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赛巴尔通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猫抓病

猫抓病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COS)是一类典型的良性、自限性淋巴管疾病,主要是通过猫的抓伤和咬伤而感染,也可通过跳蚤的叮咬传播。
典型表现为猫抓伤近端淋巴结肿大。
儿童和青年人发病较多,少数病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表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已经证实,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ha henselae)是导致猫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储存宿主是猫;也有关于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和克氏巴尔通体(B clarridgeiae)感染导致猫抓病的报道。
病因学:COS最早由Parinaud于1889年首次报道。
1983年wear等.从COS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并命名为罗卡利马(Rochalimaea),后又重新命名为巴尔通体。
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立克次氏体)。
COS是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限性传染病。
巴尔通体是一种革蓝阴性短小棒状杆菌,常为突发疾病的流行病学原因。
巴尔通体是一群革兰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
近年来发现的巴尔通体物种明显增多,目前证实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巴尔通体种类有: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杆菌样巴尔通体(Bartonella bacilliformis)及Bartonella clarridgeiae,Bartonella elizabethae,Bartonella tribocomm。
猫抓病主要是由henselae菌和clarridgeiae菌感染所致。
本病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秋、冬季节发病者较多,热带地区则无季节变化。
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80%的患者小于21岁,男女无差别。
该病在1932年首次由Foshay描述。
此病是猫与人直接接触而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汉赛巴尔通氏体与人类健康

者和健康献血员 1 1 , 5 例 血清中提取 D A模板, P R检测产 测及不同地区 .r N 进行 C rMv全基因序列比较等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物经 GS I 凝胶 成像 系统 分析 , 实 中国人群 体 内有 T Mv感 染p ( 证 T q 。 参考文献 :1 略) 2 篇,
列 与 T khsi 道 的 T M 序  ̄ ( 0 6 3 、 0 6 3) 源 性 步 , aaah 报 TV a 29 0a 2 9 1 b b 同 尤其 在 T M 的诊 断 方法 学 上 , FV 目前 主要 采用 套式 P R和 C
在6 4% ~8 %之 间l 提示 在非 甲 ~庚型肝 炎病 人 中 T M 3 】 8 1 。 L V的感 荧 光 定 量 P R 于 r N C 。 rMvD A在 血 清 中含 量极 低 , r 故需 经 两
(KL E 00 K 0 资 助 S V B2 1KF T 1) 1
原 生 物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开 放 基 金 课 题 件需 求 特 殊兼 性 细胞 内寄 生 的 1 氧 杆菌 ,所 以分 离 培 养该 病 需
原 体 所需条 件 苛刻 目前 的培 养多 是用 血琼 脂培 养 , 克 力血 如巧 琼脂 、大 豆 胰酶 f琼 脂 、mll 肉 汤血 琼 脂 及 脑心 浸 液血 琼 脂 l f 【 B ea l
猫抓病概述

猫抓病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COS)是一类典型的良性、自限性淋巴管疾病,主要是通过猫的抓伤和咬伤而感染,也可通过跳蚤的叮咬传播。
典型表现为猫抓伤近端淋巴结肿大。
儿童和青年人发病较多,少数病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表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已经证实,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ha henselae)是导致猫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储存宿主是猫;也有关于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和克氏巴尔通体(B clarridgeiae)感染导致猫抓病的报道。
病因学:COS最早由Parinaud 于1889年首次报道。
1983年wear等.从COS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并命名为罗卡利马(Rochalimaea),后又重新命名为巴尔通体。
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立克次氏体)。
COS是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限性传染病。
巴尔通体是一种革蓝阴性短小棒状杆菌,常为突发疾病的流行病学原因。
巴尔通体是一群革兰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
近年来发现的巴尔通体物种明显增多,目前证实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巴尔通体种类有: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杆菌样巴尔通体(Bartonella bacilliformis)及Bartonella clarridgeiae,Bartonella elizabethae,Bartonella tr ibocomm。
猫抓病主要是由henselae菌和clarridgeiae菌感染所致。
本病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秋、冬季节发病者较多,热带地区则无季节变化。
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80%的患者小于21岁,男女无差别。
该病在1932年首次由Foshay 描述。
此病是猫与人直接接触而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1例猫抓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护理

1例猫抓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护理摘要】目的:分析猫抓病淋巴结炎患者的诊断护理预防手段。
方法:本文选取了2017年5月20号外二科收治的一位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医学资料,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诊疗及护理,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2017年5月31日出院。
结果:根据随后的回访恢复良好。
结论:根据此案例分析了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诊断、护理、预防方法。
【关键词】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诊断;护理;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283-02引言猫抓病[1]淋巴结炎又名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是通过猫咬伤或者抓伤受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原发病变、部分淋巴结肿大的一种疾病,淋巴结病变的具体表现在颈前、腋下、腹部、关节部位等[2,3,4],时常伴有乏力、发热、头痛等现象,该病较易误诊成淋巴结核、淋巴瘤、神经纤维瘤、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等病。
为了减小误诊状况,对该病的临床经验和本病的特征属性的学习掌握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增加医院的护理人员对该病的熟悉,现将本院2017年收治的一名病者的诊断、护理、预防、总结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2017年5月20号,本医院接受一位女患病者,45岁,由于左侧腋下有一个肿块持续三个月,引发疼痛8天,来到本院接受治疗,本院最终决定手术治疗,患者在肿块刚出现3*3cm大小时未在意,一个月前肿块持续增大到5*5cm,但未出现疼痛现状未做治疗,直到在持续疼痛了8天后前往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进行彩超检验显示,乳腺增生明显,左侧腋下部位出现低回声现象,左侧和右侧腋下淋巴结明显,左侧锁骨下出现异常肿胀淋巴结。
门诊最终判定为左侧副乳病情。
本病人于2017年5月23日在全身麻醉状况下进行肿块去除手术,手术进展良好,手术后样本送往病检,手术后进行止血、包扎结合药物治疗等辅助措施。
最终病检结果显示:左侧腋部淋巴组织内形成多部位肉芽肿病变,在具体的肉芽部位中心位置出现坏死、核碎片及部分中性粒细胞、抗酸现状。
巴尔通体病诊断与治疗PPT

公共卫生政策与措施
加强公共卫生宣 传,提高公众对 巴尔通体病的认 识
建立完善的疾病 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和报告 病例
加强医疗资源配 置,提高医疗救 治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共享信息和经验 ,共同应对巴尔 通体病威胁
社区参与与合作
社区组织:建立社区组织,提高居民对巴尔通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社区活动:开展社区活动,宣传巴尔通体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巴尔通体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巴尔通体病的概述 3 巴尔通体病的诊断方法 4 巴尔通体病的治疗策略 5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措施 6 巴尔通体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单击此处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 室-XX
巴尔通体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 头痛、关节痛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进行X线、CT、 MRI等检查,观察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如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病原学检查:进行病原体培养、 核酸检测等,确定病原体类型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检测:通过培养、染色、 镜检等方法,观察病原体形态和 结构
疫情监测与控制
加强疫情报告,及时上报疫 情信息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疫情
加强疫情控制,采取隔离、 消毒等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 预防意识
巴尔通体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社会经济影响
医疗费用:巴尔通体病治疗费用较高,对患者家庭造成经济压力 劳动力损失:巴尔通体病可能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影响社会生产力 公共卫生支出: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巴尔通体病的预防和治疗 社会心理影响:巴尔通体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
巴尔通体感染

巴尔通体感染
在免疫损伤病人,大多是艾滋病病人,播散性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感染能引起严重的不同的病理性疾病.这些感染多见于CD4淋巴细胞计数<100/μl的病人.在艾滋病病人中,养猫是感染巴尔通体的危险因素.
最常见的症状是杆菌性血管瘤,特点为在皮肤上出现突出的,微红的草莓样损伤,常绕以鳞状病变;这些损伤如果刺破会大量出血.杆菌性血管瘤损伤与卡波西肉瘤损伤不同,后者为扁平,带紫色或紫黑色.即使不考虑卡波西肉瘤,杆菌性血管瘤也应通过活检来确诊.
Warthin-Starry染色可检出皮损中的细菌.
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在艾滋病病人中也能引起长期发热和菌血症.诊断通过血培养.病原体可在商售血培养系统中生长,但培养时间必须持续到21天.由于革兰氏染色细菌着色不佳,常用特殊染色,如吖啶橙染色.
在艾滋病病人,汉塞巴尔通体或五日热巴尔通体还可引起几种深部封闭性感染,如骨髓炎,紫斑性肝炎,一种肝脏的细菌性感染,脑脓肿和心内膜炎.
抗生素治疗有效,常用红霉素,每6小时500mg或强力霉素每12小时100mg,但治疗必须持续至少3个月.心内膜炎,紫斑性肝炎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先静脉注射红霉素或强力霉素(以后改为口服),并配以第二种抗生素,如300mg利福平口服,每天2次或庆大霉素每8~12小时静脉注射1.5mg/kg.这些患者治疗至少需持续4个月.。
巴尔通体感染与实验室诊断

巴 尔 通 体 ( ro el ) 一 属 新 发 现 的 能 引 起 动 物 及 人 类 Ba t n l 是 a 不 同 疾 病 的 微 生 物 , 个 世 纪 初 , 们 对 巴 尔 通 体 的 了 解 仅 限 上 人 于 B. a i io mi。 2 b cl f r s 0世 纪 9 l O年 代 以 后 , 着 对 巴 尔 通 体 的 了 随 解 逐 渐 加 深 , 来 越 多 的 疾 病 与 临 床 症 状 均 被 证 实 为 与 巴 尔 通 越 体 的 感 染 有 关 , 于 巴 尔 通 体 的 广 泛 致 病 性 , 1 了 医 学 界 的 由 g起 关注 及重 视 。
19 9 5年 B rls2 根 据 表 型 、 因 型 和 系 统 发 育 特 征 , 议 将 it [等 e 基 建
格 雷 汉 体 属 ( a a l ) 并 入 到 巴 尔 通 体 属 。 以 后 从 不 同 动 Gr h mel 也 a 物 分 离 到 相 关 的 巴 尔 通 体 , 种 能 引 起 狗 的 心 内 膜 炎 的 细 菌 命 一 名 为 B. i s ni b r h f ' 此 外 从 猫 体 分 离 到 一 个 引 起 猫 菌 血 vn o i e k o f i . i ; 症 的 巴 尔通体 新 种 。 目前 的 巴 尔 通 体 属 包 含 有 对 人 类 致 病 的 B. b c l o mi, h n e e B. u n a a B. l z b t a , c r a i i r s B. e sl 。 q i t n , e i a eh e B. l - lf a l a r g a , v n o i 及 不 致 人 类 疾 病 的 B. r h mi, ty o i, i e e B. is n i d g a a i B. a lri
宠物人兽共患病猫抓热的诊治要点

宠物人兽共患病猫抓热的诊治要点猫抓热(Cat-scratchfever)又称猫抓病(CatscratchdiseaseCSD),是由汉塞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良性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者常表现为皮肤或头面部淋巴结病变,而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病变。
猫抓病最早由巴黎大学儿科医师RoberDebre于1931年描述,其结合多年的诊治经验,认为该病与猫的抓伤密切相关,于1950年,对这种猫抓伤后出现的区域性浅表淋巴结肿大性疾病命名为猫抓病。
1983年,Wear等使用WarhinStarry(WS染色)银染色法和Brow-Hopp 组织革兰染色法在怀疑猫抓病的患者淋巴结内检测到革兰染色阴性、WS染色呈黑色的短棒状杆菌,确定了猫抓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细菌最终被命名为巴尔通体。
一、病原(一)分类地位汉赛巴尔通体是革兰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将之归录于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根瘤菌目,巴尔通体科,巴尔通体属。
(二)形态学及基本特征汉赛巴尔通体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需氧杆菌,个别种有鞭毛,为兼性细胞内寄生。
主要寄生在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结细胞内,有的可存在于红细胞内或表面。
巴尔通体常呈多形性,革兰氏染色阴性,Gimanez染色呈红色,也可用Warthin-Starry染色。
杆菌样巴尔通体的培养物有1~10根单端鞭毛,长3~10μm;也有少数菌体可同时具有次极端或侧鞭毛,初分离的汉赛巴尔通体有菌毛,传代后则失去菌毛。
在杆菌样巴尔通体和汉赛巴尔通体中均发现噬菌体,其头部呈二十面体,直径约40nm,包装含宿主菌染色体DNA14kb。
(三)培养特性汉赛巴尔通体是细胞内寄生,目前的培养多是用血琼脂培养,如巧克力血琼脂、大豆胰酶血琼脂、Bruldla肉汤血琼脂及脑心浸液血琼脂等。
汉赛巴尔通体通常在37℃含5%的CO₂的血培养基上生长,也可在含小牛血清的肉汤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