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防火防爆技术(刘洋)

合集下载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
爆要求。
日常维护与保养要求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包 括外观、紧固件、接线端子等

清洁除尘
定期清除设备表面的灰尘和杂 物,保持设备清洁。
润滑保养
对设备的活动部件进行润滑保 养,确保设备运行顺畅。
更换易损件
定期更换易损件,如密封件、 滤芯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
故障诊断
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听取 设备声音、检查设备温度等方 式,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故障排查
根据故障现象,逐一排查可能 的原因,找出故障点。
故障处理
对故障点进行修复或更换部件 ,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预防措施
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
生。
03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内容
安全意识培养
组织学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活动,分享在 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 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与实施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
根据培训效果评估和员工反馈意见,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 措施和时间表。
实施持续改进计划
按照计划逐步实施改进措施,不断优 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同时,定期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持续改进工作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05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成果总结回顾
01
02
03
电气防爆安全意识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电气防 爆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相 关法规和标准。
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 规程,明确安全操作要求 。
危险源辨识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范文(二篇)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范文(二篇)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范文电气防火防爆技术是一项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领域。

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火花、火焰等危险因素,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不仅对设备造成严重损毁,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威胁。

因此,电气防火防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电气设备的火灾和爆炸,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合理布置电气设备。

合理布置电气设备可以减少设备之间的干扰,降低设备发生过载、短路等故障的可能性。

其次,要选择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的电气设备。

防火防爆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工作环境和设备特点进行,比如可以选择具有阻燃性能的电线电缆、具有防爆功能的开关、防爆灯具等。

另外,要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

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和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最后,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正确使用电气设备的方法。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加重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正确使用电气设备的方法,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方面,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火灾和爆炸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其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另一方面,还需要研发新型的防火防爆技术和设备,以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需求。

比如,可以开发新型的灭火剂和消防装备,以提高灭火和救援的效率;可以开发新型的隔爆和排爆设备,以提高爆炸物处理的安全性。

在电气防火防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为电气防火防爆技术提供法律保障,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强对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工作。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可以对违规操作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除了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外,还可以加强普及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电气防火防爆技术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比如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向企业和个人普及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知识,提高公众对电气防火防爆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电气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1]

电气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1]

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使温度急剧上升,如果到达周围可 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可引发火灾。
(3)接触不良与散热不良 接触不良主要发生在导体连接处,例如固定接头连接不 牢,焊接不良,或接头表面污损都会增加绝缘电阻而导致接 头过热。可拆卸的电气接头因振动或由于热的作用,使连接 处发生松动,也会导致接头过热。各种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安 装时都会有一定的通风和散热装置,如果这些设施出现故障, 也会导致线路和设备过热。 (4)漏电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漏 电,漏电电流一般不大,不能使线路熔丝动作,因此也不易 被发觉。当漏电电流比较均匀地分布时,火灾危险性不大;但 当漏电电流集中在某一点时,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局部发热, 而引起火灾。 3 . 在正常发热情况下由于烘烤和摩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电热器具(如小电炉、电熨斗等),照明用灯泡在正常发热 状态下,就相当于一个火源或高温热源,当其安装、使用不 当时,均能引起火灾。例如白炽灯泡表面温度随灯泡功率大 小和厂家不同差异很大,在一般散热条件下,其表面温度可 参考表 1。当 200 W 灯泡紧贴纸张时,十几分钟就可将纸张点 燃。发电机和电动机等旋转型电气设备,轴承出现润滑不良, 干枯产生干磨发热或虽润滑正常,但出现高速旋转时,都会 引起火灾。
电气火灾和爆炸形成的原因
1.电火花及电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一般电火花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6 000 ℃。 因此,它们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飞 溅,构成危险的火源。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 两类。 2. 电气装置的过度发热,产生危险温度引起的火灾和 爆炸 电气设备运行时总是要发热的,电流通过导体时要消耗 一定的电能,其大小为 ΔW=I 2Rt 这部分电能使导体发热,温度升高。电流通路中电阻 R 越 大,时间 t 越长,则导体发出的热量越多,一旦到达危险温度, 在一定条件下即可能引起火灾。 电气设备过度发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过载 所谓过载,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电流超过了其额定值。 过载后电流增加,时间一长,就会引起电气设备过热。 (2)短路 短路是电气设备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状态,电力网中的火 灾大都是由短路所引起的,短路后,线路中的电流增大为正

关于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的研究

关于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的研究

关于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8-13T14:26:55.29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1期作者:边昌[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改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储能技术与系统为核心的边昌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改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储能技术与系统为核心的现代智能电网日渐引起重视,储能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各个环节,包括电池火灾在全球范围内,电化学储能行业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随着储能电站的快速发展,储能电站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发生的电力储能系统火灾引起大家对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普遍关注,本文就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进行相关研究。

Summary: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energ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modern smart grid with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system as its cor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including battery fire in the world. The market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is growing in scal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s, the fire accidents caused by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s are also on the rise. The power storage system fir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about the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fire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measures for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 are studied.关键词:储能电站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 火灾事故fire accident,预防 prevention应急措施 emergency measures2021年4月16日,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永外大红门西马厂甲 14 号院内储能电站起火,在对电站南区进行处置过程中,电站北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发爆炸,导致2名消防员牺牲,1 名消防员受伤(伤情稳定),电站内1名员工失联。

电气防火与防爆培训讲座(ppt 75页)

电气防火与防爆培训讲座(ppt 75页)

起电流突然大量增加的现象就叫短路,俗称
碰线、混线或连电。
由于短路时电阻突然减少,电流突然增大, 其瞬间的发热量也很大,大大超过了线路正 常工作时的发热量,并在短路点易产生强烈 的火花和电弧,不仅能使绝缘层迅速燃烧, 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附近的易燃可燃物 燃烧,造成火灾。
3、过负荷火灾
所谓过负荷是指当导线中通过电流量超过 了安全载流量时,导线的温度不断升高, 这种现象就叫导线过负荷。
热烈庆祝团中央去产能经济转型再就业技能培训班胜利开班!
电气防火与防爆
中国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名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特聘教授
国家采矿工程师、国家安全工程师 Tel:13153878942E-mail:jxf69567@
导言
两个重要现象:
1、电气火灾:配电线路、高低压开关电器、熔断器、插座 、照明器具、电动机、电热器具等电气设备均可能引起火灾 。
和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划分方法,而以 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代表的其他国家采用北美划分方法。 中国标准GB3836.1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4部 分:危险场所分类》的规定
2、防爆电气设备
在有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使用电气设备,结构上应 能防止使用中由于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而引燃安装地 点的爆炸性混合物。
火灾与爆炸的关系
电气火灾与爆炸: 由于电气
方面原因形成的火源所引起 的火灾和爆炸,如由某种原 因造成变压器、电力电缆、 油开关的爆炸而起火、配电 线的短路或过负荷引起的火 灾等
二、 电气火灾的原因
什么原因呢?
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的,例如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电 弧火花、漏电、雷电或静电等都能引 起火灾。有的火灾是人为的,比如: 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不遵守有关防 火法规,违犯操作规程等。从电气防 火角度看,电气设备质量不高,安装 使用不当,保养不良,雷击和静电是

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检测报告

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检测报告

№: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检测报告建筑名称:委托单位:报告日期:(检测单位名称)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续页)第02页共16页检测报告№(续页)第03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04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05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06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单位名称)检测报告№(续页)第07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08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09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10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11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12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13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14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15页共16页注:本检测报告无封面、首页、封低无效,不符合封底注意事项无效。

检测报告№(续页)第16页共16页注意事项1.报告无“检测报告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2.报告无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3.未经本公司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本检测报告。

4. 报告涂改无效,复印报告无重新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5. 本检测报告为建筑物现场电气防火防爆安全设施状况的即时反映。

明德楼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全)

明德楼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全)

课程设计课题名称明德楼防火防爆课程设计专业名称安全工程所在班级安全B135班学生姓名杜停学生学号 ************ 指导教师胡洋目录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明德楼简介. (1)3、现有的消防设施 (4)4、高层建筑物的特点和危险隐患 (4)4.3 管理措施改进建议 (7)5、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程度GR分析和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IR分析 (7)5.1建筑物火灾危险度GR分析 (9)5.1.1明德楼建筑面积为2125*12大约为25500平方米。

(10)5.1.2固定的火灾负因子Qi取值 (10)5.1.3易燃性因子C取值 (11)5.1.4火灾区域及位置因子B取值 (11)5.1.5灭火延迟因子L取值 (12)5.1.6建筑耐火能力W取值 (12)5.1.7Ri的参考值确定 (13)5.1.8GR的计算 (13)5.2、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IR的分析 (13)5.2.1人员危险因子H的取值确定 (14)5.2.2财产危险因子D的取值 (14)5.2.3烟气F的取值确定 (14)6、消防安全改进措施 (15)7、设计过程中的总结 (17)8、参考文献 (20)9、附图 (20)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种大型地上建筑、地理建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各类建筑火灾的危险性随之增长。

因此消防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作为火灾的先期预报,有效的监测建筑火灾、控制火灾、并迅速扑灭火灾,对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火灾最初是发生在建筑内的某个房间或局部区域,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房间或区域,以至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2.1 明德楼概况2.1.1 建筑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华北科技学院3#教学楼工程。

(2)工程位置:本工程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开发区学院路华北科技学院院内。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指导教师给出的课程设计题目较为单一袁 学生选完 题 后出现设计任务书内容大同小异的情况遥 另外课程设计 题目数量不够袁 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大多在 3 人以上袁 人数过多会影响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 力的培养遥 1.3 课程设计指导方式
课程设计期间袁因在学期中教室都被占用袁受学校 的硬件条件限制袁学生没有固定教室与指导教师交流 袁 对 师 生互动交流有一定的影响遥 1.4 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尧经济的快递发展袁安全问题日益突 出袁尤其是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袁社会对安全 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袁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遥叶防火防爆技术曳是 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袁如何更好 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防火防爆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遥 课程设计是将课程理 论转化为课程实践的野桥梁冶[1]袁叶防火防爆技术曳课程 设 计 就 是 将 防 火 防 爆 技 术 课 程 理 论 知 识 应 用 于 实 践袁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工程应用能力袁 是理论教学和实践 教学结合的重要手段遥 但当前我校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袁因此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叶防 火防爆技术曳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改革袁对于 提 高教学质量袁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
1 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表明袁叶防火防爆技术曳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中 在 时间安排尧题目设计尧指导方式尧成绩考核等方面还存 在一定不足之处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遥 1.1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我校没有单独设置课程设计实践周袁课程设计时间
一般安排在叶防火防爆技术曳理论课程后期袁集中几周时 间进行袁但此时已经临近期末考试袁学生需要边做课程 设计边复习考试科目袁课程任务繁重袁时间紧迫袁使得学 生无心认真完成设计作业袁应付现象较为突出袁实际效 果达不到开设课程设计的目的遥 1.2 课程设计选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火灾的原因

一、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

1.过载
2.短路,电弧和火花 3.接触不良 4.烘烤 5.摩擦 二、雷电 三、静电
危险物质与危险环 境
危险物质

危险物质指受各国规章制约的那些物质,如腐蚀性物质、 易爆物质、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诱变物质、致畸物质 或危害生态环境的物质等。 对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分组,目的在于便于对不同的危险 物质,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T>450℃;
300℃<T≤450℃; 200℃<T≤300℃; 135℃<T≤200℃; 100℃<T≤135℃;
■ T6 :
85℃<T≤100℃;
部分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和分组
危险环境

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及危险物品状态,将火 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三类八区。 第一类(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 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

第三类(火灾危险环境)
21区: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 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混
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23区:存在固体可燃物质,并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0 2
释放源 通风



国内电气火灾事故占火灾总数的35%左右。
国内电气事故的损失约占总事故损失的20%左右。


2010年,全国共接报火灾 13.17万起,死亡1108人, 受伤573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其中,因电 线短路、过负荷及电气设备故障等电气原因引起 的火灾共 40481 起,占火灾总数的 30.7% ,因生活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25547 起,占 19.4% 。在 69 起较 大以上火灾中,有24起为电气原因引起,占34.8%; 有12起为生活用火不慎引起,占17.4%。

危险物质的分类

根据爆炸危险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分为: Ⅰ类:矿井甲烷(CH4);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汽;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其中,对于Ⅱ类爆炸性气体,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和最小引燃电流比(MICR)进一步划分为ⅡA级、ⅡB级和 ⅡC级,ⅡC级危险性最大。
危险物质的分类
主要内容 01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概述
02
03
危险物质与危险环境
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04
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概述
电气防火防爆的形势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 全世界每年死于电气事故的人数约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 20%以上。电气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20%以上。 据统计,电气事故在国外的石油化工企业事故中占 50%左右。
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
混合物的环境。
危险环境

第二类(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连续或长时间、短时间连续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 的环境。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偶尔出现爆炸性粉尘。
类别 MESG/mm MESG≥0.9 MICR
ⅡA
MICR>0.8
ⅡB
ⅡC
0.5<MESG≤0.9
MESG≤0.5
0.45<MICR≤0.8
MICR<0.45
危险物质的分类

其中,对于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进一步划分为 ⅢA、ⅢB和ⅢC三类。 ⅢA:可燃性飞絮。 ⅢB:非导电粉尘。 ⅢC: 导电粉尘。
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防爆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与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相对应,被
分为I类、Ⅱ类Ⅲ类。

I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甲烷以外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型
• • • • • (1) 隔爆型(d) (2) 增安型(e) (3) 充油型(o) (4) 充砂型(q) (5) 本质安全型(ia、ib)分为ia级和ib级 ia —— 在正常工作、发生一个故障及发生两个故障 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0区; ib —— 正常工作及发生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 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1区。 • (6) 正压型(p) • (7) 无火花型(n) • (8) 特殊型(s)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综合判断:对危险场所,首先应考虑释放源及其 布置,再分析释放源的性质,划分级别,并考虑 通风条件。
• 对于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的场所,连续级释放
源可能导致0区,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1区,二级释
放源可能导致2区。 • 在无通风场所,连续级和一级释放源都可能导致0区, 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1区;在凹坑、死角及有障碍物 处,局部地区危险等级应予提高,危险范围也可能 扩大。
数量和混合物浓度、扩散情况和影响范围等。释
放源主要分为三级:
连续级释放源:连续释放或长期释放或短时连续释放。 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呈周期性或偶然释放。
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不释放或偶然间隙释放。
多级释放源:包含上述两种以上特征。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通风
■室内原则上应视为阻碍通风,即爆炸性混合物可以积聚 的场所,但如安装了能使全室充分通风的强制通风设备, 则不视为阻碍通风场所。 ■室外危险源周围有障碍处也应视为阻碍通风场所。 ■在自然通风场所,应注意上部空间积聚密度小的危险气 体的可能性。
危险物料
0 1
0 3
0 综合判断 4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危险物料
■危险物料种类
■物料的闪点、爆炸极限、密度、引燃温度等理化性能
■工作温度、压力及其数量和配置。
例如,闪点低、爆炸下限低都会导致危险范围扩大,密度大会导致水
平范围扩大等。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释放源:分布和状态、泄漏或释放危险品的速率、
电气火灾的原因

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过载、短路、接
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电或静电等都能引起火灾。
有的火灾是人为的,比如: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不遵守
有关防火法规,违犯操作规程等。从电气防火角度看,电
气设备质量不高,安装使用不当,保养不良,雷击和静电 是造成电气火灾的几个重要原因。


Ⅲ C 导电粉尘一旦进入电气装置外壳可直接产生电火花形 成引燃源,是最为危险的粉尘。
危险物质的分类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和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按 引燃温度(自燃点)分为 6组: T1、 T2 、T3 、 T4、 T5 、 T6 。
Ⅱ类:
■ T1 :
■ T2 : ■ T3 : ■ T4 : ■ T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