对给出的模型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量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多,通过文献检索、对企业进行访谈,发现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原因从调研情况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等。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是毕业生个体因素,如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但就业准备却不充分,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矛盾。

二是学校因素(1)计算机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2)目前我省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脱节。

(3)一直沿用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研究思路,没有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的教学地位,实践课重视不够,考核方式不科学。

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高校沿用已久,这不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例如,有的学校采用"1节实验课=0.7节理论课"或"1天实践=3节理论课"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有的学校采用"70%理论成绩+30%实验成绩"来考核《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专业课程。

有的以批改实验报告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成绩。

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健全。

二、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措施针对以上实践课程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有力措施。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3篇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3篇

计算机专业论⽂范⽂3篇 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都会要求学⽣写论⽂,那么具体该怎么写呢?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计算机专业论⽂范⽂,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专业论⽂范⽂(⼀) 摘要: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应⽤型⼈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民办⾼校今后努⼒的主要⽅向。

本⽂通过分析民办⾼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了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民办⾼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适应区域经济和⾏业发展需求的应⽤型、复合型、技能型的⼈才迫在眉睫。

国务院在2014年提出了“引导⼀批本科普通⾼校向应⽤技术型转型”的指导意见,所以,应⽤型⼈才培养是我国⾼校⼈才培养模式改⾰的主要内容。

民办⾼校作为⾼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不同于公办本科院校,也不同于⾼职⾼专院校,它更侧重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民办⾼校在探索应⽤型⼈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初具成效,校企合作教育就是⼀种重要的应⽤型⼈才培养模式。

它是由⾼校根据市场和企业对⼈才的特定需要确定培养⽬标,双⽅共同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相结合。

[1]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专业是⼀个⼯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体系,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应⽤能⼒,较强的责任⼼和团队合作能⼒等职业素养。

这些能⼒不仅需要在学校进⾏系统的学习,⽽且需要在企业的实际⼯作中进⾏锻炼和培养。

(⼀)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提⾼⼈才培养质量民办⾼校⼈才培养⽬标的定位是符合当前经济对⼈才培养的要求,以实践教学为重点。

它担负着培养⾯向基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的应⽤型⼈才使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完成这⼀使命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完善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标和课程体系,调整教学⼤纲、计划和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更加适⽤的教学体系,从⽽保证专业⼈才的知识结构和能⼒符合⾏业的发展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摘要】分析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从如何进行评价的角度提出了14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对给出的模型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量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多,通过文献检索、对企业进行访谈,发现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从调研情况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等。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是毕业生个体因素,如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但就业准备却不充分,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矛盾。

二是学校因素(1)计算机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2)目前我省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脱节。

(3)一直沿用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研究思路,没有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的教学地位,实践课重视不够,考核方式不科学。

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高校沿用
已久,这不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开展实践活
动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例如,有的学校采用”1节实验课=0.7节理论课”或”1天实践=3节理论课”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有的学校采用”70%理论成绩+30%实验成绩”来考核《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专业课程。

有的以批改实验报告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成绩。

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健全。

二、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措施
针对以上实践课程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有力措施。

第一,改变”1节实验课=0.7节理论课”或”1天实践=3节理论课”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增加实验课时的比值,按照实验课等于理论课课时来计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为了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实验成绩优秀率较高,学生评价较高的老师,给予1.5倍课时奖励等方式。

第二,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等,直接采用机房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再使用传统的”多媒体+机房”授课模式。

第三,改变”理论成绩+上机成绩”的考核标准。

把实践课单列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如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等实验课程,单独考核。

传统的实践课程成绩是根据实验课考勤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来定。

建立以”实验成绩”+”平时实践”+”面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方式,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尤其是注重实验现场作品的操作进行评价,检查
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把实验时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作为衡量实验课程成绩的重要指标。

量化各项指标,构建实验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构建基于面对”老师”和”学生”的双对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如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00年4月制定的《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的标准》保证在线教育的教学质量、《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一些大学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实践课程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指标体系的主要观点强调”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理念。

构建基于”老师”和”学生”的”两人”评价体系,把实验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5个方面14个指标。

教学方法:
1、老师授课内容灵活;c1
2、老师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c2
3、老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c3
4、任该课程的教师具有开发教学软件的能力。

c4
平时实践:
5、辅导答疑时间、速度、方式c5
6、作业批改的情况c6
7、单元的综合测评c7
实验成绩
8、综合考试合格率c8
9、实践学习的合格率c9
面试成绩
10、提问的回答情况c10
11、操作题的操作情况c11
主观成绩
12、对学习的满意度(资格证书、等级考试通过率等)c12
13、学生的评教c13
14、学生的就业情况c14
人们在处理这种决策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多有少,作比较、判断、评价、决策时,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优先程度往往难以量化,人的主观选择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带来了本质的困难。

t.l.satty等人在七十年代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地处理这样一类
问题的使用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基本步骤是:(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成对比较阵(3)、计算权向量(4)、计算组合全向量。

利用层次分析递归法,给出了一些基本的数据,对以上14个具体指标分析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中,一般称最上层为目标层,最下层为方案层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1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层。

ci
表示各评价指标,pi方案表示i学生进行实践的情况。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aij)14*14和计算权向量
在a中,有aij>0,aij=1/aji(aij与aji是分别表示(指标ci)/(指标cj)和(指标cj)/(指标ci)即教育质量评价目标的重要性之比);aii=1(指标ci与指标ci自己与自己对教育质量评价目标的重要性之比为1);saaty等人提出了1-9相对尺度,即aij的取值范围是1,2,3,……9和起相反数1,1/2,1/3,……1/9。

这种尺度得出的权向量与按照光强定律等物理知识得到的实际的权向量进行对比发现,1-9尺度不仅在较简单的尺度中最好,而且结果并不坏于较复杂的尺度。

利用matlab,可以产生随机矩阵,由此,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a3,[w(2),y]=eig(a)产生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3)、计算组合全向量
定义组合权向量,即各方案对目标的权向量。

bk(k=1,2,……,20)中的元素bij(k)是pi方案与pj方案对准则ck的优越性比较尺度,算出其特征根y和归一化特征向量wk(3)。

有b1=b6=[125;1/212;1/51/21];b2=b7=b12=[11/31/8;311;831];b3=b8=b13=[113;113;1/31/31];b4=b9=b14=[134;1/311;1/411];b5=b10=[111/4;111/4;441]。

第三层对第一层(目标)的组合全向量=第三层对第二层的权向量组成的矩阵乘以第二层对第一层(目标)的组合全向量。

即:w(3)=wk(3)w(2),用matlab语言为:p=wk(3)(3,
14)*w(2)(14,1)
即p1=4.9524;p2=3.2886;p3=4.6046。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p1的权重最大,p3,p2其次。

也就是说p1方案最好,能较好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已知的14个参考因素重要性矩阵a下,得出的对目标的权值,可知道评价方案的好坏。

四、结束语
我们分析了14个指标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并让这种复杂的、难以用一般的数学方法的量化的指标,为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的量化作出更精确的判断。

以上方法把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较好的处理了传统的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

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也不难,结果简单明了。

但数据是随机产生,还应以实际的数据去进行验证,使它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小安,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3]李华群等.示例演练教学法在网络教育自适应学习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8.36
[4]王莲芬,许树柏主编,层次分析法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