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糖尿病药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邓铁涛处方拾穗——收录邓...

QQ校友∙首页∙我的主页∙好友∙班级∙学校∙应用张海生退出 | 设置换肤NEW建议钟映明∙主页∙日志∙状态∙相册∙留言板∙分享∙礼物∙投票∙好友<<返回列表|上一篇下一篇转载| 分享该日志| 评论| 举报【转】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邓铁涛处方拾穗——收录邓...转载自:♂酷Qoo唲√转载于:今天 23:58 | 分类:中医学习材料阅读:(0) 评论:(0)很实用的一张贴: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 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糖尿病从脾论治成功经验处方

糖尿病从脾论治成功经验处方脾失健运,精气不升是糖尿病的病机关键。
血糖乃饮食所化精微,由于脾失健运,血中之糖不能输布于脏腑,营养四肢,使血糖蓄积而增高,蓄积过多的血糖随小便漏泄而排出体外,致使尿有甜味,尿糖阳性。
消渴一病其主因应责之于脾虚失运,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堆积体内,变生诸病。
治疗当以健脾升清降浊为主,使食入之水谷精微能得到正常的利用,壅积在体内的湿浊能及时清除。
作者拟方升清降浊运脾汤。
2型糖尿病都有一脾胃受损、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的病理过程,此时无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而是以乏力、倦怠、气短、懒言、身体肥胖等脾气虚弱、痰湿阻滞症状为主。
患者的空腹血糖可能正常,而是以餐后血糖增高为主,胰岛素水平不低,有些还增高,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辨证当属脾气虚弱、痰湿阻滞。
治疗应益气健脾化痰,旨在恢复脏腑功能,祛除痰湿。
施今墨先生在治疗消渴病时亦谈到:“除滋阴清热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的一环。
”《景岳全书》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两脏病也。
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使脾气本强,即有肝邪,未必能人,今即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
”处方一: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组成】黄芪30g,玄参30g,生地黄30g,葛根15g,苍术15g,丹参30g,地骨皮30g,山药10g。
【随症加减】如烦渴、便干、脉数者加石膏、黄连、麦冬;尿量多、手足心热者加山茱萸、茯苓、泽泻;血糖持续不降加天花粉30g,地骨皮加至10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生津,滋阴润燥。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8例,显效4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
王某,男,36岁,干部。
患者自觉困乏无力,多汗1年余,加重3天。
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周身困乏无力、多汗、活动后较甚,易烦躁。
无厌油腻,服了一些降糖西药后效果不佳。
中医治疗糖尿病五个特效药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五个特效药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虽然西药在控制糖尿病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介绍五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方。
一、五味子中药方五味子被誉为“补五脏、滋六腑”的神奇药物。
它能够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帮助降低血糖。
配伍其他中草药,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降糖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材料: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淮山30克、牛膝20克、山药50克、赤小豆50克。
方法:将材料洗净,加水煮沸后再用文火炖煮2小时,取汁饮用。
每日一剂,分两次饮用。
二、苦瓜中药方苦瓜含有一种叫苦瓜多肽的成分,被认为可以调节血糖水平。
同时,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非常有益。
具体做法如下:材料:苦瓜200克,黄豆50克,葱姜适量。
方法:苦瓜去皮、去瓤,切片备用。
将黄豆用水泡发,备用。
锅中加少量油,烧热后放入葱姜煸炒,然后加入苦瓜片和黄豆,继续翻炒片刻。
加入适量清水,炖煮1小时至苦瓜变烂。
每日一次,连续食用一周。
三、黄精中药方黄精是一味常见的中草药,它能够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同时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材料:黄精30克,山药3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适量。
方法:将黄精和山药洗净,切成片。
将瘦肉切成丁。
锅中加适量水,放入姜片煮沸后,加入黄精、山药和猪瘦肉,炖煮1小时至肉熟烂。
每日一次,连续服用一段时间。
四、桑叶中药方桑叶具有降糖作用,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需求量。
此外,桑叶还有利尿、降脂的功效,对病人全身状况的改善也非常有帮助。
具体做法如下:材料:新鲜桑叶100克,红豆30克,水适量。
方法:将桑叶洗净,切碎备用。
将红豆用水泡发。
将桑叶和红豆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
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
每日一次,连续服用数周。
五、芦荟中药方芦荟被称为“植物的医生”,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它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有益,可以稳定血糖水平。
糖尿病克星揭秘:五世祖传神秘药方

糖尿病克星揭秘:五世祖传神秘药方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我家祖传的五世祖糖尿病药方被誉为“糖尿病克星”。
这个药方历经五代人的传承,每一代人都倾注了心血对其进行改良和完善。
如今,我作为第五代传人,有幸能将这份神秘的药方公之于众,希望能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希望和健康。
这个药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我的曾祖父是一位名扬四海的中医大师。
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各种疾病,尤其对糖尿病有着深刻的见解。
当时,糖尿病患者在中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的曾祖父深感糖尿病患者的痛苦,立志要找到一种能治愈糖尿病的方法。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我的曾祖父终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药方。
这个药方由五种药材组成,分别是:黄芪、天花粉、葛根、丹参和牛膝。
这五种药材在中医理论中都有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等作用。
我的曾祖父将这五种药材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具有神奇疗效的药方。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的祖父、父亲和我都对这个药方进行了不断的改良。
我们通过实践和临床观察,发现这个药方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药方没有任何副作用,患者可以长期使用。
这个药方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天花粉能清热生津,减轻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多饮等症状;葛根能解热生津,改善胰岛素抵抗;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并发症;牛膝则能活血通经,促进血液循环。
这五种药材相互作用,共同发挥降血糖、改善症状、保护血管等多重功效。
在临床上,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对药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于燥热型糖尿病患者,我们会增加天花粉的用量,以清热生津;对于气虚型糖尿病患者,我们会增加黄芪的用量,以补气固表。
这样一来,药方更具针对性,疗效更为显著。
作为糖尿病克星,这个药方是我家五世祖传的宝贵财富。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中医梦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中医梦作者:***来源:《华人时刊》2020年第03期大师和人们仍然很近2019年1月10日,104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离开了他的亲人,离开了敬重他的同事、爱戴他的学生,离开了无数被他治愈、感恩于他的患者!在当月16日举行的邓老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生前所在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把殡仪厅挤得满满的,怀着痛惜的心情为邓老送行。
但现场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乐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按邓老生前希望喜丧、丧礼从简,定下的曲子安排的。
中医讲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他从“遥远的地方”来,又回到“遥远的地方”去。
他在世是中医人,离世亦按中医思想办,践行了天人合一理念!现场悬挂的“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挽联,就是如实的写照。
邓铁涛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为中医的发展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防治内科疾病、攻坚危急重症、探讨中医思想、振兴中医事业、倡导并践行养生等许多方面,都留下极为丰富、宝贵的遗产。
当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对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奖者进行了表彰,授予于载畿等75名同志、追授邓铁涛等5名同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邓铁涛的影响与作用在中医界将长期存在,他并没有在“遥远的地方”,和大家依然很近很近!当代“铁杆中医人”我与邓老相识已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得邓老教诲,受益至今。
其后三十余年间经常在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中聆听邓老的主旨演讲,2015、2016年两次拜见邓老,畅谈中医,实为幸事。
邓老一生,始终怀揣一颗中医赤子之心,可谓“铁杆中医”。
其情其行,着实令我辈中医人万分敬仰和向往。
踏着“父亲师父”的脚印奋进邓铁涛于1916年农历十月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的一个中医家庭,父亲邓梦觉是近代岭南名医。
儿时的邓铁涛,目睹父亲为老百姓拔除疾痛,立志继承父业,钻研中医。
邓梦觉将儿子收为徒弟,可谓“亦师亦父”,古风盎然;同时叮嘱儿子若遇其他名医,一定要跟随学习,开拓眼界。
中国历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子很多

中国历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子很多,现选录一部分,供患者参考。
以下方剂主要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轻型患者,病情严重者仍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1.合沉汤:熟地90克,山萸肉、麦冬各60克,玄参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代茶频饮。
适用于肾阴亏虚型糖尿病。
2.神仙减水法方:人参、花粉、知母、黄连、苦参、麦门冬、浮萍、白扁豆、黄芪各等份,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每日2次。
适用于气虚为主的糖尿病。
3.引龙汤:玄参90克,肉桂9克,山萸肉12克,麦冬30克,北五味子3克,水煎服,每日1剂。
适用于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4.二冬汤:天冬、麦冬各6克,花粉、黄芩、知母、荷叶各3克,人参、甘草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 剂。
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5.白龙散:寒水石、甘草、葛根各等份,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用麦冬煎浓汤送下,每日1剂。
适用于阳明热甚型糖尿病。
6.麦门冬汤:麦冬、黄连、干冬瓜各30克,水煎服。
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
7.消中渴不止方:浮萍草(干)90克,土瓜根45克,制成散剂,每剂6克,牛奶调服。
适用于糖尿病口干多饮者。
蒲公英、金银花、茵陈各30克,白糖40克。
煎者去渣取汁,加入40克白糖食用。
有清热利胆消炎的功效。
每日1剂,连服15剂为一疗程。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
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人们把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人身上。
本文所介绍的十六则单方,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降血糖的中药秘方1.用马齿苋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方法:取干马齿苋100克,用水煎,每天1剂,早晚分服。
邓铁涛教授家传验方

邓铁涛教授家传验方邓铁涛教授家传验方 --------五灵止痛散痛证被卫生部列为 1983年全国中医急症攻关协作项目,为配合这一全国性中医急症科研工作,我献出家传验方———“ 五灵止痛散”。
(一)验方来源及药物组成五灵止痛散即由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合冰片(梅片)组成。
它是我父邓梦觉先生所拟的止痛药散,用以治疗各种急性痛证,加之自己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确切。
失笑散源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宋代官商设立的和剂局(即现药局)出版,和剂局专门管理药材和药剂的经营业务,它将各地所献医方经试验有效后,依方发售,失笑散就是经当时国家药局试验有效可发售于市民的一张方子及一种药散,历史悠久,因而它治疗痛证疗效可靠。
失笑散药性平和,味数简单,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止痛,古人谓用本方后,痛者每在不觉之中诸痛悉除,不禁欣然失笑,故名失笑散。
近人对失笑散进行药理研究,证明它能够提高机体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动脉灌流时间,防止或削弱动脉血栓形成,并对机体有明显的镇静止痛作用。
失笑散中的单味药物,五灵脂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蒲黄可缩短凝血时间。
所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记载:五灵脂“主气血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蒲黄“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古人的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前人用失笑散止痛,偏重于血瘀方面,而对气滞、邪闭所致的痛证似兼顾不够。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认识痛证的高度理论概括,也是临床用药的理论依据。
因此,如果在失笑散里再加入一种强有力的通利脉络、走窜气分的药物,其止痛效力会得到更大发挥。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摸索,认为冰片(梅片更佳)最合适。
冰片是凉开药,气味芳香走窜,有行气通络、辟秽开窍、清热止痛的作用,加入失笑散方子,相得益彰。
然药方份量之比例,又几经研究加以调整,时历半个世纪方才定型。
按定型后的份量配制的药散疗效肯定,嗣后该药交广州中药三厂采用新工艺研制成成品药投放市场。
糖尿病患者的救星:五世祖传神效药方

糖尿病患者的救星:五世祖传神效药方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血糖的药物。
在尝试了多种西医治疗方法后,我开始转向中医,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帮助我摆脱疾病困扰的神奇药方。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我发现了一种被称为“五世祖传神效药方”的治疗糖尿病的验方。
这个药方传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说对糖尿病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
我怀着一线希望,开始了解并尝试这种药方。
这个药方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天花粉、丹参、川芎、赤芍、怀牛膝、地黄、山茱萸、泽泻、茯苓、白术、甘草等。
这些药材在中医理论中都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调和脾胃等功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按照药方的要求,每天煎煮并服用这些药材。
在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血糖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
我的体力也得到了增强,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良好。
这让我对这种药方充满了信心。
除了中药治疗,我还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我遵循低糖、低脂、低盐的饮食原则,尽量不吃零食和甜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同时,我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我深感这种五世祖传神效药方对我病情的重要作用,也感谢中医药为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我也认识到,每个人的病情不同,这种药方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
因此,在尝试这种药方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医嘱,切勿盲目自行用药。
同时,中医药治疗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患者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通过尝试五世祖传神效药方,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疾病,坚持科学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糖尿病,重拾健康的生活。
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血糖的药物。
在尝试了多种西医治疗方法后,我开始转向中医,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帮助我摆脱疾病困扰的神奇药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糖尿病药方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
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
本病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消瘅”。
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历代医籍中尚有“鬲消”、“肺消”、“消中”等不同名称。
《内经》的消渴记载,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则及预后等都分别作了论述。
之后,辨证论治出自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子《诸病源候论》;体系形成于唐末,为后世医家研充消渴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诊断标准】
一、糖尿病
(一)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
1.有糖尿病症状者,空腹血糖≥7.77mmol/L(140mg/dl)或任何(时间)一次血糖值≥11.1mmol/L(200mg/d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2.结果可疑时,应再作糖耐量试验(OGTT)。
成人空腹口服葡萄糖(75g)后测血糖。
附1:糖尿病判断标准(WHO)mmol/L(mg/dl) :
1. 糖尿病空腹: 静脉全血≥6.66(120) ;毛细血管全血≥6.66(120);静脉血浆≥7.77(140)。
2. 糖尿病空腹及/或2小时:静脉全血≥9.99(180);毛细血管全血
≥11.1(200);静脉血浆≥11.1(200)。
3. 葡萄糖耐量减弱空腹:静脉全血<6.66(120);毛细血管全血<7.77(140);静脉血浆<7.77(140)。
4. 葡萄糖耐量减弱空腹及/或2小时:静脉全血6.66(120)~
9.93(179);毛细血管全血7.77(140)~111(199);静脉血浆
7.77(140)~11(199)。
附2:糖尿病诊断标准(WHO)静脉血浆法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为糖尿病。
7.77mmol/L(140mg/dl)以下为正常,7.77~11.1mmol/L(140~200mg/dl)为糖耐量减低(impu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3.无糖尿病症状者,则尚需再有一次血糖值高于正常,如OGTT时,服糖后1小时血糖值>11.1mmol/L(200mg/dl);或复查空腹血糖,服糖后两小时血糖或任一次血糖仍增高,方可确诊为糖尿病。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消渴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的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的疾病。
可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成内热,消谷耗精,发为消渴。
也可因情志不调,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灼津液,引发消渴。
另外劳逸失——素体阴虚、五脏柔弱之人,劳逸失度,房室失节,致津液亏耗,肾阴受损,肾失固摄,精微下注,故为下消。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
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者之中可各有偏重,互相影响。
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
早期阴虚火旺,中期伤气出现气阴两虚,晚期阴损及阳导致阴阳双亏。
由于阳虚或气虚不能帅血而行,加之阴虚火旺煎灼津液,病程中可出现血瘀征象。
肾阴不足,肝失濡养,目无所养,可导致目干目涩,视物昏花,甚至失明。
营阴被灼,内结郁热,壅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痰阻经络或蒙蔽心窍而为中风偏瘫。
肾阴不足,阴损及阳,脾肾阳衰,水湿泛滥,成为水肿。
阴液极度耗损,导致阴竭阳亡,而见神识不清,皮肤干燥,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危候。
糖尿病的危害:
1.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2.患者体力上的伤害:患上糖尿病以后,由于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缺失,对人体吸收的糖类转化为能量这方面的无能为力,会给人的体力上造成伤害,人总是吃不饱,因为体内能量供应不够,体力会极度下降,患上糖尿病的病人会感到自己和从前在体力上大不一样,更多的时候稍一锻炼就气喘大汗。
3.慢慢地消耗人的健康和体力: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大多也不是死于糖尿病,而是死于糖尿病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4.导致人体代谢紊乱:糖尿病的产生与人体的免疫能力减退,导致人体代谢紊乱,人体的胰岛功能减退,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不分泌胰岛素了,这个时候,会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的紊乱,让人体整个机体出问题。
5.影响糖、脂肪、收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胰岛素还能够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中储存起来,在对蛋白质的代谢的调节中,胰岛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它的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都参与功能,由此不难看出,糖尿病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6.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组成〕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
〔功效〕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主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