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河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河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河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作者:梁信志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4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

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河南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中华传统,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积极实践

(一)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社会参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河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社会治理

能力和水平。一是健全和完善了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2014年,省委、省政府陆续出

台了《关于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指导开展省级政府和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二是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

政放权。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由1999年的2706项减少到369项,精简86.4%;部门非行政许可审

批事项全部予以取消或调整。省级投资核准事项、评比达标表彰事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

性基金项目大幅减少,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三是打造“服务型政府”。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建设十项惠民工程,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制度的完善。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际出发,河南不断加强

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明晰基层党组织的职能

定位,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功能作用;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综合运用法律方式、道德约束、经济条件、市场规律、行政命令等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管理与

服务,从而构建起立体复合式、全方位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广大群

众的“主心骨”、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党的制度与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社区居民更多地了解社区事务,规范群众参与制度,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协商、决策、共建

和监督的治理过程中,有效助推社会治理的规范运行,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

(三)实现治理重心下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河南不断优化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建立利于重心下移的城市“层级职责体系”,尤其是“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了社会治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实现了“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从突击式到常态化”

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老城区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样板。“网格化管理”系统集成了互联网、云储存、移动通信、摄录、物联网、人脸识别等众多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

了人力成本,更为基层治理的制度变迁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条件:通过大数据系统,将各项便民服务信息充分整合,形成以个人为核心的立体信息系统,为各类公共服务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借助物联网,将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有关信息数字化,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自动识别和提

前预警,克服了传统管理条线分割、条块分割的弊病,实现了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

(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河南社会组织发展逐步走上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一是社会组织的政策法规不断健全。相继出台《河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

理条例〉实施办法》《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加快行

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与管理的意见》等政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