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题06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一、名词解释题1.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5.总供给 7.交易动机 8.投机动机 11.自生支出13.边际支出倾向 15.流动性偏好17.IS曲线19.工资粘性21.菲利普斯曲线2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二、单项选择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B、跨期替代效应C、开放替代效应D、以上三项都是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B、水平的C、向上倾斜的D、向下倾斜的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B、价格水平C、宏观经济政策D、汇率9.“滞胀”理论不符合()观点。
A、货币主义B、凯恩斯主义C、理性预期学派D、实际经济周期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B、0.10C、0.90D、1.00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D、以上三项1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17.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条件是()。
A、总支出增加B、总支出减少C、价格水平下降D、价格水平上升19.IS曲线为y=500-2000 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 曲线上()。
A、r=0.02,y=450B、r=0.05,y=400C、r=0.07,y=360D、r=0.10,y=30021.计划总支出曲线()。
A、是向上倾斜的B、是向下倾斜的C、是垂直的D、是水平的23.如果总存货等于计划存货,那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 i=△y/△i。
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的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PC=ΔC/ΔY。
3、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该贴现率恰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它可以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到的预期利润率。
4、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有价证券市场价格极高时,由于人们预期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会上升,因而会抛售有价证券,以免跌价受损,而将大量货币滞留手中,此即为“流动性陷阱”。
5、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6、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7、潜在产量:也指充分就业的产量。
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指充分就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二、判断是非题1、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2、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4、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5、如果投资需求IS曲线将左移,其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变动量乘以乘数。
(×)6、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出于以下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谨慎动机。
(×)7、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影响需求,货币政策则是间接影响需求。
(√)8、在总需求量不足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衰退。
(√)9、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10、非平衡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产量和就业,而不会影响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DCAAB DCCBD D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收入y将增加。
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P),W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
在短期内,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高级宏观经济学 06 RBC

= wt , b
wt
=
(1 − α ) Yt
lt Nt
⇒
ln
⎢⎡(1
⎣
−
st
)
Yt Nt
⎤ ⎥ ⎦
−
ln(1
−
lt
)
=
ln
⎢⎡(1
⎣
−
α
)
Yt lt Nt
⎤ ⎥ ⎦
−
ln
b
( ) ⇒ ln lt − ln(1− lt ) = ln(1−α )− ln 1− s∗ − ln b
( ) l∗
=
1−α
(1−α )+ b 1−
consumption in next period will not change the expected utility.
The cost of this change:
e−ρt ⎜⎜⎝⎛
1 ct
⎟⎟⎠⎞ ×
∆c
3
The benefit of this change:
Et
⎨⎧e− ⎩
ρ
(t
+1)
U
=
∞
∑e
t =0
−
ρtu(ct
,1
−
lt
)
Nt H
ln Nt = N + nt, where N = ln N0
ut = ln ct + b ln(1− lt ) b > 0
z Shocks: First autoregressive process with white-noise disturbances ε 1) ln At = A + gt + A~t A~t = ρ A A~t−1 + ε A,t −1 < ρ A < 1
宏观经济学习题(6-8)

第六章开放经济一、选择题1.当一国的净资本流入为正值时:A 该国的资本账户处于盈余状态。
B 该国存在贸易盈余和资本账户盈余。
C 该国的资本账户处于平衡状态。
D 该国存在贸易赤字和资本账户赤字。
E 该国资本账户处于赤字状态。
答案:A2.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 进口+出口=净资本流入。
B 进口=出口-净资本流入。
C 进口=出口+净资本流入。
D 进口+净资本流入=出口。
E 进口=净资本流入。
答案:C3.对于一个大国开放经济来说,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该国的长期影响是( C )A.国民储蓄的减少 B.利率上升 C.净出口的上升 D.产出减少4.在开放经济中:A 私人储蓄+净资本流入=投资+政府储蓄B 私人储蓄=净资本流入+投资+政府储蓄C 私人储蓄+投资=净资本流入+政府储蓄D 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净资本流入=投资E 私人储蓄+净资本流入+投资=政府储蓄答案:D5.在小型开放经济中,预算赤字的上升将:A 降低利率和投资。
B 不改变利率或投资。
C提高利率和投资。
D 提高利率但降低投资。
E 降低利率但提高投资。
答案:B6.汇率是指:A 两国之间的贸易赤字。
B 一国的净资本流入。
C 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D 一国货币的升值率。
E 一国货币的贬值率。
答案:C7.在开放经济中,投资—储蓄恒等式表明:A 私人储蓄必定等于私人投资。
B 私人储蓄加上从国外的资本流入必定等于投资C 私人储蓄加上从国外的资本流入必定等于投资加上政府赤字。
D 私人储蓄加上从国外的资本流入必定等于政府赤字加上经常账户赤字。
E 私人储蓄加上从国外的资本流入必定等于政府赤字加上经常账户赤字再加上投资。
答案:C8.对美国而言,提高私人储蓄可能会:A 提高预算赤字。
B 降低预算赤字。
C 增加投资。
D 对利率和投资没有影响。
E 引起美元升值答案:C二、名词解释1.贸易逆差 2.贸易顺差 3.名义汇率 4.实际汇率1.贸易逆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1. GDP2.均衡产出3.资本积累的“黄⾦率⽔平”4.流动性偏好5.通货膨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D.⼯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中,()不是要素收⼊。
A.总统薪⽔;B.股息;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D.银⾏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个家庭当其收⼊为零时,消费⽀出为2000元;⽽当其收⼊为6000时,其消费⽀出为6000元。
在图形上,消费和收⼊之间成⼀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10 000元,根据⽣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C. 以T年起⾄⽣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额均匀地⽤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平状,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是().A.投资在很⼤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常以⾄于影响投资;C.政府开⽀代替投资,⽽政府开⽀波动剧烈;D.利率⽔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A.右移10单位;B.左移10单位;C.右移40单位;D.左移40单位.8.中央银⾏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保存储备;C. 发⾏货币;D. 为政府赚钱9.利率和收⼊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LM曲线的左上⽅的区域中,则表⽰().A.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B.投资⼩于储蓄,且货币供给⼩于货币需求;C.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D.投资⼤于储蓄,且货币需求⼤于货币供给.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挤出效应().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利率,从⽽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出;B.对私⼈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部门可⽀配收⼊和⽀出的下降;;C. 政府⽀出增加使利率提⾼,从⽽挤出了私⼈部门的⽀出;D.政府⽀出的下降导致消费⽀出的下降。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选择题一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2、在国民收入支出法核算中,住房是属于( B )A、家庭消费支出;B、企业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以上都不是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4、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C )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5、以下哪一项不列入GDP的核算?( C)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C、政府发给贫困户的一笔救济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的财产保险6、某国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说明该国家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7、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D )A、政府购买支出;B、政府税收:C、消费支出:D、政府转移支付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转移支付( C )A、退伍军人的津贴;B、失业救济金;C、出售国国债的收入;D、贫困家庭的补贴收入9、在广义的国民收入计算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下列哪一项有影响(D )A、GNP;B、NNP;C、NI;D、PI10、下列不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 )A、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的生活保障;B、政府为政府公务员增加工资;C、政府向国外购买一批先进武器;D、政府在农村新建100所学校1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计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中( B )A、租金;B、养老金;C、银行存款利息;D、拥有股票所获得的红利收入12、在下面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C )A、MPC为0.6;B、MPC为0.3;C、MPS为0.1;D、MPS为0.313、如果投资增加120亿元,MPC为0.6,则收入水平将增加(A )A、300亿元;B、200亿元;C、720亿元;D、400亿元14、MPC与MPS之和等到于1,这是因为( 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B、MPC和MPS都是直线;C、在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15、投资乘数等于( B)A、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B、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D、(1-MPS)的倒数16、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着收入增加( C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17、在经济学中,下面哪一种行为被视为投资( C )A、购买公司证券;B、购买国债;C、建办公楼;D、生产性活动导致的当前消费18、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投资( A )A、过多;B、过少;C、正好:D、都不对19、决定投资的因素不包括( D )A、利息率;B、资本边际效率;C、投资的利润率;D、国民收入20、IS曲线表示满足( D )关系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C、储蓄和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21、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B )A、一个;B、无数个;C、一个或无数个;D、零个22、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同时均衡,可以理解为( B )A、各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23、如果人们的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A、货币的交易需求;B、A和C;C、货币的投机需求;D、都不变动24、对利率变动反应最为敏感的是( C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预防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ABC相同25、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有( D )A、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B、紧缩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C、紧缩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D、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26、在古典区域内(A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货币政策无效;D、两者都有效27、在凯恩斯区域内(B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财政政策无效;D、两者都有效2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29、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 B )的财政政策A、扩大政府财政支出;B、减少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D、减少税收30、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关系是(D )A、总是相等;B、实际GDP总是低于潜在GDP;C、实际GDP总是高于潜在GDP;D、实际GDP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潜在GDP,一般情况下,实际GDP小于潜在GDP3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 A)A、增加;B、不变;C、减少;D、难以确定32、加速原理断言(A )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位增加;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33、下述哪一项说法正确地表述了加速原理( D )A、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动;B、消费支出随着投资的变动而数倍变动;C、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增长率数倍变动;D、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的倍数变动34、导致经济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D )A、存货投资;B、重置投资;C、愿意投资;D、固定资产投资35、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 D )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3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C )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A、银行存款增加;B、预算赤字;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增加37、按照(D)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C、供给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38、“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在( A)A、前者强调过去信息,后者强调现有的信息;B、后者以大量数学模型为论证依据,因而更科学;C、前者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内容陈旧,应被淘汰;D、前者难以解释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未来经济变动39、货币主义坚持以( B )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A、利率;B、货币供给量;C、信货流量;D、准备金40、下面哪一种排序是经济周期阶段的正确顺序?( A )A、扩张—顶点—收缩—谷底;B、扩张-顶点-谷底-收缩;C、扩张-谷底—顶点-收缩;D、收缩-谷底—顶点—扩张41、某人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以归类于( A)A、失业;B、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42、一个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这就意味着( D )A、人人都有工作;B、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C、失业率等于0;D、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一43、减少失业的政策,很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B )A、没有影响;B、物价上涨;C、经济增长速度降低;D、以上都不对44、煤炭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A )A、家庭用于做饭;B、餐馆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用作原材料45、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C )A、国内生产总值;B、总投资;C、一国的资本量;D、净出口46、下面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 )A、空军购买一战机;B、退伍军人津贴;C、失业救济金;D、退休金47、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则政府支出乘数是(D )A、8;B、1.25;C、4;D、548、可支配收入中,边际储蓄倾向如果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A、0.25;B、0.75;C、1.0;D、0.6449、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决定于(C )A、总收入;B、总投资;C、总需求;D、总供给50、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B )A、递减;B、递增;C、不变;D、不能确定51、如果MPC为0.8,则增加100亿元的投资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C)亿元A、100;B、200;C、500;D、80052、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 )A、MPC=0.9;B、MPC=0.8;C、MPC=0.75;D、MPC=0.255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2的正数;C、0;D、154、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55、根据加速原理,引起净投资的原因是( A )A、产出的增加;B、价格提高;C、利息率下降;D、工资下降56、两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 C )A、C=S;B、C=T;C、I=S;D、M=I57、三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 A )A、Y=C+I+G;B、Y=C+I+T;C、C=Y+I+G;D、G=Y-C+I58、下列不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是( D )A、税收减少;B、投资增加;C、政府购买增加;D、税收增加59、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D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使用;C、CPI的降低;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60、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C )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率的波动61、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D )A、投机货币需求减少;B、交易货币需求减少;C、货币供给量减少;D、货币供给量增加62、LM曲线表示满足以下哪一种关系?( D)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C、储蓄与投资均衡;D、货币供求均衡63、如果某人因为某行业不景气而失去了工作,这种失业应属于( A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64、天气寒冷,游客大大减少,某旅游区部分人失业,这种失业应属于( D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65、下列哪一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D )A、季节性工人;B、对当前工作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人;C、正在寻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D、半日工66、如果某人大学毕业后刚进入劳动力队伍还尚未找到工作,应属于(B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67、为了降低失业率,应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B )A、提高税收;B、增加货币供给量;C、提高失业救济金;D、增加政府支出68、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实行的财政政策应是( B )A、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转移支付;D、减少货币供给量6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 )A、提高失业率;B、降低失业率;C、实现充群分就业;D、增加货币供给量70、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信息所引起的失业属于( D )A、非自愿意失业;B、结构性失业;C、需求不足失业;D、摩擦性失业71、自然失业率指的是( C )A、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B、是没有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D、恒为07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B )A、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B、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C、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D、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并存7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增加公共设施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 A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74、“双紧”政策会使国民收入( B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7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B)A、卖出国债,降低再贴现率;B、卖出国债,提高再贴现率;C、买进国债,降低再贴现率;D、买进国债,提高再贴现率76、( D)不能使LM曲线产生位移A、公开市场业务;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C、通货膨胀;D、扩大政府购买77、假定自然失业率是5%,而实际失业率是9%,根据奥肯定律GDP缺口占潜在GDP的比例为 (B )A、4%;B、8%;C、10%;D、不确定78、已知2012和2013年的CPI分别为140.3和144.5,则2014年的通货膨胀率大约为( B )A、6.7%;B、3.0%;C、10%;D、13.6%选择题二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2、实际GDP等于( B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3、已知消费为100亿元,投资为40亿元,间接税为50亿,政府的物品和劳务支出额为60亿,净出口为10亿元,则( D)A、NDP=210亿元B、GNP=210亿元C、NDP=120亿元D、无法确定GNP4、假定A国2010年和2013年的名义GDP分别为12000亿元和20000亿元,GDP的折算数分别为1、0和1、5,可推论2013年比2010年(C)A、名义GDP上升33%B、实际GDP不变C、实际GDP上升11%D、实际GDP下降5、如果某人个人收入等于8700元,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530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500元,个人储蓄200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B)A、7300元B、7800元C、5800元D、无法确定6、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市场营销策划服务,双方约定报酬为10万元,事后乙公司为甲公司提供了价值6万元的产品直接抵消了部分策划费用,再用2万元的售后服务抵消了剩余策划费用的部分款项,最后支付2万元现金给甲公司。
宏观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1题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整体,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比如企业和家庭。
所以,二者有区别。
但是这两部分内容使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假设和前提,二者还有一致之处。
第2题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这门课主要是理论研究,宏观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第3题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经济学分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研究领域。
第4题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无法解释如何实现一国居民生活的普遍幸福的问题第5题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国家GDP如何实现增长第6题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原因是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因为凯恩斯认为一个国家短期的时候一个国家的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如果产出减少肯定是因为总需求不足第7题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古典经济学把劳动力看成是一种商品,它的价格也是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如果劳动力的价格能够自由的波动,那么劳动力市场将会实现均衡和充分就业。
第8题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的收入-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的收入。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大于的答案。
第9题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经济学不是根据商品而是根据购买商品的部门,把商品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P215_2)
证明下列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稳定状 态的每一种表述。 A 资本-产出比率是不变的 B 资本和劳动各自赚取一个经济的收入中的 不变份额 C 资本总收入和劳动总收入都会按n+g的速 率增长 D 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不变, 而实际工资 以技术进步率g增长
H3(P216_5)
分析正文中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 A用效率工人的人均产出和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重新写 出制成品的生产函数 B 在这个经济中,收支相抵的投资是多少? C 写出k变动公式,并画出一个表示稳定状态k的决定图 形(类似索洛模型中的图形)。 D 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Y/L增长率是多少?储蓄率s和大 学中的劳动率比例u如何影响这一稳定状态增长率? E 图示u的提高的影响。描述即时的和稳定状态的影响。 F u的提高对经济肯定是件好事情吗?并解释。
Q&H
第六章 经济增长I
讨论题
Q1 在索洛模型中,什么因素决定了稳定状 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 Q2 黄金律稳定状态的确定需要哪些已知数 据? Q3 内生增长模型与索洛模型的区别何在?
H1(P215_1)
索洛增长模型描述的一个经济有以下生产函数: y= k A 解出作为s、n、g和δ的函数稳定状态的y B 一个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 为每年1%。一个不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10%, 人口增长率为4%。在这两个国家中,g=0.02, δ=0.04。给出每个国家稳定状态y的值。 C 不发达国家为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可能采取 什么政策?
H4 (P222_3)
假设索洛模型所描述的一个经济处于人口 增长n为每年1.0%,技术进步g为每年2.0% 的稳定状态。总产出和总资本以每年3%的 速度增长。再假设产出中资本的份额为全要素生产率三个源泉,请分别 计算归于每个源泉的产出增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