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本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题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解析版)
2020届初三中考复习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C.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2.2015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赶快乘电梯逃生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D.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3.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6.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B.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D.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7.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9.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
2020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九上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2.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D.木炭与氧气反应3.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可以说明氧气能助燃4.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5.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缓燃烧时间,节约能源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6.下列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汽车排出的二氧化氮气体B.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烟气C.植物光合作用排出的气体D.化工厂的废气7.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8.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气化,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A B C D化学式C2H6C3H8C4H10C5H12沸点(℃)﹣88.6 ﹣42.1 ﹣0.5 ﹣36.1熔点(℃)﹣183.3 ﹣189.7 ﹣138.4 ﹣129.7A.A B.B C.C D.D9.下列关于灭火方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用扇子扇灭烛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C.用沙土灭火,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二.多选题(共2小题)1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 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系统中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C.水电解系统中KOH溶液中的水经电解部分消耗后,残留溶液的pH变小D.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1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弯腰、紧靠墙壁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三.填空题(共5小题)13.如图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初中化学人教版本中考复习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15(小题共一、单选题1.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2.(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C “”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低碳生活D “”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C 天然气煤..D B 乙醇石油..4.)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所引起的主要后果有(①①①①锅炉爆炸能源的浪费环境污染产生温室效应①①AC ①①..①①BD ①①..5.“”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人要实,火要虚。
古语道:“”)的实质是(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A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增大可燃物的热值..D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7.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下图所示。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①①CA ①①..①①B ①①D..8.)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C木炭燃烧..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9.)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CA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D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10.P处,火柴被加热,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2020年秋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卷

2020年秋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2.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绝可燃物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宜昌中考)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4. (湘西州中考)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5. 下列爆炸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气球爆炸②高压锅爆炸③煤气爆炸④轮胎爆炸⑤火药爆炸⑥氢气球遇火爆炸⑦煤矿井内瓦斯爆炸A.②③⑤B.③⑤⑥⑦C.③⑤⑥D.①③⑤6. (兰州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C.地热能 D.煤7. 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8. (宜昌中考)最适合作清洁燃料的是( )A.氢气 B.汽油C.柴油 D.煤9. 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来源丰富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0.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能源将日益枯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变得更为迫切,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②煤 ③风能④天然气 ⑤潮汐能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③④11. (昆明中考)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A 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B 、C 、D ,常温下C 和D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C 可用于灭火,E在空气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2020年秋季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 .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 .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2.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C .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 .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 .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 .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 .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4.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 水力发电B . 电解水C . 化学电池D . 太阳能供热5.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 . pH<6.5的雨水称为酸雨D . 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6.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风能属于“绿色能源”B . 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C . 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D . 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B . 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 . 电解水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D . 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8.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 . 碳酸钙受热分解C . 镁条溶于盐酸D . 浓硫酸与水混合9.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B . 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C . 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D . 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10.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下图所示。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A卷夯实基础)(人教版)(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
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答案】B【解析】A、煤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B、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C、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D、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 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C. 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答案】B【解析】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关闭电源,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正确。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会加剧火势,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错误。
故选:B。
3、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答案】B【解析】为了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充分燃烧。
故选B。
4、【2021辽宁本溪葫芦岛】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C.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 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A、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错误;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错误;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利于灭火和保护书籍,正确;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木柴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
,原因是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
。
。 。
17、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用石灰石浆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并获得生产石膏的原料硫酸钙,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 1000kg 废气中含有 1.6kg 二氧化硫,计算这些二氧化硫产 生硫酸钙的质量.
(3)①低处含氧量较高;②低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③低处温度较低。
17、答案:3.4kg.
9、D
10、D
6/6
8、2020 年 6 月 14 日上午,浙江省温岭 G15 沈海高速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都是家庭最常用的燃料,一旦发生泄漏就有发生剧烈爆炸的危险。下列关 于“用气”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连接管道阀门至燃气灶的橡胶管一定要定期更换,以免因老化破损而漏气 B.燃气灶最好带有“熄保装置(熄灭保护装置)”,一旦炉灶熄火会自动关闭燃气电磁阀 C.一旦发现燃气泄漏,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请专业人士维修 D.查找燃气泄漏点的简单方法是用燃着的打火机沿管道慢慢查找 9、我国北方冬季常使用煤炉取暖,煤炉生火时,需先引燃木材来加热煤球使其燃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煤、石油、酒精均属于化石燃料 B.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煤球属于清洁燃料,燃烧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2020年人教版本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人教版本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4.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
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可燃物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5.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C .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 .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6.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 水力发电B . 电解水C . 化学电池D . 太阳能供热7.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B .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 .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 .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 48.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
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 .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B . 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 . 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 .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9.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 .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 .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 . 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10.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
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B.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解释均正确的是()A.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可以减少SO2气体的排放B.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等C.电池可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只能使用两次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乳化功能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4.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A.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C.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5.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6.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A B.B C.C D.D7.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9.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衣料中的蚕丝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建筑高楼大厦时用到的钢是纯净物D.用液化石油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造成空气污染10.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A.只有C B.只有N C.C和O D.C和N11.氢气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 .蓄电池放电B .水力发电C .内燃机做功冲程D .火箭点火升空13.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
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A.Zn+H2SO4(稀)=ZnSO4+H2↑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 (气)H2+COC.太阳光分解水:2H2O2H2↑+O2↑D.电解水:2H2O2H2↑+O2↑14.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B.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积极开发太阳能15.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17.控制变量法是很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空气污染,增加大气中的PM2.5,形成酸雨等,所以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答案】A【解析】A、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生石灰反应,从而减少SO2气体的排放,故A正确;B、大气污染物除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以外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故B错误;C、二次电池是充电电池,可连续充电多次使用,故C错误;D、汽油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但不具有乳化功能,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B【解析】一般说来,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燃烧可以发光或火星四射,所以A是正确的,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也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就是燃烧,B是错误的,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也是正确的。
4.【答案】B【解析】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导致酸雨,A是正确的;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导致水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B是错误的;C.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会减轻水的污染,正确;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正确。
5.【答案】A【解析】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
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
6.【答案】C【解析】乙醇具有可燃性,并且是液体。
7.【答案】C【解析】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
8.【答案】D【解析】“釜底抽薪”釜指锅,薪指柴草,从锅底部抽走柴草,是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灭火的原理。
9.【答案】B【解析】A.衣料中的蚕丝是天然纤维,涤纶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选项错误;B.加碘食盐中的碘和铁强化酱油的铁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选项正确;C.钢是铁的合金,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D.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碳、氢、氧、硫、氮等,会造成酸雨等空气污染,选项错误,故选B。
10.【答案】D【解析】比较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碳是+2价,反应后是+4价,反应前氮是+2价,反应后是0价,反应前后氧都是-2价,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碳、氮。
11.【答案】B【解析】氢气具有三大优点:①氢资源丰富,②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③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其他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或温室效应。
12.【答案】B【解析】蓄电池放电是由化学能变成电能,包含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由水的势能转化成动能,推动发电机发电,没有化学变化,内燃机做功冲程是在内燃机中汽油或柴油燃烧做功,火箭点火升空是高能燃料推动火箭升空。
13.【答案】C【解析】A.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消耗化学药品,既不经济又不节能,故A不正确;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需要高温,故不节约能源,故B不正确;C.太阳光分解水不需要消耗地球能源,只需太阳光和催化剂即可,是最节约能源的方案,故C正确;D.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故不是最节能的方案,故D不正确。
14.【答案】B【解析】防止环境污染,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者开发新的能源,提倡多开私家车,会导致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多,汽车尾气排放也造成空气污染,所以B是错误的。
15.【答案】A【解析】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16.【答案】①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②移走可燃物③充足的氧气【解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②根据灭火的三个原理:隔绝或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在着火点以下,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移走可燃物;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火势烧得更旺。
17.【答案】(1)没有达到其着火点(2)没有与氧气接触(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4)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解析】(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2)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8.【答案】CH4+ 2O2CO2+ 2H2O 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产物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燃烧的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这:CH4+ 2O2CO2+ 2H2O,高压水枪灭火,是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