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_以优酷网和56网的原创数字短片为例

合集下载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青年文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亚文化现象。

在网络时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亚文化。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和特点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宅文化”是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个显著表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社交的盛行,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留在家里,通过网络进行社交交流和娱乐消遣。

他们在虚拟空间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动漫、游戏、二次元等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这种“宅文化”不仅改变了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对他们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动漫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以宅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受到了广大宅文化青年的喜爱。

在游戏领域,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宅在家里通过网络游戏来度过他们的空余时间,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亚文化的一部分,对青年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社交媒体文化”是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社交活动,并在这些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生活。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交关系,通过分享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这种社交媒体文化不仅让青年人的社交更加便捷和丰富,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社交媒体上,各种潮流文化和时尚观念被迅速传播和流行,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青年人可以更加及时地获取各种信息和资讯,了解流行趋势和时尚潮流,从而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追求。

在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的主流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与传统意义上的亚文化相比,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更加注重个性解构和多元包容,更加关注虚拟社交和线上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也呈现出一种趋向虚拟的倾向,强调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形象和生活状态的呈现和传播,更加注重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和融合。

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分析

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分析

代 通过 这 样 的 手段 对 父 辈文 化 及 强 势 精 英 文 化 的抵 抗 , 这 样 的 亚 文化 最终 可能 会 被 主 流 文 化 或 者 商 业化 所 收编 。 但
Hale Waihona Puke 【 关键词】 数 字短片 ; 青年亚文化 ; 主流 文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 以及网络 的普及 , 数字 短片开 始成为 网 简单 , 剪辑软件也可以从 网上下载 , 青年人 可以 自己一人 , 可以几个 也 络视频的主 要组成部分。土豆网 、 优酷网等 知名视频 网站中都 充斥着 人一起进行拍摄 , 在电脑 上进行剪 辑后就 可以上传 , 导演不用 专业 , 演 大量的原创数字短片 , 影响力也 越来越大 。我们 在对 三杯水等 网站中 员也不用专业 , 拍摄也不用专业 , 人人可以当导 演, 当演员 , 对少数精英 的数字短片进行分析总结后 , 发现数字短片的 受众 主体足青年人 , 制作 霸占的特权进行了 中 。斯蒂芬 ・ 击 普林斯在《 真实的谎言 : 知觉现实主 者和传播者也都是青年人。其中隐 含了许多 青年亚文 化的意蕴 , 本文 义 、 数码影像与 电影理论》 一文里已指出 :数码影像技术正在快速地改 “
法, 并以此作为分析青年亚 文化的基础 。数 字短片包含 厂泛 , 括 D 包 V 短片、 实物动 画、 三维动画、 平面动 画、ah短片等 。 l fs
二 、 年亚 文化 研 究 青 2 对 父 辈文 化 和 强 势 精 英 文 化 的抵 抗 、
数字短片中青年亚文化特性呈现最多的就 是恶 搞文化。作者通常
国空前发展 的时期 , 出现了无赖 青年 、 嬉皮士 、 摇滚 派、 光头仔等 离经叛 搞 , 虽然表达手法上有些稚嫩 , 但用意是很明显的。 道的亚文化形式 , 对主流文化进行 了强烈的 , 明翰学派对之进行 甲击 伯 这是青年人对父辈和强势精英文化的抵抗 。目前年 青一代基本都 了全面的研究 , 出版了《 式抵抗——战后英国 的青年亚文化 》 ~经 是独生子女 , 长在~个剧 烈变化 , 值观迅速 多元化 的环境 中, 母 仪 这 成 价 父 典著作 , 他们认为工人阶级的青年亚 文化不仅不 是颓废 和道德堕 落的 不再是他们 社会化 的主要渠道 , 媒体对他们 进行了主要的社会化 , 导致

中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中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中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目录
01 一、青年亚文化与网 络剧
02
二、网络剧中的青年 亚文化元素
03
三、网络剧对青年亚 文化的影响
04 四、结语
05 参考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剧已经成为了中国观众,尤其是 青年观众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表现 出鲜明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本次演示将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网络剧进行 深入的解读。
3、反抗性
网络恶搞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权威和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反抗。青年人通过颠覆 经典、解构权威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这种反抗性体现了青年人对于社会现 状的不满和求新求变的渴望。
三、案例分析:杜甫很忙
2012年,杜甫在一次语文课本的涂鸦中意外走红,成为网络恶搞的热门对象。 人们通过给杜甫加上各种夸张的造型和情节,制造了许多幽默效果。这个案例充 分体现了网络恶搞的青年亚文化特征。
2、提高媒体素养: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年轻人提高媒介素养和审美意识, 使其能够正确区分什么是善意的娱乐,什么是恶意的攻击。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恶搞现象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 不仅娱乐了大众,有时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网络恶搞现象 所体现的青年亚文化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内涵与影响。
一、网络恶搞现象的背景与现状
网络恶搞源于21世纪初的中国互联网,人们通过恶搞经典电影、电视剧、广 告等作品来制造幽默,吸引网民。早期的网络恶搞多以文字、图片为主,随着科 技的发展,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逐渐成为网络恶搞的主要载体。目前,网络 恶搞已经从单纯的娱乐行为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力量,影响着大众的思维和观念。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青年亚文化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网络时代下的青年亚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追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一是多元化。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年轻人的生活逐渐离不开网络。

他们在社交、娱乐、学习等方面都离不开网络,因此在这个背景下,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一些年轻人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就是一种表现形式;还有一些年轻人喜欢通过自己的创意视频和短片吸引他人的注意,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

网络时代下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二是包容性和开放性。

网络时代下的青年亚文化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它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人们连接起来,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社会规范和束缚。

在网络上,一切都变得可能,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无论有何等的爱好,只要你在网络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你就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为青年亚文化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三是个性化和个体化。

在网络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

而在传统社会里,一些行为和言论受到了严格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限制,很多年轻人因此不敢敞开心扉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而网络时代下,这种束缚逐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色的也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种个性化和个体化的特点,也是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大特色。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四是虚拟化和互动性。

在网络上,年轻人可以通过虚拟的身份和形象与他人进行互动,这种虚拟化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

一些年轻人喜欢在虚拟社交平台上结交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这种社交形式与传统社交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一些年轻人喜欢通过网络游戏来放松自己,与其他玩家一起组队打怪、PK等,这也是一种虚拟化和互动性的表现形式。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人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也在互联网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亚文化。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表现出了许多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一是虚拟社交。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青年人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微博、微信、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与朋友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结交朋友,分享生活点滴,发表观点和态度。

这种虚拟社交不仅丰富了青年人的社交生活,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网络社交,青年人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结识不同背景的朋友,并从中获得新的思想和观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另一个表现是自媒体与个人品牌。

在互联网上,青年人有了自由表达的平台,通过博客、小视频、直播等媒体形式,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许多青年人也开始运用自媒体进行创业和自我营销,通过网络平台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并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这种自媒体与个人品牌的现象在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中十分普遍,它不仅为青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热情。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还表现出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

在互联网上,青年人可以轻易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学术科研、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

他们通过浏览网页、收听播客、观看视频等方式,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

这种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不仅提升了青年人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互联网上,青年人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信息和观点,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尊重和包容别人的观点。

在这种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氛围中,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视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不同,网络视频更加自由、开放,内容更具多样性和个性化。

而在各种网络视频平台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弹幕,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话题。

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来看,网络视频弹幕文化不仅是一种新兴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青年精神和文化态度的集中体现。

网络视频弹幕,最初源于日本,是一种在视频播放页面上,用户可以实时发送短小的文字、表情符号、甚至是图片和gif动图等多种形式的评论,这些评论会以不同的动画方式漂浮在视频画面上。

弹幕凭借着其吸引人的独特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喜爱,因此迅速在中国大陆等地流行开来。

网络视频弹幕文化代表了一种审美和文化追求。

在青年亚文化中,个性、自由、开放是年轻人们的主要价值取向。

传统的电视节目多为固定的、线性的播放形式,而网络视频弹幕则打破了这一局限,让观众能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即时的互动和评论,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

这种非线性、多元化的审美体验,能够满足青年观众对于创新和个性化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于文化和审美的开放态度。

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还代表了一种对于娱乐和创造的态度。

在网络视频弹幕中,观众不仅可以进行文字评论,还可以发送表情符号、颜文字、图片和gif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从而增加了观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发布弹幕,观众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评价和看法,还可以参与到视频内容创作中去,为视频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创意。

这种以观众为中心、开放式参与的娱乐模式,体现了青年人对于创造性和自由的娱乐方式的追求。

网络视频弹幕文化也反映了一种对于社交和共享的需求。

在网络视频弹幕中,观众可以看到其他观众发布的弹幕,还可以通过对弹幕的点赞、评论和转发等互动方式,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基于观看视频内容的共享和社交,不仅拉近了观众们之间的距离,还增加了观看视频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_以优酷网和56网的原创数字短片为例

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_以优酷网和56网的原创数字短片为例

第10卷第6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 10No 6 2010年11月Jo ur nal of China U niver sity o f Geosciences(So cial Sciences Edition)N ov 2010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以优酷网和56网的原创数字短片为例董天策,昌道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 要: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数字短片已成为青年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优酷网和56网120个数字短片的统计分析与个案研究,发现数字短片作为青年亚文化的载体,内容多元,充满张力:一方面,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表现,青年亚文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

总体上看,数字短片所呈现出来的青年亚文化仍将在保持自身特色与最终被收编的张力中继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短片;青年亚文化;抵抗;收编中图分类号:G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0169(2010)06 0077 06一、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特质数字短片是遵循一定的创作方式和审美特点,运用数字化手段创作的可单独流通的包括多种动态影像表现形式的影视作品[1]。

它是影视工作者为了称谓一批特定的电影电视作品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包括各种动态影像的表现形式,如DV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h短片等。

最近几年,数字短片作为一种新媒介文化逐渐受到关注,其制作者主要是青年群体,因此,也可以说数字短片是一种具有青年亚文化!特质的新媒体艺术。

青年亚文化表达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年群体的利益,它对社会的主流文化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因此,青年亚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反叛性。

青年亚文化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成为当下文化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下,青年群体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表达自我、构建身份的文化现象。

它与传统的青年亚文化相比,不再局限于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全球化、多元化、匿名性等特点,成为年轻一代独立思考、独特表达的重要方式。

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以下将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社交媒体成为了年轻人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年轻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创意,与其他人互动、交流。

他们通过发布照片、文字、视频和音频等形式,展示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和个人品牌。

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和分享等功能也成为了评价和认同的重要标准,年轻人更加关注个人形象和社交影响力。

网络游戏成为青年人追求娱乐和社交的重要途径。

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个虚拟世界,在游戏中,年轻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异于现实的生活,通过挑战和合作实现成就感和社交需求。

网络游戏还充满了创意和个性化的元素,通过玩家创造的道具、服装和游戏攻略等,表达出个人独特的审美和追求。

网络音乐成为了年轻人表达情感和追求独立思考的载体。

通过音乐平台和社交媒体,年轻人可以自由选择和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网络音乐还激发了年轻人创作音乐的热情,通过录制和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展示个人才华和艺术追求。

网络音乐的迅速传播和碎片化的特点,也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

网络艺术成为了年轻人展示创意和审美的重要平台。

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摄影和视频制作等工具,年轻人可以自由创作和传播自己的艺术作品,追求个性化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网络艺术不再受到传统艺术领域的限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年轻人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

网络艺术还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特点,通过用户评论、转发和创作等活动,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和公共化的艺术创作和欣赏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6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 10No 6 2010年11月Jo ur nal of China U niver sity o f Geosciences(So cial Sciences Edition)N ov 2010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以优酷网和56网的原创数字短片为例董天策,昌道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 要: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数字短片已成为青年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优酷网和56网120个数字短片的统计分析与个案研究,发现数字短片作为青年亚文化的载体,内容多元,充满张力:一方面,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表现,青年亚文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

总体上看,数字短片所呈现出来的青年亚文化仍将在保持自身特色与最终被收编的张力中继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短片;青年亚文化;抵抗;收编中图分类号:G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0169(2010)06 0077 06一、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特质数字短片是遵循一定的创作方式和审美特点,运用数字化手段创作的可单独流通的包括多种动态影像表现形式的影视作品[1]。

它是影视工作者为了称谓一批特定的电影电视作品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包括各种动态影像的表现形式,如DV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h短片等。

最近几年,数字短片作为一种新媒介文化逐渐受到关注,其制作者主要是青年群体,因此,也可以说数字短片是一种具有青年亚文化!特质的新媒体艺术。

青年亚文化表达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年群体的利益,它对社会的主流文化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因此,青年亚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反叛性。

青年亚文化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成为当下文化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在任何时期,青少年首先意味着各民族喧闹的和更为引人注目的部分。

![2](P12)数字短片是新媒体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流行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文化,它究竟表征着什么样的当代青年亚文化,这是应当加以分析的文化问题。

本文以优酷网、56网中的120个原创数字短片为例,从数字短片的内容、体裁、取材、主题、语言、色彩、数字技术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当前我国数字短片的内容特征。

同时,本文将数字短片置于青年亚文化的理论框架里,选取数字短片的典型案例从不同侧面进行剖析,解读数字短片所呈现的青年亚文化特征。

为了能够比较准确、相对稳定地反映我国数字短片的内容特征,本研究在视频网站的选取上以谷歌旗下的Doubleclick公布的全球网站4月份独立访问人数TOP1000排行榜∀(不含谷歌自己的网站及成人网站)榜单为依据,选取进入榜单且在国内排名第一的优酷网(榜单排名前20名)和排名第三的56网(榜单排名47名);在分析样本的选择上,以视频网站中的原创视频栏目中点击率分别*收稿日期:2010 09 18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L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5JA860005)作者简介:董天策(1963 ),男,重庆永川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媒介批评与媒介文化。

昌道励(1986 ),女,江西泰和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

在各网站中排名前60位的视频为样本。

点击率的高低与该视频的关注度和影响度都有密切联系,点击率高的视频更能反映当前我国数字短片的传播与接受情况。

二、数字短片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数字短片的内容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

以 恶搞!为主题的短片最多(39个,占32 5%),这类数字短片大部分是通过对传统影片的剪辑,进行再配乐或配音,以达到反讽的效果。

也有部分短片采用自拍的手法,重现一段影视的场景,或是一则幽默小品,达到戏谑的效果。

以 爱情!为主题的短片排到了第二位(21个,占17 5%),这类短片有一种类型化的趋势,有雷同的情节、雷同的表现手法,崇尚的是摄影的技术化和演员的专业化。

如网友 吕字头的诞生!的短片#丘比特不住在北京∃,展现了寂寞的都市男女,巧遇爱神丘比特,最终结下情缘。

真实记录!排在第三位(12个,占10 0%),通过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展现一种社会现象或生活轨迹。

如网友Tanjingsheng 的#放飞梦想 残疾歌手王亮∃,记录了街头艺人王亮的生活;也有网友展示练习跑酷的场景,为观者揭秘这类运动的真实过程。

第四位是 校园生活!(9个,占7 5%),这部分短片几乎都是大学生的作品,讲述的是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由于创作者大多是影视摄影专业的学生,这类短片无论拍摄手法还是剧情呈现,都极力模仿传统的电影效果。

再次是 对打!(6个,占5 0%),动漫游戏!、 关爱!和 民工生活!(均为4个,分别占3 3%)、 怀念童年!(3个,占2 5%),以及 奋斗!和 战争与和平!(均为2个,占1 7%)。

以 对打!为主题的影片,剧情模式基本上是两个人或两个群体的打斗。

网友正一阳在其创作的短片#[暴强]流氓打架∃的介绍中写道:本片是为了展示对打的真实画感。

可见,这类影片纯粹是展现一个对打的场景。

以 动漫游戏!为主题的短片,通过剪辑动画片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动漫游戏的怀念,或是以自己的原创动画,向自己崇拜的作者致敬。

以 怀念童年!为主题的短片,则主要是表达创作者对童年的美好怀念,这些短片往往代表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网友玩偶娃娃在短片#一群不甘寂寞的80后大学生原创阿凡提动画∃中介绍道: 一群来自复旦视觉的怀揣动画梦想的年轻人为了表达对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的敬仰,更为探索今后中国动画发展道路,通过三维动画创作演绎我们这代人,美好童年的记忆。

!以 关爱!、 民工生活!、 奋斗!和 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短片,则从个人、社会乃至世界的角度切入主题,表现出积极的价值取向。

奋斗!表现个人层面的进取人生,如讲述大学校园里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关爱!和 民工生活!则从社会层面关注弱势群体,如华豫影视的#我们同在一起∃,是献给汶川大地震中受难者的音乐短片; 战争与和平!则上升到全球视角,呼吁世界和平,如动画短片Mr Potato 的介绍中所说:关于战争,关于和平,关于那些被硝烟弥漫的历史,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一样的心愿。

!其他!(14个,占11 7%)一类主题的短片,实际上包含了14个不同主题的视频,有展现一种想法的,也有表达一种情绪的。

如169影视工作室的短片#木偶∃有如下旁白: #木偶∃的创作,来源于身边的故事,矛盾的心理,无奈的选择,抑或虚荣的支配,是什么让生活中的我们,迷失自己?!可见,这些短片重在表现创作者的想法和创造性,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如图1所示)。

图1 青年文化与商业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数字短片的内容相当丰富,表现出青年亚文化本身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当然,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内涵,实际上是在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中得以呈现的。

因此,数字短片中呈现的青年亚文化可再作细分:第一,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的青年文化,或注重仪式抵抗,或张扬自我表现,青年亚文化特征明显;第二,积极地向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

基于此,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当前数字短片78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1月中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的解读。

三、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的青年文化(一)避让但不逃离 作为仪式抵抗的文化颠覆或反叛主流文化,是青年亚文化不可缺少的特质。

恶搞!即是其典型代表,对打!也可以归入此类,这类短片表现的是一种对抗性态度。

在所分析的样本中,以恶搞!为主题的数字短片最多(39个,占32 5%),远高于排第二位的爱情!(21个,占17 5%)。

而恶搞!,正是对青年亚文化抵抗主流文化的一种典型方式。

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主要是通过风格!完成的,它牵涉到对原先属于统治集团财富的文化形式的利用和转换,借助已有的物品体系和意义系统,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挪用和意义的篡改来实现。

从风格的生成来看,重要的不是这些物品,而是这些物品如何被使用。

网络恶搞通常用拼贴、戏仿、反讽等手法,来达到对传统霸权和主流文化的解构。

这种反叛精神的表现有三种类型:第一,对社会现状和社会现象的嘲讽。

2010年7月,正是全世界为世界杯狂欢的时期,网友曼谷小小象!将足球游戏的画面重新剪辑,配上自己改编的世界杯主题曲,创作成音乐片#国足打进世界杯啦!恶搞国足裹脚布!飘扬实况版∃,对国足进行嘲讽。

约翰%克拉克曾经强调,亚文化的拼贴者彻底改写、颠覆和延伸一些重要的话语形式的使用方式:当拼贴者使用相同的符号体系,再次将不同形式中的表意物体定位于那一套话语的不同位置中,或当这个物体被安置在另外一套不同的集合中,一种新的话语形式就形成了,同时传递出一种不同的信息。

![3]第二,对主流霸权和精英文化的解构。

麒麟实验室制作的#三枪打烂寂寞∃,借用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的剧情,阐释信春哥得永生!的主题,造成雷人!、暴强!、崩溃!的效果。

对张艺谋原作从剧情到主题的背离,充分表现了恶搞者对影片#三枪拍案惊奇∃的失望情绪,嘲讽意味不言自明。

第三,弱化抵抗意识,表现纯粹的宣泄情绪与游戏心态。

短片#[暴强]流氓打架∃简介写道:拳拳到肉,够狠。

观众看着痛,演员打得痛,这才是我要的效果!!可见,这种以对打!为主题的短片,纯粹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而酷6网上非常火的民工也疯狂系列!短片,则是以娱乐的心态恶搞杰克逊的音乐。

短片在民工工作或生活的工地或是厨房拍摄,几名男子在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下对着口形进行假唱表演,并加以夸张、搞怪的动作和表情。

这一系列的视频以民工也疯狂!作为系列短片的主题,展现了民工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自娱自乐的形象,显得十分另类。

以上三种类型的短片,采用拼贴、戏仿、反讽的手法,通过对经典的故意歪曲和颠覆,达到了抵抗主流文化的目的。

在法国思想家德塞都看来,日常生活的实践!就是实践主体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场所,小心翼翼地探求各种势力的微妙平衡。

这种类似于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似的抵制,不是暴烈的革命行动,而是利用表面的驯服去麻痹统治者的神经,采取迂回战术,通过策略或技巧在统治者最不易察觉的地方实施抵制,取得局部的胜利。

如此,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在这种小规模的不明显的抵制中使自己的意志得到体现,从而改变整个权力机制的整体面貌和结构。

德塞都这样概括抵制!战术的基本特征:既不离开其势力范围,却又得以逃避其规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