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2篇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她们或娇美婉约,或刚直坚毅,或悲伤忧郁,或智慧聪明,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篇:婉约娇美之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的娇美女性形象,多以妖媚娇柔的特点为主。
其中,有着美丽外貌和高超音律才能的白娘子,以及被困在银瓶中的玉兔之灵。
她们的命运常常与男性角色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浪漫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聊斋志异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美丽婉约,歌技高超,有着惊人的功力和修为。
她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白娘子所展现的娇美形象,使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仙女,在故事中扮演了情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与白娘子类似的是,被困在银瓶中的玉兔之灵也展示了一种娇美的女性形象。
她以一只玉兔的形态出现,温婉娇柔。
她与许仙之间的情感纠葛,画下了一幅独特的爱情图景。
玉兔之灵的美丽外貌和娇美性格,使她成为了聊斋志异中的又一位经典形象。
第二篇:坚毅智慧之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还存在着一些坚毅智慧的女性形象,她们常常面临各种困境,但却能以聪明才智和决心坚强地战胜困难。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倩女幽魂中的乔峰。
乔峰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女性角色,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摆脱了陷入幽魂困扰的命运。
她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用自己的力量与邪恶抗争。
另一个例子是《狐狸新娘》中的狐妖。
她通过变幻形态和巧妙伪装,骗取了喜欢她的男子,并最终嫁给了他。
狐妖的聪明和机智,使她成功地获得了她想要的一切。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婉约娇美与坚毅智慧并存。
她们既是文学中的形象,也是社会中真实女性的写照。
她们的故事和命运,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通过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52《名家名作》·研究一、绪论(一)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背景《聊斋志异》版本众多,现如今仅存稿本、抄本、刊本三大类,稿本是蒲氏手稿本,但如今仅存上半部。
抄本中较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有康熙间抄本、铸雪斋抄本、雍正间抄本、乾隆间抄本四种。
张希杰是抄本铸雪斋的作者,这是当今现存的能确定具体年代之中较早的一部抄本。
其中刊本中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三十一年赵起杲的“青柯亭本”,此刊本是一般通行本的底本,中国学术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依此进行。
(二)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言小说。
其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生前,自《聊斋志异》刊行后,便风行天下,受到众人追捧。
在其后的一个时期里,出现许多效仿其的作品,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书中许多经典的篇章被不断地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十分巨大,是从古至今重要的素材宝库,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说近五百篇,塑造了数百位人物,其中女性形象占一半篇幅。
作者蒲松龄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女性形象,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种族、阶级、性格,她们突破传统思想、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她们身上大多体现了反传统的精神,蔑视封建礼教,自食其力,经济独立,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作为封建反叛者的新女性形象(一) 疾恶如仇的侠女形象《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敢爱敢恨、疾嫉恶如仇的侠女形象,具有复仇女神的色彩。
这类女性形象和书中软弱的书生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
相比于那些书生,她们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好形象,令人佩服。
《侠女》中女主人公特立独行,即使自己身处于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但是仍然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敢于直面社会黑暗,勇于抗争封建恶势力。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
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
他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
《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我把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分为四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一类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世俗女子;一类是挣脱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另一类则是超拔须眉之上的伟大女性。
蒲松龄妇女形象的描述反映出她们的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爱情道路的坎坷、地位的低下。
因此,作者对她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并赞扬了她们敢于反抗封建、勇于斗争的精神。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妇女形象;反封建礼教;分析研究目录引言 (1)一、异类幻化的女性 (1)1. 女仙 (2)2. 狐妖 (2)3. 女鬼 (3)二、现实社会中的世俗女子 (4)1. 悍女妒妇 (4)2. 复仇女性 (5)三、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6)1. 热情助人的女性 (6)2. 洁身自好的妓女 (7)3. 追求真爱的女性 (7)四、超拔须眉之上的伟大女性 (8)1. 侠女仁妇 (8)2. 才女 (9)3. 近代女经营者 (9)结论 (10)引言初次接触《聊斋志异》是在1986年的电视上,由于当时受知识的限制,无法从深层次去理解,只是觉得里面的女主角既漂亮又恐怖。
在上大学时才得以拜读原著,得以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去分析这部小说。
鲁迅曾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说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1]”。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塑造浅谈

赢天四古典魅力
万方数据
服进一步告诉她“非常爱花,爱何待言。”等到王子服 说出这是“夜共枕席”的夫妻之爱,她还是无所领会, 回说自己不惯与人睡。甚至还将这话告诉她老母。王 子服责怪她“背人语”不能告诉人,她竟回答说:“背 他人,岂能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脱脱的天真娇憨的少女的形 象。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在“三纲五常”的约束下,言 行无自由可言;封建礼教除了要求妇女“三从四德” 以外,甚至要求妇女“笑不露齿”,从婴宁日嬉笑不 已,甚至在表兄面前爬在树上“狂笑欲坠”;此外,她 在异性青年面前遗花于地;在花园中与男子大方共 语,从这些方面来看,她心目中哪里还有什么“男女 授受不亲’lt Jr4男女之大防”?总的来说,婴宁本质特性 就是处处表现出没有受到封建礼教毒害的天真纯洁 的少女本性。作者这样写婴宁的意图是为了突出她 蔑视世俗礼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热爱 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痛恨丑恶行为,婴宁爱花,婴宁 爱笑,花是自然的美,花则是人间的美,她身上,作者 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婴宁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虽然带 着理想的色彩,但却有巨大的反封建礼教的内涵和 现实意义。 连城是追求真正爱情的另一典型。其父“贫 之”,所以就注定了连城的私爱要遭到禁止。这是封 建社会对妇女“三从”的要求所规定的。然而连城敢 于藐视封建礼教,勇敢地“逢人辄称道”乔省,助其 攻读。至于后边乔生为连城治病不惜剜割心头肉 时。连城对乔生的爱情就更深了。尽管她在封建势 力的压迫下因势单力薄无法抗拒而被许配给王成 化,但她对乔生“矢诚自剖”。特别是与乔生一道经 历了冥间的曲折后,她变得更勇敢更坚强了。重生 前她主动“请先以魂报”,以实际行动来反抗封建礼 教的压迫。复活后首告其父道:“儿已委身乔郎矣, 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充分表现了连城 敢于反抗的思想性格。在连城这一形象身上,显示 着强烈的批判性。从封建礼教到不合理的婚姻制 度,从封建家长到封建统治者,都是作者批判的目 标。从而使得连城形象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此外,我 们还可以看到,连城的爱情表现了一种新的观 点——知己之爱。比起“一见钟情”,“郎才女貌”之 爱有着更进步的社会意义。可以说,这是连城这一 典型所具有的更新的意义。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小说保存最完整、流传最广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作者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极为生动、准确,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哲学内涵。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各异,其中既有温柔婉约、贤淑端庄的妻子,也有美丽聪明、机智灵活的女妖精。
同时,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命运和权力。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充斥着离经叛道被世俗禁锢的女性,她们被束缚着不能自由满足自己的性欲,而这就更加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的缺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聪明顶”,这是一段极为经典的故事,说的是小青小柳的爱情故事。
小青和小柳虽然都是人,但是又分别在地府做的是妖精和幽灵。
尽管两个人已经相爱并且互补互济,但小青在地府的主管玉帝的命令下,必须回到地府去接受处罚。
小柳为了拯救小青,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头半夜,化身为医生,救了小青,并用着自己的身体为小青松紧带。
这是一个深刻的反封建社会,反性别歧视的故事,它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困难和压迫。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十分的丰富,在感情和智慧的表现上都有着不俗的水平。
而且在这个系列的故事中,物质不仅仅只是一个美丽的形象,还是一个开朗果敢、爽快积极的人物形象。
比如在《两小儿辩口》中,“布谷鸟聚茅巢”这个故事中,小女孩飞雀儿反映的恰恰是物质的意义,它们真正意义的追求是居住在安稳、干草村子里的温馨和快乐。
而物质本身也是丰富的,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有聪明的头脑和果决的决策能力。
这些都表明了尊重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独立和自主。
最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表达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蒲松龄以独特的笔法描写女性对情爱、人生的理解,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在《玉荷花》的故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鲁宾逊的“恋物癖”和君子的精神追求,深刻描绘了女性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1)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由于几千年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
当时的社会现实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
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
“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
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1)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
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
《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瑞云》、《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
这些篇章中的女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大胆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的品质。
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晚霞、瑞云、鸦头等都是封建压迫下的妓女,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开始都采取隐忍苟活的态度,然而爱情一旦降临,她们便要奋起反抗。
爱情是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引线。
当晚霞第一次见到才艺超凡的阿端便“遥注之”,后来又“故遗珊瑚钗”给阿端作为爱情的信物。
在封建伦理道德强化的那个年代,一个年轻女子如此大胆地去端详一个陌生男子已属违禁,加上主动示爱,就更说明了她积极大胆追求爱情的决心和反抗封建束缚的态度。
瑞云在鸨母逼迫破身接客时提出“价由母定,客则奴自择之”的条件,后来遇到贺生则大胆地对贺生说“能图一宵之聚否”。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领衔参与编写的四大短篇小说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他们把鬼神仙怪和古怪医案纳入文学,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的眷恋和研究的对象。
《聊斋志异》的主题中蕴伏着清代思想,也集中展示了清朝女性的形象。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权力、婚姻和多彩的女性角色。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支配婚姻权力。
例如,《蝴蝶夫人》一文中,钱老太爷被蝴蝶夫人所杀,她“一心想独守空闺,不受阻碍”。
在当时,家庭结构一般以父权支配,但是蝴蝶夫人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用野心占据了家庭权力,让丈夫的母亲无可奈何,男性的支配权被女性抢夺了。
另一方面,《阿珂姑娘》一文中,阿珂也成功用她聪明机智对抗了家庭传统而达成和其它女性一样,尽得自己期望婚姻的结果。
其次,《聊斋志异》还展示了传统婚姻模式:父权传统和女性不断被消弱。
如在《飞天大盗》、《紫金睡梦》等文章中,女主人公被父亲和母亲放荡,并未考虑女性的观点,只按照特定的传统和礼节安排婚礼,使女性的抉择被消弱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表明,女性在清代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甚至不能被认可,而且即使是少数孤独的思想家,也不能完全改变社会的婚姻现象,女性仍然受到传统的制约与约束。
最后,《聊斋志异》透过多彩而复杂的女性角色带来更多丰富。
例如,在《胭脂仙》一文中,胭脂仙打破了传统历史上对女性的局限,大胆反抗男权,用自己的坚韧精神和聪慧魅力征服坏人,最终推翻传统的古代神话纪实,保证了女性最后的胜利;另外,在《封神榜》、《黄雀表》中出现的女性主角也展示出自信、耿直、不畏权势的特性,有力地体现了清代女性勇敢且任性的态度。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反映出一种努力、一种抗争和一种梦想,表达了他们在力图赢得自由之路上无限洒脱的憧憬。
当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消极的婚姻模式仍然是女性的枷锁,但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女性认可自我和毅力的变化,也会给后人们留下强有力的读者精神。
定稿谈《聊斋志异》中典型妇女形象

提纲中心论点:《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在于作者笔下典型妇女形象的塑造,及其具有的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分论点:一、表现古代妇女对自由婚姻的执着追求和对纯真爱情的忠贞不渝。
以《连城》、《青梅》、《封三娘》为例分析之。
乐于助人、勤劳俭朴、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
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乐于助人、二、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以《红玉》、《娇娜》、《封三娘》、《细柳》、《鸦头》、《狐谐》分析之。
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以以《鸦头》、《细侯》、《婴宁》、《小翠》、三、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商三官》为例分析之。
四、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对古代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以《梅女》、《寄生》等作品分析之。
第 1 页 共 8 页 1谈《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 及其社会意义【摘要摘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在于作者笔下典型妇女形象的塑造,及其具有的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笔者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本书妇女形象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表现古代妇女对自由婚姻的执着追求和对纯真爱情的忠贞不渝。
二、歌颂古代妇女的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勤劳俭朴、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
三、赞扬古代妇女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四、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对古代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关键词关键词】】《聊斋志异》 形象 妇女 社会意义中国古典小说为了适应反映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为了适应多方面地展现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现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大都能运用典型化的方法,通过各种典通过各种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一定阶级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
其典型的人物形象,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千百年来闪耀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来志异,借谈狐说鬼来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举制度的弊端,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爱情故事,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我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松龄大胆地塑造了一批在追求婚姻幸福 过程中完全采用主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
子,不仅抛头露面,言笑大方,置那套
“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出必掩面, 窥必 藏形"等闰门戒律于不顾,而且敢于先男子 而动情,主动去追求婚姻幸福。
《青梅》中的青梅,是个黠慧 异常的婢女,先是自做红娘, 诚挚地动员小姐阿喜与贫士张
的时候,她则用法术惩治了他,在她眼里,不容得他人对
爱的猥亵。纯结如璞玉的婴宁追求的是水一般明净,诗一 般优美的爱情,她对美好感情的追求是与其真性情分不开
的。
《聊斋志异》中的女子等待人生的态度不仅表现 在感情层面的大胆的爱恨观,从而使她们有别于 传统女性形象,她们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世 俗的择偶标准业已有了新的乃至是理性的认识。
在这些故事中特别突出的是女子对爱情的各种不同的态度与迫求。自古以来, 女人比男子更为含蓄与执着。在都被套上礼教锁链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所受的 束缚甚于男子。在这样的宋缚下,青年女子在婚前不允有任何的情爱的要求 的,不仅连看男子一眼的权利也没有的, 甚至像《西厢记》中所描写的那样, 即使是自己被男子偷看了,也要被封建统治者视为辱没门户的丑事。至于婿 后的那一套三贞九烈,仍把她们紧紧地捆绑着,她们不可能去自由地追求自 己的爱情生活。但压迫越大,反礼教的思想也越强,有许多的文学作品都表 现出她们的坚贞与执着的感情。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 杜丽娘,《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祝英台……她们都为自己的爱情付出了许多, 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她们以各种的形式反抗封建的礼教压迫。《聊斋 志异》中的不少女子,她们虽不能完全地摆脱礼教的影响与束缚,但她们从 切身的利益出发,仍然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渐地挣脱礼教的桎梏。不管是人, 是狐、是仙,她们都在各自的感情生活里, 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爱情,让 她们的心底放射出沁人肺腑的芳香,从她们的眼神流露出明亮睿哲的智慧, 从她们的行动表现出忠诚纯洁的品质。在这类女性身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当时相当一部分要求摆脱礼教束缚,争取婚姻幸福的青年女子的思想特点。
《聊斋志异》总近五百篇, 真正称得上小说的不到三 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 品占一半以上,这些作品 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 几乎包括了整个封建时代 的女性形象。封建社会的 女性是被压迫的对象,她 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她们要面对生活的重担和 礼教的束缚的双重压迫, 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性格也 同,《聊斋志异》中的妇 女形象众多,她们的性格 也是多样化的,本文首先 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一 个大致的分类分析。
受介结合,但因阿父干涉而无 法成功。在这种情况下,青梅
便不顾自己无人身自由的奴婢 地位,热烈而又庄重地主动向 张求婚,终于在阿喜的帮助下, 出资赎身,与张结成幸福婚姻。 《白秋练》中的秋练 , 因窃听
慕生请吟而摇情动性 , 想念至
于废寝绝食,并通过母亲主动
向慕求婚, 从而获得了理想的
爱情。
在众多的女性当中,最为突出的有几个:柏拉图式的爱恋。这 种爱情方式以《乔女》中的乔女为典型。乔女是一个又黑又丑 的女人,年至二十五岁才嫁与贫士穆生,然为她生一子后穆生 却又死去。这时,同乡的也是丧偶的孟生向她提亲,按那样的 情况,一般说来,乔女应该是可以应允的,但是,即使孟生用 重金求婿,乔女以" 一女不事二夫 " 为自多翻加以拒绝。这是 她不爱孟生吗?也不然,她更乐意以少女嫁孟生。同时孟生不 因乔女的丑、不因乔女的拒绝而放弃对乔女的爱,他对乔女的 爱正是"知己忘形"的结果。乔女乐意以少女嫁孟生 , 孟生掉 头不顾,更说明了他对乔女感情的牢固性和道德感。正是孟生 对乔女的这种知己性的情爱,更让乔女在心底里对孟生有一种 不可动摇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孟生死后就山洪般崩发出来, "临哭尽哀 ", 更在无赖想窃夺孟生财产时挺身而出,振振有 词地劝孟生的好友而自己一力承担抚孤的重担。最后便孟家家 业重兴,功名到手。 乔女已尽了作为母亲的最大职责,即使是 孟生名门正娶的妻子 ,也不过是这样。然而 , 在她死后, 却不愿与孟生同穴, 这是她不爱孟生吗? 非也,这是封建道德 在她身上所带上的枷锁。她把对孟生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以 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孟生对自己的 “知己之爱”以及自己对 孟生的“精神爱恋 ”。这种爱超越了世人对爱情结果的追求。
。
在《聊斋》的众多女性当中,最可爱的莫过于婴宁了。 《婴宁》中的婴宁, 是一位纯洁无瑕的少女。她长于山乡
旷野,受抚于鬼母狐婢,与繁重深重的现实隔绝,完全是一 片赤子之惊讶。她爱花成癖,与笑为伴。文中处处写到她的 爱花与痴笑。她与王生的相识到相随,一直都围绕着花与 笑。即使是王生对她说出求爱的说话,她也是以痴笑应之,生 恨其痴,无术可悟之,婴宁来到世俗的人间,仍然是原来的面 目。即使邪恶的势力施威逞强,也只是,由是竟不复笑,虽故 逗之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她对爱的追求,也是 执着真、执着善、执着美,所以当有西家的儿子意图不轨
一、对爱情执着的女性形象
自古以来,爱情一直是人们永恒的主题,没有了爱情, 人类的文学史是一幅没有绚丽色彩的画,是一座没有 水的桥,一片没有蓝天的空幕。爱情,是人们一直迫 求的感情生活。古往今来,多少的痴男怨女,多少的 悲欢离合,都在演出着一幕幕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古 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一书中作者除借鬼狐花妖、 异域幻境反应了时代现实之外,爱情题材占了不少的 篇幅。书中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与炽热的, 蒲松龄把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青年男女解放出来,把 他们的压抑释放出来,把他们的感情迸发出来,谱写 出一篇篇动人的爱情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 蒲松龄以其传世名作 《聊斋志异》奠定了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然而人们在评 价这部几乎耗尽作者 毕生精力的名著时, 多从“浪言孤鬼史,抒 发磊块愁”的角度入手, 其实,《聊斋志异》 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 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 烈的反抗精神方面, 也有其独到地思想光 辉,值得人们去探索 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