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A.控枪令引发的不满情绪表明美国社会对公民生命权的漠视
B.控抢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
C.公民权利通过政府的分权制衡原则得以保障,无需控枪
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的个人基本权利
25、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士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阿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
78.6
1903
0.7

14.0
22.3
62.7
1910
1.5
0.1
16.0
17.0
65.4
A.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
C.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D.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13、下表是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比较表
朝代
每百年内水灾次数
每百年内旱灾次数
东晋
7.9
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D.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5、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1.0
南朝
7.6
1.8
隋唐
4.9
2.6
吴越
4.6
1.1
北宋
14.8
8.8
南宋
20.4
15.6

18.8
6.5

27.0
12.8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华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 《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仁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仁。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 人本主义B. 经世致用C. 重道轻器D. 积极入世【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无论是子夏还是孟子都提倡利用自身来对社会进行改造,对社会有用,因此体现出的是积极入世的态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人本的内容;B选项错误,与材料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中孟子的思想很重视“道”的内容。

2. 《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A. 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B. 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 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D. 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认识善待贤者会导致亡国,体现出反对尚贤的主张,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反对尚贤的主张,与小农意识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反对尚贤的主张,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

3. 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一.性质: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二.价值:1、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2、少数出生社会下层的人也能得到入仕机会。

A. 孔子创办了私学B. 儒学已成为显学C. 董仲舒的新儒学D. 汉武帝设立太学【答案】D【解析】从“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可以排除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教育问题;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汉代儒学的内容,而是与教育有关;D 选项符合材料的描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福建省高二(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高二(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高二(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0题;共80分)1. (2分) (2018高二下·城固开学考) 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并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 . 仁者爱人B . 忠恕之道C . 克己复礼D . 中庸之道2. (2分) (2018高二下·新化开学考)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正统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A . 坚决排斥阴阳五行之说B .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 . 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D .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3. (2分) (2019高二下·祁县期中) 唐代君臣百姓狂热信佛的同时,总有一些人极力反佛,狄仁杰、姚崇、韩愈等都有过激烈的反佛言论和行动,斥责佛教教义,主张抑佛乃至拆毁寺庵,尤其是武宗采取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拆除了4600多所寺院。

这反映出唐代()A .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冲击B . 佛教社会基础薄弱C . 皇帝好恶决定佛教兴亡D . 佛教从此一蹶不振4. (2分)(2019·河北模拟) 终宋一代无论是宗室贵戚、士宦,还是闾阎百姓、山野村妇,都存在妇女离婚、再嫁的现象。

《宋刑统》就明文规定:“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这是国家法律对夫妻离婚的规定。

这说明()A . 妇女拥有决定婚姻的自主权B . 理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不大C . 宋代不重视三纲五常伦理建设D . 国家重视男女离婚案件的处理5. (2分) (2015高二上·衡阳期中)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 . 人心是万物的本原B . 格物致知C . 知行合一D .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2.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A .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B . 推动了文艺复兴C .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 . 打败了骑士阶层3. (2分) (2017高二上·桃江开学考)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 .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 .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 .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 .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4. (2分)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 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B .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C .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D . 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5. (2分) (2017高二上·静海月考) 重大的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下列对二者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 . 都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 . 都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C . 都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 . 都批判神学思想6. (2分)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14.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朝晚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5. 正阳门位于北京内城南垣的正中,原本专供龙车凤辇通行。

近代一首竹枝词描述了正阳门的变化:“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

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发生了
A. 鸦片战争。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各种思想主流进的描述分别为:“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法儒道墨C.道法墨儒D.墨儒法道2.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

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A.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B.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C.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D.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B.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C.宋明理学对儒学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5.顾炎武一生虽颠沛流离,却勤学不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

他希望以真才实学救济天下,写出不少著述。

其中包括()①《明夷待访录》②《日知录》③《船山遗书》④《天下郡国利病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

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9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在近现代物理学史上,有位科学家认为时间没有绝对的定义,时间与光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此为突破口,他建立了全新的时空理论。

该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笛卡尔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民主设想有 ①倡导言论自由②提出“众治”取代“独治”③提出“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④设立各级议院作为监督机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3、下列观点中,与其他观点截然不同的是A .履行“圣礼”……这是最重要的善功,它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的有效途径……而“圣礼”是必须由教士主持的B .(教皇)将审判所有的人,而不被任何人审判C .《圣经》是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试卷第2页,共10页D .可以解除灵魂在炼狱中所受的一切痛苦,至少须去7所指定的教堂诵经,并捐献1-25个金币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5、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

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

该行业的命运说明A .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B .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C .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D .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6、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

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 《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出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 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B. 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C. 政治局面相对稳定D. 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答案】B【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在地方上已经很少出现诸侯国威胁中央的事件,这表明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逐渐掌握了政权,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郡县制度,故A项错误;C中政局稳定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混战局面的史实; D项中社会矛盾说法也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点。

2.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

由此看出两者都()A. 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 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D.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属于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没有颠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孟子也没有指出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故B选项错误;两者都主张制约君权,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故C选项正确;,孟子和黄宗羲也没有主张民权绝对高于君权,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 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 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 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 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答案】D【解析】先秦时期,孔子对于君主是“事君”,孟对于君主态度是“民贵君轻”,而董仲舒对于君主是绝对服从。

可见,汉代儒学思想是对先秦儒学进行了取舍和创新,故D项正确;哲学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儒学不管是汉代和先秦时期本质相同,故B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仁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仁。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 B.经世致用 C.重道轻器 D.积极入世2.《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3.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一.性质: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二.价值:1、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2、少数出生社会下层的人也能得到入仕机会。

A.孔子创办了私学 B.儒学已成为显学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汉武帝设立太学4.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B.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5.阅读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上表呈现的变化不能说明( )A .宋元时期民办书院占主导地位B .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占主导地位C .国家逐渐放宽民间办学的限制D .国家越来越重视官办书院6.“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产品竞搜物理外人情。

”这首诗反映了( )A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B .朱熹的“格物致知”C .王守仁的“心外无理”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7.下图是某同学做笔记时列举的纲要目录,从该目录可以判断该同学所学的历史朝代是( )A.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8.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强调实用价值B .没有理性思维C .长期领先世界D .都有官方印记9.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是指( )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10.林则徐在《软尘私议》中描述北京战后的情景:“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速’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据此,林则徐意在强调( )A.“师夷长技”运动势在必行 B.鸦片战争对中国民众影响小C.看到中国封建制度的不足 D.清政府极端腐朽已无药可救11.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12.“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联盟人某省某县某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

”这句话体现了()A.民族资本家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C.孙中山提出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D.民主共和政体已经确立13.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上说:“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

”这体现了作者()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 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14.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A.维新思想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15.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该学者意在强调()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触发 B.维新变法促成了中国社会的转型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16.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从图案设计中可以看出的正确信息是()A.北大是洋务运动的产物B.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C.要遵守儒家伦理道德D.反映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17.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

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18.1924年,孙中山提出“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

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

这说明孙中山()A.思想自由 B.民权平等 C.民族平等 D.机会均等19.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毛泽东在此强调()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20.“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21.“从某些方面看,1977年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四人帮”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B.“双百”方针继续贯彻,各种观点盛行C.高考制度中断十年,出现“人才断层” D.“大跃进”蓬勃兴起,严重破坏生产力22.从2011年末开始,中国相关机构先后发布了2012、2013、2014、2015、2016指导性年度汉字“真”“能”“养”“越”“敛”。

近年来,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也都纷纷发布了年度汉字,以一字概括一年。

这表明()A.汉字逐渐走向成熟 B.汉字价值被世界公认C.汉字的蕴意较丰富 D.汉字的实用性相对较强23.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面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

”其意在说明宗教改革()A.缓和了各国内部的矛盾 B.破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C.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到来 D.建立了平民自己的宗教24.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

”由此可见他们()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

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

《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

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目的。

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

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6分)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尽管达尔文的进化论从它产生以来就处于争论之中,但它深远的影响有目共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航游世界时,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

——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1859年)材料二达尔文主义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在政治上,各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

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

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

……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以使物不竞为的。

人治天行,不得同为天演。

——赫胥黎《天演论•导言》材料四嗟夫!物类之生乳者至多,存者至寡,存亡之间,间不容发。

其种愈下,其存弥难,此不仅物然而已……人俗图存,必用其人力心思,以与是妨生者为斗。

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

——严复《天演论•导言•复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

(6分)(2)依据材料二,阐释达尔文进化论“与时代倾向相吻合”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